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16 碳的氧化物 (含解析)
展开考点 16 碳的氧化物
★学霸笔记考点归纳【有笔记归纳、易错点、容量大试题、随时可用】
归纳1 二氧化碳
归纳2 一氧化碳
归纳3 实验探究
归纳4 CO与CO2的相互转化
归纳5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归纳6 写出图中含碳物质间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7 解题知识技巧与易错点
归纳8 2022年、2021年、2020年、 2019年、2018年、五年化学中考试题《碳的氧化物》汇编(容量大、一次下载、值得拥有)
(可供考生、教师:暑期自学、学霸笔记、备课、新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考备考复习、组卷等等所用)
★考点归纳
归纳1 二氧化碳
1.CO2物理性质:
⑴常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⑵降温加压时能变成干冰(俗名),即固体二氧化碳。
⑶用CO2生产汽水是利用CO2能溶于水且加压时能溶的更多的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下__面的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了①CO2的密度比空气_大__;②_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__。
(2)CO2通入水中生成_碳酸(或H2CO3)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2O+CO2===H2CO3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2CO3===H2O+CO2↑__。
(3)向澄清的石灰水里通入CO2,石灰水变_浑浊__,这是由于生成了_碳酸钙__的缘故,其化学方程式为_CO2+Ca(OH)2===CaCO3↓+H2O__,这个反应可用来鉴定CO2气体。
(4)固体二氧化碳叫“_干冰__”,升华时_吸收__热量,因此可作_制冷剂__,广泛应用于_食品冷藏保鲜__和_冷藏运输__,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还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叶绿素
(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_毒性__,但不能供给_呼吸__。
光
(2)二氧化碳的用途:①_光合作用__(6CO2+6H2O═══C6H12O6+6O2。);②_灭火__;③作化工产品的原料;④_气体肥料__。
(3)温室效应的气体除_二氧化碳__外,还有臭氧(O3)、_甲烷(CH4)__、氟氯代烷等。
(4)危害:全球气候_变暖__,两极冰川_融化__,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4. 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
用途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制碳酸饮料
可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钠等生成纯碱(碳酸钠)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归纳2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略小__,_难__溶于水。
2.在点燃的条件下:CO可与O2反应,具有_可燃性__。燃烧时火焰呈_蓝色__,同时放出大量_热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CO+O22CO2__,要注意点燃前必须_验纯__。
3.煤气中毒即_CO__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_氧气__结合。
4.一氧化碳还具有_还原__性,可与CuO、Fe2O3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1)_CO+CuOCu+CO2__;
(2)_3CO+Fe2O32Fe+3CO2__。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B
C
△
⑴A硬质玻璃管中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点燃
A
⑵B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了;化学方程 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⑶C处现象: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⑷B装置作用:证明反应生成了CO2并吸收CO2;C装置作用:防止有毒的CO污染空气。
⑸尾气的处理办法有:点燃、用气球收集、用排水法收集。尾气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再接上一段导管把尾气通到A的酒精灯上点燃,此法优点是节能、环保。
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和CO的纯度。
②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一会儿再加热氧化铜,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遇明火而爆炸。
△
③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冷却为止;原因是:防止很热的铜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即:CO→灯→灯→CO】。
⑺此实验可证明一氧化碳性质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归纳3 实验探究
①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也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震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高于瓶内气压,所以变瘪了。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1)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小花,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2)实验现象及分析
Ⅰ.小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Ⅱ.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Ⅲ.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Ⅳ.小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将Ⅳ中小花取出烘干,发现小花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3)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显酸性。
②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归纳4 CO与CO2的相互转化
转化
化学方程式
CO转化为CO2
2CO+O22CO2 、 CO+CuO══Cu+CO2
CO2转化为CO
CO2+C2CO
归纳5 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方法
1. 物质的鉴别要依据物质性质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现象,CO与CO2的性质差别很大,鉴别方法很多。
鉴别方法
现象与结论
依据的原理
①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瓶内
木条立即熄灭的是CO2,能被点燃的是CO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
②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使溶液变浑浊的是CO2,不变浑浊的是CO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不能
Ca(OH)2+CO2=CaCO3↓+H2O
③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使溶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色的是CO
CO2能与水反应,CO不能
H2O +CO2=H2CO3
④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中
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不变色的是CO2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
CO+ CuOCu + CO2
⑤向装满两瓶气体的塑料瓶中倒入小半瓶水
瓶子变瘪的是CO2,不变瘪的是CO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2. 物质的除杂也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不过还要注意不能混入新的杂质。(括号能是杂质)
除杂方法
依据原理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能与CuO反应;CO2不能[来源:Z.xx.k.Com]
CO+ CuOCu + CO2
CO(CO2)[来源:学科网]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来源:Z_xx_k.Com]
CO2能与NaOH反应;CO不能
2NaOH+CO2=Na2CO3+H2O[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通过灼热的碳
高温下CO2能与C反应;CO不能
C+CO22CO
归纳6 写出图中含碳物质间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2C+O22CO或C+CO22CO
② C+O2CO2或C+2CuO2Cu+CO2↑
③ 2CO+O22CO2或CO+CuOCu+CO2
④ CO2+C2CO
⑤ CO2+Ca(OH)2===CaCO3↓+H2O
⑥ 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⑦ CO2+H2O===H2CO3
⑧ H2CO3===H2O+CO2↑
归纳7 解题知识技巧与易错点
1. CO2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2. 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
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 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
石蕊试纸变红。
4.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是空气污染物。
5.特别注意像CO等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6.煤炉中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C+O2CO2;
②C+CO22CO(吸收热量);
③2CO+O22CO2。
7.一氧化碳的检验
方案一:点燃待检气体,先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无水珠,再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出现白色浑浊物,则为一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若出现红色物质,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待检气体为一氧化碳。
8.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去CO2中的CO时不能用燃烧法。
★五年真题
2022年中考真题
1.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 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 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 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观察、分析、分类和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蒸馏水、酒精、钢
B.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蚕丝
C. 氧化物∶二氧化锰、干冰、醋酸
D. 有机化合物∶甲烷、葡萄糖、碳酸氢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酒精都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是混合物;错误;
B、棉花、羊毛、蚕丝等是自然界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锰、干冰(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醋酸的化学式是CH3COOH,则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甲烷、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碳酸氢钙虽然含有碳,但是其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则把它归于无机化合物;错误;
故选B。
3. (2022年河南省中考)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甲、乙、丙依次为( )
A. CaO、Ca(OH)2、CaCO3
B. H2、H2O、H2O2
C. CuO、Cu(OH)2、CuSO4
D. C、CO2、H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O+H2O==Ca(OH)2,CO2 + Ca(OH)2 == CaCO3 ↓+ H2O ,CaCO3 CaO+CO2↑,
符合题意;
B、2H2+O22H2O ,H2O无法反应生成H2O2,H2O2无法反应生成H2,不符合题意;
C、CuO无法反应生成Cu(OH)2、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CuSO4无法反应生成CuO,不符合题意;
D、C +O2CO2、CO2 + H2O = H2CO3,H2CO3无法反应生成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
B.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 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与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河水经过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细菌和病毒)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无需蒸馏,符合题意;
B、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1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 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过程示意图,甲是CO2,乙是H2,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3,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H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只有O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CO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氯化钠、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故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铁和铜的混合物,由不同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7.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CO2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说法正确;
D、盐是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C。
8.(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O2和CO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
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
C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加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C。
9.(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 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A. 鉴别K2CO3溶液和NaOH溶液用无色酚酞溶液
B. 鉴别羊毛和涤纶用灼烧法
C. 除去 CaO中少量的 CaCO3用高温煅烧法
D. 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钾溶液与NaOH溶液都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错误;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C、CaO高温下不反应,CaCO3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把杂质碳酸钙除去;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A。
10. (2022年河南省中考)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氯化钠、硫酸铜 B. 水、干冰
C. 金刚石、氧化汞 D. 氦气、氨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2022年邵阳市中考)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
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C. 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
D.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油会将为擦干的水分包裹在里面加速生锈,不符合题意;
B、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放蔬菜(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果用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带着带着火焰扩散,不符合题意;
C、 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符合题意;
D、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没有效果,应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2022年邵阳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 O2(N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2(CO):通入氧气后点燃
C. 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的是氧气。A错。
B、通入氧气后点燃会引入新杂质氧气。B错。
C、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C正确。
D、过量的BaCl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钠,引进了氯化钡。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3. (2022年黄冈市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B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鉴别NaCl、NaOH与NH4NO3三种固体
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同温等体积水中,测量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D
检验CO2气体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氧气,观察到通入氧气的白磷燃烧,未通入氧气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高温煅烧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鉴别NaCl、NaOH与NH4NO3三种固体,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同温等体积水中,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不变的是NaCl,溶液的温度升高的是NaOH,溶液的温度降低的是NH4NO3,故C不符合题意;
D、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请按要求作答:
(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下同)。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置换反应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则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2详解】
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且B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四种物质均为盐,如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可以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而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或氧化铜)反应生成铁(或铜)和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氧化铁、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铁或铜属于金属单质,则C的化学式可以为CO2。
15.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将CO2经系列变化合成淀粉。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多重表征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请将框图补充完整∶______。
(3)我们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化学中还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判定氧化还原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4)CO2可用于灭火,使用灭火器灭火的最佳位置是______。
a.起火点下风位置 b.起火点上风或侧风处3-5米左右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位置 d.离起火点10米以下位置
【答案】(1) (2)
(3)置换反应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即核外电子数也为6,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则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框内应该为1个水分子,故填:;
【小问3详解】
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判定氧化还原反应,则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的反应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人若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缺氧死亡,上风位就是相对于下风位来说,对于两个位置,风从哪个位置经过,那它就是所谓的上风位,站在起火点的上风位或者侧风位均不会把二氧化碳吹向人这边,故选B。
16. (2022年邵阳市中考)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物质F的用途是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HCl (2)做燃料
(3)
【解析】
【分析】胃酸的主要成为为盐酸,则A是氯化氢;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而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则D为金属氧化物、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碳;又由于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B为氢气。
【小问1详解】
A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小问2详解】
F是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于做燃料和冶炼金属等。
【小问3详解】
D为金属氧化物,E为一氧化碳,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则为氧化铁,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将12.0g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当加入94.4g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0g(假设CO2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11.1%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0g+94.4g-102.0g=4.4g;
【小问2详解】
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g
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18.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
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
(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________;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__;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3)糖类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小问2详解】
