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展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掌握意象,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教学流程: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二、写作背景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遨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朗读诗歌
1、听诗歌音乐版
2、学生自由歌唱
3、全班齐诵。
四、翻译诗歌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亮堂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五、赏析诗歌
1、“杨花”“子规啼”这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哀。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
“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意已见。
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明确:“明月”
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谊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聚,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小结: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听闻友人被贬所写的赠诗,诗中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关怀与同情。
六、名家点评
1. 毛先舒《诗辩坻》:太白“杨花落尽”与元微之“残灯无焰”体同题类,而风趣高卑,自觉天壤。
2. 朱之荆 《增订唐诗摘钞》:即景见时,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见真情。
3. 沈德潜《唐诗别裁》: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4.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太白绝句,篇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相似,音节、风格,万世一人。
板书设计:
绘哀景——杨花落尽、子规哀啼
叙悲事——被贬龙标、远渡五溪
抒真情——寄情明月、与君相伴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语解释,课文解析,结构图示,主题概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