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周刊》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性自由、消费主义和成功学。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
    物欲症使人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了金钱,擅长谋生却不会享受生活。美国追求的是“麦当劳”而不是“麦当闲”,中国人因为勤劳的禀赋常常忘记最真实的生活。人们起早贪黑,仿佛大家每天都很忙,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物欲症带来的是“时间荒”,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这样,人为物所奴役,人为物所谋杀。速度,永远是速度。
    物欲横流的社会,恐惧几乎成了贪婪的同义词。在物欲高涨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贪婪,还有害怕。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们,总在为自己不如他人富有而悲叹不已。
    有人说,中国现在有两种人,一种人已经坐稳了房奴,另一种想做房奴而不得。没房子的自然想着有房子,处于焦虑之中当属正常。然而,那些有房子的人,同样活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想要更大的房子。如《新周刊》所说,按照现在的成功学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么,你就犯了“不成功罪”。
    需要追问的是,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堆死后并带不走的东西,在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竟谁占有谁?是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我们?
    如何超拔于一望无际的物欲与喧嚣之上,得物欲与成功之外的自由?这样的时代常常让我想起亨利·梭罗,那位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梭罗同样看透人类文明的悖谬与困境:“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天时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光秃秃,人们却把他看做是勤勉进取的好公民。”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流浪汉一样自由?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碎步徜徉于梭罗笔下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在那里,你可以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在那里,你可以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枝系苍穹。
    (选自熊培云《梭罗的树林》,《自由在高处》,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周刊》做过一个有关成功的专题,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作者认为可将其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
    B. 人们起早贪黑,牺牲时间,追求速度,但是高速度的改造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全然舒适的生活,人们依然感到恐惧和焦虑。
    C. “流浪汉”特点是生活简单,心灵自由;“好公民”的特点是索取无度、是物欲的奴隶,心灵不自由。两者形成对比。
    D. 在梭罗看来,终日奔波,每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是不值得的,生命短暂,应该享受真正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人们被“流行性物欲症”所支配,很可能导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物极必反。
    B.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栖息着奴隶。”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文中为物所奴役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C. 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在这个全民创富、围着钱转的时代,因谋财而自害其命的事情时常在发生。
    D. 互联网时代,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过度的信息依赖让人不自由,我们应该像梭罗一样追求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3.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很多价值底线失守
    B.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C.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D. 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
    4. 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不顾高考在即,勇敢地夺下歹徒手中的刀。山东老人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爱心和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答案】1. A 2. D 3. D
    4. “庙宇”喻指“信念”、“信仰”、“时代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道统”;
    “恶性肿瘤”喻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