通过“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理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和“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得知其优点是易降解,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小问3详解】
通过“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可以得知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得: 。
2021年中考真题
一、 选择题(共82道题):
1.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O2可用于灭火 B. 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举措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理念的是( )
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D.焚烧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答案】D
【解析】“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D、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3.(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后,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无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答案】C
【解析】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选:C。
【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2021年北京市中考)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是否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若能反应还需要判断反应是否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A、二氧化碳既能溶于水又能与水发生反应,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食盐水反应,不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室通常利用这一反应检验气体二氧化碳。
5.(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灭火 B. 生产汽水 C. 气体肥料 D. 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
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于灭火,故A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以用来生产碳酸饮料,故B说法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常作为气体肥料,故C说法正确;
D、氧气是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应其性质。解析本题的关键是
要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考虑其用途。
6.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烧碱能中和酸,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O2,可用于灭火
C. 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压成很薄的片
D. 钨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答案】A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B、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
C、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可压成很薄的片,不符合题意;
D、钨的熔点很高,故可用于制作灯丝,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解析】解:根据碳单质的性质、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析。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酸性,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这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正确;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单质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8.(2021年广州市)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CO和NO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
【答案】B
【解析】将题意中的粒子与图中粒子进行对比,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 + 2NO 2CO2 + N2。
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所以,这个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B.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是2:2,即1:1进行反应,故B正确;
C.生成物CO2与N2的质量比为2×44:28=22:7,故C错误;
D.安装催化转化器只能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保证所有的CO和NO均能全部反应生成了无害的CO2和N2,故D错误。
故选:B。
9.(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能使氢氧化钙反应等)、物理性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0.(2021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海水晒盐
C. 蔗糖溶解于水 D. 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海水晒盐、蔗糖溶解于水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 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解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
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解:根据碳循环的过程以及“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来分析解析。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零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碳循环以及“碳中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是化学常考的题型。
12.(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则( )
O2CO2COFe
A.X可以是木炭
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A
【解析】解: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可以是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是碳,碳与CO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是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反应后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D、Y是氧化铁,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铁的冶炼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3.(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2021山东潍坊中考)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 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C. 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
D. 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符合题意;
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1年吉林省中考)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C
【解析】解: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析。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发出大量的热,所以可用生石灰作发热剂,描述正确;
B.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描述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描述错误;
D.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6.(2021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H (甲酸)H2O+CO↑。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HCOOH (甲酸)H2O+CO↑,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HCOOH (甲酸)H2O+CO↑,属于分解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7.(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碳和碳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个数是( )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②CO、甲烷、酒精都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相互转化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属于有机物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C60是由分子构成,由C60分子构成,说法错误;
②CO、甲烷、酒精都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说法正确;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CO转化为CO2的方法有:2CO+O22CO2,CO+CuOCu+CO2,而CO+CuOCu+CO2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起到提供热量和提供还原剂的作用,说法错误;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属于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故选:B。
18.(2021·营口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于灭火;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常作为气体肥料;固体二氧化碳是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19. (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2020年鄂州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保持文明靠大家,下列措施中与文明城市有违是
A.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B. 鼓励燃放烟花爆竹
C.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D. 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答案】B
【解析】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保护,净化空气,绿水青山是国家需要的,所以A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但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污染空气,所以B错误;
C、焚烧秸秆会释放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所以C正确;
D、垃圾分类回收,有助于环境保护,增强节约意识,也可以节约资源,所以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我们要学会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环境才会变得更美好。
20. (2021江苏省徐州中考)下列说法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 要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 对生活垃圾要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不会引起污染
D. 固定利用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C
【解析】
A、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对生活垃圾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D、固定利用CO2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202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3∶18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石油气成分之一的C3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 生成丙与丁物质的质量比为(44×3):(18×4)=33∶18,正确;
B.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2,发生改变,错误;
C. 参加反应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5,错误;
D. 由化学式可知,甲中碳、氢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为3∶8,错误。
故选A。
22.(2021·江苏中考真题)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值为12.6
B.铁的氧化物中x:y=3:4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
【答案】D
【解析】
CO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A、由图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根据碳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的值为8.4+8.4=16.8,说法错误;
B、由于m=16.8,即生成铁的质量为16.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FexOy的质量为13.2g+16.8g-8.4g=21.6g,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FexOy,FexOy中氧元素的质量为,FexOy中铁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铁的氧化物中x:y=1:1,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3.2g+16.8g-8.4g=21.6g,说法错误;
D、由以上分析知,该铁的氧化物为FeO,设当二氧化碳质量为4.4g时,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为z,则
解得z=2.8g;
此时容器内CO质量为16.8g-2.8g=14g,说法正确。
故选:D。
23.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铜制作导线
C.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洗涤剂去除油污
【答案】A
【解析】
A、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利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4.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下列有关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 正常雨水显酸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D. 乙醇燃烧
【答案】B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中氢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Mg(OH)2+2HCl═MgCl2+2H2O,故选项错误;
B、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银不能与硝酸酮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故选B。
25.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CO
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Na2SO4
加入Ba(NO3)2溶液
C
MnO2
K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AlCl3
MgCl2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CuO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Na2SO4加入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
D、MgCl2加入AgNO3溶液反应会有新的沉淀氯化银产生,氯化铝也会和硝酸银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6.(2021·宁夏中考)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B.汞、钢、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煤、石油、氢气属于化石燃料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属于碱
【答案】B
【解析】
氯酸钾不属于氧化物,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生石灰、石灰石不属于碱。
故选:B。
27.(2021·宁夏中考)总结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知识内容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安全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②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③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
①石油加工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②开发使用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③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利于煤充分燃烧
①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降低“白色污染”
②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③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①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
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答案】C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
甲醛有毒,不能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充分燃烧;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会发生危险。故选:C。
28.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
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
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D
【解析】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碳酸钠溶液,C错误。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正确。
故选:D。
29. (2021河北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 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D. 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时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
B、溶解、过滤、蒸发,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故可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符合题意;
D、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锌均能与硝酸银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镁、锌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镁、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2021·宁夏中考)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甲酸分解属于分解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31.(2021·宁夏中考)科学家近年来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图2是甲烷 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物质是CO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1 D.生成物中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C应该是CO;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碳元素化合价由+4变为+2;该反应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生成物中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4):(12+32)=4:11。
故选:B。
32.(2021·宁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H4、CO、N2
检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稀H2SO4、Ca(OH)2溶液、NaNO3溶液
鉴别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C
KNO3、NaCl
分离
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Fe(Fe2O3)
除杂
取样,加入稀盐酸,过滤
【答案】B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是木条熄灭的是N2,能够燃烧的是CH4、CO,A不能检验;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H2SO4,产生沉淀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B可以鉴别;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KNO3、NaCl都有析出,C无法分离;取样,加入稀盐酸,Fe、Fe2O3都和稀盐酸反应,D无法除杂。
故选:B。
33.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
加压后,分子变小
D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带电粒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相同分子化学性质形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
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我们周围,可以闻到花香,说法正确;
C、氧气经加压后变成液体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分子变小,说法错;
D、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蔗糖溶液不导电,说法正确;
答案:C。
34.[2021·呼和浩特中考]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物Y可以用来检验CO2
C.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发生反应②
【答案】B
【解析】
CO和X反应生成CO2,X可以是O2或Fe2O3等金属氧化物;CO2和Y反应生成Na2CO3,则Y为NaOH,NaOH不能用来检验CO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碳酸的分解反应。
答案:B。
35.(2021·丽水中考)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植物的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淀粉和氧气的过程,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均为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故选A。
36.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已知CO+CuOCu+CO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 CO B. CuO C. Cu D. CO2
【答案】B
【解析】
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选B.
