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1-16989138300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1-16989138300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1-16989138300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0-16989138282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0-16989138283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4956853/0-16989138283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7-语言表达与应用-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8-文学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0-文言文阅读-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1-现代文阅读-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12-应用文写作-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试卷
展开(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完成第1题。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直接点出了边塞和内地秋季风光的大不相同。
B.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方飞去,诗人心忧战事,没有留意。
C.下片所写内容令人油然而生凄清之感,情调苍凉而悲壮。
D.这首词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征夫的艰苦生活。
【答案】B
【解析】“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二)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第2~3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前。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在官场生活,如今终于可以过顺应本性的生活了。
【答案】C
【解析】“户庭无尘杂”指的是“家里没有世俗琐事”,而非“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主观原因。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答案】D
【解析】“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不是夸张手法。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4~6题。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对下列字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B.“生长明妃尚有村”中“明妃“即王昭君。
C.“一去紫台连朔漠”中“去”,即前往。
D.“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即曾经。
【答案】C
【解析】“去”是“离开”的意思。
5.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一个“赴”字化静为动,写出了荆门的雄奇。
B.“画图省识春风面”:揭示了造成昭君葬身塞外悲剧的原因。
C.“环珮空归夜月魂”:一个“空字让人读来更感悲凉。
D.“分明怨恨曲中论”:句中“怨恨”仅指昭君"恨帝始不见遇”。
【答案】D
【解析】昭君怨恨的是离故土很远,寄寓了作者的同情。
6.下列对整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选自杜甫《咏怀古迹》组诗其三,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
B.作者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以荆门景色之雄奇,反衬昭君之不凡。
C.“一去”与“独留”运用对比,突出昭君一生的悲剧。
D.诗人借昭君貌美不受宠之事抒发自已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答案】B
【解析】反衬路途遥远。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7~9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惧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中的“乍”,相当于“忽然”“突然”。
B.“最难将息”中“将息”的意思是“保养身体”。
C.“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是指“春天黄色的花”。
D.“这次第”中“次第”的意思是“情形”“光景”。
【答案】C
【解析】黄花即菊花。
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冷冷清清”,写出了环境的凄冷和词人处境的孤独。
B.“如今有谁堪摘”,表明没有谁敢来采摘花朵。
C.“独自怎生得黑”,表明词人希望早点天黑。
D.“怎一个愁字了得”,说明用一“愁”字可概括词人的心情。
【答案】A
【解析】B项,“如今有谁堪摘”的意思是“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C项,“独自怎生得黑”意思是“一个人怎么挨到天黑”。D项,“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9.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见到旧时相识的大雁,让作者的心情由悲转喜。
C.满地黄花和梧桐细雨,渲染了悲戚的氛围。
D.全词描写了一个内心充满怨情的妇人形象。
【答案】B
【解析】“让作者的心情由悲转喜”说法错误。作者看到雁从北来,自伤身世,缅怀故国,内心惆怅,而此雁却又像过去在家乡见过似的,更加触动悲伤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 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支持主战派主张,有志于恢复中原,后因支持北伐罢职。
10.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词人三年之后重游三塔寺,见到湖边春色的欣喜之情。
B.三、四句写词人在春风吹拂中乘船驶过湖面,杨柳春风,一片生机盎然。
C.五、六句写词人经过人生道路上的浮沉曲折后的感悟,表现出词人看破红尘的心境。
D.七、八句写词人在寒光亭所见之景,景中含情,富含深意。
【答案】 C
【解析】表现出词人看破红尘的心境”有误,“此心到处悠然”表达的是词人看惯世事之后无力改变,只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1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以行踪为线索,记述了词人春日重游溧阳三塔寺的情景。
B.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生动,意蕴深厚,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
C.词的上阕将湖边春色拟人化,写词人故地重游,如见故人,致以问候。
D.本词结尾“飞起沙鸥一片”与陶渊明《饮酒》中“飞鸟相与还”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B
【解析】“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有误,“此心到处悠然”直接表达词人看惯世事后的无奈以及在美好的春光中愉悦怡然的心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完成第12~13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登上高处,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
B.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D.诗歌前四句写景,最后两句才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答案】D
【解析】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因此D项表述有误;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诗人不断移动视线,由低处转向高处,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B. “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C. “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D.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答案】A
【解析】前四句写景,诗人的视线由“鸟飞回”到“不尽长江”,是由高处转向低处。
(七)阅读《琵琶行》(节选),完成完成第14~16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4.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答案】C
【解析】并不仅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主要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咽,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时,听者对音乐的心理感受。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人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答案】B
【解析】“写出了音乐结束时”的表述错误。
1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表现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答案】C
【解析】A项,“衬托……昂场”说法不当。 B项,“反托……成功”说法不当。D项,“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2题。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借景抒情的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案】C
