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电脑病毒B. 橘子发霉长出的绿毛
    C. 珊瑚D. 烤鹅
    2.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三战全胜的纪录赢了名列世界第一的棋王柯洁。“阿尔法狗”是生物吗?下列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 能否下棋B. 能否说话C. 能否运动D. 能否呼吸
    3.神奇的大自然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B. 点水蜻蜓款款飞C. 黄河之水天上来D. 一枝红杏出墙来
    4.大自然的生物多种多样,它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够运动的物体是生物
    B. 能够由小长大的物体是生物
    C. 植物也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5.牵牛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体现了哪种生物特征( )
    A.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 生物能进行呼吸D.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要了解贺兰山岩羊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比较法D. 实验法
    7.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
    ②表达交流
    ③作出假设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⑥①C. ③④⑤⑥①②D. ①③④⑤⑥②
    8.当调查的范围较大,不能逐个调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A. 例子B. 代表C. 样品D. 样本
    9.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见到自己喜爱的植物,就把它们采集起来
    B. 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而且为了安全,千万不要攀爬高处
    C. 不管自己是否喜爱某一生物,都要做好记录
    D. 调查时选择一条生物种类多、环境变化较大的路线
    10.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
    ①要设计对照实验;
    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
    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田间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水分、阳光的影响,还会受到田间杂草和一些昆虫的影响,影响小麦生长的这些因素如水分、田间杂草等属于( )
    A. 生物因素B. 非生物因素C. 自然因素D. 生态因素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描述的是哪种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A. 阳光B. 江水C. 温度D. 空气
    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 大树下面好乘凉
    B. 枯叶蝶的体色与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似
    C. 仙人掌的叶是针刺状
    D. “变色龙”的体色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
    A. 捕食关系B. 合作关系C. 竞争关系D. 寄生关系
    15.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 )
    A. 南通的濠河B. 东海中的生物
    C. 太湖中的所有鱼和虾D. 黄山上的迎客松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D. 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17.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在丁的体内最少
    C.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D. 乙捕食甲后,只有物质流入乙体内
    18.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 丁→丙→乙→甲B. 甲→丙→乙→丁C. 丁→乙→丙→甲D. 甲→乙→丙→丁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这个成语相关的食物链是( )
    A. 螳螂→蝉→黄雀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D. 黄雀→螳螂→蝉→树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 竞争关系B. 合作关系C. 寄生关系D. 捕食关系
    21.如图是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各自的有机物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 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22.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A. B.
    C. D.
    23.海洋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这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温度B. 水压C. 光照D. 氧气
    24.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B.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C. 修正实验数据,以符合假设D. 不再做实验,直接修改结论
    25.如图是南极某海域食物网的一部分,其中海豹与企鹅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
    C. 共生关系D. 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26.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7.在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的是( )
    A. 消费者B. 分解者C. 生产者D. 太阳光
    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青山”中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动物的数量
    D. 虽然“青山”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人类不可以随意砍伐“青山”中的树木
    29.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
    B. 一般情况下,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将保持不变
    C.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少
    D.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30.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进行抽样调查D.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31.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 ______ 。
    (2)请写出图中最短的那一条食物链: ______ 。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有机物和能量总值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32.如图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______ 。
    (2)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
    (4)图一中蛇与鹰的关系是 ______ 。
    (5)兔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33.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如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
    (3)像这样,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______ 实验。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______ 。
    (5)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而不用一只鼠妇? ______ 。
    34.福岛核泄漏事故曾经震动世界,涉事公司用海水冷却受损核设施,使用过的海水受到放射性污染,被存放在数万个巨大的储存罐里。最近涉事公司发言人宣称已能利用多种手段将核废水的放射性减弱到对人体安全的水平,计划两年后开始大量排放。世界民众普遍对此表示担忧。
    某科技活动小组想利用蝌蚪间接探究处理过的核废水对人体是否安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处应填写 ______ 。
    (2)设置B组的目的是 ______ 。
    (3)如果实验中,A、B两组都各用1只蝌蚪,为什么不行? ______ 。
    (4)若A组发育异常的蝌蚪数量 ______ (请选择填写“高于”或“低于”)B组,则说明该公司排放的处理过的核废水对人体有害。
    (5) ______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所以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将来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此三项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B、橘子发霉长出的绿毛是真菌,真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能否下棋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
    B、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B不符合题意;
    C、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能进行呼吸,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呼吸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C
    【解析】解:A、小荷才露尖尖角,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属于生命现象;
    B、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现象;
    D、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答案】C
    【解析】解:A、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错误。
    B、能够由小长大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钟乳石。错误。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正确。
    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错误。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答案】B
    【解析】解:牵牛花清上开放,傍晚关闭,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关键是弄清花生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的原因。
    6.【答案】B
    【解析】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贺兰山岩羊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
    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分析作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比较的概念,只有理解了概念,才可能应用该方法学习、研究生物学。
    7.【答案】D
    【解析】【分析】
    该题考查探究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②表达交流。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故选:D。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是通过一种手段,方式来了解或者熟悉所想知道的事情或者东西。
    9.【答案】A
    【解析】解: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可见 A错误。
    故选:A。
    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调查法的内容和要求,调查中要方法得当。
    10.【答案】A
    【解析】解:①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只需设置一个对照组,正确;
    ②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个对照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正确;
    ③为尽量减小误差,设计重复实验,求多组的平均值,正确;
    ④实验材料要足够,否则太少会有偶然性,错误。
    故选:A。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探究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1.【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田间杂草和一些昆虫与农作物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而水分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因此影响小麦生长的这些因素如水分、田间杂草等属于生态因素。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2.【答案】C
    【解析】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诗体现了春天,天气变暖,竹林外桃花开放,江水变暖,有利于鸭子在水中游泳和觅食。此诗句说明,温度对动、植物的生活均有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3.【答案】A
    【解析】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成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仙人掌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变色龙”的体色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理解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等.
