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人: 审题人: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其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飞船在轨期间推出的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受到广大青少年关注。据此完成1-4题。
1.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石油B.煤炭C.太阳能D.天然气
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 )
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C.昼夜交替D.太阳活动
4.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
A.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B.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D.大气圈-岩石圈-地幔
读图,完成下列5-6题。
5.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方式之一 B.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主的辐射
C.地球上的全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6.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图中乙区,该区域是( )
A.红外区B.可见光区
C.紫外区D.微波区
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地区登陆。下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完成7-8题。
7.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据此完成2题。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观测月球 ②定位 ③太空摄影 ④导航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9-11题。
9.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范围建“⻥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地区
10.“⻥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B.降低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提升水体温度
11.下列现象与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树木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京东大溶洞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县,西距北京城区90公里,号称“天下第一古洞”。溶洞洞壁有的似片片浮云,有的如座座莲花,有的状如簇簇巨蘑,还有的似西风卷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该地貌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水文、植被B.气候、植被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
13.该地貌的类型为( )
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花岗岩地貌
14.右图所示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冰川广布,河流众多B.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
C.地势平坦,风力强劲D.奇峰林立,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
不同地质年代会形成不同的地层和生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的化石或动物,按照形成的地质年代,由古及今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16.与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的时代相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2018年7月,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2018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探测器安全穿越火星大气层(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左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右图为“洞察”号探测器图。
材料二:地球与火星物理性质比较
(1)图中字母D代表 ,A代表 ,E代表 .,代表火星和地球的分别是 和 (填字母),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填字母)(6分)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 ,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 ,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 。(3分)
(3)图中可见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大气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 , , 。(4分)
(4)有科学家推断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你是否赞同,并请给出理由。(4分)
18.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下左图)及“火山喷发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2分)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3分)
(3)图中F处,A波完全 ,B波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表示 界面,G+H为 。(4分)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9.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图中的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23分)
(1)写出下列字母的地貌景观名称:A 、B 、C 、D 。(4分)
(2)D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E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F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3分)
(3)郭沫若曾有诗句为:“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请问描述的是哪一种地貌景观 。(填写图中字母代号)(2分)
(4)比较A类型地貌与冰川槽谷的形态差异。(8分)
(5)沙丘的流动、沙漠的扩大,是风沙活动造成的重大危害。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同风沙灾害做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说出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6分)
答案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其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飞船在轨期间推出的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受到广大青少年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石油B.煤炭C.太阳能D.天然气
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 )
A.地球运动B.太阳辐射C.昼夜交替D.太阳活动
4.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
A.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B.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D.大气圈-岩石圈-地幔
【答案】1.A 2.C 3.D 4.B
【解析】1.在太空预定轨道运行的神舟十三号属于人造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自身不能发光发热,所属的天体系统层级依次是地月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通过太阳能集热板转化太阳辐射能量为电能,C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不是卫星在宇宙空间运行的主要能源,故ABD错。故选C。
3.太阳活动爆发时,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易导致载人飞船的损坏,并干扰他们与地面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和昼夜交替等对神舟十三号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神舟十三号从距地面约380km的高空降落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臭氧层上部)、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层下部)、对流层,对流层中有生物的存在,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位于岩石圈,没有经历地幔圈层,ACD错误,从高空到着陆依次经过了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B正确。故选B。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5.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方式之一B.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主的辐射
C.地球上的全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6.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图中乙区,该区域是( )
A.红外区B.可见光区
C.紫外区D.微波区
【答案】5.A 6.B
【分析】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方式之一,A正确;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为主的辐射,B错;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并不是来自太阳辐射,所以并不是地球上的全部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C错;太阳辐射仅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到达地面,D错。故选A。
6.读图可知,乙区域的波长大致介于0.4-0.76μm,属于可见光区,且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电磁光谱如下图,读图可知,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但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2021年10月13日,台风“圆规”在海南省琼海市沿海地区登陆。下图为台风“圆规”卫星图像。据此完成7-8题。
7.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据此完成2题。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观测月球 ②定位 ③太空摄影 ④导航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7.A 8.C
【解析】7题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正确。
地理信息系统,侧重分析,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分析,B错误。
全球定位系统,起定位的作用,获取台风:“圆规“卫星图像,不需要定位,C错误,
虚拟现实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A。
8题考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定位、导航等功能。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范围建“⻥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地区
10.“⻥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B.降低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提升水体温度
11.下列现象与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树木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9.D 10.B 11.C
【解析】9.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D正确;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都是缺少大面积水域,ABC错误。故选D。
10.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D错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水温降低,大气温度也会降低,A错误。光照减弱浮游植物生长减缓,C错误。故选B。
