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1-16989138419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1-16989138419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1-1698913841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0-16989138384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0-16989138385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5/0-16989138385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
展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汉字“三美”与园林美
汉字的神圣性以及汉字思维的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使汉字成为中华园林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
汉字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具有萧启宏《汉字世界》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所以,鲁迅先生称汉字形音意为“三美”。
汉字首先是一个视觉符号,悦目是汉字独具的魅力。汉字,“因物构思”“博采众美”,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英,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伟力。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华园林艺术最高审美境界一致。
汉字书艺美与园林意境美互相依存、互渗互融,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如胶似膝,不分轩轾。南京随园之“随”,篆体字,顺从,任凭,反映了造园风格和园主人为人处世心态。
汉字属于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也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语音含蕴着原初的文化信息,并与民族心理相联系,对先人的语音崇拜起着助推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听觉与心理反应模式、固定的联想取向。
园林中表达人类共同愿望时很多运用谐音取象。如“喜”用喜鹊登梅(喜上眉梢)表达.
园林中还常借助谐音将两个以上毫不相干的物象进行巧妙的组合建立起象征和被象征、符号形式和意义内涵以及彼此可以转换并能够相互说明的关系。如用鹿、鹤与大瓶组成“六合平”、瓜和蝴蝶组合“瓜瓞连绵”、莲花和鱼组合“连年有余”。这类“谐音取象”以及同音近音的物象组成的意象,给情思一个载体,即诗的意象表达,成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一门渗透着汉民族智慧的艺术,如此,则使心造之虚境,化为诉至于人耳目之“实景”。而这些鲜活优美的“意象”出现在宅园中,寓瑞于日常生活,寓美于起居歌吟之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汉字“三美”与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共同构成中华园林隽永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意象美,在世界园林史上不仅独树一帜,而且无与伦比。
1.下列不属于园林中“谐音取象”的一项是( )
A.“耦园”之“耦”,用“耒”与“禺”联合表示夫妇共耕之意境美,赋予其无穷魅力。
B.“禄”,升官发财,用“十鹿(食禄)图”、鸡冠花加铜镜加爵(加官晋爵)等表达。
C.“寿禄有余”用鹿和鱼组合表示,“百年和合”用荷花和盒子、百合、万年青组合表示。
D.“财”多用“鱼”(余)表达,如三鲤共头(多利聚头)、击磬双鲤(吉庆双利)等。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因为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所以在中华园林美学元素之中不可或缺。
B.中华园林艺术“宛自天开”,汉字构字“博采众美”,二者之间最高审美境界是一致的。
C.谐音取象组成的意象,给了情思一个载体,使心造之虚境化为诉至于人耳目的“实景”。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3—5题。
高原雪
高洪波
北京连续一个月的大热,据老辈人说,这种大热在1947年那一年发生过,以后就再没碰到过——这么说来,半个世纪一次的酷暑,一被我一不小心赶上了。
北京大热,大热到什么程度?火笼?蒸锅?还是湖北女作家池莉形容武汉那样:一群人浸在游泳池里听首长的报告?太夸张了,首长虽然爱作报告,但他面对一群赤裸裸的听众和浮在水面上的一颗颗充满期待的头颅,那感觉肯定好不到哪去。
池莉笔下的武汉,是五六十年代的武汉,还没有冷气和空调,“灵台无计逃神矢”,只好浸泡在水中以避酷暑。北京这次持续高温,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午时分电视台的记者到某路口的交通岗,警察同志正挥汗如雨地指挥交通。记者把温度计拿出来,放在警察脚下一测,乖乖,水银柱“噌”地蹿上去,摄氏五十多度!
人在这种高温下生活,您怎么能不浑身冒汗出徘子!然后念叨一个字:烦。
正烦着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一听,是云南一位朋友的声音,忙打听昆明热不热?这位仁兄一笑,说我们这里很凉快,一早一晚还得穿毛衣。
你说气不气人!
为了安顿自己被高温烤炙得焦躁的心情,放下电话便琢磨让自己凉快的事,一下子想起了云南的雪,三月雪,这是一种意识流,超越时空的本能。
云南的雪,雪片不像北方那么大,有几分细碎,落在地上之后很快就融化成湿漉漉的雪水,从雪花到雪水的过程,十分短暂,也许因为三月的云南地气已很是温暖的缘故吧?
