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03-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篇(三)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03-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篇(三)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考纲精研,命题趋势,诊疗精讲,技法指导,知识卡片,记一记,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观点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观点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1.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赏析炼字(词):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鉴赏语言必须以理解诗句含意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言基础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所涉及的语言鉴赏类题主要包括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的鉴赏,最常见形式不外乎上述三类,解题思路一般是从字词、句子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答题时要针对问题,选择恰当的解决对策。
考生解答诗歌作品语言鉴赏题时存在的误区主要有: 1.靶位不准,无的放矢。很多考生找不准命题者预定的鉴赏对象,出现靶位不准,无的放矢的错误。 2.词不达意,语不合体。对作品语言特色作整体评价时缺乏专业术语,泛泛解释而词不达意。 3.思路混乱,要点不全。答题时不能运用小论文的思路(提出观点——分析实例——归纳观点),导致答案不完整而失分。
(1)没有具体给出诗句中炼字,要求在准确判定出炼字的基础上作答 。(2)已具体指出炼字,要求简要分析炼字的作用 。(3)分析两种版本诗句中“哪一个字更好”的开放性试题 。
分析炼字试题主要有三种设题方式:
答题步骤:分析炼字试题可运用“指→析→点”三步解题法。 (1)指出该字(诗眼)并释该字在句中含义。(指)(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赏析词语的4个思考方向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赏析词语的4个思考方向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赏析词语的4个思考方向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熟记四种规律,准确判定炼字。
(1)从词性上看,炼字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2)从位置上看,炼字多分布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 (3)从修辞上看,常是诗句中运用通感、比拟、夸张等修辞的字 (4)从形式上看,叠音词也是一类重要炼字。
参考答案: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一“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杏花在枝头上争奇斗艳的画面。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有皱纹的纱)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原早秋①李 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心宿。“大火流”意谓秋季开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的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虽然诗人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且具有边塞诗之雄健。后半部分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①“悠悠”是情悠悠、思悠悠绵延不断之意。②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思归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③诗人以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强调自己思归之情的深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的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了景象的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
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寒冷、湿暗、淒清。②“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愈加凄暗。
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睛。荷雨洒衣湿,蘋风①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①蘋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的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作出简要赏析。
答: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喧”为“喧闹、喧哗”的意思,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出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玩乐的情景,写出了它们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思想的凝聚点结构的总起点精妙的闪光点
[解题策略] 如何判定“诗眼”?
答题模板:先点明诗眼是什么,再从标题开始,或者逐一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解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三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典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秋登城北门①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无拘无束而又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境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时在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达诗人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梦魂犹绕”正是其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考查炼字的作用。“愁”为诗眼,出现在首联,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又作为全诗感情线索贯穿全篇。分析题干可知,应答出有何愁,因何而愁,注意知人论世,联系注释内容、写作背景,逐联分析即可。
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皆是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愁的感情基调;②颔联写烽火传来了边境的情况,两行大雁带来了杜陵的秋意,寄遇着诗人对边境、故都的忧虑愁绪;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自身遭遇的忧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寒②,王粲登临独倚阑③。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④。[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上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②县楼:登封县的城楼。三十六蜂:中岳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④鲵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
2.“嗟”是全诗的诗眼,请说明全诗是怎样围绕“嗟”行文布局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练习。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寒②,王粲登临独倚阑③。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④。“嗟”,叹息之意。首联写友人登楼眺望,自己不能同游,这是写叹息的诱因。颔联写雨后清坐和夕阳下相思,具体展现叹息时的形象。颈联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比,点明叹息的原因。尾联写何时能摆脱繁琐公务、归去过渔钓的隐居生活,这是叹息的延续。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题型③:一词统领全诗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端 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炼句”的常见类型如下:
①内容情感句: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②语言特点句: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③表达技巧句: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④行文结构句: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以景结情,有含蓄隽永之妙。
2.解答诗句要关注遣词造句命题形式:这句诗有何含义或深沉含义?或: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一般步骤:1 解读诗句的内涵2 结合诗词内容分析3 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含着怎样的理趣。
【注】①此诗是杜甫在大历四年(769)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因时局动乱,诗人过着以舟为家的漂泊生活。②贾傅:西汉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③褚公:初唐书法家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潭州① 杜 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②才未有,褚公③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颔联是由前人“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诗句脱化来的佳句。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飞送客”、“语留人”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情感,有力渲染了悲凉冷落的气氛,(步骤一)人不若岸花樯燕,表现了世情淡薄;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步骤二)情景妙合无垠,感人至深。 (步骤三)
例2.(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近五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近五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尾联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2.以景结情,用“寒风”比喻人生失意,“春柳”喻希望光明,含蓄地表达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典例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残春旅舍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描绘了一幅春残红飞、夜雨初晴的景象,“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B.颔联在诗人笔下别开生面,暮春时节,长安的草木也总带着几分伤别的落寞。C.尾联写作者“拭朝簪”“待眼明”,言下之意,是说他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D.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旅舍”“残春”总起,后文承“残春”,再承“旅舍”,脉络清楚。
解析:曲解文意,“伤别的落寞”错误,应是“温暖与芳菲”。
(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颔联巧”来回答。赏析诗句的妙处,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抒写了诗人对故都美好的春光回忆;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营造了欢快温暖的氛围。
语言特色类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点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可从手法、意象、意境等角度展开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分析感情,可点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注】①赵抃(1008-1084年),北宋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熙宁四年(1071),赵抃由越州改知杭州,遗缺由孔延之继任,因而有此赠答。和诗所押之韵与原诗全同,叫做次韵;宪:指越州知州孔延之,宪是官场中对上级或同级的尊称。
例2.(2021·天津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次韵孔宪蓬莱阁① 赵 抃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1.有人说本诗颔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风格接近,请加以比较。
参考答案:本诗颔联感情豪迈,气势雄浑,具有一种豪壮之美;写潮水,先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第四句并没有正面描写潮水的气势,只写了晨昏两次起潮,令读者可以想见潮水之势大。胸怀豪迈,气象恢弘,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正直清廉的政治家的广阔胸襟。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把吴楚分隔开、整个天地仿佛在湖中日夜浮动,形成气势磅礴、雄浑壮观的意境,展现了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气度。所以说二者风格是接近的。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 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类举
提示:效果词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 、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 准确传神、 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等等。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不同类型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2019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4.【解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 分)
15. 【答】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4.(近五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的是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和“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为和缓。
“赏析诗歌语言类”题目解题格式
1.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2.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相关课件
04-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04-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课)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3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托物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2-2024届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课件PPT:
这是一份02-2024届诗歌鉴赏之形象篇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技法指导,人物形象,刻画的人物形象,3形象的意义,知识卡片,解题思路,图景画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材篇之送别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材篇之送别诗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必背篇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