    5. 示例: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袁隆平的事迹是“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的生动写照。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告诉人们: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刘盛兰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潜然泪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作者认为可将其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在我看来,这里的三粒毒药实际上是两粒,如果将成功学与消费主义合二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症”,并不是将三粒毒药合并为“流行性物欲症”。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D.“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说法错误,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二结尾段可知,作者提倡梭罗的生活方式,但并非要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很多价值底线失守”说法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一说的是“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前面是用“一些”加以限制。
    B.“充分证明这一点”说法错误,夸大事实。“充分”在句中是“足够”的意思,“向来”是“一贯如此”的意思。仅凭“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不可能“足够”证明中华文化“一贯”注重崇德尚义。
    C.“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可知,“公正、自由平等”是作者论及的内容,而不是“一些经济学家”观点中的内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均为喻体,理解其含义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找到其本体。
    “庙宇”:原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处所。结合材料一“‘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可知,“庙宇”指的是精神层次;再结合“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来看,“庙宇”喻指“信念”、“信仰”、“时代精神”、“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精神道统”;
    “恶性肿瘤”:结合“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可知,“恶性肿瘤”指的是丑恶的社会现象;再结合下文的“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可知,“恶性肿瘤”喻指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作者在文中观点是什么,然后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所给文段,再用文段内容来证明文中观点。
    由文本中“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等语句可知,本文中心内容是强调人应有精神追求,一个社会应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精神道统。
    由文本“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可知,所给文段中的人物事迹正是文中这种观点的证明与写照。“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袁隆平的事迹是“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的生动写照;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告诉人们: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刘盛兰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这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潜然泪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轰炸
    老舍
    不打退日本暴寇,我们的头上便老顶着炸弹。这是大中华空前的劫难,连天空也被敌人污辱了。我们相信的公道的青天只静静地不语,我们怎样呢?空前的劫难,空前的奋斗,这二者针锋相对;打吧,有什么别的可说呢?!只有我们的拳头会替我们说话,青天是不管事的哑巴。
    七月十二日的狂炸,我是在一处防空洞里,先听见忽忽的响,渐变为嗡嗡的响,敌机已窜入武昌市上空。高射炮响了,咚咚地响成一片。机声、炮声加在一处,使人兴奋,使人胆寒,使人愤恨,使人渺茫,许多的情感集在一处,每一种感情都是那么不清楚而飘忽,仿佛最大的危险与最大的希望在相互争夺着这条生命,使人不能自主。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给我们送来的消息:活着吧,你须不怕死;死去吧,你可是很想活。一会儿,防空壕的门动了,来了一阵风,紧跟着地里边响了,墙像要走似的。咚,咚,咚,像地里有什么巨兽在翻身,咚一声,颤几颤。天上响,地下响,一切都在震颤,你无处可逃,只能听着,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也忘了一切是在哪里。你只觉得灾患从上下左右袭来,自己不死,别人也会死的。你盼着那响声离你远一些,可是你准知道这是自私。在这地动墙摇的时候,你听不到被炸地方的塌倒声,呼号声,即使离你很近,因为一切声音都被机声、弹声、炮声掩盖。你知道弹落必炸,必毁了房屋,伤了性命。心中一红一红的,在想象中看到东一片血,西一片火光,你心中看见一座速成的地狱。当你稍能透过一口气来,你的脸立刻由白而红,你恨敌人,你小看自己,你为同胞们发怒。
    机声远了,你极愿由洞里出来,而又懒得动。你知道什么在外面等着你呢:最晴明的天日,与最凄惨的景象,阳光射在尸与血上,晴着天的地狱。
    在我所在的洞外,急速地形成了好几座地狱。民房、铺户、防空壕,都在那巨响中被魔手击碎。瓦飞了,砖碎了,器物成了烟尘;这还都不要紧,假若那瓦上、砖上、与器物的碎屑残片上没有粘着人的骨,洒着人的血。啊!电线折断,上面挂着条小孩的发辫,和所有的器物,都在那一堆里,什么都有,什么也没有。这是轰炸。这只教你有一口气便当恨日本,去打日本。民族间的仇恨,用刀与血结起,还当以刀与血解开。这教训打到你的心的最深处,你的眼前便是地狱。
    为什么我们截不住敌机呢?那富人们听到了那些惨事而略微带着一点感情说。是呀,富人们,为什么呢?假若你的钱老在身边,我们的飞机是不会生下几架小飞机来的,明白吗?
    七月十九这天来得更凶。十二日那天,两枚弹距我有四丈远,我在洞里,所以只觉震动,比我远两丈的大水缸却被一寸长的一块炸片打成了两半。十九日,我躲在院外,前有土坡,后有豆架,或者比在洞里更安全些。弹落之处,最近的也距我十丈。可是,落弹时那种吱忽吱忽的呼啸,是我生平所听见过的声音中最难听的。没有听见过鬼叫,这大概就很相似了,它不能不是鬼音,因为呼召着人魂,那天死伤过千!当这种呼啸在空中乱叫的时候,机声、炮声都似乎失去了威风。整个空中仿佛紧张愤怒到极点,而到底无法抵抗住那些黑棒子的下落。那些黑棒子像溅了水花的几吨红铁的精华,挟着魔鬼的毒咒,吱忽吱忽地狂叫、奔落、粉碎,达到破坏的使命。炸弹的爆烈,重炮的怒吼,都有它们的宏壮威严;而这吱忽吱忽的响声却是奸狡轻狂,是鬼的狂笑,自天空一直笑到地上,引起无限的哭声!
