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2课时检测卷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课时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课时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课时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6课时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时作业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周末要去捕捉水螅以备实验课上使用,请问他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中寻找( )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急流的大河
D.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小河或池塘中
【解析】选D。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胶状物质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解析】选B。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两个胚层之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3.“海中之花”——海葵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
【解析】选B。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4.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
【解析】选A。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猎物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如果没有刺细胞,水螅的触手很难抓到猎物。
5.下列具有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是( )
A.涡虫B.珊瑚虫
C.绦虫D.血吸虫
【解析】选B。上述动物中,涡虫、绦虫和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只有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6.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 )
【解析】选C。腔肠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即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余三项均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三个胚层构成的。
7.华枝睾吸虫身体上最发达的器官是( )
A.运动器官B.消化器官
C.感觉器官D.生殖器官
【解析】选D。华枝睾吸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消化器官简单,靠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生殖器官特别发达,利于其种族的繁衍。
8.涡虫捕食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部位是( )
A.消化腔 B.体腔 C.肠 D.口
【解析】选C。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进行捕食,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9.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B.背腹扁平
C.有口有肛门D.全部营寄生生活
【解析】选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0.美丽的工艺品珊瑚属于( )
A.一种具有优美造型的天然矿物质
B.一种植物的化石
C.一种原生动物分泌的石灰质物质
D.一种腔肠动物分泌的石灰质物质
【解析】选D。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的,可用于观赏,此外,还可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岛等。
11.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C.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解析】选B。大多数扁形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不是腔肠动物,故B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9分)
12.(5分)如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
(1)食物由[ ] 进入;在[ ] 消化,食物残渣由[ ] 排出。
(2)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在[ ] 处分布最多。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 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独立生活。
(4)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 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对称。
【解析】图示中[1]为触手,[2]为口,[3]为内胚层,[4]为外胚层,[5]为消化腔,[6]为芽体。
(1)水螅在摄食时,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2)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在刺细胞里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4)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答案:(1)[2]口 [5]消化腔 [2]口 (2)刺细胞 [1]触手 (3)[6]芽体 (4)多 辐射
13.(4分)下图所示为涡虫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1]和[2]所指的分别是 、 。
(2)图中甲和乙哪一面是背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图中A和B哪一端是前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 、 和 之分。这样的体形呈 对称。
(5)像涡虫这样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比辐射对称的动物 。
【解析】(1)图示中[1]指的是两个眼点,眼点具有感光作用。眼点位于涡虫身体前端背面。[2]所指的是管状的咽。咽位于腹面口内,可以伸出口外进行捕食。据此,可判断A为前端,B为后端;甲为背面,乙为腹面。
(2)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答案:(1)眼点 咽
(2)甲为背面。判断依据是眼点长在身体背面,咽位于腹面。
(3)A为身体前端。判断依据是眼点位于身体的前端。
(4)前后 左右 背腹 两侧(或左右) (5)强
【练能力】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B.井水中,生有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C.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D.蒸馏水中,不生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解析】选C。新鲜的自来水含氯,不利于水螅的生存。饱食后的水螅不再取食,不能观察其捕食过程,因此要使用饥饿的水螅进行实验。
2.下列对刺细胞的说法,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
A.是水螅内胚层细胞特化而成的
B.刺细胞能释放毒液
C.在水螅的触手处分布最多
D.用于取食和防御
【解析】选A。水螅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刺细胞能够起到防御和保护作用,分布在外胚层,是由外胚层的细胞特化而成的。
3.下列对日本血吸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雌雄异体
B.幼虫在水中发育,寄生在钉螺体内
C.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D.以上三项均正确
【解析】选D。日本血吸虫是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成虫寄生在人体内,雌雄异体,交配后产下受精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进一步发育,幼虫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钻入人体皮肤,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下列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B.海葵、绦虫等属于腔肠动物
C.所有的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水中
D.所有的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淡水中
【解析】选A。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而不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身体背腹扁平B.身体呈左右对称
C.有口无肛门D.有眼点
【解析】选D。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眼点是涡虫所具有的,并不是所有扁形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要比草履虫高等
B.涡虫的体形为两侧对称,要比水螅高等
C.涡虫的消化系统要比水螅复杂
D.涡虫和绦虫一样,属于寄生虫
【解析】选D。涡虫营自由生活,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绦虫营寄生生活。
7.下列几种动物中运动能力较强的是( )
A.海蜇 B.海葵 C.涡虫 D.水母
【解析】选C。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在四个选项中,海葵、海蜇和水母都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8.黎明同学学习完本节后,做了如下总结,哪项说法不恰当( )
A.水螅利用口捕食,涡虫利用咽进行捕食
B.水螅的消化在消化腔中,涡虫的消化在肠中完成
C.涡虫具有眼点,感觉器官要比水螅发达
D.具有两侧对称体形的动物要比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高等
【解析】选A。水螅的捕食主要依靠刺细胞完成,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液,将猎物麻醉,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在消化腔中消化;涡虫的咽能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完成消化。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9.(3分)正确连线:
【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
答案:腔肠动物——A、B、C、F 扁形动物——A、D、E
10.(11分)(能力挑战题)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有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新中国成立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但是随着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 ,以 为生。血吸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 ,寄主有 和 。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发育过程)。
(3)请你至少设计两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
① ;
② 。
【解析】(1)根据第一段资料中“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可知,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人的小肠及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故其营养方式为寄生。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根据第二段资料“……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可知,血吸虫的寄主有两个:钉螺和人。
(2)根据第二段资料可知,血吸虫的发育过程为:
卵毛蚴包蚴尾蚴成虫卵。
(3)根据第二段资料可知,血吸虫的虫卵是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孵化为毛蚴,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尾蚴,然后又通过水进行传播的,所以要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就要管理好粪便,不让粪便污染水源或者消灭中间寄主钉螺或者人们下水劳动时,穿上防护靴,防止尾蚴进入人体。
答案:(1)人的小肠及肝脏的血管内 吸血 扁形 寄生 钉螺 人
(2)卵毛蚴包蚴尾蚴成虫卵。
(3)①管理好粪便,不让粪便污染水源;②消灭钉螺;③下水劳动穿防护靴(写出任意两条即可)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当堂检测题,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课堂检测,共5页。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节 鸟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节 鸟精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