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31590/0-16982401701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31590/0-16982401701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31590/0-16982401702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1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
粮食供需差指某区域粮食需求量减去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总量。读“广东省粮食供需差变化图(单位:万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明1994—2009年间( )
A.广东各地粮食一直短缺 B.东翼缺粮最为严重
C.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最大 D.广东省粮食供需差持续上升
2.与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的相关度最小的是( )
A.人口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增多 B.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C.农业结构调整 D.居民食物构成的变化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 储量百分比(%) | 产量百分比(%) | 消费量百分比(%) |
中国 | 36 | 97 | 41 |
美国 | 13 | 0 | 13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其他 | 51 | 3 | 20 |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各种森林类型在不同坡度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m³/hm²)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坡度 | 马尾松林 | 阔叶林 | 混交林 | 灌木林 | 毛竹林 | 经济林 |
平坡 | 881.84 | 1063.88 | 952.54 | 724.13 | 1011.79 | 1167.11 |
缓坡 | 839.36 | 1190.42 | 834.80 | 677.76 | 1092.07 | 1158.72 |
斜坡 | 797.05 | 1140.70 | 857.60 | 716.26 | 852.49 | 1142.20 |
陡坡 | 695.22 | 1133.48 | 915.44 | 685.38 | 883.12 | 1164.80 |
急坡 | 675.82 | 1055.53 | 701.76 | 662.66 | 862.24 | — |
5.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的森林类型是( )
A.阔叶林 B.毛竹林 C.经济林 D.马尾松林
6.下列关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
②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③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
④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7.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8.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9.下图为“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0.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
A.保障了大气、水体的零污染
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
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
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
11.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劳动力
12.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有( )
A.节能、减排、再利用
B.净化、循环、再利用
C.降耗、节能、可持续
D.净化、降耗、可持续
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完成下列各题。
13.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4.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如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甲物质可能为( )
A.碎石 B.草甸
C.荒漠 D.冰川积雪
16.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
A.水热条件 B.地形地势
C.土壤肥力 D.灌溉水量
17.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 )
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土地利用类型 省(市、区) | 农业用地 | 建设用地 | 未利用土地及其他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其他农用地 | |||
甲 | 3.1 | 6.5 | 21.4 | 0 | 1.0 | 68.0 |
乙 | 18.8 | 62.7 | 0 | 0 | 12.5 | 6.0 |
丙 | 19.4 | 59.7 | 10.5 | 0.6 | 4.7 | 5.1 |
丁 | 23.3 | 9.4 | 0 | 5.3 | 37.5 | 24.5 |
18.甲是(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
19.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2016年)。
完成下列各题。
20.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的是
A.气体调节 B.土壤形成与保护
C.生物多样性 D.废物处理
2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水田面积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少
C.草地面积减少 D.建设用地减少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三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23.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外来物种入侵
C.围海造陆 D.海岸受到侵蚀
24.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
A.抗寒 B.抗旱
C.抗盐 D.抗病虫害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完成各题。
25.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青藏高原上空
2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年5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赤潮,水体呈褐色,条块状分布,面积约25平方公里。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
完成问题。
27.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8.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 )
①使影响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赤潮危害
③使影响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赤潮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现今在河南省分布较多。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再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30.右上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
31.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试从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南极大陆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泰山站雄伟壮观,外形设计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结合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请分析此设计有什么作用。
(3)简述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生物基因库,瓦式雅罗鱼唯一的栖地和众多鸟类的天堂,是北方地区的天然气候屏障,有着多元化的综合地貌及生态景观,达里诺尔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暖干化现象明显,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增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实行牧区草原承包制后,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草原农牧业的发展,但是对草原生态产生了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下图为达里诺尔区域图。
(1)判断达里诺尔流域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达里诺尔地区成为鸟类天堂的原因。
(3)说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牧区草原实行承包制后草原生态问题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原因。
33.读下面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②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________、________丰富。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在能源工程,A是________工程,B、C、D是________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
(3)简答开发④地区水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4)A、C线路能源调运对开发⑥地区有什么战略意义。
(5)2003年全国19省拉闸限电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能源丰富,试分析2003年④⑤两省发生“电荒”的主要自然原因。
(6)简要分析⑥⑦地区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回答解决⑥⑦地区“电荒”的主要措施。
(7)我国优先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开发前景广阔
②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④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污染问题的约束,而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到达25﹪,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贯穿于田县,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科学家们对该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水源来自河流、泉水与地下水,农业是用水支出大户。生态用水主要指下游“绿色走廊”天然荒漠林、草的需水。
材料二: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流程图(下图)。
材料三: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单位:万立方米)(下图)。
(1)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的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义”的原因。
(2)简述克里雅河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3)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有人提出扩大水库库容,但有人提出反对。分析在该流域扩大库容的利弊。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C 6.B
7.A 8.D
9.D
10.D 11.C 12.B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B
20.D 21.B
22.D 23.B 24.C
25.B 26.A
27.A 28.D
29.A 30.B
31.(1)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严寒、干旱和烈风。其原因是:①南极大陆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②海拔高,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加剧了严寒;③南极地区受高压影响,终年盛行极地东风,风力大,风日多,而这些又加剧了严寒;④周围受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当地气候的严寒。
(2)开阔视野;减少风阻;避免飞雪掩埋。
(3)形成原因: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
危害: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32.(1)盆地。理由:从河流分布状况(向心状水系)判断,该地形区四周高、中间低;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面积广,食物充足;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地貌与生态景观多样性,鸟类活动的空间大;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
(3)缩小趋势。 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大;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工农业发展等用水量增加;草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减少等。
(4)固定放牧;牧场范围缩小;超载(过度)放牧;开垦草场;建人工草场,草原多样性植被遭到破坏;草场利用频度和强度过大;使草场无法得到休养和恢复,加剧了草场退化、沙化的速度。
33.(1) 石油 煤炭 太阳能 地热能
(2)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B路线以火电为主,而C路线以水电为主,水电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属于可再生能源。
(3)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4)①可缓解华东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降低用电成本;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5)2003年④⑤两省降水偏少
(6)原因:⑥⑦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该地区缺乏常规能源。措施:节约用电;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建核电站;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石油进口多源化;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7)D
34.(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期,盈余量最大;春季(3-6月、9月)是主要的缺水期。
(3)利:扩大库容,更有效的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