    吱忽吱忽,咚咚咚天上叫完,地紧跟着就翻了。这一天,七月十九的响动,比哪一回都剧烈。我是在土坡旁的豆田上。一切都是静的,绿的豆叶、长的豆角、各色的豆花,小风吹来,绿叶的微动并无声音。可是它自己响起来,土自己震颤。不久,地镇定了,天上的敌机已走远,像中了咒诅似的那么急奔。两处起了火,一远一近。猛然地想起血肉横飞的光景,朋友们的安全,同胞的苦痛,眼前的土坡,身旁的豆田,还是那么静默安闲;离十丈远,可就有妇女在狂嚎;丈夫儿女已被那吱吱的鬼叫呼摄了去,有的连块骨也没剩。
    什么能打鬼子呢?几乎没有别的灵验法术,而只有加强我们空军这一条实际的办法。战争是最现实的,胆大并逃不出死伤,赤手不能拨开炸弹,哀悼伤亡的同胞并不能保险自己不死。出钱出力,把全民族的拳变为铁的,把我们的呼号变为飞机的与炸弹的响声,打退贼兵,追到三岛。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才是在牺牲中获得了最有益的教训。怕么?没一点用。不怕呢?一句空话。怕吧,不怕吧,你总得这么着:出钱或出力!除了这种实际的办法,你的情绪生活便只有恐惧,你的自私将毁灭了你自己与你的国。
    轰炸完了,救护队队员的每一滴汗都是金子,他们的汗把袜子都湿透。同时,烫着飞机式——在空袭警报到租界细细烫成的——头发的女郎,与用绸手绢轻拭香汗的少年男子,又在娱乐场中以享受去救亡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遭受轰炸躲在防空洞里的时候,“我”面临着是自己死还是别人死的选择,内心颇受煎熬。
    B. 敌机远去时“我”极愿由洞里出来,是因为逃离了危险;又懒得动,是因为害怕敌机再次前来轰炸。
    C. 富人们质疑“为什么我们截不住敌机呢”,他们认为钱不在自己身边,使得飞机的数量不够。
    D. 文末写女郎和少年男子在娱乐场中以享受去救亡,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蕴含着讽刺。
    7. 关于文中写七月十九日的轰炸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十九日的轰炸,从躲避地点、落弹距离和声音等与十二日那天的轰炸做了对比,突出了十九日的轰炸来得更凶猛。
    B. “整个空中仿佛紧张愤怒到极点”“那些黑棒子像溅了水花的几吨红铁的精华”,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轰炸时的情景。
    C. 用豆田的静反衬轰炸时“土自己震颤”,又用土坡和豆田的静默、安闲反衬血肉横飞的光景,表现了同胞的苦难。
    D. 表达上多用短句,节奏较快,突出了轰炸的激烈、紧张气氛,如“吱忽吱忽,咚咚咚天上叫完,地紧跟着就翻了”。
    8. 小说第二段在叙述时由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 老舍在写轰炸时,充分表达了对敌机和敌人的厌恶和仇恨之情,小说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B
    8. ①由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二人称“你”,由“我”一个人躲避轰炸的恐怖体验变成了多数人的集体体验;②这样便于直接抒发轰炸时对敌人仇恨、为同胞们发怒的情感;③也有利于读者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防空洞里的各种危险,从而产生共鸣。
    9. ①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人们的感受)来表达,如用“最难听”“鬼叫”“鬼音”“魔鬼的毒咒”“鬼的狂笑”来形容敌机炸弹的声音。 ②通过冷静客观的描写来表达,来进行无声的控诉,如“天上响,地下响,一切都在震颤”。③通过直接的抒情议论来表达,如“打吧,有什么别的可说呢”“打退贼兵,追到三岛”表达奋起反抗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面临着是自己死还是别人死的选择,内心颇受煎熬”错,原文是“你只觉得灾患从上下左右袭来,自己不死,别人也会死的”,表达的是“灾难随时会降临在每个人的身上”的意思;
    B.“是因为害怕敌机再次前来轰炸”错,应是“害怕见到最凄惨的景象”;
    C.“他们认为钱不在自己身边,使得飞机的数量不够”错,原文“假若你的钱老在身边”是讽刺富人们没有为国出钱。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轰炸时的情景”错,“整个空中仿佛紧张愤怒到极点”将空中氛围赋予人的情态“紧张愤怒”,运用的是“拟人”,不是“比喻”。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人称的能力。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也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真实可信;直接、亲切、自然,仿佛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两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另外还可以是物拟人化。
