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质检卷1(含解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质检卷1(含解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顺德一中月考)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对黑火药有如下记载:“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黑火药爆炸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等
B.在黑火药发生爆炸的反应中,S作还原剂
C.黑火药的成分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D.黑火药至今仍用于烟花爆竹中
2.(2022·广东金山中学期末)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性质稳定,常温下能长期保存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生成Cu2(OH)3Cl的过程是非氧化还原过程
C.聚合硫酸铁[Fe2(OH)n(SO4)eq \s\d9(\f(3-n,2))]m(nS(35 ℃)>S(25 ℃)。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中实验1~3,记录数据。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25 ℃的AgCl饱和溶液中,c(Cl-)=________ml·L-1。
实验结果为A3>A2>A1。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优化实验。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⑦实验总结。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8分)(2022·东莞第六中学月考)碳酸锰主要用于制备软磁铁氧体,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碳酸锰(MnCO3难溶,分解温度较高)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2)请写出“溶浸”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请写出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测得滤液中c(F-)=0.01 ml·L-1,则滤液中残留c(Ca2+)=__________ml·L-1[已知:Ksp(CaF2)=1.5×10-10]。
(4)除铁工序中,先加入适量的软锰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加入石灰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5)副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15.(18分)(2022·广东金山中学期末)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 ml·L-1 FeCl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a、b代表电压值,且a>b):
(1)用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检验出溶液中含Fe3+。
(2)由上述实验猜测,Fe3+生成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Fe2+在________极放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某同学又做了以下实验,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①实验选择电解的溶液为pH=1浓度为______ml·L-1的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且低电压下,Fe2+优于Cl-放电,那么请把上表的电压数据补充完整:Ⅳ__________,Ⅴ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质检卷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顺德一中月考)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对黑火药有如下记载:“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黑火药爆炸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等
B.在黑火药发生爆炸的反应中,S作还原剂
C.黑火药的成分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D.黑火药至今仍用于烟花爆竹中
解析:黑火药爆炸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动能等,故A项正确;在黑火药发生爆炸的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B项错误;黑火药的成分既有单质C和S,又有化合物KNO3,故C项正确;黑火药至今仍用于烟花爆竹中,主要应用其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同时释放大量热,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爆炸,故D项正确。
答案:B
2.(2022·广东金山中学期末)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性质稳定,常温下能长期保存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生成Cu2(OH)3Cl的过程是非氧化还原过程
C.聚合硫酸铁[Fe2(OH)n(SO4)eq \s\d9(\f(3-n,2))]m(nS(25 ℃)。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中实验1~3,记录数据。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25 ℃的AgCl饱和溶液中,c(Cl-)=________ml·L-1。
实验结果为A3>A2>A1。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优化实验。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⑦实验总结。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室通常采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eq \(=====,\s\up14(△))MnCl2+Cl2↑+2H2O。(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水蒸气,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因此使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因此接口连接顺序为c-d-b-a-e。(3)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HClO已分解;检验Cl-的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Oeq \\al(2-,3)、HCOeq \\al(-,3)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4)⑤25 ℃时,Ksp(AgCl)=c(Ag+)×c(Cl-),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可知,饱和的AgCl溶液中
c(Ag+)=c(Cl-),所以有c(Cl-)=eq \r(Ksp(AgCl))=eq \r(1.8×10-10)=1.34×10-5 ml·L-1;实验1~3中,不同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且测试温度不同,根据资料显示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根据实验1~3无法判断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离子浓度大,进而不能得出溶解度关系。⑥如果要判断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设计不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测试,如果温度较高下的饱和溶液电导率比温度较低的饱和溶液电导率高,则可以得出温度升高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高。所以可以设计试样Ⅰ在45 ℃下测试与实验3比较;设计试样Ⅱ在45 ℃下测试与实验3比较。⑦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A3>B2>B1。
答案:(1)MnO2+4HCl(浓)eq \(=====,\s\up14(△))MnCl2+Cl2↑+2H2O
(2)c-d-b-a-e
(3)HClO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Oeq \\al(2-,3)、HCOeq \\al(-,3)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4)⑤1.34×10-5 测试温度不同,根据电导率结果无法判断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⑥45 ℃ Ⅱ 45 ℃ ⑦A3>B2>B1