    故选:A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几种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5.【答案】A
    【解析】解:A、南通的濠河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东海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太湖中的所有鱼和虾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部分,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黄山上的迎客松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部分,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A。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正确。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合作等,其中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而建立起来的。故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所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并不能组成生态系统。故错误。
    故选: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态系统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答题。
    17.【答案】C
    【解析】解:A、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链只有生产者,消费者,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甲→乙→丙→丁”食物链中,甲的级别最低,有毒物质含量最少,丁的级别最高,含有毒物质最多,B错误。
    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即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丙捕食乙,丁捕食丙后,物质和能量会流入丁体内,D错误。
    故选:C。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18.【答案】C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丁0.05、乙0.51、丙7、甲68.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丁→乙→丙→甲。
    故选:C。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渐富集。
    19.【答案】C
    【解析】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由此可以写成的一条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0.【答案】D
    【解析】解:螳螂捕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捕食螳螂,黄雀吃螳螂,也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故选:D。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少。结合题图可知,四种生物各自的有机物总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错误。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不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结合题图可知,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错误。
    D.根据食物链“丙→丁→甲→乙”分析,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因食物的增加而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导致丙的数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22.【答案】B
    【解析】解: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水分,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A、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是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影响、干扰的实验结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说明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该选项符合题意。
    C、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另一侧是干土,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由选项C可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
    解此题的关键是设置对照实验是,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干扰。
    23.【答案】C
    【解析】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是红藻,吸收一部分蓝紫光;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故选:C。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4.【答案】B
    【解析】解:A、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不能放弃实验,A错误;
    B、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证据和理论依据。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要认真分析实验步骤有没有问题或失误,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也不能直接就轻易就下结论,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看是否结论与假设相符合。B正确;
    C、实验结果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不能随便修改,C错误;
    D、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得出,不能不经过实验就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①捕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寄生关系、④合作关系、⑤竞争关系等。海豹捕食企鹅,同时海豹与企鹅又都以大鱼为食,构成竞争关系。
    故选:D。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6.【答案】A
    【解析】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因食物增加而增加,甲因捕食者乙增加而减少,丙因捕食者甲减少而增加,因此会引起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而不是引起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食物链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掌握分解者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太阳光主要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因而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分解成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的是分解者。B符合题意。
    故选B。
    28.【答案】B
    【解析】解:A、一座青山,即包括了青山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错误。
    C、“青山”中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动物的数量,C正确。
    D、“青山”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但其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所以人类不可以随意砍伐“青山”中的树木,D正确。
    故选:B。
    森林资源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防治污染等作用,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活自然现象。
    29.【答案】D
    【解析】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错误。
    B、一般情况下,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错误。
    C、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错误。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正确。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
    30.【答案】C
    【解析】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普查(也叫做全面调查),人口普查时,不能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故选:C。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
    解答此题要掌握调查的方法步骤。
    31.【答案】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农作物→田鼠→蛇 农作物 农作物 蛇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图中的食物链有:农作物→害虫→食虫鸟→蛇,农作物→害虫→蛙→蛇,农作物→田鼠→蛇。可见,图中最短的那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田鼠→蛇。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总值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总值越少。可见,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农作物,有机物和能量总值最多的生物是农作物。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能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该食物网中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农作物→田鼠→蛇;
    (3)农作物;农作物;蛇。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分解者 自动调节 蛇 捕食和竞争 太阳能
    【解析】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有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图一中最长是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鹰,甲对应蛇,鹰吃蛇,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自动调节;
    (3)蛇;
    (4)捕食和竞争;
    (5)太阳能。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3.【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光 对照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减少误差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解析】解:(1)纸板不透光、玻璃板透光,本实验中,两组的唯一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可见,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于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用这两种环境中除光以外,温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光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4)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要计算全班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5)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但鼠妇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所以,实验过程中,要用10只鼠妇,而不用一只鼠妇的原因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
    (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光。
    (3)对照。
    (4)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减少误差。
    (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34.【答案】20升核废水 形成对照 不行,容易因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低于 生物圈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除变量核废水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即加池塘水180升+?与加池塘水200升应相等,所以表格中“?”处应填写200-180=20升核废水。
    (2)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3)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A、B两组都各用1只蝌蚪,是不行的,这样容易因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4)如果该公司排放的处理过的核废水对人体有害,则A组发育异常的蝌蚪数量必高于B组。
    (5)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1)20升核废水
    (2)形成对照
    (3)不行,容易因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4)低于
    (5)生物圈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是熟记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方面来切入。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10-8
    68
    0.51
    7
    0.05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亮处(只)
    8
    7
    7
    9
    7
    8
    9
    8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其他条件
    A
    生长发育情况基本相同的蝌蚪100只
    加池塘水180升+?
    相同且适宜
    B
    生长发育情况基本相同的蝌蚪100只
    加池塘水200升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