    ①原文“这就是日本侵略者给我们送来的消息:活着吧,你须不怕死;死去吧,你可是很想活”“天上响,地下响,一切都在震颤,你无处可逃,只能听着,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也忘了一切是在哪里。”
    据此看出,由第一人称“我”转换为第二人称“你”,由“我”一个人躲避轰炸的恐怖体验变成了多数人的集体体验;
    ②原文“你知道弹落必炸,必毁了房屋,伤了性命。心中一红一红的,在想象中看到东一片血,西一片火光,你心中看见一座速成的地狱。当你稍能透过一口气来,你的脸立刻由白而红,你恨敌人,你小看自己,你为同胞们发怒”。
    据此看出,这样便于直接抒发轰炸时对敌人仇恨、为同胞们发怒的情感;
    ③原文“你只觉得灾患从上下左右袭来,自己不死,别人也会死的。你盼着那响声离你远一些,可是你准知道这是自私。在这地动墙摇的时候,你听不到被炸地方的塌倒声,呼号声,即使离你很近,因为一切声音都被机声、弹声、炮声掩盖”。
    据此看出,也有利于读者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防空洞里的各种危险,从而产生共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
    ①原文第六段“落弹时那种吱忽吱忽的呼啸,是我生平所听见过的声音中最难听的。没有听见过鬼叫,这大概就很相似了,它不能不是鬼音,因为呼召着人魂,那天死伤过千!……那些黑棒子像溅了水花的几吨红铁的精华,挟着魔鬼的毒咒,吱忽吱忽地狂叫、奔落、粉碎,达到破坏的使命。炸弹的爆烈,重炮的怒吼,都有它们的宏壮威严;而这吱忽吱忽的响声却是奸狡轻狂,是鬼的狂笑,自天空一直笑到地上,引起无限的哭声”。
    据此看出,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人们的感受)来表达,如用“最难听”“鬼叫”“鬼音”“魔鬼的毒咒”“鬼的狂笑”来形容敌机炸弹的声音。
    ②原文第二段“七月十二日的狂炸,我是在一处防空洞里,先听见忽忽的响,渐变为嗡嗡的响,敌机已窜入武昌市上空。高射炮响了,咚咚地响成一片”“天上响,地下响,一切都在震颤,你无处可逃,只能听着,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也忘了一切是在哪里”,第四段“民房、铺户、防空壕,都在那巨响中被魔手击碎。瓦飞了,砖碎了,器物成了烟尘”,第六段“十二日那天,两枚弹距我有四丈远,我在洞里,所以只觉震动,比我远两丈的大水缸却被一寸长的一块炸片打成了两半。十九日,我躲在院外,前有土坡,后有豆架,或者比在洞里更安全些。弹落之处,最近的也距我十丈”。
    据此看出,通过冷静客观的描写来表达,来进行无声的控诉。
    ③原文第八段“什么能打鬼子呢?几乎没有别的灵验法术,而只有加强我们空军这一条实际的办法。战争是最现实的,胆大并逃不出死伤,赤手不能拨开炸弹,哀悼伤亡的同胞并不能保险自己不死。出钱出力,把全民族的拳变为铁的,把我们的呼号变为飞机的与炸弹的响声,打退贼兵,追到三岛”“怕么?没一点用。不怕呢?一句空话。怕吧,不怕吧,你总得这么着:出钱或出力!除了这种实际的办法,你的情绪生活便只有恐惧,你的自私将毁灭了你自己与你的国”。
    据此看出,通过直接的抒情议论来表达,如“打吧,有什么别的可说呢”“打退贼兵,追到三岛”表达奋起反抗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解。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 “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 “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 “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 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 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 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14. 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DG 11. C 12. A
    13. (1)(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
    (2)这些天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不上的啊!