37. (2021年贵州铜仁市中考)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 水泥、镁 B. 食盐、干冰 C. 硫酸亚铁、金刚石 D. 空气、H2
【答案】C
【解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A、水泥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镁只含有镁元素,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B、食盐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C、硫酸亚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此选择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8. (2021年江西省中考)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利用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说法错误;
B、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氢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说法错误;
D、利用该反应可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D。
39. (2021年贵州铜仁市中考)现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葡萄糖;②甲烷;③一氧化碳;④酚醛塑料;⑤白棉花;⑥氯化钠;⑦淀粉;⑧氧气,其中全部属于无机物的是
A. ①③⑧ B. ②④⑧ C. ③⑥⑧ D. ③⑤⑦
【答案】C
【解析】
①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②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③一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
④酚醛塑料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⑤白棉花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⑥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⑦淀粉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⑧氧气属于无机物。
故属于无机物的是③⑥⑧。
故选C。
40.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 干冰 B. 生石灰
C. 蒸馏水 D. 纯碱
【答案】D
【解析】
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C、蒸馏水是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D。
【点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1.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的化合物也一定是有机物
B.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由于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2.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 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C
【解析】
A、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B、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故选项正确;
C、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C。
43.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A
Fe(Cu)
向物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
B
KCl(MnO2)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CO2(CO)
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
NaCl(CaCl2)
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Fe在氢前,Cu在氢后。向Fe(Cu)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铜,不能得到铁,此选项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将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MnO2,不能得到KCl,此选项错误;
C、CO2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CO是不会燃烧的,另外氧气是一种气体,会引入新杂质氧气,此选项错误;
D、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CaCl2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再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44.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铜制作导线
C.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洗涤剂去除油污
【答案】A
【解析】
A、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利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5.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下列有关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 正常雨水显酸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D. 乙醇燃烧
【答案】B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中氢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Mg(OH)2+2HCl═MgCl2+2H2O,故选项错误;
B、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银不能与硝酸酮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6.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CO
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Na2SO4
加入Ba(NO3)2溶液
C
MnO2
K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AlCl3
MgCl2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CuO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Na2SO4加入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
D、MgCl2加入AgNO3溶液反应会有新的沉淀氯化银产生,氯化铝也会和硝酸银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7.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排水法收集O2
C. 检查气密性 D. 倾倒CO2
【答案】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倒入水中,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排水法收集O2,正确;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做阶梯蜡烛实验时,应将二氧化碳从低的蜡烛一侧沿器壁慢慢倒入,错误。
故选B。
48.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A
【解析】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9. (2021年眉山市中考)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三氧化二铁四种物质,可将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三氧化二铁。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A. 常温下是否为固体 B. 是否为非金属氧化物
C. 是否为氧化物 D. 是否为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A、一氧化碳是气体、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水是液体;三氧化二铁是固体,分类的依据是不是常温下是否为固体,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为非金属氧化物,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三氧化二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三氧化二铁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分类的依据是是否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0.(2021年眉山市中考)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下列气体中,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的是:
A. O2 B. N2 C. CO2 D. H2O
【答案】B
【解析】
A、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食品,此选项不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此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医疗麻醉,此选项不正确;
D、水不能用于医疗和食品防腐,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52.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
C.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 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
【答案】B
【解析】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灭火,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3.(2021年杭州市中考)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符合题意;
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不符合题意;
D、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发生了反应,应该是铁粉与硫粉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4.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二氧化碳验满
C. 浓硫酸稀释 D. 测定溶液pH
【答案】C
【解析】
A、闻气味时,不能直接到瓶口去闻,要用手扇动来闻气味,不正确;
B、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要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正确;
D、测定溶液pH时,不能伸入溶液内,要用玻璃棒蘸取测定,不正确;
故选C。
55.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用稀硫酸除铁锈: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生成物错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错误;
B、生成物错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错误;
C、生成物错误;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为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错误;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选项正确。
故选D。
56.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H2O→Ca(OH)2 B. KNO3→K2SO4
C. CO2→CO D. Na2CO3→NaOH
【答案】B
【解析】
A、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硝酸钾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B。
57.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实验1探究铁锈蚀是否于水有关
B. 实验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C. 实验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实验4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A、实验1一边是潮湿的铜丝棉,一边是干燥的铜丝棉,且用了干燥剂吸收挥发的水蒸气,观察到潮湿的铜丝棉生锈,干燥的铜丝棉未生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实验 2中两个瓶内均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石蕊小花一个干燥,一个湿润,观察到干燥的石蕊小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浸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棉球显红色,若二者发生反应,则棉球会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58.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依次通入装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C
鉴别真假黄金
灼烧
D
检验O2中是否混有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除去NaNO3溶液中的KCl,加入适量AgNO3溶液,K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依次通入装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可以吸收水,不符合题意;
C、鉴别真假黄金,灼烧,假黄金变黑(假黄金的成分是黄铜:铜和锌,铜和氧气反应产生黑色的氧化铜),真黄金不变,不符合题意;
D、检验O2中是否混有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含有CO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9.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物质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B. 干冰易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D. 熟石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B、干冰易升华,使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常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错误;
D、熟石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故选C。
60.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答案】D
【解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产生,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符合题意。
故选D。
61. (2021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 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D. 苏打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可以夺走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可用于冶炼金属,说法正确;
B、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割玻璃,说法正确;
D、苏打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62.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u
CuO
通入足量CO,加热
B
NaCl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
FeCl2溶液
CuSO4
加足量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条件下生成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和水,引入新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故选A
63.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水银 B. 洁净的空气 C. 二氧化碳 D. 盐酸
【答案】A
【解析】
A、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4.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与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D。
65.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
故选B。
66.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多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
D、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故选:C。
67.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B.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玻璃钢是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建筑材料、车船体材料等
D. 超市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主要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答案】D
【解析】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A正确。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转化为沉淀,降低水的硬度,B正确。
C、玻璃钢是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建筑材料、车船体材料等,C正确。
D、超市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主要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D错误。
故选:D。
68.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D.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是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符合题意。
故选D。
69.(2021年湖北恩施州中考) 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 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 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
【答案】C
【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仅仅加快,A错误。
B、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就没有中子,B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二氧化碳不可以D错误。
故选:C。
70.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B. 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C.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答案】D
【解析】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日雨后初晴,气温较高,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很快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解释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71.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力争到2060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有利于“碳中和”的是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 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 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答案】C
【解析】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导致化石燃料燃烧增大,不利于碳中和,错误;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正确;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会导致化石燃料燃烧增大,错误。
故选C。
72.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二氧化碳的验满
C. 溶解固体 D. 把橡皮塞塞入试管
【答案】B
【解析】
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B、检测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C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错误;
故选B。
73.(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物质转化能够一步实现的是( )
A.BaCl2→Ba(OH)2 B.CO2→CO
C.Cu(NO3)2→AgNO3 D.Fe2O3→Fe(OH)3
【答案】B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解:A、氯化钡转化为氢氧化钡,假设能行,对应的另一种生成物是氯化物,应难溶于水,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反应物是氢氧化银,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能够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硝酸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4.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铜、银、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铜丝、AgNO3和FeSO4溶液进行实验
B
鉴别H2SO4、Ba(OH)2、CuCl2三种溶液
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
C
除去CO2中的CO杂质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D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称取5g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剩余的是硫酸,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 反而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5g=45g,即45mL,故称取5g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可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5. (2021年荆门市中考)工业上冶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CO体现出还原性
C. 冶炼铁使用的原料Fe2O3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D. 工业冶炼铁所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答案】B
【解析】
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而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将其还原成了单质铁,表现出了还原性,故正确;
C、冶炼铁使用原料Fe2O3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故错误;
D、工业冶炼铁所产生的尾气含有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不可直接排放,故错误。
故选:B。
76.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也会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确;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7.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 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
B.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D. 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A、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有咸味,但是亚硝酸钠有毒,不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易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8. (2021年陕西省中考)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磁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锌,可将铁粉和锌粉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可观察到生成黑色物质,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9. (2021年中考重庆A卷)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的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过量的AgNO3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和灼热氧化铜反应,操作错误;
B、二氧化锰和木炭都不能溶于水且都为黑色,不能用溶解的方法鉴别,错误;
C、过量的硝酸银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银,错误;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用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鉴别化肥NH4Cl和KNO3,正确;
故选D。
80.(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肥皂水呈碱性,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溶解酒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析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1.(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为达到指定目的,下列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鉴别化肥NH4Cl与K2SO4:取样,分别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净化含有HCl的CO2: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扑灭海上油轮泄漏石油所引起的大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
D.探究甲烷燃烧生成了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答案】A
【解析】
解:A.氯化铵是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不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违背了除杂的原则,故B说法错误;
C.石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高压水枪向石油着火处喷水不能灭火,应向罐体喷水,降低温度至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故C说法错误;
D.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会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无法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2.(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鞭炮 B.干冰升华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放鞭炮、大米酿酒、食物腐败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A、燃放鞭炮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大米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 填空题(简单填空题、实验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工艺流程图题)、(共63道题):
1.(2021年北京市中考)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
是 。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解析】解:(1)根据实验室制取CO2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3)根据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分析。
(1)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CO2↑+H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答一条)。
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 。
(2)CO2的“捕集”,如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
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 。
②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CO2的利用。
①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 。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答案】(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或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②SiO2+2CSi+2CO;③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CO2+2NaOH═Na2CO3+H2O;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②CaO、CO2;
(3)①1:2;②BD。
【解析】
(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
②反应物是SiO2和C生成物是Si和CO,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SiO2+2CSi+2CO;
③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所以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由整个流程可知:CaO、CO2可以循环利用;
(3)①反应物是CO2和NH3生成物是[CO(NH2)2]和H2O,所以方程式是:CO2+2NH3CO(NH2)2+H2O,所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1:2;
②A、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A错;
B、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与二氧化碳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