14.(18分)(2022·东莞第六中学月考)碳酸锰主要用于制备软磁铁氧体,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主要原料制备碳酸锰(MnCO3难溶,分解温度较高)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溶浸工序中原料的浸出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2)请写出“溶浸”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工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u2+、Ca2+等杂质。请写出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测得滤液中c(F-)=0.01 ml·L-1,则滤液中残留c(Ca2+)=__________ml·L-1[已知:Ksp(CaF2)=1.5×10-10]。
(4)除铁工序中,先加入适量的软锰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加入石灰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5)副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解析:软锰矿和黄铁矿用稀硫酸溶浸后软锰矿中的MnO2主要转化为MnSO4,黄铁矿中FeS2主要转化为Fe2(SO4)3;溶浸过程中FeS2可能转化为FeSO4,溶浸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将Fe2+氧化成Fe3+,加入石灰调节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净化工序中加入(NH4)2S除去Cu2+,加入NH4F除去Ca2+;沉锰过程即向Mn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氨水形成MnCO3,过滤后的废液中含大量的NHeq \\al(+,4)、SOeq \\al(2-,4)。据此分析解答。(1)可以通过适当升高温度或搅拌或研磨矿石的方法提高浸出速率。(2)软锰矿和黄铁矿用稀硫酸溶浸后,软锰矿中的MnO2主要转化为MnSO4,黄铁矿中FeS2主要转化为Fe2(SO4)3,故离子方程式为2FeS2+15MnO2+28H+===2Fe3++15Mn2++4SOeq \\al(2-,4)+14H2O。(3)净化工序中加入(NH4)2S除去
Cu2+,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c(Ca2+)=eq \f(Ksp(CaF2),c2(F-))=eq \f(1.5×10-10,(0.01)2)=1.5×10-6 ml·L-1。(4)溶浸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将Fe2+氧化成Fe3+,加入石灰调节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故pH范围为3.7~5.2或3.7~8.8。(5)沉锰过程即向Mn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氨水形成MnCO3,过滤后的废液中含大量的NHeq \\al(+,4)、SOeq \\al(2-,4),故副产物为(NH4)2SO4。
答案:(1)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研磨矿石(任写两条)
(2)2FeS2+15MnO2+28H+===2Fe3++15Mn2++4SOeq \\al(2-,4)+14H2O
(3)Cu2++S2-===CuS↓ 1.5×10-6
(4)使残余Fe2+转化为Fe3+ 3.7~5.2或3.7~8.8
(5)(NH4)2SO4
15.(18分)(2022·广东金山中学期末)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 ml·L-1 FeCl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a、b代表电压值,且a>b):
(1)用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检验出溶液中含Fe3+。
(2)由上述实验猜测,Fe3+生成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Fe2+在________极放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某同学又做了以下实验,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①实验选择电解的溶液为pH=1浓度为______ml·L-1的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且低电压下,Fe2+优于Cl-放电,那么请把上表的电压数据补充完整:Ⅳ__________,Ⅴ__________。
解析:(1)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说明含有Fe3+。(2)依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3)①控制变量,做对照实验继续探究:电解pH=1的0.2 ml·L-1的NaCl溶液。②依据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分析,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生成氯气,否则无氯气生成。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且低电压下,Fe2+优于Cl-放电,Ⅳ、Ⅴ的电压分别为:a>x≥c、c>x≥b。
答案:(1)KSCN
(2)①阳 ②Cl2+2Fe2+===2Cl-+2Fe3+
(3)①0.2 NaCl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a>x≥c c>x≥b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用聚乙烯塑料制作食品保鲜膜
聚乙烯燃烧生成CO2和H2O
B
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
Br-可被氧化、Mg2+可被还原
C
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氢氟酸可与SiO2反应
D
公园的钢铁护栏涂刷多彩防锈漆
钢铁与潮湿空气隔绝可防止腐蚀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1)
1
Ⅰ:25 ℃的AgCl饱和溶液
25
A1
2
Ⅱ:35 ℃的AgCl饱和溶液
35
A2
3
Ⅲ:45 ℃的AgCl饱和溶液
45
A3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1)
4
Ⅰ
________
B1
5
____
________
B2
金属离子
Fe2+
Fe3+
Cu2+
Mn2+
开始沉淀的pH
7.5
3.2
5.2
8.8
完全沉淀的pH
9.7
3.7
7.8
10.4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Ⅲ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序号
电压/Ⅴ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Ⅳ
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有Cl2
Ⅴ
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无Cl2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用聚乙烯塑料制作食品保鲜膜
聚乙烯燃烧生成CO2和H2O
B
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
Br-可被氧化、Mg2+可被还原
C
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氢氟酸可与SiO2反应
D
公园的钢铁护栏涂刷多彩防锈漆
钢铁与潮湿空气隔绝可防止腐蚀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1)
1
Ⅰ:25 ℃的AgCl饱和溶液
25
A1
2
Ⅱ:35 ℃的AgCl饱和溶液
35
A2
3
Ⅲ:45 ℃的AgCl饱和溶液
45
A3
实验序号
试样
测试温度/℃
电导率/(μS·cm-1)
4
Ⅰ
________
B1
5
____
________
B2
金属离子
Fe2+
Fe3+
Cu2+
Mn2+
开始沉淀的pH
7.5
3.2
5.2
8.8
完全沉淀的pH
9.7
3.7
7.8
10.4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Ⅲ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序号
电压/Ⅴ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Ⅳ
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有Cl2
Ⅴ
________
无明显变化
无Cl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1第一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单元 化学实验基础 单元质检卷10(含解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1第一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