【解析】C项没有写景,不属于借景抒情。
18.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比喻)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偶)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夸张)
【答案】C
【解析】A项没有用修辞;B项不是对偶;D项没有用夸张。
19.下列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拓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一般说到个别,用议论揭示离别之理,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B.从内容上看,“伤离别”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然后层层加码,极言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平常。
C.“清秋节”三字,映射开头三句,前后照应,“更那堪”三字,则增强了感情色彩。
D.这两句不仅扩大了这种感情的意义,同时也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答案】D
【解析】“同时也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错误,文中没有比较。故选D。
20.下列对“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句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烘托饯别时的心情,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B.此句写景,通过景物烘托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C.此句写情,极写饯别时的心情,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D.此句写景,通过“都门”“帐”“兰舟”这些离别之景,委婉曲折表达出词人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感情。
【答案】C
【解析】“都门帐饮”,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所以这句是写情。故选C。
2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
B.本词善用叠词,作者以浓墨重彩的手法写景、状物、抒情、叙事,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C.词的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主要写别后的情景。
D.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诗词写作手法的能力。
【解析】“浓墨重彩的手法”错误,应该是以白描取胜。故选B。
22.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相照应的一句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答案】A
【解析】“多情自古伤离别”说离愁别恨,自古皆然,即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但第二句便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说秋天作别尤为可悲,“清秋节”与“寒蝉凄切”前后照应,“更那堪”则加强了这种悲剧色彩,这就比上片的以景寓情来得尖锐、深刻,也与他人写离别有了不同。故选A。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28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3.对“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理解有误的是( )
A.侧面描写。用“强虏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B.正面描写。用“强虏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C.“谈笑间”和“强虏灰飞烟灭”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D.“强虏”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此项应是侧面描写。故选B。
24.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取细部显示赤壁一带有特色的景致。
B.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
C.各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象,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D.这一句在结构上总结上阕,引出下阕。
【答案】D
【解析】下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才是过渡句。故选D。
25.下列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了白发。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要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了白发。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要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了白发。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要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了白发。
【答案】D
【解析】“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理解为“应笑我多情”就好理解了。故选D。
26.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的块垒。
B.这首词开篇九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答案】C
【解析】词中没有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故选C。
27.对词作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既显示出诗人的广阔视野:它不仅描绘出大江非凡的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启步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瑜。
C.“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珠联璧合,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看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发出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为此而消沉、颓废,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答案】B
【解析】此处词人叙述所游之地,非直抒胸臆。故选B。
2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是实写,实写眼前壮丽的江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阕是虚写,抒发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
B.这首词用周瑜来衬托苏轼,衬托出苏轼的伟大。
C.全词借古抒怀,写景、抒情、咏史融为一体。
D.全词善于衬托手法,文中写千古风流人物、小乔、作者自己,都是为了反衬周瑜的年轻有为,功成名就。
【答案】C
【解析】A项内容概括不全面;B项用苏轼烘托周瑜,表达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D“千古风流人物”、“小乔”是正衬;词人自己是反衬。故选C。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9~30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9.《从军行(其四)》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两句写景展现了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起到渲染的气氛的作用,衬托出戍边将士不怕困难,勇于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为下文写战士们誓死破敌,保家卫国做铺垫。
30.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________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联系背景与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边塞 《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而《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守边将士立誓破敌、决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5-辨析病句-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表述明确,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各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3-词语-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次填入句子划线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2-字形-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检测】(广西地区)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专题过关检测卷 专题02-字形-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