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0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48页。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网络构建•统全局专题突破•提素养专题一 环境问题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1.判断类型2.分析成因3.防治措施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1700~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例题1典例展示(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2)上图所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增大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变得充足B 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上可以看出,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耕地的面积不断增大,森林的面积在减少,牧场的面积在增大,(稀树)草原的面积在减少,主要就是人为的过度利用,其根源在于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和牧场,B正确。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跟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关系不大,A、D错误。植被破坏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森林、(稀树)草原的面积在减小,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大洪水发生频率,使生态环境恶化,B正确,A、C错误。由于耕地、牧场增加,森林、草原减少,水资源消耗变大,水资源会短缺加剧,D错误。故选B。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回答下列问题。对点训练(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季节变化特征: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2)夏季pH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季。原因: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酸雨频率有三条线,分别是酸雨频率、弱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三者在季节上有高低差异,需要分别进行描述。第(2)题,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较多,降水对大气中的酸性气体起到稀释作用,故夏季该市酸雨pH值高于其他各季。专题二 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2022·河北承德高二期中)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1)~(2)题。例题2典例展示(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D.市场广阔B (2)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②为大力承接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 [解析] 第(1)题,与北京、天津相比,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保定人口数量较少,市场方面没有优势;而从图中可知,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保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故选B。第(2)题,为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保定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转入产业正常运转;承接大量的重化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故选C。2.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对点训练(1)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2)与长江上游经济圈相比,下游经济圈 ( )A.工农业基础好 B.水能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 D.生态环境良好A A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省市,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A正确。单一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并不能体现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C、D错误。故选A。第(2)题,与长江上游经济圈相比,下游经济圈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因此下游经济圈工农业基础好,A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B、C错误;长江经济圈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A。真题演练•悟高考(2022·浙江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C.市场 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A 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3~4题。3.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4.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C.水稻区 D.螺沟区D C [解析] 第3题,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达到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田螺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第4题,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他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2022·浙江卷)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据此完成5~6题。5.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6.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A B [解析] 第5题,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第6题,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7.(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 (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解析] 第(1)题,一般农田在非汛期培肥,因此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使得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汛期雨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被更多的河水稀释(或非汛期河流径流量小,河水对溶解氮稀释程度较低),使得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第(2)题,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地,弯曲的水道等,起到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8.(2021·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答案] 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解析] 读表可知,1993—2020年,区域研究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等,所以其研究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9.(2020·1月浙江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答案]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政策支持。上海 武汉 重庆 [解析] 第(1)题,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长江下游的航运中心,长江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武汉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第(2)题,由图和材料可知,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第(3)题,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网络构建•统全局专题突破•提素养专题一 环境问题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1.判断类型2.分析成因3.防治措施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1700~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例题1典例展示(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2)上图所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增大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变得充足B 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上可以看出,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耕地的面积不断增大,森林的面积在减少,牧场的面积在增大,(稀树)草原的面积在减少,主要就是人为的过度利用,其根源在于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和牧场,B正确。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跟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关系不大,A、D错误。植被破坏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森林、(稀树)草原的面积在减小,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大洪水发生频率,使生态环境恶化,B正确,A、C错误。由于耕地、牧场增加,森林、草原减少,水资源消耗变大,水资源会短缺加剧,D错误。故选B。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回答下列问题。对点训练(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季节变化特征:酸雨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弱酸雨频率,夏季和冬季高,春秋季低;强酸雨频率,春季高于其他季节。(2)夏季pH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季。原因:夏季降水量大,稀释了酸度。[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酸雨频率有三条线,分别是酸雨频率、弱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三者在季节上有高低差异,需要分别进行描述。第(2)题,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较多,降水对大气中的酸性气体起到稀释作用,故夏季该市酸雨pH值高于其他各季。专题二 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2022·河北承德高二期中)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读图完成(1)~(2)题。例题2典例展示(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D.市场广阔B (2)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②为大力承接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 [解析] 第(1)题,与北京、天津相比,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保定人口数量较少,市场方面没有优势;而从图中可知,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保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故选B。第(2)题,为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保定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转入产业正常运转;承接大量的重化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故选C。2.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对点训练(1)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2)与长江上游经济圈相比,下游经济圈 ( )A.工农业基础好 B.水能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 D.生态环境良好A A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省市,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A正确。单一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并不能体现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C、D错误。故选A。第(2)题,与长江上游经济圈相比,下游经济圈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因此下游经济圈工农业基础好,A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B、C错误;长江经济圈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A。真题演练•悟高考(2022·浙江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C.市场 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A 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3~4题。3.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4.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C.水稻区 D.螺沟区D C [解析] 第3题,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达到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田螺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第4题,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他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2022·浙江卷)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据此完成5~6题。5.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6.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A B [解析] 第5题,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第6题,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7.(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 (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解析] 第(1)题,一般农田在非汛期培肥,因此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使得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汛期雨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被更多的河水稀释(或非汛期河流径流量小,河水对溶解氮稀释程度较低),使得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第(2)题,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图中显示,人工强化湿地中有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溶解氮的作用;人工强化湿地中,同一种水生植物分散到多区种植,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的方式,从而增强脱氮效能;图中设置了拦水坝,面积较大的湿地,弯曲的水道等,起到延长水流停留时间,起到充分净化的作用。8.(2021·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答案] 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解析] 读表可知,1993—2020年,区域研究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等,所以其研究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9.(2020·1月浙江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答案]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政策支持。上海 武汉 重庆 [解析] 第(1)题,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长江下游的航运中心,长江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武汉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第(2)题,由图和材料可知,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第(3)题,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