C、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C错;
D、超临界CO2流体是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可取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或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
②SiO2+2CSi+2CO;
③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CO2+2NaOH═Na2CO3+H2O;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CaO、CO2;
(3)①1:2;
②BD。
【点评】解析本题要充分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
3.(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答案】【气体制取】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Ca(OH)2+CO2═CaCO3↓+H2O 加热试管 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H2O+CO2↑
【解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假设100mL浓盐酸和200mL水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1.19g/mL×100mL×37%=44.03g,溶液质量:1.19g/mL×100mL+1g/mL×200mL=319g,
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8%,
答: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8%。
【实验探究】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
(1)试管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2)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加热试管,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填: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答案】(1)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二氧化碳通过小孔扩散到空气中;
(3)
【解析】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判断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纸筒有小孔,二氧化碳会逸出到空气中,造成内部二氧化碳减少,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逸出二氧化碳比进入空气质量大,因此造成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通过小孔扩散到空气中。
(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逸出到空气中,空气进入纸筒,纸筒质量会增加,最终质量为5.39g,正放时,氢气从小孔逸出快,质量增加的快,倒放时氢气在上部聚集,小孔在下部,质量增加速度慢,所以正放是曲线斜率大于倒放时的斜率,所以曲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析。
5.(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
(1)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 。
(2)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先点燃 处酒精喷灯(填“A”或“D”)。
(4)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 。
(5)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证明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现象: ; 。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需在装置E后再连接装置F,其目的是 。装置E、F的接口连接顺序:a连接 (填“b”或“c”)。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CO2+2NaOH=Na2CO3+H2O (3)A (4)吸收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 (5)D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CO+Fe2O32Fe+3CO2 (6)吸收一氧化碳 c
【解析】解:(1)根据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来分析;(4)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5)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6)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仪器的连接顺序来分析。
(1)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3)A中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若一氧化碳不纯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先点燃A处酒精喷灯,让产生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故填:A;
(4)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吸收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故填:吸收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
(5)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实验中观察到D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成黑色,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D中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成黑色;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CO+Fe2O32Fe+3CO2;
(6)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因为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为CO能溶于铜液,所以可在E后连接F装置,用于吸收一氧化碳,尾气从长管进入;故填:吸收一氧化碳;c。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6.(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已知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说明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为了验证,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步骤1:打开活塞,让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收集一瓶纯净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为获得纯净的CO2,可利用装置B除去CO2中混有的 ;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
(2)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 。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3)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Na2CO3 。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4)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5)请将方案2结论补充完整: 。(填化学式)
(6)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7)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 成立。
(8)请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氯化氢;浓硫酸。(2)碳。(3)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Na2CO3。
(4)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5)Na2CO3。(6)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Na2CO3+CaCl2═CaCO3↓+2NaCl。(7)二。(8)4Na+3CO22Na2CO3+C。
【解析】解: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Na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
(1)为获得纯净的CO2,可利用装置B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氢,是因为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故填:氯化氢;浓硫酸。
(2)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
故填:碳。
(3)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白色物质中一定有Na2CO3。
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Na2CO3。
(4)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故填: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5)方案2结论补充完整:Na2CO3。
故填:Na2CO3。
(6)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Na2CO3+CaCl2═CaCO3↓+2NaCl。
(7)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综上所述,猜想二成立。
故填:二。
(8)Na在CO2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3CO22Na2CO3+C。
故填:4Na+3CO22Na2CO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 (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化石燃料的消费会增加碳排放,充分燃
烧1000g天然气和1000g煤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右图所示,则燃烧 (填“天然气”或“煤”)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是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质只有 (写化学式)。
(3)使用膜分离法把CO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过程中CO2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配平改化学方程式X等于 。
(4)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3OH)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BD 。(2)煤。H2O。(3)物理变化。2。(4)2CO2+7H2 2CH3OH+2H2O
【解析】
(1)解:“低碳”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植物的秸秆含有大量的含碳的物质,燃烧时一定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故不符合题意。B、节能电器指节约能源的一些电器,我们目前使用的能源物质大多是化石燃料类,故符合题意。C、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煤的燃烧来实现的,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必然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BD 。
(2)解:从图示中可用看出,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天然气稍多,但产生的SO2 比
煤多好多倍,而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和氮的氧化物,故填煤。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质只有H2O ,所以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是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故填H2O。
(3)解: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使用的是膜分离法,相当于一种过滤法,故填“物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配平即可求出X=2。
(4)解: 根据题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它们的化学式,然后配平,标注反应条件。
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所以为2CO2+7H2 2CH3OH+2H2O
8.(2021·山东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小清同学整理部分装置(如图1),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实验室制取气体
反应原理(写化学方程式)
发生装置(填字母)
收集装置(填字母)
二氧化碳(干燥)
______
______
______
(2)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Ⅰ、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①、②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Ⅱ、实验Ⅰ中制得的气体不纯。小明同学认为杂质可能为水蒸气,这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
A.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打开K2、关闭K1,利用①、③装置来验证产生的气体中含水蒸气,此时仪器甲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Ⅲ、仪器甲具有多种用途,小亮同学利用它制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对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二氧化锰)进行回收,你认为需要用到的一种操作是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B ED
(2)A B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带火星的棒香复燃 过滤
【解析】
(1)实验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干燥装置为E;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ED;
(2)Ⅰ、装置①适合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装置②收集方法属于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利用①、②装置进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故选A;
Ⅱ、实验Ⅰ中制得的气体不纯。小明同学认为杂质可能为水蒸气,这是科学探究中的做出猜想,故选B;
打开K2、关闭K1,利用①、③装置来验证产生的气体中含水蒸气,由于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水分,所以此时仪器甲中盛放的物质是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以观察到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故填: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Ⅲ、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复燃;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对反应后的固液进行分离,其操作名称是过滤,故填:带火星的棒香复燃;过滤。
9.(2021·营口中考)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依图回答:
(1)实验一: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 。
(2)实验二: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和 接触。
(3)实验三: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4)实验四:由于 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
【答案】(1)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 (2)氧气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
氧气浓度
【解析】
(1) 实验一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外形成压强差,根据水回流的体积,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则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
(2) 对比分析两个试管实验可知,一个试管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生锈,另一个试管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则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
(3)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实验三: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分析实验四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则由于氧气浓度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
10. (2021·临沂中考)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乙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丙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1)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2)氢气(或H2)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两个玻璃管尖嘴 (3)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解析】
(1)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熔融物温度很高,瓶底加少量水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2) 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a玻璃管中的气体为氢气;检验两种气体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玻璃管尖嘴,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能够燃烧是是氢气;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11. (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
A.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水
(4)写出尾气处理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
【答案】(1)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 (3) A (4)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2)根据反应现象和结果进行解答;(3)根据除杂和实验要求进行解答;(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进行解答。
(1)装置A的作用就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存在,因为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原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所以需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留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4)如果反应不完全,尾气里面会有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入空气,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需要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禁止排入空气即可;
故答案为:(1)、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2)、;(3)、A ;(4)、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
【点睛】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鉴别和除杂,牢记实验要求,结合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
12. (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某同学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200g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得到208.8g混合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求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8g (2)10.2%。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08.8g-200g=8.8g。
(2)设反应后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是x
解得x=21.2g;
反应后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答:反应后混合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2%。
13. (2021江苏省徐州中考)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能配制上述稀盐酸_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1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答案】(1)50g;(2)2765g
【解析】
(1)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20.3g×37%÷15%=50g;
解: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10×125mL=1250mL=1.25 L,1.25 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 L×2g/L=2.5g。设若需收集10瓶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1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x=27.65g。
【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4.(2021·湖南益阳市·中考真题)欲通过实验证明CO2能与KOH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的夹持仪器已略去)。先挤压胶头滴管,将KOH溶液滴入到充满CO2的试管中,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
(1)甲同学得出二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但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K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________。
(2)已知K2CO3溶液呈碱性。为进一步证明CO2与KOH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利用原装置,将K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观察现象
②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CaCl2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①②
【解析】
(1)甲同学得出二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但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K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如果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钾溶液中,也能够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2)①利用原装置,将K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根据倒吸入试管中水的多少可以判断二氧化碳能否和氢氧化钾反应,该选项可行;
②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C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该选项可行;
③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酚酞溶液,由于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是否反应,该选项不可行。
故选①②。
15.(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两支规格相同且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插入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如下图所示:
(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无浑浊现象。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
(1)甲同学根据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认为:由此实验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可以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他发现实验台上有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硝酸钡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试剂,帮助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化学反应(填“发生”或“不发生”)
(拓展应用)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参考小资料,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完成下面问题:
小资料: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答案】Ca(OH)2+CO2=CaCO3↓+H2O 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发生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讨论与交流]
(2)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理由是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气体减少B试管内液面上升,故填: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可将B试管液体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填:发生。
[拓展与应用]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因为反应有现象,故填: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解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故填: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16.(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 等体积水 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Na2CO3(或碳酸钠)
【详解】
实验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能溶于水,所以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有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溶液中含有于都的钡离子,且溶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管道,应该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能中和废液的pH。
故答案为:①2NaOH+CO2=Na2CO3+H2O;②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③等体积水;④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⑤白色沉淀;⑥有新物质生成;⑦Na2CO3(或碳酸钠)。
17.(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能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铜绿”。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时生成三种状态不同的氧化物A、B、C,并有如下转化关系。
根据图示完成下列试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A→D+E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C+X→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CuO 分解 C+CO22CO
【解析】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钙;A通电分解生成D、E,则A为水,D、E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C与黑色固体X生成F,B与E、B与F加热都能生成红色固体G,则B为氧化铜,D为氧气,E为氢气,F为一氧化碳,G为铜,X为碳,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1)物质B为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故填:CuO;
(2)A→D+E,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
(3)C+X→F,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CO22CO,故填:C+CO22CO。
18.(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中国已向世界承诺2030年实现“碳
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排放与消耗相互抵消。请回答:
(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要使空气中的CO2被消耗而降低主要靠___________。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解析】
(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故填: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19.(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 黑龙江作为祖国的“大粮仓”,种植的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稳产、增产是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1)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该营养素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________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为了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小麦的抗寒、___________能力,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_(填化肥种类)。
