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嘉兴海盐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嘉兴海盐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嘉兴海盐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复习卷答案pdf、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复习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右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第三步,借助木星引力,将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经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地球流浪经历的 A—B—C 三个时期中,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A 行星-行星-行星B. 行星-卫星-卫星
    C. 行星-卫星-恒星D. 行星-卫星-行星
    2. 比邻星能成为地球的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A. 大量液态水B. 适宜的大气C. 稳定的光照D. 安全的空间轨道
    【答案】1 A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为卫星。据图可知,A位置绕恒星太阳转动为行星;材料信息表明,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由此判断,B位置时的地球并没有被木星捕获,成为其卫星,不然不可能弹射出太阳系,因此B位置时地球仍为行星;C位置绕恒星比邻星转动为行星,综上所述,无论地球运动到哪个位置,都是行星,故选A。
    【2题详解】
    比邻星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所以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恒星,比邻星当然可以发光发热(表面温度有2500-5000绝对温度)。只是由于比邻星是红矮星,而且离地球比太阳远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那么亮了。
    3. 某国际天文研究团队最新发现,距离地球约8000光年的一颗恒星可能产生伽马射线暴。专家认为被伽马射线暴扫过的星球生命会消失,幸运的是,该恒星潜在的伽马射线暴方向并没有对准地球,这颗恒星位于(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天体系统的大小可知,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系直径4光年,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该恒星距离地球8000光年,已超出地月系、太阳系的范围,但仍属于银河系范围内,不属于河外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023年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该日一周后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秋节一周后到农历二十三,此时的月相是下弦月。A图为上弦月,B图为下弦月,C图为处于中秋节与中秋节后一周之间的凸月,D图为处于中秋节前一周与中秋节之间的凸月。故选B。
    【点睛】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月相不断循环,具有周期性,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消息,受2021年5月9日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的影响,北京时间5月12日20:00—5月13日02:00,地磁有6小时达到大地磁暴水平,达到橙色警报级别。预计CME的影响仍将持续1天左右。请低轨道卫星用户关注轨道变化和表面充电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5. 上述CME主要是下列哪种太阳活动引起的( )
    A. 黑子B. 耀斑C. 日珥D. 太阳风
    6. 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影响可能包括( )
    A. 出现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 许多地区的有线通讯中断
    C. 上海上空出现极光现象D. 全球许多国家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受2021年5月9日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日冕物质抛射来自于日冕层,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故选D。
    【6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出现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正确;耀斑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不影响有线通讯,B项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上海上空不会出现极光现象,C错误;太阳活动不一定会使得全球许多国家出现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即在太阳边侧有大小如同弹丸成领斜形状的黑色斑块。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日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多发生在太阳日冕层上B. 会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
    C. 是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D. 是由于温度较低而形成的
    8. 从汉元帝永光元年开始,下一次看到“日黑”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公元前32年B. 公元前38年C. 公元前54年D. 公元前57年
    【答案】7. D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日黑是指在太阳边侧有大小如同弹丸成领斜形状的黑色斑块,即日黑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是由于温度较低而形成的,D正确。发生在太阳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A错误。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为耀斑,B错误。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进行推算,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据此推算,下次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大约是公元前32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9.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地震的能量以地震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造成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A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因人而异,也不会影响建筑物倒塌和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B错误。横波和纵波到达地表的过程中,尤其经过建筑物时传播介质相同,C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因建筑物材料和工艺等不同而出现差异,能抵抗的地震级数不同,建筑物倒塌和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不同,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横波慢。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地壳B. ②-岩石圈
    C. ③-地幔D. ④-软流层
    11. 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 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 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 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图示①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KM,判断为地壳;②位于地壳以下,到2900KM范围内,为地幔;③位于2900KM-5000KM范围,为外核。④为内核,据此选A。
    【11题详解】
    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①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②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③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④为内核由铁镍成分组成的。据此选C。
    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左)。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图右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13. 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 )
    A. 蕨类植物繁盛B. 出现三叶虫C. 哺乳动物繁生D. 恐龙大繁生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生活年代约为4亿年左右,再根据地质年代示意图可知,2.52-5.41亿年为古生代,推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质时期大致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 ,A错误;三叶虫 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B错误;哺乳动物繁生在新生代,C错误;恐龙大繁生主要出现在中生代,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读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搬运C. 流水沉积D. 地壳下陷
    15. 下列关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 )
    A. 加快河流流速B. 减缓洪水灾害C. 增加航运距离D. 减少河道淤积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当河曲弯到一定程度时,上下凹岸间的河曲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堵塞成湖形成牛轭湖(如图)。因此导致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地壳下陷都不是牛轭湖跟原河道分离的主要原因,故选A。
    【15题详解】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A、B说法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缩短航运距离,C说法错误;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河道淤积,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
    【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该校学生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淮河道正中,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 )
    A. 甲处冲走的沙子比乙处少B. 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最粗
    C. 丙处堆积的沙子比丁处多D. 丁处堆积的沙子比甲处粗
    17. 该实验模拟的河段( )
    A. 河谷呈 “V”字形B. 多在地势平缓地区
    C. 乙处适宜发展聚落D. 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答案】16. A 17. B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从河道看,甲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乙位于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故甲处冲走的沙子较少,乙冲走的沙子较多,A正确,B错误。因为丙丁位于下游,丁位于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丙位于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C错误。甲处位于丁处的上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携带能力较强,堆积的沙子比丁处粗,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该模型模拟的河道比较宽,表明模拟的河段主要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地区,以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形;“V”字形河谷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A错误,B正确。乙处位于凹岸,侵蚀作用强烈,不适宜发展聚落,C错误。丁处位于凸岸,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容易淤积航道,所以不适合修建河港,D错误。故选B。
    【点睛】港口一般修建在流水侵蚀的一侧,航道较深,而且泥沙不易淤积航道。
    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19. 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 )
    A. 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小到大
    B. 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大到小
    C. 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小到大
    D. 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大到小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在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读图,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缓,是迎风坡,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B对。A、C、D错。
    【19题详解】
    风力一定时,沙粒颗粒小的易被吹动,在迎风坡吹到坡顶,颗粒大的不易被吹动,迎风坡留存坡底。在背风坡,沙粒颗粒大的先沉积,位于坡底,颗粒小的后沉积,位于坡顶。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都是由小到大,C对。A、B、D错。
    【点睛】在沙丘的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风速逐渐减小,风力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故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在沙丘的背风坡,坡度较陡,粒径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从坡顶向坡底滑落,因此背风坡沙粒粒径,从坡底向坡顶由大到小变化。
    20.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完成问题。
    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 )
    A. 洪涝B. 台风C. 滑坡D. 泥石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及图示可知,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结构扎实,且周围高山林立,在此处容易诱发泥石流,通过桩林坝阻挡泥石流,D对;桩林坝开孔状,起不到阻挡洪水作用,A错;防御滑坡最主要是加固坡面,植树造林,C错;台风范围大,桩林坝没什么影响,B错。故答案选D。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A. 风能资源B. 石油、天然气C. 火山地震D. 潮汐现象
    【答案】AB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A正确;地质历史时期,太阳能通过生物转化形成化石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正确。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 潮汐现象是月球引力形成,都与太阳辐射无关,CD错误。故选AB。
    22.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四种地貌景观中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是( )
