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化学期中模拟卷(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959368/0-16989847046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化学期中模拟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化学期中模拟卷(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现有下列反应,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
A.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只有状态改变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升空B.箭船分离
C.太阳帆板展开D.自主交汇对接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制作炒锅 B.用石墨做干电池中的电极
C.用钨做灯泡里的灯丝 D.用碳素墨水书写重要档案
4.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环节中属于( )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得出结论
5.现有下列反应: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KClO32KCl+3O2↑;
③2NH4NO34H2O+2N2↑+O2↑。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9.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汞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0.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如图为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8
B.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
D.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11.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D.工业废水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水的电解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氧气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4.碳酸二甲酯(C3H6O3)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二甲酯属于氧化物
B.碳酸二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g
C.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碳酸二甲酯所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1)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
(2)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剂: 。
(3)熄灭酒精灯后长时间没有盖上灯帽: 。
16.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1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在图③实验时为了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我的操作是 ;
(2)实验中观察到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说明了 ;
(3)图④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 。
18.硒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 ;硒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硒单质与硫单质性质相似,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
(1)1个氮原子 。
(2)3个硫酸根离子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0.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Ⅲ.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
2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氮气约为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氮气的有关性质:① ;② 。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而某同学在做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试问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D;2.A;3.D;4.B;5.A;6.B;7.D;8.B;9.D;10.A;11.B;12.A;13.B;14.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5.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污染胶头滴管;使酒精挥发、使酒精灯的灯芯受潮,不易点燃; 16.凹液面的最低处; 17.从瓶口慢慢向下伸入;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检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18.6;4;Se+O2SeO2; 19.N;3;H2O;Al;
三.实验题(共2小题)
20.浑浊;Ca(OH)2+CO2═CaCO3↓+H2O;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2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1/1 11:13:35;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ueshen03@xyh.cm;学号:30236074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
②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为
③
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灭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二(原卷),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期中模拟卷二(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期中化学试题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