(3)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也能促进作物生长,但过多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氟氯代烷、臭氧、甲烷等,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糖类 机体活动 (2)抗旱 磷肥 (3)CH4
【解析】
(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该营养素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为了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磷肥。
(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20.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实验或操作中均有气泡出现。请从1-4号容器内,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均属于___________。
A.水通电分解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2),,在这两个反应中Fe2O3、CuO都发生了还原反应,据此推测反应中___________发生了还原反应,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价变为+1。
【答案】(1) C 纯净物 (2) CuO 0
【解析】
(1)实验A是电解水实验,试管1产生的是氢气,试管2 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B中检查装置气密性,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C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冒出的气泡是氢气,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实验A与实验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均属于纯净物;
(2),,在这两个反应中Fe2O3、CuO都发生了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夺走了氧化铜和氧化铜中氧元素,失去氧元素的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单质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21.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图甲为某小组设计的物质关系框架图。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有毒性,侯德榜先生为D物质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E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E的稀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3)D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C,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图乙上方的蓝色火焰是F与A发生反应产生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CO2 H2SO4 (2) 有气泡生成 (3) 复分解反应 (4)
【解析】
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A是氧气,B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有毒性,F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侯德榜先生为D物质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则D是碳酸钠,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则E为硫酸,C和D能相互转化,且C和E能反应,B与C也能反应,则C是氢氧化钠。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B、E物质的化学式。B:CO2; E:H2SO4;
(2)E的稀溶液与D溶液反应是指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
(3)D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C,是指氢氧化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图乙上方的蓝色火焰是F与A发生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021·呼和浩特中考]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
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呈酸性,为防止溶液腐蚀下水管道,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H)2固体粉末至中性,蒸发溶液得固体33.3g。
(1)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1)10g (2)21.9%。
【解析】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O2的质量为100g+12.5g-108.1g=4.4g
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CaCl2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x=10g
y=7.3g
z=11.1g
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2)反应结束后,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还含有HCl,故滤液中的溶质为CaCl2和HCl。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H)2固体粉末至中性,蒸发溶液得到的固体为HCl与Ca(OH)2反应生成的CaCl2和滤液中的CaCl2,HCl与Ca(OH)2反应生成的CaCl2质量为33.3g-11.1g=22.2g。
设与Ca(OH)2反应的HCl的质量为a。
Ca(OH)2+2HCl=CaCl2+2H2O
73 111
a 22.2g
a=14.6g
参与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14.6g=21.9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21.9%。
23.(2021·丽水中考)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_____。
(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H- (2)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3)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
【解析】
(1) 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是指常温下pH大于7,即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的溶液,所以题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2)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在工农业上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废液等。
(3)由实验结果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可推断出产生了可溶性铜盐,所以可得出该实验现象为石灰水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 。
24.(2021·宁波中考)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该气体由_________组成。
【实验反思】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或CO和CO2)
【实验反思】 (1) 除去CO2气体 (2) 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3) CO+CuOCu+ CO2
【解析】
【实验结论】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如果该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和还原铁粉会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氧化铁,而步骤③实验中A装置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中B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装置,二氧化碳被除去,再经过浓硫酸干燥,气体进入E装置,实验过程中F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或CO和CO2)组成。
【实验反思】
(1) 澄清石灰水不能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会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能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
(2) 装置内含有空气,不除去空气,若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其和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3) E装置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 CO2。
25. (2021·宁波中考)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10.6%。
【解析】
(1)加入碳酸钠溶液先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有剩余,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两次生成的沉淀相等,说明生成的沉淀,最多只能够达到9.0g,所以n=9.0g。
(2)当加入50g碳酸钠溶液时,生成气体2.2g,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26.(2021·绍兴中考)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手机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底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乙),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 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
【答案】(2)②化学 ③化学 13.75
【解析】
(2) ② 二氧化碳加水与矿物质作用形成碳酸盐,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③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其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把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甲醇中的化学能储存;
设消耗CO2 的质量是x。
CO2+3H2 一定条件 CH3OH+H2O
44 32
x 10t
x=13.75t
27. (2021·嘉兴中考) 日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020年12月下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
(3)不认同,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大趋势,极寒天气的出现,可能只是偶然性的天气现象
【解析】
(1)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开发新能源。(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不认同,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大趋势,极寒天气的出现,可能只是偶然性的天气现象。
28. (2021年重庆市中考B卷)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______(填序号)处碳化程度最大。
(2)图 B 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图C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______。
A.红磷过量 B.气密性不好 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4)图D气体是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 (1). a (2). B (3). (4). BC (5). 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
【解析】
(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木条碳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从浓氨水中挥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到盛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
(3)图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可能原因是气密性不好,反应后外界空气进入,也可能是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 1/5,故选BC;
(4)实验室制取的CO2发现干石蕊花变红,可能原因为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遇水生成碳酸,使得干石蕊花变红。
29. (2021年贵州铜仁市中考)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下图所示是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F是黄色溶液,B 为单质,A 与B 或 C 反应都能生成 D和 E,B或C与单质甲反应都能生成E,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检验E的方法为______;
(2)C 与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3)写出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A 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③. (答案合理即可) ④.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F是黄色溶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则F是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可能是硫酸铁或氯化铁;A为红棕色固体,且A中含有铁元素,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则A是氧化铁;A与G反应生成F,则G是酸,可能是硫酸或盐酸;氧化铁与B或C反应都能生成D和E,且B为单质,则B是碳,C是一氧化碳,即氧化铁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B或C与单质甲反应都能生成E,则甲是氧气,即碳与氧气反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D是铁,E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带入框图、推理成立。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物质E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故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2)物质C是一氧化碳,物质甲是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3)物质A是氧化铁,物质G是酸,若G是盐酸,则A与G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合理即可)。
(4)物质A是氧化铁,物质C是一氧化碳,则A与C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点储备,对框图中的物质进行细致合理的推敲;由于题干中给出的信息较少,此题特别考验对知识点的运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不要害怕,大胆的进行分析和推敲,只要每一步的推敲合理,没有冲突,代入的物质合理,则推理便可成立。
30.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金属钯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资源,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钯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
D.X=8
(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___。
A.纸张双面使用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 ①. +1 ②. ③. B ④. D
【解析】
(1)HClO中氢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0,x=+1。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为氢气和一氧化碳,。
(3)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由汉字结构可知,钯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正确;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46=2+8+X+18,X =18,错误。
故选B。
(4)A.纸张双面使用,利于节约资源,正确;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利于节约能源,正确;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D。
31. (2021年黑龙江中考)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26.5g该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分析并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8.8g;(2)80%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
(2)设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x=21.2g
×100%=80%。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0%。
32.(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在保护身体健康、能源、环境和材料等方面,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和“钙”,这里的“碘”和“钙”应理解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该气体进入人体后会与最基本的糖类物质葡萄糖发生反应,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长征五号火箭目前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接近25吨。它使用由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氢为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的推进剂,所以该火箭也被称为“冰箭”。将氧气和氢气转化为液氧和液氢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
(5)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手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碳捕捉技术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 A (2) O2(氧气) (3)
(4) 物理 热值高、无污染、质量轻(答对一条均可给分)
(5) NaOH(氢氧化钠)
【解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生活中常用“加碘食盐”、“高钙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和“钙”,这里的“碘”和“钙”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指元素,故选A。
(2)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该气体进入人体后会与最基本的糖类物质葡萄糖发生反应,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为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氧气和氢气转化为液氧和液氢的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芯一级和芯二级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为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是热值高、生成水无污染、质量轻(答对一条均可给分)。
(5)捕捉室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使用。
33.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___________;猜想三:CO2、CO、H2O。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CO2、H2O ②. BDECD(或BDEC或BDEACD或BDEAC) ③. 除尽CO2气体(能强调到完全吸收CO2的答案均可) ④. 变成蓝色 ⑤. Fe2O3+3CO 3CO2+2Fe ⑥.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猜想与假设: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猜想二:CO2、H2O;
设计与实验:
装置连接的顺序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燃烧是否完全,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此过程中可以除去水,也可以不用除去水,故通入装置的顺序是BDECD(或BDEC或BDEACD或BDEAC),选用E装置的目的除尽CO2气体;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变成蓝色,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3CO2+2Fe;
反思与交流:
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故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34.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黑龙江作为祖国的“大粮仓”,种植的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稳产、增产是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1)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该营养素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________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为了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小麦的抗寒、___________能力,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_(填化肥种类)。
(3)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也能促进作物生长,但过多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氟氯代烷、臭氧、甲烷等,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糖类 ②. 机体活动 ③. 抗旱 ④. 磷肥 ⑤. CH4
【解析】
(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所以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该营养素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为了促进小麦生长,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磷肥。
(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35.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实验或操作中均有气泡出现。请从1-4号容器内,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均属于___________。
A.水通电分解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2),,在这两个反应中Fe2O3、CuO都发生了还原反应,据此推测反应中___________发生了还原反应,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价变为+1。
【答案】(1) C 纯净物 (2) CuO 0
【解析】
【分析】
【详解】(1)实验A是电解水实验,试管1产生的是氢气,试管2 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B中检查装置气密性,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C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冒出的气泡是氢气,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实验A与实验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均属于纯净物;
(2),,在这两个反应中Fe2O3、CuO都发生了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夺走了氧化铜和氧化铜中氧元素,失去氧元素的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单质化合价为0,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
36. (2021年哈尔滨市中考)图甲为某小组设计的物质关系框架图。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有毒性,侯德榜先生为D物质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E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E的稀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3)D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C,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图乙上方的蓝色火焰是F与A发生反应产生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CO2 H2SO4 (2)有气泡生成 (3) 复分解反应 (4)
【解析】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A是氧气,B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有毒性,F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侯德榜先生为D物质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则D是碳酸钠,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则E为硫酸,C和D能相互转化,且C和E能反应,B与C也能反应,则C是氢氧化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B、E物质的化学式。B:CO2; E:H2SO4;
(2)E的稀溶液与D溶液反应是指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
(3)D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C,是指氢氧化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图乙上方的蓝色火焰是F与A发生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7. (2021年眉山市中考)化学和我们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学好化学,将来为社会更好地服务。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人体内缺乏_______元素会引起贫血。
(2)选择下列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字母)
A 硝酸钾 B 氯化钠 C 干冰 D 明矾 E 一氧化碳
可用于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属于复合肥料的物质是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
(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填序号字母)_____
A 氯化铁 B 葡萄糖 C 菜籽油 D 面粉
【答案】(1) ①. 3H2O2 ②. Fe (2) D A C (3) B
【解析】
(1)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可以表示过氧化氢分子,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3H2O2。
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2)明矾可用于净水,明矾可加速不溶物沉降,故选D。
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2种或以上的肥料叫复合肥,硝酸钾含氮、钾2种元素是复合肥,故选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C。
(3)A、氯化铁溶于水形成黄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C、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8. (2021年眉山市中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某化学学习小组模拟对毒品的销毁,利用所制得的氧气燃烧冰毒,并检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本次实验只提供了如下化学试剂: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浓硫酸,NaOH溶液,Ca(OH)2溶液,冰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为了完成此实验,除了选择装置B以外,还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装置序号字母)
(3)连接好装置,在加入药品前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4)检验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①. 酒精灯 ②. EAD 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该实验需要氧气,由实验提供的试剂可知,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E,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需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然后利用燃烧法对冰毒进行销毁,最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了完成此实验,除了选择装置B以外,还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EAD,故填:EAD;
(3)为了防止因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仪器时浪费药品,在加入药品前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9.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乘坐高铁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1)高铁上提供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从“饼干”、“牛奶”、“糖果”中选填)。
(2)高铁上提供的某品牌矿泉水中除水之外还含有硫酸镁、氯化钾等物质。硫酸镁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氯化钾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疫情期间乘坐髙铁岀行需佩戴口罩。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聚丙烯属于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4)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消耗大量的铝合金和钢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①. 牛奶 ②. Mg2+ ③. 合成 ④.