    A. B.
    C.
    D.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中地貌的形态判断,图A为沟谷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图B为断层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图C为沙丘地貌,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D为河口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属于典型沉积地貌的是沙丘地貌和河口三角洲,CD符合题意,排除AB。故选CD。
    【点睛】
    23. 2022年初,南太平洋某海底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一般认为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位于( )

    A. 软流层B. 岩石圈C. 地壳D. 地幔
    【答案】A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般认为,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因此火山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位于软流层和地幔,AD正确,排除BC。故选AD。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 沙丘B. 风蚀槽谷C. 峡谷D. 风蚀残丘
    25. 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B. 风力侵蚀C. 风化作用D. 流水沉积
    【答案】24. BD 25. BC
    【解析】
    【24题详解】
    雅丹是一个地貌学术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土丘,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属于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在地质学上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结合题干四个选项,风蚀槽谷、风蚀残丘属于雅丹地貌,BD正确;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不属于雅丹地貌,A错误;峡谷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C错误。故选BD。
    【25题详解】
    由材料“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并结合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地表岩层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BC正确,A错误;流水沉积一般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而雅丹地貌一般形成于干燥地区,是侵蚀地貌,并不是流水堆积作用直接形成,D错误。故选BC。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图1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2为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状沙丘示意图,图3为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
    (1)黄土高原由于____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经地壳抬升,再长期遭受____作用,导致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特点。
    (2)图1中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其地貌类型为____,主要特征是____、____。
    (3)据图2判断,库布齐沙漠南缘的主导风向为____,①处颗粒物体积较②处____(填“大/小”)。
    (4)半坡聚落坐落于河流阶地中,说明先民选择在此建聚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 ①. 风力沉积 ②. 流水侵蚀
    (2) ①. 冲积扇 ②. 近似扇形,由扇顶到扇缘厚度逐渐变小 ③. 由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3) ①. 西风 ②. 大
    (4)靠近河流,便于取水;地势较高,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形式,河流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聚落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风积黄土形成黄土层,地壳抬升形成高原,流水侵蚀导致千沟万壑。
    【小问2详解】
    河流出山口易形成山麓冲积扇,其形态近似扇形。由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厚度逐渐变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抛物线状沙丘“两个翼角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图2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两个翼角指向西边,所以该地盛行偏西风;①处是迎风坡。风力较大,搬运能力强,沉积的颗粒物较粗。②处是背风坡,风力较弱,沉积的颗粒物较细。
    【小问4详解】
    河流阶地曾经接受大量流水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接近河流,取水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受洪涝灾害影响小。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1)“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____。
    (2)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
    (3)“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地球外部圈层特点,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
    (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____(填写地质年代)。这个地质年代出现一次大冰期,称为____大冰期。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被子植物盛行的这次大冰期其气候特点是冷干____。
    ②月球表面有风化作用____。
    ③嫦娥四号上可以拍摄到月食现象____。
    (6)与地球相比,简述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
    【答案】(1)行星际物质
    (2) ①. 耀斑 ②. 太阳风
    (3) ①. 生物 ②. 太阳辐射(或太阳能)
    (4) ①. 新生代 ②. 第四纪
    (5) ①. √
    ②. √ ③. ×
    (6)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液态水;没有大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天体、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质年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嫦娥四号”飞向月球过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行星际物质。
    【小问2详解】
    太阳风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会干扰“嫦娥四号”与地面的联系,干扰其运行。
    【小问3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月球上和地球上,生态圈运行的能量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小问4详解】
    被子植物盛行于新生代。新生出现的大冰期为第四纪大冰期。
    【小问5详解】
    ①正确。被子植物盛行的这次大冰期其气候特点是气温急剧下降,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②正确。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有风化作用。
    ③错误。嫦娥四号落在月球的背面,完全看不到月食现象。
    【小问6详解】
    月球体积太小,表面没有大气;由于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月球没有液态水,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故没有生物存在。

    相关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地理期中试卷docx、高一地理期中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嘉兴海盐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嘉兴海盐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嘉兴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嘉兴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