    14. ①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②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③夸赞德宗圣明,将卢杞赶了出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大意: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
    “极恶”和“穷凶”做卢杞的谓语,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故在B处断开;
    “百辟”和“六军”是两个主语,应在“六军”前断开,故在D处断开;
    “何可复用”是完整的问句的表达,前面应断开,故在G处断开;
    故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正确。只是/停止。句意:赦书只是宽宥他的罪行。/却不知道它停止的地方。
    B.正确。平息/解释。句意:唐德宗的怒气稍稍平息。/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C.错误。给/结交。句意: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失掉了自己结交的国家。
    D.正确。同意/可以。句意:朕已经同意袁高的奏议。/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错误,由“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可知,“吾必再入”是卢杞认为他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被委以重任。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徐”,慢慢;“诚”,确实;“至当”,极为恰当。
    (2)“窃”,私下里;“逮”,比得上;“乃……也”,判断句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由“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可知,卢杞善于伪装,引起动乱。
    ②由“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可知,卢杞挟私报复,祸乱国家
    ③由“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可知,夸赞德宗圣明,将卢杞赶了出去。
    参考译文:
    新州司马卢杞遇大赦,调任吉州长史,他对人说:“我一定能够再次回到朝廷。”没有多久,唐德宗果然任命他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命起草这个诏书,他拿着诏书告诉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做宰相期间,导致皇帝流亡在外,天下满目疮痍,怎么能够突然之间把他升迁到大郡去呢?希望相公坚持上奏。”卢翰等不听,改为让其他舍人来起草诏书。乙卯(十九日),制书发出,袁高拿着制书不肯下发,并且上奏说:“卢杞穷凶极恶,百官痛恨他如同仇敌,军队的将士都想吃他的肉,他怎么可以再次被重用呢?”唐德宗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说:“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使百官失去次序,已为天地神灵所知晓,为华夏和蛮夷各族所共同唾弃。倘若陛下对巨奸施加宠幸,必定会失去万民的心。”丁巳(二十一日),袁高再次在正殿向唐德宗论奏此事。唐德宗说:“已经再次更改了对卢杞的赦书。”袁高说:“赦书只是宽宥他的罪行,陛下不应该任命他当刺史。”陈京等也就此事争论不止,也都说:“卢杞当政的时候,百官常常就像有兵器放在脖子上。现在再一次起用他,那么奸党都会个个摩拳擦掌东山再起。”唐德宗大怒,随侍诸人纷纷向后倒退,进谏的人们也都向后退缩。陈京回头说:“赵需等人不要退缩,这是国家的大事,我们应该拼死来抗争。”唐德宗的怒气稍稍平息。戊午(二十二日),唐德宗对宰相说:“给卢杞一个小州刺史(的官职),可以吗?”李勉说:“陛下打算给卢杞官做,即使大州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让天下的百姓失望了,那要怎么办呢?”壬戌(二十六日),唐德宗以卢杞为澧州别驾。(唐德宗)派人对袁高说:“朕慢慢考虑你说的话,确实是极为恰当的。”又对李泌说:“朕已经同意袁高的奏议。”李泌说:“这些天外面的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把陛下你比作东汉的桓帝、灵帝;如今承闻陛下的善言,这是尧、舜都比不上的啊!”唐德宗非常高兴。卢杞最终死在澧州。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春季二月,李泌上奏诉说自己衰老,独自担任宰相一职,精力耗尽,既然不能听凭他离开相位,请求再任命一位宰相。唐德宗说:“朕深切地知道你特别辛苦劳累,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罢了。”唐德宗不慌不忙地和李泌谈论自己即位以来的宰相,说:“卢杞忠诚清廉强干耿直,人们说他奸猾邪恶,朕一点都不觉得他是这样。”李泌说:“人家说卢杞奸猾邪恶而唯独陛下没有觉察到他奸猾邪恶,这正是卢杞被称为奸猾邪恶的原因啊。倘若陛下觉察到了,难道还会有建中时期的动乱吗?卢杞因为个人恩怨杀了杨炎,将颜真卿排挤到了必死之地,激怒李怀光使之叛乱,全仗着陛下圣明,把他赶了出去,人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上天也后悔所造成的灾祸。要不是这样的话,动乱怎么能够消弭呢?”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达奚舍人
    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二句点出诗人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B. 三四句中,“重坎”源自《易经》卦象,喻险阻重重,写出了诗人的处境。
    C. 七八句中,诗人常常担心众人的毁坏将至,北山的春林也会变得枯黄。
    D. 本诗既有间接抒情,又有直抒胸臆,多种抒情方式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突出。
    16.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失意窘困,孤寂愁苦:诗人处境艰难,贫困失意,感到辛酸。②一身方正,不随俗流:俗世中的人趋尚圆滑,诗人却坚守方正,抱道不移。③不甘埋没,渴望重用:诗人赞美大贤正大光明,无所偏私,并展示自己的辛酸处境,希望获得他的引荐,让自己能施展才华和抱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春叶成秋黄”不是实写,而是用比喻表现诗人仕途失意,遭谗被弃的窘境。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失意窘困,孤寂愁苦:诗人处境艰难,贫困失意,感到辛酸。“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首二句点出诗人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重坎”喻险上加险,险阻重重。写出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一身方正,不随俗流:“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走圆,指趋尚圆滑。世人都纷纷处世圆滑,而自己仍一身方正,不随俗流。俗世中的人趋尚圆滑,诗人却坚守方正,抱道不移。
    ③不甘埋没,渴望重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大贤正大光明如明镜高悬,公烛普照大地并无私偏。最后两句“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与前文呼应,再次写出自己的窘困处境,希望获得他的引荐,让自己能施展才华和抱负。