【解析】
(1)饼干富含糖类;牛奶富含蛋白质,糖果富含糖类,故填:牛奶;
(2)硫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镁离子是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镁离子为:Mg2+;
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离子是阴离子,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氯是17号元素,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氯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
(3)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
(4)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所制得的纯碱_______。
【答案】 ①. Al ②. Cl- ③. CO2 ④. Na2CO3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铝元素表示为Al;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
(3)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化学式为CO2;
(4)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故化学式为Na2CO3。
41.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CO2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材料二: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O2,但气温高时,养鱼池中常常要设法增加水中的O2含量。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O2的溶解量。
(1)材料一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_____;
(2)为增加水中O2的含量,你认为图中所示方法常常出现在 _____(填“夏季”或“冬季”)。
【答案】 ①. 压强 ②. 夏季
【解析】
解:(1)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会出现气体喷出的现象,故填:压强;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为增大水中的溶氧量常将水喷向空气,故填:夏季。
42. (2021年随州市中考)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是一种有毒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Cu (2). 4Al+3O2=2Al2O3 (3). 分解反应 (4). C+CO22CO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那么B是铝;G为紫红色,那么G是铜;由于B是铝,A是氧化物,所以B→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A是氧化铝,I是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故为一氧化碳,C能和氧化物反应且能和B(铝)反应,故C为酸,C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为金属氧化物,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E为硫酸盐,硫酸盐E能生成G铜,故E为硫酸铜,F可以为硫酸亚铁,D为氧化铜,H能和氧化铜反应,且还能生成一氧化碳,H为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G为铜,故填:Cu;
(2)由分析可知B为铝,A为氧化铝,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
(3)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C(硫酸)和D(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硫酸铜)生成G铜,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可知H为碳,I为一氧化碳,H→I,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2CO。
43. (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1)天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
(4)“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 ①. 温室效应 ②. 不可再生 ③. 太阳能 ④. C
【解析】本题考查环保问题。
(1)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故填:温室效应;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3)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4)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使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也可以起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熟记生活中常见影响人类活动的化学常识。
44. (2021年杭州市中考)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H2 ②. 1:1
【解析】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O元素,生成物中含C、H、O,故反应物中还应含氢元素,故单质为氢气,化学式为H2;(2)由题可知,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1:1。
45. (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石灰石、大理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的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则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利用F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
(4)F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任举一例:___________。
【答案】(1).NaHCO3 (2). (3). 复分解 (4).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1、3、1、1、1、5,生成物中含C、O、Na、Cl、N、H的个数分别是0、0、0、1、1、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3个O、1个Na、1个H,故D的化学式为:NaHCO3;
(2)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为氧化钙,反应④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6. (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气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2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
(5)氢氧根离子______;
(6)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
【答案】(1). N2 (2). Ca (3). (4). 2CO (5). OH- (6). CH4
【解析】
(1)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Ca;
(3)水中氧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氢氧根离子表示为:OH-;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7.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应___________(填写下列操作代号)。
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5)实验前,需检查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___________。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___________。
(7)将1.44g炭和16.0g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___________gCO。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Cu2O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
(8)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CuO和足量炭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___________。
【答案】(1). C+2CuO2Cu+CO2↑ (2). ① (3).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4). 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气密性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6).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7). 3.36 (8). 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
【解析】
Ⅰ、(1)C与CuO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2CuO2Cu+CO2↑。
(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填:①。
Ⅱ、(3)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所盛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其作用为 检验二氧化碳,故填: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前,需检查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填:气密性;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6)一氧化碳有毒,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没有尾气处理,故填:没有尾气处理。
(7)解:将1.44g炭和16.0g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氧化铜过量,生成一氧化碳质量为x。
x=3.36g
故填:3.36g。
(8)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故填: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
48. (2021年湖北恩施州中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______(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 二氧化碳 ①③⑤ (2). 2H2+O22H2O 1:8
【解析】
(1)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①大力植树造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主题;
②露天焚烧秸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主题;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主题;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增加了树木砍伐,不利于二氧化碳吸收,不符合主题;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主题。
故填:二氧化碳;①③⑤。
(2)液氢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2×2):32=1:8,故填:2H2+O22H2O;1:8。
49.(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 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4 (2). CO (3). 置换反应 (4).