11.岩浆喷发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能源来自于地球内能,与太阳无关,①③排除;太阳活动爆发会导致“磁暴”现象、⼲扰有线电话接听,②⑥正确;太阳辐射是⽔的运动、树⽊⽣⻓的主要动力,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京东大溶洞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县,西距北京城区90公里,号称“天下第一古洞”。溶洞洞壁有的似片片浮云,有的如座座莲花,有的状如簇簇巨蘑,还有的似西风卷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该地貌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水文、植被B.气候、植被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
13.该地貌的类型为( )
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花岗岩地貌
14.右图所示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冰川广布,河流众多B.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
C.地势平坦,风力强劲D.奇峰林立,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
【答案】12.C 13.B 14.D
【分析】12.根据材料,形成该地貌景观的岩石具有层状结构,故为沉积岩,与岩石关系密切;该地貌景观经过漫长的流水溶蚀,流水的溶蚀与水文息息相关,因此与该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C正确。故选C。
13.该地貌主体景观有溶洞,洞内景致秀丽、造型万千,应为喀斯特地貌,故选B。
14.结合上图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类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多地下暗河、溶洞、奇峰林立、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D正确。该地貌多发于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故不可能冰川广布,故A错。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故B错误。风力强劲是风力地貌的特征,故C错误。故选D。
【点睛】解本题的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了解,能够区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图中熟练应用。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还要求学生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物。
不同地质年代会形成不同的地层和生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的化石或动物,按照形成的地质年代,由古及今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16.与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的时代相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5.D 16.D
【分析】15.由所学知识可知,①三叶虫生存的时代是古生代早期;②猛犸象生存的时代是第四纪冰川后期;③叠层石在晚元古代最为繁盛;④恐龙生存时代是中生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化石或动物,按照形成的地质年代,由古及今的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D正确。故选D。
16.由所学知识可知,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的时代是中生代,此时也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的时代;结合第1题可知,④恐龙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2018年7月,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2018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探测器安全穿越火星大气层(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左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右图为“洞察”号探测器图。
材料二:地球与火星物理性质比较
(1)图中字母D代表 ,A代表 ,E代表 .,代表火星和地球的分别是 和 (填字母),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填字母)(6分)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 ,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 ,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 。(3分)
(3)图中可见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大气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 , , 。(4分)
(4)有科学家推断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你是否赞同,并请给出理由。(4分)
【答案】(1) 天王星 水星 土星 G C H
(2)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3) 太阳系 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填空部分每题1分,共13分。)
(4)观点:反对,理由: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表面平均温度较低
观点:赞同,理由:发现液态的水;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
(此题共4分,答题必须有观点,但观点不赋分,理由每点2分,共4分。)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和地球与火星物理性质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判断可知,A代表水星,H代表金星,C代表地球,G代表火星,F代表木星,E代表土星,D代表天王星,B代表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H金星。
(2)八颗星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绕日公转轨道面接近位于一个平面上,具有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形状接近正圆,具有近圆性。
(3)图中可见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4)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选择赞同,理由是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痕迹;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若选择反对,理由是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较低;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而且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成分。
18.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下左图)及“火山喷发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2分)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3分)
(3)图中F处,A波完全 ,B波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F面表示 界面,G+H为 。(4分)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答案】(1) 横 纵
(2) 莫霍 地壳 地幔
(3) 消失 突然减慢 古登堡 地核(填空部分每题1分)
(4)A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波大于横波速度,读图A波波速慢,是横波;B波波速快,是纵波。
(2)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构造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由图中界面位置可以判断,D在地壳之下,是莫霍界面,界面以上C为地壳,界面以下E为地幔;F为古登堡界面,G为外核,H为内核。
(3)读图可知,在F古登堡面处,地震波A(横波)突然消失,地震波B(纵波)速度突然减慢并继续向深处传播。F在地幔以下,为古登堡界面,G为外核,H为内核,内核和外核组成地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通过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出能量,A正确;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C错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D错误,故选A。
19.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图中的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23分)
(1)写出下列字母的地貌景观名称:A 、B 、C 、D 。(4分)
(2)D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E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F图是 作用形成的地貌。(3分)
(3)郭沫若曾有诗句为:“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请问描述的是哪一种地貌景观 。(填写图中字母代号)(2分)
(4)比较A类型地貌与冰川槽谷的形态差异。(8分)
(5)沙丘的流动、沙漠的扩大,是风沙活动造成的重大危害。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同风沙灾害做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说出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6分)
【答案】(1) 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填空部分每题1分)
(3) A(2分)
(4)峡谷在流水侵蚀切割作用下,峡谷多呈V字形两壁险峻陡;(2分)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深度通常大于宽度。(2分)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是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2分)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型。(2分)
(5)保护自然植被;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扎设草方格;设置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任答3点得6分)
【分析】本大题以地貌景观图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类型及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河流上游山区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B是河流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的三角洲,C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地貌(新月形沙丘)。
(2)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和刃脊地貌,E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地貌,F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
(3)根据诗句信息可知,其描述内容是流水侵蚀的峡谷景观,图中只有A是峡谷景观。
(4)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峡谷与冰川槽谷地貌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沙丘的防治。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52分)
行星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表均温(℃)
地球
1.00
1.00
23时56分
1年
22
火星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3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52分)
行星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表均温(℃)
地球
1.00
1.00
23时56分
1年
22
火星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23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舱外航天服的设计反映舱外,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④景观区域的分析正确的是,属于典型雨林植物的是,图中表示谷风的是,“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三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三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①的含义最可能为,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列时刻中,适合赶海的时间是,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学年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学年第四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48分),据图推测“醉汉树”的树冠朝向,影响雅万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有,相对流域内其他河流,秃尾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