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历史九年级上册
展开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案
【单元阶段特征】
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先后步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经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
文明: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1: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文明
(1)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概况:①约从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④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并没有延续下去。
(3)文明成果:创立君主专制制度(法老:全国最高统治者;在宗教上具有无上权威)、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太阳历(天文学成就)、古埃及象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发展了数学;木乃伊的制作,增长了解剖知识,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2.金字塔
(1)概况:法老的陵墓,古埃及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2)代表: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3)地位: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考点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两河流域。
(2)概况:约在公元前24世纪,实现初步统一。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苏美尔人)、阴历、计数法中的60位进制。
2.《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③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④法典中有关于租赁、雇佣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地位: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考点3: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
(1)发源地: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概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建立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最鼎盛的时期。
(3)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种姓制度、佛教。
2.种姓制度
(1)概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社会等级 | 名称 | 职责 |
第一等级 | 婆罗门 | 掌管祭祀 |
第二等级 | 刹帝利 |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
第三等级 | 吠舍 |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
第四等级 | 首陀罗 |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侮辱 |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 “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向北:公元前1世纪,佛经由中亚传到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佛教往南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对接中考】
1.【2023·青海西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条长河哺育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中国文明 D.古印度文明
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古埃及的壁画:
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 劳动者在扬场,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
这些壁画反映了古埃及( )
A.种姓制度的建立 B.农业生产的状况
C.统治区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实行
3.【2023·山东济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4.【2023·新疆】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A.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
5.【2023·江苏镇江】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6.【2019·四川】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等方面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漠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丰富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7.【2023·湖北】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 涉及内容归类 |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 租赁 |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 雇佣 |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 购买、交换 |
第89-96条、第117-119条 | 借贷 |
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8.【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古代亚非文明成就辉煌。其中,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出现在( )
A.美索不达米亚 B.非洲东北角 C.小亚细亚半岛 D.南亚次大陆
9.【2023·河南】下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
古印度 | |||||
美索不达米亚 | |||||
拉丁语系国家 |
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
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
10.【2023·湖南岳阳】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11.【2022·贵州毕节】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12.【2023·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燧取火示意图
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左图),故人们称之为阳燧。《周礼》记载周代有专门职学用阳燧取火的组织,叫作“司烜(烜huǐ:火)氏”。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夏商周史》
材料二 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张力让巨石裂开。他们把大门设计成由4块巨石构成的三角形(见右图),使得重达500万吨的建筑也不能把开口的门压塌。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成就有哪些相似之处?
(2)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相似的成就,并说明它的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A项正确;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黄河与长江,排除BC两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尼罗河位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壁画“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以及“劳动者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可知反映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农耕文明相对发达,B项正确;种姓制度建立于古代印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没有体现统治区域的变化,排除C项;古埃及长期处于法老的专制统治之下,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和结合所学知识,尼罗河定期泛滥滋养了埃及文明,说明人类文明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D项正确;体现了法老的权威,与材料反映的太阳历的制定受自然环境影响无关,排除A项;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与材料反映的太阳历的制定受自然环境影响无关,排除B项;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材料反映的太阳历的制定受自然环境影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题干“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拉比法典》。”可知,这说明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它是迄今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丰富,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排除B项;题干除了涉及贸易外还有刑事、民事、婚姻等方面的规定,所以不能单纯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涉及内容归类:租赁;雇佣;购买、交换;借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B项正确;法律体系完善,在一部《汉谟拉比法典》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民主政治发达,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只是体现“《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社会等级森严,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内容只是体现“《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A项正确;非洲东北角是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B项;小亚细亚半岛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南亚次大陆《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观察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拉丁语系国家的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可知,这些符合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文明的交往,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书写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人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B项正确;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排除A项;天主教是基督教的分支,排除C项;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B项正确;早期佛教没有尊奉皇帝和老子,针对的也不是犹太人,排除AC项;早期佛教的出现是为了破除种姓之间的界限,而非解决水源和牧场的资源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1)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2)筒车,古代灌溉工具,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材料二“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张力让巨石裂开”可得出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筒车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