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复习必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评试卷(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上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上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共15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4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风雨过后,就出来走走吧!你看wǎ lán( )的天空下,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ruǎn mián mián( )的cǎo píng( )上有盛开的鲜花,liáng péng( )边上的老人在dòu yǐn( )鸟儿,河堤上的tái xiǎn( )从fèng xì( )里冒出来,似乎要把整个河堤zhē gài( )……二、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ABB”式词语。(5分)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 )的石头山,( )的鲜花了无踪影。柏油路也( )的,像是高起来。几朵云彩( )地飘游过来,把( )的太阳也给遮盖住了。三、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瀑布(pù) 菜畦(qí) 铁轨(guǐ)B. 痱子(fèi) 喧闹(xuān) 瞟着(piào)C. 焖饭(mēn) 腥味(xīng) 窸窣(zǔ)D. 谚语(yàn) 玛瑙(nǎo) 苞蕾(bào)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jìn liàng)地用力地长。(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B. 李老师到福州出公差(gōng chāi)了。(临时派遣去做的公务)C. 你坐这趟车可以直达厦门,不用倒车(dǎo chē)。(使车向后退)D. 他的腰部转动(zhuàn dòng)自如。(身体或物体的某部分自由活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军神出鬼没,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B. 我们只有问心无愧,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C. 温暖的阳光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照进我们的教室。D. 做事时要心神专一,若小心翼翼,是很容易出错的。下列表示“八月里谷子不抽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的一项是( )A.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B. 六月六,看谷秀。C.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D.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读下面语段,不能体现语段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要的精神特质。①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从朱熹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④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A. ① B. ② C. ③ D. ④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表达出来?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大篇幅的道理来衬托中心。B. 可以围绕中心延伸出许多内容,每项内容都要详细地表达。C. 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D.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中心句一般都要放在每个自然段开头第一句。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仿照这种方式写一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仿照句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面的图片中任意选一幅,围绕中心意思写几句话。(4分) 丰收的喜悦 初夏生机勃勃的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初试身手。(5分)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体育迷老爸”这个题目选的材料。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喜欢看体育频道。 ( )双休日喜欢登山、骑车,常参加俱乐部的骑行活动。 ( )没事的时候喜欢唱歌。 ( )经常到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几乎每场都不落下。( )是单位里的运动健将,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市里的体育比赛。 (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7分)《夏天里的成长》一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围绕这句话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成长中的学生作为例子,表现了夏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盼》一文围绕“盼”字,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我”的不同表现,把“我”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5分)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20分)七、课内阅读。(7分)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用“ ”画出选段中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根据选段,把“我”的心理变化轨迹图补充完整。(2分)有同学认为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与“我”盼雨的心理不符,可以删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也热切地盼过什么吧?请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外阅读。(13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理想的中学,我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地说:“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的时候,我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有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了。”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后来,我们搬了家。新家到学校有一段很长的路,我开始骑自行车去上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我骑自行车撞倒了人,我心里有些慌张,本想一走了之,但是,当我要骑车离开时,却发现被撞倒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弯腰帮老太太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我在人群中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了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顺。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孤单。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望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我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我想象中的糟糕,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还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去陪陪老太太。依然记得那天父亲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长大了,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等到父亲承认我长大了;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有删改)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1分)A. “我”被许多人看着。 B. “我”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C. “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本文略写的情节是“照顾老奶奶”,详写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能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思想。(3分)“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同最后一段话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九、【新情境】语文实践。(5分)2022年3月11日,上海市公布了202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需要关注的十大问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如今,互联网已高度渗透各类生活场景,第三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中老年网民日均上网4小时,超过普通网民。在智能化和老龄化交织的过程中,不少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从老年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该现象主要集中在:一是缴费时被告知只能线上支付;二是出行打车难,好不容易看到空车,挥手招车车不停;三是就餐时被告知要求扫码点单,不提供纸质菜单等。线下仍然存在很多适老性差的消费场景,比如消费场所地面较滑,老年人容易摔跤;又如,需要排队的消费场所未设置便于老年人休息的座椅等。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请你拟一条呼吁解决这一问题的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新题型】习作展示。(30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点落在积水里,漾起一圈圈小小的波纹。我撑着伞,走进雨帘中……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会想到谁?想到什么事呢?请以材料为开头,展开合理想象,围绕主要人物,把故事写完整,围绕中心意思,把重点部分写详细。想好后先补充提纲,再写作。作文题目要有特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瓦蓝 软绵绵 草坪 凉棚 逗引 苔藓缝隙 遮盖二、示例:1. 光秃秃 红艳艳 2. 软绵绵3. 慢悠悠 金灿灿三、1. A 2. B 3. D 4. C 5. C 6. C四、示例:1. 一颗豌豆,几天不见,竟长出了嫩芽;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几天不见,竟然能飞出去觅食了。2. 我穿上雨衣,系好扣子,戴上帽子,就飞快地冲进了雨中。3. (初夏生机勃勃的校园)夏天到了,校园里的杨树愈加挺拔俊秀,绿绿的枝叶舒展着,好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花坛里的花儿竞相开放,好不热闹。绿油油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把地面铺成了绿色的地毯。五、1. √ 2. √ 4. √ 5. √六、1.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机与活力2. 新雨衣 下雨 外出 雨停 快乐出门七、1. 示例: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形象地表现出“我”盼着下雨天穿新雨衣出门的心情2. 急切 担忧3.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雨后街道上的美丽景象,体现了“我”因为雨停而内心充满喜悦,借景抒情,表达了“我”对明天下雨穿新雨衣的憧憬。如果去掉,不能很好地说明“我”当时的心理。4. 示例:我盼着过年。每当快过年时,我总是在想:今年一定要买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过年穿。过年时我能收到多少压岁钱呢?希望可以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买喜欢的书了!好期待呀!八、1. 环境 写出了天气不好,道路湿滑,为下文写“我”撞倒了老太太做铺垫 2. B3. 被父母责骂 却受到了优待 他们认为“我”长大了,懂得了什么叫责任4. 撞人 吃晚饭 被父母承认长大了5. 示例: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误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我”。②“我”送被自己撞倒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父母知道后赞赏并鼓励“我”。他们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含义。6. 对。长大并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九、1. 在智能化和老龄化交织的过程中,不少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2. 示例:为老年人开启互联网数字方便之门十、提纲略,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