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2年6月中下旬,每天清晨日出前,太阳系中的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会联袂成就“五星连珠”奇景。只要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目睹这幕天文奇观。下图为“五星连珠”行星轨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小行星带位于( )
A.乙、丙之间 B.丙、甲之间 C.甲、丁之间 D.丁、戊之间
2.图示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
3.丙行星( )
A.属于类地行星 B.是太阳系唯一的巨行星
C.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行星 D.含有大量液态水
右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 )
A.苏州 B.南京 C.徐州 D.淮安
5.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 )
A.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 B.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
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 D.北部地区降水更多
6.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庐山瀑布一泻千里 B.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
C.洞庭湖边凉爽的风 D.冬日温泉池内热气腾腾
读某时期太阳黑子数量与我国部分区域降水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由图示可知( )
A.①地的降水变率较②处大 B.正相关最小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C.降水强度只受太阳活动影响 D.负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西北部
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河南省出现极光现象 B.指南针无法正常使用
C.有线电话通话出现中断 D.太阳活动的强度最低
下图为某雪山脚下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地理要素中,属于水圈的是( )
A.森林和雪 B.草地和森林 C.雪和湖水 D.雪山与湖泊
10.图中湖泊涉及的圈层主要有( )
①大气圈 ②生物圈 ③水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H圈层底部 B.E圈层 C.F圈层上部 D.G圈层
1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表示的是莫霍面 B.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
C.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D.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
13.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A.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 B.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
C.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
笔石动物生存于海洋中,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固着在海底,这类笔石一般生活在浅水环境里,水太深则无法生存;另一种是浮游在海水中,这部分笔石动物可以生活在更加开阔的海水里面,也可以在深水环境中生存。距今约三亿年前,笔石动物灭绝了,右图示意笔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4~16题。
14.笔石动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奥陶纪 B.二叠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15.地质学家在笔石化石地层中可能还会发现( )
A.猛犸象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裸子植物化石 D.被子植物化石
16.通过对笔石化石的研究,可以( )
A.了解火山喷发对动物的影响 B.了解爬行动物间捕食关系
C.准确判断地壳运动的时间 D.判断当地的古地理环境
地球历史上有过几次大陆的聚合和漂移的过程,南极洲的位置并非一直是寒冷干燥,在漂移到现今位置之前,南极大陆曾是非常适宜动植物生存的。根据科学家对南极冰川的探测发现,在南极冰层之下有着丰富的煤炭,其储量大概是5000亿吨,堪称世界第一大煤田。据此完成17~19题。
17.南极丰富的煤炭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 )
A.第四纪 B.寒武纪 C.元古宙 D.中生代
18.南极储量丰富的煤田说明当时南极大陆的环境特征是( )
A.温暖干燥 B.寒冷潮湿 C.炎热湿润 D.炎热干燥
19.下列关于南极大陆最终漂移到现在位置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是新生代 B.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C.该时期是太古宙 D.地球上裸子植物极度繁盛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右图为长江的荆江河段牛轭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21.河曲被裁弯取直的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小 B.洪涝灾害减少 C.航运距离增加 D.河道淤积增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结合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完成22~23题。
22.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为了及时、准确地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应密切关注( )
A.降水量大小 B.光照强度 C.气温高低 D.风力强弱
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24~26题。
24.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云南山东 B.内蒙古青海 C.北京江苏 D.贵州新疆
25.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 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前往乙地旅游时( )
A.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 B.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
C.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 D.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
下图为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后来在一次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下图分别为“豹头”掉落前后景观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金钱豹”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 )
A.风成地貌 B.流水地貌 C.海岸地貌 D.喀斯特地貌
28.导致“豹头”掉落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沉积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地貌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海浪侵蚀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D.流水溶蚀海浪堆积流水堆积
30.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貌的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 B.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
C.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 D.③地貌沉积物颗粒由内向外逐渐变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面左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右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____,在图中由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共同构成。(3分)
(2)分别说出①、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及各自上下相邻的圈层。(6分)
(3)说出地震发生时,隆阳区人们经历的震感变化,并说明成因。(4分)
32.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剖面特点,并简述成因。(4分)
(2)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5分)
(3)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4分)
33.下面左图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右图为云南省昆明市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试分析图示两区域地表的高大植被稀少的原因。(4分)
(2)图示地貌形成的共同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与路南石林相比,秦皇岛的喀斯特地貌区内石林、石芽较矮小,分析成因。(6分)
(3)简述该类地貌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鄂托克旗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2.C 3.A 4.C 5.A 6.D 7.A 8.B 9.C 10.B 11.D 12.B 13.C 14.A 15.B 16.D 17.D 18.C 19.A 20.A 21.B 22.C 23.A 24.D 25.C 26.A 27.C 28.D 29.B 30.A
31.(1)岩石圈 D E(3分)
(2)①:莫霍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上地幔)。(3分)②:古登堡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3分)
(3)地表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分)成因: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到达后地表人们的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2分)
32.(1)河谷剖面较陡、深,呈“V”形。(2分)成因: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而形成。(2分)
(2)形式:流水堆积作用。(2分)依据: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3分)
(3)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河海交界地带,海潮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4分)
33.(1)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为石灰岩,水的溶蚀作用强,地表土层薄;土壤表层有机质物质易流失,导致土壤贫瘠,植被难以发育,高大植被较为稀少。(4分)
(2)流水侵蚀(2分)成因:云南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流水溶蚀作用持续;河北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少,流水溶蚀作用较弱。(4分)
(3)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地表水易下渗,水源较缺乏;土壤贫瘠,农业产量低;地下溶洞多,地质不稳定等。(任答2点,4分)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353.7
13.2
④
4.5
26.13
84.7
20.5
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台州八校联盟地理试卷高一docx、台州八校联盟地理答案高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