    四、默写(共1小题)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大学》,在《大学之道》中通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才能心思端正。而这些是修养品德的前提。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答案】 ①. 克己复礼为仁 ②. 物格而后知至 ③. 知至而后意诚 ④. 意诚而后心正 ⑤. 人之有是四端也 ⑥. 犹其有四体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至”“意”。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伴随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如果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 。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 。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谅·鸿》,在 B站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
    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 ;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竞,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与文段中“窃”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后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
    B. 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 仔细看来,令爱这幅两作的确颇有意趣。
    20. 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给参与“直播”的戏曲演员拟写一条职业发展的提醒。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
    【答案】18. ①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 ②固步自封(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③无可厚非 19. A
    20. 因为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且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含量以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戏曲演员不能丢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误入职业穷途。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来看,有人质疑戏曲演员“直播”的原因,即是为了维护“艺术家的尊严”,实际上是忽视了戏曲发展的市场困境,再结合本句意思来看,过度商业化而有失艺术尊严的“担心”是“小”,失去“上佳的宣传手段”进而失去生存市场是“大”,故此,本空可填“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因小失大”,意为因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过失掉的。
    第二空,前文提到,戏曲要遵循传统,由“但”可知转折之意所指向的是后文,由后文“戏曲传播载体的”的变革及其“破圈”发展,可以看出,此空是说戏曲发展不能不求进步,故本空可填“固步自封”(或“因循守旧”,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因循守旧”,照老样子不改,不求革新。“墨守成规”,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
    第三空,前文提到,年轻戏曲人直播收获流量是“可喜现象”,顺其语势,收获“打赏”,也应是可以理解的,再结合后文不可“沉湎”、甚至“吆喝求赏”的转折语意来看,本空可填“无可厚非”。“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不足,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谦敬得体的能力。
    “窃”,句中意思为“私自,私下”,谦辞,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时的自谦。
    A. “舍弟”,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与“窃”的用法一致。
    B. “足下”,敬辞,是对对方的尊称。
    C. “执事”,敬辞,对对方的尊称。
    D. “令爱”,敬辞,敬称他人的女儿,多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提干的限制要求,即对采用“直播”的戏曲演员拟写职业发展的“提醒”,然后据此筛选、提取第三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即原因与结果)。
    具体来说,先可以筛选出职业发展的不良结果,即“丢掉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其至,吆喝求赞钱”,“成了乞儿行径”。接着,再往下文筛选原因信息,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二是“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综上,再结合“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今,洗衣用品种类不断翻新,洗衣服时,不仅要放“主料”——洗衣粉, ① ,如柔顺剂、留香珠等。
    ②事实上,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只是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 ② 。为此,在洗涤时加入柔顺剂,能够起到使织物柔软、蓬松、不起静电等作用。
    ③柔顺剂的作用类似于在衣物纤维表面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润滑保护膜,衣物洗涤时其纤维表面吸附了柔顺剂,使得其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纤维固有的平滑、延伸、压缩性能也得以恢复,进而衣服就会变得柔软、蓬松、有弹性。同时,柔顺剂也会降低衣物纤维表层电阻系数,防止电荷聚集,从而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并减少由静电导致的灰尘吸附。其结果就是,衣物在洗涤后变得蓬松,而且很少吸灰。
    ④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作用机理不同, ③ ,则可能会出现电荷“打架”现象,使得衣物洗涤效果与柔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将柔顺剂倒入洗衣机的柔顺剂槽中,或者在洗涤中途再加入柔顺剂,以保证柔顺剂的柔顺效果。
    21. 请根据材料第③段内容用一段话阐述柔顺剂发挥作用的机理。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柔顺剂通过使衣物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及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来使衣物变得柔软、蓬松。
