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展开第6章质量评估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等结构的出现
C.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D.草履虫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答案:D
2.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b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植物细胞中,d~e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
C.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c~d时期
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e~a时期,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b~c
时期
答案:A
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8对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内DNA分子数依次为( )
A.8、8、8 B.16、0、16 C.32、32、32 D.32、0、32
答案:D
4.有丝分裂过程中,小鼠细胞与豌豆细胞的明显区别是( )
A.分裂间期有染色体复制
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单体的分离
C.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末期时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C
5.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动物体内的细胞由于分化,其全能性不能表达
C.组织培养繁育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D
6.(2019·广东潮州)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假设图甲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图甲细胞相当于图乙cd区间
B.在图乙的ab区间,图甲中的3的数目会加倍
C.在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图甲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图乙的de区间
D.图甲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解析:图甲:1内质网、2核孔、3染色质、4核仁、5核膜。图乙:ab、gh分裂间期;bc、hi前期;cd、ij中期;de、jk后期;ef、kl末期。假设图甲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图甲细胞含有细胞核,不可能处于cd段,cd段表示中期,核膜、核仁已解体,A项错误;在图乙的ab区间即分裂间期,图甲中的3染色体的数目不变,DNA会加倍,B项错误;在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图甲中的4核仁、5核膜,其消失时间是图乙的bc段即前期,C项错误;图甲含细胞核,细菌无细胞核,故图甲不可能是细菌,细菌进行二分裂,也会进行DNA复制,D项正确。
答案:D
7.多种细胞器参与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了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B.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内质网参与形成细胞壁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D.动物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答案:B
8.(2022·广东实验中学)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DE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 h
解析:BC阶段为分裂间期,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A项错误;DE阶段为分裂间期,此期间发生了DNA的复制,该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项正确;CD阶段为分裂期,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DNA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项错误;一个细胞周期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图中的细胞周期可用BC+CD或DE+EF表示、不能用CD+DE表示,D项错误。
答案:B
9.下列过程中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血细胞
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D.蝌蚪尾部的逐渐消失
答案:A
1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白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皮肤表面每天脱落死亡大量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都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B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相同种类的细胞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12.任何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
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
D.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
答案:D
13.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解析:图a细胞具有细胞壁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应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项错误;图b可表示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B项错误;图c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14.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镜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相对长短
答案:B
15.(2022·广东卷)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先漂洗,防止解离过度,A项错误;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尖弄碎,加上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上加上载玻片,然后用拇指按压载玻片,才能镜检,B项错误;分生区细胞有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C项正确;题图中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才能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项错误。
答案:C
16.下列关于细胞内的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由基是细胞内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B.辐射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C.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
D.自由基不能攻击DNA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8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①~⑤所示各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所示细胞群。
(2)据图分析,该细胞应为 细胞,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 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3)将①中的两个细胞分离开,并置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上培养,经 等过程也能发育为一个生物新个体,这种技术称为 。
答案:(1)①③⑤ (2)植物 完整有机体 (3)细胞分裂和分化 组织培养
18.(10分)(2021·广东模拟)“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一诗句生动描绘了岁月催人老的自然现象。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是组成皮肤真皮的主要结构成分,对于修复损伤及美容美体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与细胞衰老有关,目前关于细胞衰老的假说主要
有 和 。
(2)成纤维细胞能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弹性纤维蛋白等多种物质,成纤维细胞衰老后,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 ,这与衰老细胞内 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等因素有关。
(3)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存在胶原蛋白基因(COL17A1),若某干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不足则该干细胞很容易被淘汰,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则容易保留下来。这一竞争有利于维持皮肤年轻态。由此推测: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人体内COL17A1表达水平不足的干细胞将会 。
解析:(1)细胞衰老原因的主流假说有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这两个学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2)成纤维细胞衰老后,细胞内酶活性减弱,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减弱;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3)题干中显示人体细胞内存在胶原蛋白基因(COL17A1),若某干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不足,则该干细胞很容易被淘汰,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则容易保留下来。显然胶原蛋白基因(COL17A1)的表达水平越高,对干细胞生存越有利,由此推测不容易生存下去的衰老细胞中胶原蛋白基因(COL17A1)表达水平低,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衰老细胞占比逐渐增大,因此COL17A1表达水平不足的干细胞将会增多。
答案:(1)端粒学说 自由基学说 (2)减弱 (多种)酶 (3)增多
19.(12分)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填数字标号)。
(2)③过程表示 ,其实质是 。
(3)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 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 等细胞器中。
(4)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 。
(5)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 。
答案:(1)①② (2)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氨基酸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差速离心法
20.(14分)下图Ⅰ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图Ⅱ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ⅠⅡ
(1)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图Ⅰ中缺少处于 期细胞的示意图。
(2)与图示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 。
(3)一般情况下,细胞乙中1、2号染色体上携带的DNA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原因是 。
(4)图Ⅰ中的丁细胞处于图Ⅱ中 段,图Ⅱ中CD段产生的原因是 。
(5)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图Ⅰ中 细胞所处的时期。
解析:(1)依据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点可推知,图Ⅰ中的细胞甲、乙、丙、丁分别处于分裂间期、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前期。可见,若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则图Ⅰ中缺少处于中期细胞的示意图。(2)分裂间期的细胞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前期的细胞中,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细胞分裂的各时期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可见,与图示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3)细胞乙中1、2号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分裂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上的DNA也是由同一个DNA复制形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细胞乙中1、2号染色体上携带的DNA是相同的。(4)图Ⅱ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n个DNA分子,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而图Ⅰ中的丁细胞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图Ⅰ中的丁细胞处于图Ⅱ中BC段;图Ⅱ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n减至n,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5)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图Ⅰ中的丙所示的有丝分裂末期和丁所示的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1)中 (2)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3)相同 这两条染色体上的DNA是由同一个DNA复制形成的(4)BC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5)丙、丁
21.(16分)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以确定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 cm)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时每隔1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如下:
①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5 min。
②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甲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③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④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改正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中的3处错误。 。
(2)每次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3个装片适宜视野中的 ,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观察项目的记录和结果的统计。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最后把表格中的数据转变为如下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将“解离15 min”改成“解离3~5 min”;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
(2)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
表格如下:
项目 | 分裂期的细胞数
| 细胞总数 | 分裂指数 | ||||||
根尖 1 | 根尖 2 | 根尖 3 | 平均 值 | 根尖 1 | 根尖 2 | 根尖 3 | 平均 值 | ||
8时 |
|
|
|
|
|
|
|
|
|
9时 |
|
|
|
|
|
|
|
|
|
10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18时 |
|
|
|
|
|
|
|
|
|
(3)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为11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