【解析】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可推出Z为铜,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乙为有毒气体,可推出乙为一氧化碳,Y为铁,甲能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转化为X,可推出甲为过氧化氢,X为氧气,X能转化为丙,丙能转化为Y,可推出丙为四氧化三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2)由分析可知,乙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Y→Z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丙为四氧化三铁,X→丙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0. (2021年四川乐山化学中考)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属于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2)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___________性。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 MnO2 分解 (2) 还原 (3)
【解析】
【分析】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B是氧气;氧气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铜,丙是氧化铜;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A在黑色固体甲作用下生成C和氧气,说明A是过氧化氢,C是水,甲是二氧化锰;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是一氧化碳;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氧化铜反应,推测E也有还原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测E是氢气,则黑色固体乙是碳,代入验证即可。
【详解】(1)根据分析知,黑色固体甲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在D与丙的反应中,D一氧化碳与丙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表现出还原性。
(3)反应②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此事(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的___________。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___________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 ①. 氧气 ②. 1:1 ③. 大于
【解析】
(1)途径①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6n:6n=1:1;
(3)途径④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晚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大于夜晚。
52.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图所示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环节。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3)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②. 气体净化 ③. 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检验CO2 ④. 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1)A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故填: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的作用是确定二氧化碳已除净,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气体净化环节,故填:气体净化;
(3)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其目的是排除装置内原有的空气,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并利用装置H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填: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检验CO2;
(4)实验中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中含有二氧化碳,装置中原有空气已经排尽,故填:H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3.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下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依图回答:
(1)实验一: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二: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和________接触;
(3)实验三: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4)实验四:由于_______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
【答案】 ①. 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 ②. 氧气 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④. 氧气浓度
【解析】
(1)实验一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外形成压强差,根据水回流的体积,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则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故填:将瓶内氧气全部耗尽,使测定结果准确。
(2)对比分析两个试管实验可知,一个试管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生锈,另一个试管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则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填:氧气。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实验三中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分析实验四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则由于氧气浓度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填:氧气浓度。
54.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在学习了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含碳化合物燃烧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会变蓝;②氯化钙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做出猜想】
猜想一:产物中含有CO、H2O;
猜想二:产物中含有CO2、H2O;
猜想三:产物中含有___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乙醇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B、D、G装置中均为澄清的石灰水)。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2)F装置中若发生反应,则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解释与结论】经过实验,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成立。
(3)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结束后,由于小丽同学的操作不当造成了仪器损坏,小组内同学针对这个事故,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4)为了避免此事故再次发生,同学们对该装置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是________(文字说明或画图都可)。
【答案】 CO、CO2、H2O (1) 检验气体中否含有二氧化碳 (2) (3)A中白色固体变蓝色;F中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B和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体积变大 (4)需要在F和G之间增加一个缓冲瓶,避免发生倒吸
【解析】
[做出猜想]
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与氧气反应,若不完全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猜想三:产物中含有CO、CO2、H2O;
(1)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推测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经过实验,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成立,则生成物有CO、CO2、H2O,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铁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B和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体积变大;G中发生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于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若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造成温度降低,压强减小,G中液体会被压入F中,造成倒吸,引起F中的炽热的试管炸裂,所以需要在F和G之间增加一个缓冲瓶,避免发生倒吸。
55. (2021年荆门市中考)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填写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1). 检验(证明)水蒸气的装置___________。
(2). 除去水蒸气的装置___________。
(3). 检验并除去水蒸气是将装置___________连接。
(4). 检验、除去并证明除尽二氧化碳是将装置___________连接。
(5). 检验一氧化碳是将装置___________连接。
(6). 验证混合气体是由CO、H2和CO2三种气体组成的,则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B ③. AB ④. DCD ⑤. ED ⑥. DCDBEAD
【解析】
(1)水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检验(证明)水蒸气的装置选择A;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吸收,所以选择B装置;
(3)检验并除去水蒸气是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然后用浓硫酸吸收除去,所以选择装置AB;
(4)检验、除去并证明除尽二氧化碳,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再通入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已除尽,所以应选择装置DCD;
(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通入高温的氧化铜,颜色由黑变红,证明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需用氢氧化钠吸收,除去二氧化碳,故选择装置为ED;
(6)验证混合气体是由CO、H2和CO2三种气体组成的,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有二氧化碳,再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除尽,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后通入高温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红,证明剩余气体具有还原性,再通入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剩余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剩余气体含有氢气,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剩余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证明剩余气体含有一氧化碳,所以链接顺序为:DCDBEAD。
56. (2021年陕西省中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_____。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______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答案】 (1). 二氧化碳或CO2 (2). 石油 (3). 光合 (4). C
【解析】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
(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C。
57.(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的问题: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你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
(2)“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3)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开发氢能,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4)“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答案】(1)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2)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灭火;
(3)C;(4)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解析】解:(1)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填: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2)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被封存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故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灭火;
(3)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说法正确;
B.开发氢能,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说法错误;
故填:C;
(4)出门多乘坐公交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实现低碳生活,故填:出门多乘坐公交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58.(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某项目式学习小组对其组成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黑火药由硝石(KNO3)、硫磺粉(S)和木炭粉(C)混合而成。
②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CO2不能使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方案】
Ⅰ.取黑火药与适量水混合、搅拌、过滤、得到溶液和固体。
Ⅱ.将Ⅰ所得溶液蒸发溶剂、冷却,得到晶体,该过程在化学上叫做 ,在老师帮助下,小组通过其他实验证实晶体为KNO3。
Ⅲ.通过下述实验证实Ⅰ得到的固体为S和C的混合物;按如图组装仪器,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通入足量O2使A中固体完全燃烧。
【记录现象】
装置
A
B
C
D
E
现象
固体燃烧的火焰为 色
红色褪去
紫红色变浅
未变色
溶液变浑浊
【讨论交流】
(1)装置A中硫磺粉、木炭粉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 ═K2SO4+2MnSO4+2H2SO4,实验中装置C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实验方案】蒸发结晶。
【记录现象】蓝紫色
【讨论交流】(1)氧化。(2)H2O;减小。
(3)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4):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解:【实验方案】
Ⅱ.将Ⅰ所得溶液蒸发溶剂、冷却,得到晶体,该过程在化学上叫做蒸发结晶。
故填:蒸发结晶。
【记录现象】
装置
A
B
C
D
E
现象
固体燃烧的火焰为蓝紫色(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红色褪去
紫红色变浅
未变色
溶液变浑浊
故填:蓝紫。
【讨论交流】
(1)装置A中硫磺粉、木炭粉发生了氧化反应。
故填:氧化。
(2)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5个,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20个,反应前应该是20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实验中生成硫酸,溶液酸性增强,装置C溶液的pH将减小。
故填:H2O;减小。
(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故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C装置完全吸收。
(4)装置E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析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9.(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碳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碳元素“价类二维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碳中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将d点对应物质与某单质反应转化为a点对应物质(还生成了其他物质),该单质是 (填化学式)。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中对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
(3)c、d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下:c点对应物质d点对应物质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d点对应物质可变为e点对应物质 。
(5)f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其中 (填化学式)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1)H2;
(2)金刚石;
(3)2CO+O22CO2;化合反应;
(4)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转化为了碳酸;
(5)NaHCO3。
【解析】解:(1)d点所示物质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4价,则该物质是二氧化碳,a点所示物质是一种氢化物,其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甲烷,二氧化碳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甲烷和其他物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单质是氢气;故填:H2;
(2)b点所示物质是碳的一种单质,由题干信息可知,这种碳的单质硬度很大,所以该物质是金刚石;故填:金刚石;
(3)c、d点所示物质的均为碳的氧化物,c中碳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CO,d中碳元素显+4价,则该物质是CO2,反应①是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反应②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2CO+O22CO2;化合反应;
(4)d点所示物质是二氧化碳,e点所示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显+4价,则该物质是碳酸,证明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的方法是: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转化为了碳酸;故填: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转化为了碳酸;
(5)f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盐,其中碳元素显+4价,则该物质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其中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NaH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60.(202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 。
(2)正常雨水pH≈5.6是由于空气中的 溶解在雨水中造成的。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4)老师将棉手帕放入55%左右的酒精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的原因 。
(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2)二氧化碳;(乳化3);(4)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5)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故填: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pH≈5.6;故填:二氧化碳;
(3)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故填:乳化;
(4)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填: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
(5)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1. (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______。
(3)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______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答案】 (1) 温室 增大 (2)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 (3) 二氧化硫(或SO2) ⑤. 调大
【解析】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
(2)“低碳”即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低碳”行为有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熄等,故填: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
(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其原因是氧气不足,液化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气充分燃烧,故填:二氧化硫(或SO2);调大。
62.(2021•深圳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丙装置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3)探究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
已知:Fe3O4不与CuSO4反应。
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 __________。
步骤一:
加热/s
通入CO/s
样品
90
30
A
90
90
B
180
90
C
步骤二:向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 CuSO4溶液。
样品
现象
结论
A
无明显现象
正确
B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
正确
C
,无黑色固体生成
正确
若通入CO时间为90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 s。
【答案】(1)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2)Fe2O3+3CO高温2Fe+3CO2
(3)黑色固体成分为Fe、Fe3O4
猜想二 猜想三 有红色固体析出 猜想一 180
【解析】
(1) 炼铁过程中,剩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2) 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高温2Fe+3CO2。
(3)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可能是Fe,可能是Fe3O4,也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向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 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铁,只含有四氧化三铁,猜想二正确;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固体中含有铁、四氧化三铁,猜想三正确;有红色固体析出,无黑色固体生成,说明只含有铁,猜想一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加热180s,才能够将氧化铁完全转化成铁。
63.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______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①. 化学能 ②. 2 ③. 不属于 ④. H2
【解析】
(1)电解水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为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非自发过程,需要外界补充能量,即电能,这部分能量主要储存在产物——氢气和氧气中,即它们的化学能;
(2)从微观上讲,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
故答案为:①化学能;②2;③不属于;④H2。
2020年中考真题(六种题型)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D。
2.(2020·吉林中考真题)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云南昆明�中考真题)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和F组成元素可能相同
B.固体B可用于人工降雨
C.D和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
D.A~F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四类物质
【答案】D
【解析】固体A在空气中易潮解,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C能参与光合作用,B和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根据图中反应关系可推知:F是过氧化氢,E是氧气,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A、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B是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C、D是一氧化碳,E是氧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A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C是水、F是过氧化氢都属于氧化物,E是氧气属于单质,共三类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 (2020·云南中考真题)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0·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错误,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甲是黑色固体,点燃能生成乙或丙两种气体,则甲可能是碳,碳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丙是一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
故选C。
7.(2020·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答案】B
【解析】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而水蒸气、CH4、CO2均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
9. (2020·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结果)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方案)
实验目的(结果)
A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2滴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后振荡,再对试管加热
证明碳酸不稳定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D
将固体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称量结果可能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2滴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后振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再对试管加热,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可以证明碳酸不稳定,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试管的管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处,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如果将固体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则药品质量=左盘质量-游码质量,故称量结果可能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媒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作为燃料,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煤炉上加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也不支持呼吸,因此当二氧化碳含量超标,会导致人无法呼吸,导致窒息,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具有温时效应,可以保温,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实验题
12.(2020·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写出A装置中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在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连接B、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在G装置中放置一个燃着的蜡烛,实验过程中蜡烛熄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G装置中的蜡烛取出来,改用G装置收集此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F E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不可燃、不助燃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图示,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制取后,应先用盛有浓硫酸的F装置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E;A装置中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对应的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中原有的空气,所以应在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3)在实验室连接B、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在G装置中放置一个燃着的蜡烛,实验过程中蜡烛熄灭,说明B装置中生成的气体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利用B装置生成的不可燃、不助燃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G装置中的蜡烛取出来,改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a管进入,瓶内的空气从b管排出,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管口b处,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二氧化碳。