雪如果再起劲地落上几个时辰,地面的热气渐渐被雪花们的努力所遮掩,你会发现一层浅白从天空铺下来,先是染白了绿色的松树、黄色的土墙、黑色或红色的屋顶,高傲的公鸡尾巴似的竹子们,也禁不住弯下了腰,翠绿的竹叶托住高天的白雪,格外有一种楚楚动人的风韵。在雪花的侵袭下,最冷静也最倔犟的恐怕要数仙人掌了,它们举着自己尖刺密布的巴掌,不客气地—一刺破雪花的身躯,一阵风吹过,雪花们委屈地从仙人掌上滑落,也许这种相逢本来就是季节的错误。
雪花们继续飞舞,降落,随心所欲地栖息在自己可心的地方。当傍晚时分暮色被白雪裹挟而至时,浅白的颜色渐渐变成银灰,再过一会儿,银灰色也消失了,一种朦朦胧胧乌乌涂涂的色调掩上来,远处的村落先亮起一星灯花,继而是一片灯火,夜色与雪色借助于迷离的灯光,显出了高原特有的别一种神秘,而寒意与凛冽,也就在这时浮动在夜空,你踩着薄薄的一层积雪走向远方,每一个脚印,都提醒你这是一场罕见的雪,高原三月雪。
这当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三月雪不同于冬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一种表现,成心跟人们过不去。联想起北京七月间这场持续高温天气,下意识地,我想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种种无奈,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不言的惩罚。
然而拿高原雪来抵御京都暑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却是我本人的专利,在写出“高原雪”的同时,屋外竟掠过一席凉风,甚至有几丝雨意,焦灼的心境,渐渐地复归于清凉。
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
(选自《自然风情》,有删改)
[注]:①高洪波,诗人,散文家,曾在云南生活过。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用池莉笔下武汉人“浸泡在水中”的现象,表现了人们在酷暑下的无奈。
B.作者因酷暑而心情焦虑,云南朋友的电话,引发了他对高原三月雪的回忆。
C.作者说三月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表现,说明了三月雪和北京七月的酷热都让他烦躁。
D.“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不言的惩罚”,隐含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4.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者用温度计测出地面摄氏50多度,这一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交通警察的爱岗敬业。
B.“雪花继续飞舞,降落,随心而欲地栖息在自己可心的地方”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出雪花的自由、潇洒。
C.文章把高原雪描写得富有情致,表现了作者渴望以雪的清凉来抵御暑热的心理。
D.文章采用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细腻生动,感情真切深沉。
5. 文章以“遥远的高原雪,还在落着吗?”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鹰之歌
丽尼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遥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
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渔船。
南方,遥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红的。公园如同一个废墟。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鹰是我所爱的。它有着两个强健的翅膀。
鹰的歌声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个巨人的口在远天吹出了口哨。而当这口哨一响着的时候,①我就忘却我的忧愁而感觉奋兴了。
我有过一个忧愁的故事。每一个年青的人都会有一个忧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着太阳的热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时,我比现在年青。
那些年头!啊,那是热情的年头!我们之中,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的人,在那样的年代,谁不曾有过热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谁不曾愿意把生命当作一把柴薪,来加强这正在燃烧的火焰?有一团火焰给人们点燃了,那么美丽地发着光辉,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抛弃了一切其他的希望与幻想,而专一地投身到这火焰中来。
然而,希望,它有时比火星还容易熄灭。对于一个年青人,只须一个刹那,一整个世界就会从光明变成了黑暗。
我们曾经说过:“在火焰之中锻炼着自己”;我们曾经感觉过一切旧的渣滓都会被铲除,而由废墟之中会生长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这一切都是不久就会成就的。
然而,当火焰苦闷地窒息于潮湿的柴草,只有浓烟可以见到的时候,一刹那间,一整个世界就变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看着赤红的晚霞,听着嘹唳而清脆的鹰歌,然而我却如同一个没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泪来了。
“一整个世界变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个艰难的生产。”
鹰在天空之中飞翔着了,伸展着两个翅膀,倾侧着,回旋着,作出了短促而悠远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我凝望着鹰,想从它的歌声里听出一个珍贵的消息。
“你凝望着鹰么?”她问。
“是的,我望着鹰,”我回答。
她是我的同伴,是我三年来的一个伴侣。
“鹰真好,”她沉思地说了;“你可爱鹰?”
“我爱鹰的。”
“鹰是可爱的。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你知道鹰是怎样在黑夜里飞的么?是像这样飞的,你瞧,”说着,她展开了两只修长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飞着了,是飞得那么天真,飞得那么热情,使她的脸面也现出了夕阳一般的霞彩。
我欢乐的笑了,而感觉了奋兴。
然而,有一次夜晚,这年青的鹰飞了出去,就没有再看见她飞了回来。一个月以后,在一个黎明,我在那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之中发现了她的被六个枪弹贯穿了的身体,如同一只被猎人从赤红的天空击落了下来的鹰雏,披散了毛发在那里躺着了。那正是她为我展开了手臂而热情地飞过的一块地方。
②我忘却了忧愁,而变得在黑暗里感觉奋兴了。
南方是遥远的,但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南方是有着鹰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声是会使③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6.简要概括文中鹰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以简略的笔墨描写“同伴”,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三次写到“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情感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全文通过鹰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2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0. 文中的“大宅子”指代 ,这里用的是 的论证方法,批判了 。
11.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B. 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 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 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不择手段。
12. 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起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疾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④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14.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分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同 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里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 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16.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朋友的处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 )
A. 动作、心理 B. 肖像、动作
C. 神态、语言 D. 语言、心理
17.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B. 这篇小说讲“我”在雨天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并把这种关爱传递了下去。
C. 文章语言自然朴实,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更添生活气息。
D. 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突出表现了朋友处境的窘迫。
18. 文章以“一杯温开水”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谈谈你对“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天桥
①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②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③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④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桥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天桥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通过天桥从这个商店走到那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20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天桥,采用 顺序,按照 式的说明文结构,依次说明了天桥的分类、 、 、 、 。
21. 本文除第①段外,其他各段在表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段首用 句概括文段的内容。
22. 文中画线句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24一26题。
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地球的面貌吧。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世界大陆只是耸出海面的一些岛屿,一些群山。
海洋确实浩大。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3.61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71%。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1.49亿平方公里,大约占29%。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而世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840米。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国,水深将有240水。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大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深度是134米。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明玛峰是世界授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2000多米!
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知水深。
(节迭自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4.请用文中得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
25.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26.文段使用了一系列相关数据,这对于说明事物有什么效果?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0题。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 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9期,有改动)
27. 对这篇散文主题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以枯竹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B. 第③段运用了倒叙的顺序,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
C. 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即把枯竹当作人来写,富有情趣。
D. 本文对枯竹的赞颂,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
28. 下面的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选项( )
选项:A.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29. 请结合第⑤段,分析第⑦段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 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
A. 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 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 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表述明确,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各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4-标点符号-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4-标点符号-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次填入句子划线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