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恐龙化石B. 钟乳石C. 流感病毒D. 会跳舞的机器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恐龙化石、钟乳石、会跳舞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流感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排出废物的是( )
A. 人通过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B. 人通过排便将废物排出体外
C. 人通过出汗将废物排出体外D. 人通过呼气将废物排出体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通过排便将废物排出体外不属于排泄,而是排遗;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3.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 光B. 温度C. 水D. 天敌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天敌是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所以天敌是生物因素,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 )关系
A. 竞争B. 合作C. 捕食D. 寄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
【详解】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小麦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5. 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成分的是( )
A. 植物B. 细菌C. 动物D. 阳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BC.动物(消费者)、植物(生产者)、细菌(分解者),都属于生物部分,ABC不正确。
D.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 消费者只能从生产者获得营养
C. 树桩上长出的真菌属于生产者D. 分解者只包括细胞和真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A正确。
B.消费者能从生产者获得营养,也能从消费者获取营养,B错误。
C.腐生的真菌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的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错误。
D.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但也包括一些体型较大的生物,比如蘑菇、蚯蚓、秃鹫等,D错误。
故选A。
7.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后,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这种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食物链“海藻→虾→鱼→人”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 海藻B. 虾C. 鱼D. 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日本核废水排入大海,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在食物链“海藻→虾→鱼→人”中,人的营养级别最高,有毒物质会积累最多;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有约20千米的厚度
C. 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岩石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立足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
B.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B正确。
D.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人等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D正确。
故选C。
9.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下列生态作用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
A. 涵养水源B. 防风固沙C. 净化空气D. 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可见,选项中“污染环境” 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在用显微镜观察苹果果肉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
A. 5x、40xB. 12x、10xC. 10x、4xD. 10x、40x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详解】由分析可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各选项中10x、40x的乘积最大,所以这样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下细胞数目最少,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该细胞实际上位于载玻片标本的( )
A. 左上方B. 左下方C. 右下方D. 右上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倒立的像,因此,视野左上方的某个细胞实际位于装片的右下方,C正确。
故选C。
12. 如果要探究“湿度(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下列哪种实验装置(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在探究“湿度(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湿度(水分),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干土和湿土两种环境,保证除湿度(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详解】A.该装置的变量是土壤的湿度,但应该把鼠妇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因为光照下的明亮环境不是鼠妇生活的理想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就是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有土壤的湿度、光照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的变量是土壤的湿度,并且给鼠妇提供了适宜的黑暗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的操作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的,要想将视野调的亮一些,应选用反光镜的凹面和遮光器上的较大光圈。(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3)转动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视野变得更加清晰;转动转换器的目的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详解】A.使物像更清晰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反光镜的目的是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的,A错误。
B.调节光线强弱应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的目的是使视野变得更加清晰,B错误。
C.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转动转换器的目的是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正确。
D.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14. 下图是显微镜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线粒体C. 细胞核D. 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不具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下列细胞结构中,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的是( )
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线粒体D. 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A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眼下正值“苹果之乡”陕西洛川县53万亩苹果收获季节。苹果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哪一结构( )
A. 细胞壁B. 液泡C. 叶绿体D. 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等。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苹果等水果的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的液泡,B符合题意。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在公园的松林中,常常会看到可爱的小松鼠。与松鼠的细胞相比,松树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分析可知,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下列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 皮肤B. 心肌C. 血液D. 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皮肤上皮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属于上皮组织,A不符合题意。
B.心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组成血液的血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属于结缔组织,C符合题意。
