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2998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2999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2999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30000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30003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30007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30011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930245/0-169820030015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即事感怀诗词的举例,鉴赏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中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诗歌的语言都非常精简,因而要想让语言出彩,每一个字、词,诗人或词人们都要很好地斟酌。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反复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最能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从炼字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所占比例非常大。炼字成为了高考古诗鉴赏中命题的一个常见题型,几乎每年都会在试题中出现。
类 型①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②形容词。妙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描写茫茫沙漠,用“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用“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③数量词。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用“千里”写了江南入春之地域的广阔。
④叠音词。叠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2)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所要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3)音乐性。叠词可使诗或文章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⑤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⑥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突出呼应,表现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如“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中借用“总”“常”强调诗人的怨责,强化他漂泊异乡之悲。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⑦渲染颜色的词。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给人以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的色彩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作者以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繁盛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⑧体现修辞手法的词。含有修辞手法的字词容易进入命题人的“法眼”,成为命题对象。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炼字题答题三步法:1、释含义+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特别提醒】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典题体验】(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读注释: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读标题:应和诗,点明写作缘由
首联: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
颈联:写眼下自身状况,老当益壮的精神
尾联: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怨而不怒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读题干:鉴赏诗歌语言——炼字。(比较鉴赏:“弱”与“健”;“昏”与“明”)
亮观点:作“弱”“昏”好。释缘由:①“臂弱”指双臂力量薄弱,“眼昏”指双眼视力模糊,(释含义) 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描景象)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点作用)
读题干:鉴赏诗歌情感(比较鉴赏)——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事析情】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曾披金甲 不卖宝刀 臂健嫌弓软 眼明识云高
醉里挑灯 看剑 梦回沙场 征战 (对比)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本义为争斗(字义),在这里化静为动(词性/手法) ,描绘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样子(绘景象) ,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效果) 。②“攒”字本义为攒聚(字义) ,在这里化静为动(词性/手法) ,描写了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的样子(绘景象) ,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说效果) 。这两字共同写出了五盘岭的奇险(说效果) 。
官舍竹① 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liàng)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①释义: “拂”和“侵”。拂,吹拂。侵,侵占。②手法/翻译: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 “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③效果、特点: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④情感:表达了作者闲适、旷达乐观的心态
【对点训练】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三维设计》p212【典例2】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注释]①谢玄晖:谢眺,南朝齐著名诗人。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之意;“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的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6.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总结全诗/卒章显志/深化或升华主题/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典题体验】(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诗歌鉴赏题材复习——即事抒怀诗
即事(景、物)抒怀诗,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情自己的感慨。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赠汪伦静夜思相见欢回乡偶书 登岳阳楼夜雨寄北观沧海望 岳江城子·密州出猎
登飞来峰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芙蓉楼送别辛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了解引发感慨的事情)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领略感怀的表达技巧)
“即事”是为了“感怀”,所以重点和难点是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
读作者: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首联:着力渲染礼部试的考场环境
颔联:描绘士子答题情况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表达欣慰、感激之情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读题干:炼句——精妙之处
句义、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以声衬静,动中见静,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寂静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作用、效果: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多角度赏析】Ⅰ语言特点;Ⅱ表达技巧;Ⅲ结构构思特点。 【三步走】释含义、描图景——点手法(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析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参考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对点训练】(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 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 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 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三、炼 语 言 风 格
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还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的。
知人论世,了解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做到知人论世。
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通俗易懂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温庭筠绮丽香艳李清照缠绵悱恻范仲淹苍凉悲壮王安石雄健高俊辛弃疾豪迈奔放
杜甫沉郁顿挫晏殊婉约含蓄苏轼旷达豪迈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王维恬淡优美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李贺幽峭冷艳李煜伤感细腻
作家的语言风格虽然干差万别,但有规律可寻。
“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rù,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经靡。“——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今天我们讲解六组十二类。
朴实(朴素、平淡、自然):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不加雕饰地描写、议论、说明。藻丽(华丽、绚丽、奇丽):它讲究词藻美,多用修辞想象,叙事议论铺张渲染。
那边的墙角有一只柳条箱,三个衣包,大概就是三位先生带来的,仅仅这些,房里已没有空地了,电灯的光本来很弱,又蒙上一层灰尘,照得房里的人都昏暗模糊。——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文学是什么?是七色的阳光,喧嚣的大海,苍茫的丛林,炽热的火焰;是生活的折光,人生的梦幻,奇异的感觉,苦闷的象征;或者就是有人说的只是作者与读者躲避风雨的凄苦的小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代表诗人:陶渊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代表诗人:李白、李商隐
豪放(奔放、雄奇):词语道劲,音调高亢,气势浩荡,意境雄浑。婉柔(婉约、细腻):笔墨纤细、格调柔和、语调舒缓、情意绵绵。
青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着,潮向东方,光芒万丈的,将要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郭沫若《太阳礼赞 》
别了,春水感谢你潺潺的细流,带去我许多意愁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罢!我要坐到泉源边静听回响。——冰心《繁星·春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代表诗人:柳永、李清照
含蓄(蕴藉):用简约的语言表达丰厚的语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玩味揣摩。明快(简洁):干净利落,一语破的,语意鲜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李白借助宗悫的话,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同样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繁丰:力求酣畅淋漓、详尽丰满地表现事物。多用长句、排比、细节描写。简洁(简约 、简炼 ):文词简洁,言简意丰,力戒冗词赘句。多用成语、短句,白描。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但他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清新(秀丽、明丽):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语言通俗,比喻新颖,包含着喜悦之情。悲壮(沉郁、悲慨):意境深沉,出语高昂,含思悲壮,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庄重:话题较为庄重严肃。诙谐: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语言幽默轻松,诙谐、风趣或含辛辣的笔调和趣味,用语贴近生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在文映江解甲归田之后,深居简出,穿着粗糙,根本不像当过官的老爷模样。一次,几个乡邻相聚饮茶,有一迟者赶来,四下打量了一番,便问“文老爷”来了没有。众人一指文映江说这就是,可那人却始终不肯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就是老爷。可见,人在很多情况下都只关注外表。这就是势利眼的一种体现,文映江莞尔一笑,决定以针来讽刺这种现象。
《咏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记忆)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清新明丽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平白如话、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含蓄隽永、雄浑豪放豪迈雄起、绚丽飘逸、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生动形象、幽默讽刺……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平白如话(朴素直白) 口语化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语言风格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语言风格,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如:二是直接分析语言风格,如:
1.(201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2.(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019·全国卷III)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可从手法、意象、意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指出蕴含其中的情感;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用一两个词概括语言特色,如:雄浑豪放、悲壮慷慨等。
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效果)
【真题体验】(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 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下阕:词人为白鹭觅食寻到了好的去处。赞赏白鹭他处觅食归来的卓绝之美。
读标题:暗示题材——赠友诗?咏物抒怀诗?
读作者:南宋豪放派词人
上阕:以拟人手法,以对话形式,对白鹭以温和之语相劝,与鱼儿浑然相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之炼字,一炼动词,二炼形容词,三炼颜色词,诗歌鉴赏之炼句,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要求,教学目标,鉴赏语言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什么叫诗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炼字知识知多少,怎么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答题步骤,一倒装句式,二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