13.(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CO与CuO已经发生反应。
(3)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400℃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Cu和______________。
②500℃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______________℃以上。
【答案】(1)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变浑浊 (3)① ② ③500
【解析】
(1)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CO与CuO已经发生反应,因为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根据图示,400℃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Cu和。
②根据图示,500℃时,固体产物中只含有Cu,则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图示,500℃以上时,固体产物只有铜,故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500℃以上。
14.(2020·山西阳泉�中考真题)实验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图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图3: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①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
②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3) 碳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溶液中含有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产生;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持续加热,红色石蕊溶液没有变成紫色。
15.(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步骤: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二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答案】(1)振荡烧瓶 (2) (3)ACD
【解析】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振荡烧瓶,振荡烧瓶可使二氧化碳与溶液(或水)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加快,故气压快速变小;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较少,故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比水多,比氢氧化钠少,故曲线2对应的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图可知,曲线1反应前后,压强几乎不变,说明加入水的体积与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说明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符合题意;
B、由A可知,该实验能证明加入水的体积与消耗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但是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溶解于水,还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曲线3的变化幅度比曲线1大,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多,压强减小的幅度大,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曲线3比曲线2压强变化幅度大,说明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符合题意。
故选ACD。
三、科学探究题
16.(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________。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
③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____(填物质名称)代替;
(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填字母序号)
A 设计对比实验 B 控制实验条件
C 获取事实证据 D 逻辑推理判断
(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_____(任写1条)。
【答案】(探究思路)(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前三种体现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答出一种即可,后三种体现能量变化的宏观现象不写不扣分) (2)不能
猜想二: a.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任写一种猜想即可) (1)稀盐酸(或稀硫酸、磷酸等其它非氧化性酸均可) (2)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3)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表述为“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等实验结论形式的不给分) 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②③不变红④变红;
(反思交流)(1)ABCD (2) 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另一份加入VmL水溶液仍为红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明:回答到利用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酸碱的化学性质、反应体系温度变化为依据进行判断即可;也可完整表述出化学原理、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
【解析】
[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无法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根据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推知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或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实验设计](1)稀盐酸、稀硫酸等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分析整个实验可知,“实验设计②”是要验证水能否使置换变色,故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3)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是要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结论]实验设计②中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③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实验设计④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反思交流](1)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获取事实证据、逻辑推理判断等.故选ABCD;
(2)氢氧化钠显碱性,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此过程中放出热量,可依据以上设计实验如下: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另一份加入VmL水溶液仍为红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合理即可)。
17.(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
(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___________,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___________。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活动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活动二)①足量的(或过量的或适量的)可溶性的钡盐溶液或钙盐溶液均可 ③生成白色沉淀 ④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 4%
(活动三)①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时若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不再变化),则装置内的氧气已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环保,无P2O5污染环境;该实验装置始终密闭,实验结果更精确
【解析】
[活动一]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于验证二氧化碳,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活动二]
①如果锥形瓶内有氢氧化钠剩余,则就证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或过量的或适量的)可溶性的钡盐溶液或钙盐溶液均可,生成白色沉淀,该步骤验证并除尽碳酸钠,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则证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 mL,可知二氧化碳的体积20 mL,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活动三]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为了使氧气与铜粉充分接触,让氧气充分反应;
②在操作中装置中的O2没有反应完,则在反复推拉注射器的过程中,注射器内液体的量会减少 ,如反复推拉注射器时若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不再变化),则装置内的氧气已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环保,无P2O5污染环境;该实验装置始终密闭,实验结果更精确。
18.(2020·广东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
与 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________→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___(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与假设)CO2+C2CO
(实验过程)(1) B (2)前一个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后一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CuOCu+CO2 (4)点燃(或收集) 保持通风
【解析】
[猜想与假设]
CO2与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CO2+C 2CO;
[实验过程]
(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④→①→②→③→① →尾气处理: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然后用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验证二氧化碳被除尽,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再通过③中将CO转化成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前一个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最后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液体变浑浊;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
(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尾气处理的方法:点燃(或收集);
[延伸应用]
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保持通风,防止碳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四、计算题
19.(2020·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O2。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2)20;(3)13800
【解析】
(1)该研究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
(2)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880g÷44g=20g,故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0g×30=26400g
解:设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x
x=13800g。
答: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13800g。
五、推断题
20.(2020·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名称_______,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____,并说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答案】(1)氧气 (2) 灭火(或人工降雨等)
【解析】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A~E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因此A为H2O;D很不稳定,会分解为H2O和C,因此D为H2CO3,C为CO2;A即可以与E生成H2O,又可与F生成CO2,因此A为O2,E为H2,F为C。
(1)根据上述分析,A为O2,因此名称为氧气;O2与H2反应生成H2O,方程式为:;
(2)D为H2CO3,因此D→B+C为H2CO3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方程式为:;CO2可用于灭火、制备汽水、制备肥料、人工降雨,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故答案为:氧气;;;灭火(或人工降雨等)。
六、科普阅读题
21.(2020·山西中考真题)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_________。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1)温室效应 (2) (3) 变小
(4) (5)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合理即可)
【解析】
(1)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根据题文“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可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2)根据题文“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可知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变小;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固态二氧化(干冰)升华吸热,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点睛】解科普阅读题,一是注意阅读文中所提供的信息,利用信息解题;二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19年中考真题
1.【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没有毒,不污染环境,故错误;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4,不相同,故错误;C、CO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要高温下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D、CO2中混有少量的CO,不能点燃,所以不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故错误。故选C。
2.【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2019重庆B卷)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答案】D
【解析】: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选D。
4.【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b→c→a→b→d B.a→c→b→a→d
C.a→b→c→b→d D.b→a→c→a→d
【答案】(1)1CO+CuOCu+CO2
(2)C
【解析】(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Cu+CO2。
(2)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首先通过装置a氢氧化钠溶液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再通过装置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c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再通过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最后通过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b→c→b→d。
5.【2019年海南省】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答案】(1)CaO
(2)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3
(4)K2CO3+CO2+H2O2KHCO3
(5)
【解析】(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0,x=+3。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其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如下,故答案为:。
6.(2019乐山)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就是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图是部分物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在高温下与SiO2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 + CO2↑,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可转变为二氧化碳,其原理可以表示为:C6H12O6 +6O2 酶 6CO2 + 6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物质R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丁烷(C4H10)等物质都属于有机物中的烷烃,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4 (2)H2O (3)CaCO3 高温 CaO + CO2↑(H2CO3、NaHCO3等物质分解也可);(4)C3H8 + 5O2 3CO2 + 4H2O
【解析】:(1)化合物Na2SiO3中Na元素显+1,氧元素显-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H2O。(3)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碳酸不稳定分解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等都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丙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所以答案为:(1)+4 (2)H2O (3)CaCO3 高温 CaO + CO2↑(H2CO3、NaHCO3等物质分解也可);(4)C3H8 + 5O2 3CO2 + 4H2O
2018年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18•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解:A、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是由于氧分子间有间隔,受压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分析不正确;
B、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B分析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不是氧化性,故C分析不正确;
D、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故D分析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析。
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D、填充探空气球是氢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3.(2018•十堰)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碳的单质、氧化物的性质即可分析判断。
4.(2018•扬州)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没有生成水,故A说法错误;
B、由于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除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4.4g,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4.4g××100%×=1.6g,所以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则固体组成为①Cu2O,②Cu、CuO③Cu2O、Cu、CuO三种可能,不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故C错误;
D、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铜的氧化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组成的确定方法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实验的学习,有利于解析。
5.(2018•湘西州)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答案】C
【解析】解: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6.(2018•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状的固体,不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7.(2018•衡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吗,故A正确;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不是2:1,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结论不是现象,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等知识是解析本题的基础知识,注意现象和结论的不同。
8. (2018•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解:A、CO气体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9.(2018•黄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同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解: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的固体升华能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料,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正确;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0.(2018•威海)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答案】A
【解析】解:“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广义的意思是指,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浪费资源。故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零碳”的概念,同时要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11.(2018•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解析】解: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C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
B、根据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根据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误;
D、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
12.(2018•滨州)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解: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根据推压的速率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故A叙述正确;
B、由于稀硫酸与碳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不可为稀硫酸,故B叙述不正确;
C、利用该装置实验时,由d处的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先变成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C叙述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也可以利用该装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评】利用该装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等知识,加强实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析本类题。
13.(2018•安徽)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答案】D
【解析】解:A、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X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C2H4属于有机物,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4.(2018•益阳)(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2)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的原因是 。
(3)木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三种物质相同。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 C+O2CO2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CO2+H2O═H2CO3
【解析】解:(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石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CO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CO2+H2O═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5.(2018•绍兴)小敏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Fe2O3+3CO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 性。
【答案】(1)元素,(2)还原。
【解析】解:(1)菠菜中富含铁,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通过Fe2O3+3CO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故答案为:
(1)铁元素;
(2)还原。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三. 解析题
16.(2018•齐齐哈尔)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答一点即可)
(2)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答一点即可)
【答案】(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一氧化碳(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解:(1)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很多,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工业上“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的化合物和烟尘等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故填:一氧化碳(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故填: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点评】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7. (2018•河南)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答案】(1)3CO+Fe2O32Fe+3CO2;
(2)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3)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
【解析】解:(1)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
(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为了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要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故填: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3)装置A可以除去原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没有A装置,则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故填: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较大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炼铁的原理是正确解析此类题的关键。
(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16 碳的氧化物 (含解析): 这是一份(18-22)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考点 16 碳的氧化物 (含解析),共168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考点20 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考点20 碳的氧化物(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用途, 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15 碳单质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汇编考点 15 碳单质 (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