D.神经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所构成,而神经纤维本身的构造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外被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 )
A. 细胞数目增多B. 细胞体积增大C. 遗传物质增多D. 细胞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详解】ACD.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因此,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可使细胞数目增多。可见,A正确,CD错误。
B.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B错误。
故选A。
20. 下列有关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都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C. 结构层次都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构成不同器官的组织有所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动物与人体结构层次在某些方面与植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的。但是动物体与人体还需要由器官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和人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动物体和植物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A正确。
B.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离不开的,B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层次,C错误。
D.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构成不同器官的组织不相同,如脑主要有神经组织构成;心脏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各植物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通过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就形成组织。
【详解】A.该选项中的组织是营养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正确。
B.叶属于器官,错误。
C.该选项展示的是植物细胞,错误。
D.该选项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植株个体,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
①叶 ②花 ③果实 ④种子 ⑤茎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①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植物的营养器官,①不符合题意;
②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②符合题意;
③果实是被子植物独有的生殖器官,一般是由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皮包被着种子,③符合题意;
④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④符合题意;
⑤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关于下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 过程③产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
D. 过程③中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图中的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生长,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使细胞的数目增多,所以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A正确。
B.经过过程②后细胞长大,所以②表示细胞的生长,B错误。
C.③表示细胞的分化。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C正确。
D.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遗传物质在不同的细胞内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
故选B。
24. 桔子的筋络、果皮和果肉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组织( )
①输导组织 ②营养组织 ③分生组织 ④保护组织
A. ①④②B. ①③②C. ①④③D. 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详解】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由以上可知,筋络属于输导组织;桔子果皮能保护内部的结构,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薄壁组织),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 构成一棵松树的最小结构层次和最大结构层次分别是( )
A. 组织和器官B. 细胞和系统C. 细胞和器官D. 细胞和松树(植物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由分析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松树属于植物,因此构成一棵松树的最小结构层次和最大结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植物体,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50分)
26. 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了狗、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狗出生后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已经急不可耐地吃奶,这说明的生物特征是________;几个月后长成大狗,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2)一只老鼠生下了九只小鼠,小鼠的长像与母鼠都基本相似,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_______;这只母鼠下一胎出生的几只小鼠有一只毛色明显不同于其他鼠,这体现的生命基础特征是_______。
(3)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白天则不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_______;影响猫这种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这种环境因素属于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答案】26. ①.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 生长
27. ①. 遗传 ②. 变异
28. ①.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②. 光照 ③. 非生物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小问1详解】
“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说明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几个月后长成大狗说明了生物能够生长。
【小问2详解】
小鼠的长像与母鼠都基本相似,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现象属于遗传。变异指的是亲代和子代个体特征之间的差异,这只母鼠下一胎出生的几只小鼠有一只毛色明显不同于其他鼠,这体现的生命基础特征是变异。
【小问3详解】
在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有利于光线进入瞳孔,使猫看清物体,白天则不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影响猫这种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这种环境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
27. 如图为某地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关系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草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________。图中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_________,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
(2)从食性分析,鹰与蛇之间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既有______关系又有______关系。
(3)草可作为兔的食物,说明兔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属于_______。若该草原被某种重金属污染,则图中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 ②. 草 ③. 草→鼠→蛇→鹰
(2) ①. 捕食 ②. 竞争
(3) ①. 消费者 ②. 鹰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小问1详解】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小问2详解】
图中鹰捕食蛇,二者又都捕食鼠,所以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兔吃草,所以兔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28. 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写出图中显微镜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2]_______;[4]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图像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_____移动;视野由④变成②时,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_________面镜。