    22. ①还要放很多“配料” ②其柔顺性被破坏了 ③若将它们一同倒入洗衣机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柔顺剂发挥作用的机理”即柔顺剂通过哪些方法使衣物变得柔软、蓬松、有弹性。
    在文段中直接筛选柔顺剂作用原理的内容:“使得其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其他为机理的作用过程及结果,可忽略。
    整合以上信息为:柔顺剂通过使衣物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及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来使衣物变得柔软、蓬松。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上文“不仅要放‘主料’”进行推断,所填句子要与上文形成递进关系,再结合“如柔顺剂、留香珠”,可填:还要放很多“配料”。
    ②结合前后文“只是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后”“为此,在洗涤时加入柔顺剂”,可知此处是强调柔顺性被破坏,可填“其柔顺性被破坏了”。
    ③由“则可能会出现电荷‘打架’现象”可知,此处是说同时使用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危害,可填“若将它们一同倒入洗衣机”。
    五、作文(共1小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确实,在生活中,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常常有局限性,见到的只是部分真实,这需要我们不断突破认知边界,才有可能不断接近事物的真相。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突破认知局限,创造辉煌人生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所处的角度不同,所认识到的事物也就不同,甚至还会受到局限。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全方位的去看待一件事,突破认知局限,创造辉煌人生。
    “00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在长辈眼中,他们叛逆、不服管教,是“失败的一代人”。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00后”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大量的数据显示,“00后”的价值观总体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状态。由此可见,只有突破认知的局限,才会完整的认识这一群体。
    守初心,筑信仰,突破认知局限,是航行船上的压舱石,让我们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目标。爱因斯坦曾言:“你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显然,成功便是我们对现实人生价值的局限认识。成功只是一种状态,有用才是对价值的阐释。突破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局限,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创造辉煌人生。
    拨迷雾,见方向,突破认知局限。是航行船上的指南针,让我们培养道德,树立正确三观。如今的时代风云变幻,正如《平凡的世界》当中所言:“每一天每一秒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也应与时俱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突破对社会的认知局限并与坚定的决心,勇立时代潮头,推动社会发展。
    曝霜露,向希望突破认知局限,是人生路上的驱动器,让我们献身祖国,绽放光芒。无数仁人志士将热血洒在中华大地,这片令他们魂牵梦绕、誓死守护的土地上,可谓“一寸土地千滴血,今生无悔向华夏”。女版钱学森祝学军女士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反导弹拦截导弹研究的事业之中,最终他的努力迎来了回报,该系列导弹成功问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她的成功离不开她勇于突破认知和局限,大胆尝试的无限精神。突破局限即成就了她,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反观中国近代清政府自视为“天朝上国”并沾沾自喜,在他国走向现代化的途中,闭关锁国,不去突破认知局限,最终以清帝被迫退位草草了事,这段历史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史。
    由此可见,突破认知局限,不仅可以让我们看清所处的时代环境,更重要的是会让我们认知自身不足,让我们有机会加以改正,创造辉煌人生。李大钊《青春》中言:“吾愿吾亲爱之青年,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我们应谨记前李大钊先生的教诲,突破认知局限,共同推动中华巨轮,斩风破浪,行稳致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引用尼采的话,以比喻形象说明我们受困于狭小的空间,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第二句,对尼采的话进行延申解读:“我们认知事物有局限,需要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
    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中含义,充分把握人的“认知局限”与“认知突破”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联系实际,清晰表达自己对“认知的局限与突破”的联想与思考,深刻表达当代青年学生应如何正确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拓宽视野,从而让自己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二元指的是“认知的局限”和“认知的突破”,而不是“局限”和“突破”。“认知的局限”和“认知的突破”这个“二元主题”的内在逻辑理路如下:因为认知上的局限,所以需要认知上突破;认知的突破,就是对认知局限性的一种超越。
    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总是受限的,就像“一叶障目”,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水平、生活圈层、认知能力等,都会限制我们,就像是“井底之蛙”一样,总感觉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很多时候,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别人或外面世界的认识。比如,“70后”用自己的眼光看待“00后”,很多时候就会受到自己认知的限制。再比如,在慈禧的心目中,清朝就是中心,“闭关锁国”,最终走向灭亡。正因为认知受限,故需要开阔眼界,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就有了突破和开放。
    写作时,开头引出观点:打破认知局限,提升人生上限。主体部分可以先写认知局限的表现,然后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打破局限,实现认知突破。结尾再照应一下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打破认知局限,探求事物真理。
    2.推倒认知壁障,领悟生活真相。
    3.识物须全面,观事莫局限。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默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