(3)在使用图中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 ]______上。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和______的乘积。
【答案】(1) ①. 粗准焦螺旋 ②. 物镜
(2) ①. 右下方 ②. 凹
(3)1目镜 (4) ①. 目镜放大倍数 ②. 物镜放大倍数
【解析】
【分析】图示中: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物镜。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2是粗准焦螺旋,4是物镜。
【小问2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①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视野由④变成②时,显微镜物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了。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光线较强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反光。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小问3详解】
显微镜视野中可能存在异物的地方有三个:物镜、玻片标本和目镜。如果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但异物都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和装片上,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目镜上。
【小问4详解】
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故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9.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结构②是______;结构④是_______,该结构是细胞的_______;结构⑤是_______。
(2)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被称为_______,即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
(3)若将图中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两杯清水中一段时间,细胞膜不会破裂的是_______细胞,这是因为该种细胞具有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膜 ②. 细胞核 ③. 控制中心 ④. 液泡
(2) ①. 细胞质 ②. ⑥
(3) ①. 甲 ②. 细胞壁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②细胞膜、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⑤液泡内含细胞液。
【小问2详解】
⑥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细胞质是细胞代谢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小问3详解】
甲是植物细胞,因为具有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吸水涨破。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放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30. 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既可作为蔬菜又可作为水果;既可生食又可熟食;番茄可用来加工制作成番茄酱、番茄汁和番茄丁等;番茄富含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血压、清热解毒,还可提取作为保健品;未成熟的番茄不能食用,其中含有一种生物碱成分,食用过多可能导致中毒。下图为番茄植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我们平时吃番茄时,用开水将其烫过后能撕下薄薄的一层皮,这层皮属于_____组织。
(3)观察番茄果实内部结构时,会看到一条条清晰的脉络,这些脉络就是_____组织,其中有运输____和____的导管及运输有机物的____。
【答案】(1)③→④→①→②
(2)保护 (3) ①. 输导 ②. 水##无机盐 ③. 无机盐##水 ④. 筛管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小问1详解】
果实属于器官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结合图示,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③番茄细胞→④番茄组织→①番茄果实→②番茄植株。
【小问2详解】
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我们平时吃番茄时,用开水将其烫过后能撕下薄薄的一层皮,这层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小问3详解】
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观察番茄果实内部结构时,会看到一条条清晰的脉络,这些脉络就是输导组织,其中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31. 图A~图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细胞是______,通过_____形成B。
(2)B通过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3)图中C、D表示的结构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受精卵 ②. 细胞分裂
(2) ①. 细胞分化 ②. 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或形成了不同组织)
(3) ①. 组织 ②. 器官
(4)E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小问1详解】
整个人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图中A细胞是受精卵,A受精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
【小问2详解】
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不同的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小问3详解】
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组织,图中C代表的结构层次是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所以图D代表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小问4详解】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E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2.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破坏性极强的农业害虫。自入侵我国以来迅速蔓延到17个省份,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下表为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3种不同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效果时,得出的实验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三组实验中,甲、乙两组或甲、丙两组都可形成_________实验。
(2)本实验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保证三组农药的用法、用量、浓度都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防治草地贪夜蛾应最好选用农药_______,从杀虫效果和对人的毒性分析原因,原因①:_________,原因②:___________。
【答案】32. ①. 农药种类 ②. 对照
33. ①. 相同 ②. 控制单一变量
34. ①. 乙 ②. 农药乙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效果好 ③. 农药乙对人的毒性弱
【解析】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不同之处是农药的品种,因此,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农药的种类。三组实验中,甲、乙两组或甲、丙两组可形成对照实验。
【小问2详解】
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是指除实验变量(自变量),其他条件(无关变量)均相同。因此,本实验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保证三组农药的用法、用量、浓度要相同。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使用农药甲后秋黏虫三天内死亡率达96%,杀虫效果好,但是对人的毒性也很强,不可取。在使用农药丙后秋黏虫三天内死亡率达76%,杀虫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对人的毒性弱,不可取。在使用农药乙后秋黏虫三天内死亡率达92%,害虫死亡率高,杀虫效果好,同时对人的毒性弱,可取。因此,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防治草地贪夜蛾应选用农药乙,原因是杀虫效果明显,害虫死亡率高,对人的毒性弱。选项
目的
操作
A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反光镜
B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D
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组别
农药种类
草地贪夜蛾三天内死亡率
对人的毒性
第一组
农药甲
96%
强
第二组
农药乙
92%
弱
第三组
农药丙
76%
弱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