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1第3课时 除法_人教新课标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926009/0-16981068204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1第3课时 除法_人教新课标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926009/0-16981068205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1第3课时 除法_人教新课标
展开第3课时 除法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 |||||||||
课题 | 除法(P13、P14例4、例5) | 课型 | 新授课 | 计划学时 | 1 | ||||
教学内容分析 | 例4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重点是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然后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例5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 | 承前启后 | 平均分→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含义。 3.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4.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 ||||||||
重难点 |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 化解措施 |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 ||||||
教学设计思路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 ||||||||
教学准备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圆片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同步检测 |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5分钟) | 1.大熊猫园园十分好客,今天他请朋友们来他家玩,他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新鲜的竹笋,他应该怎样分呢? 2.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算式直接解决呢?引出课题。(板书:除法) |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平均分的相关知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先分一分,再填空。 (1)10个气球分给同学们,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5 )人。 (2)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得(2个 )。 |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约20分钟) |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大熊猫园园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3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成12÷4=3(板书)。 (3)介绍12÷4=3的读法。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5)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学习例5。 (1)出示例5情景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并帮熊猫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
(3)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例4和例5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5)师生共同总结。 | 1.学习例4。 (1)学生用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3)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12除以4等于3。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并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这个算式表示的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5)讨论、交流后总结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学习例5。 (1)先理解题意,再动手操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独立思考,列算式20÷4=5。小组交流后汇报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表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4。 (3)对照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因为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5)交流后明确:只要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 2.分一分,填一填。 (1)有14只,每2只1份,可以分成(7)份,算式是(14÷2=7)。 (2)如果每7只一份,可以(2)份,算式是(14÷7=2)。
3.把15个○每5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3)。 列算式:(15)÷(5)=(3)
4.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2=2 30÷6=5 18÷6=2 |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约10分钟) | 1.完成教材P13“做一做”。 2.完成教材P14“做一做”。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5题。 | 1.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说一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含义。 3.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 5.填一填。 △△ △△ △△ △△ △△ (1)10个△,2个一份,分成了(5)份。 算式:10÷(2)=(5) (2)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算式:10÷(5)=(2) |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约5分钟) |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除法中被除数是平均分中被分的数,除数是份数,商就是每份数;除数是每份数,商就是份数。 |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 |||||||
五、板书设计。 | 除法 12÷4=3 20 ÷ 4 = 5 ↓ ↓ ↓ 读作: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被除数 除数 商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表示20里面有5个4。 | ||||||||
六、培优作业。 | 1.在30÷5=6中,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6)。
2.圈一圈,填一填。 (1)
有24个果冻,每6个一份,分成了(4)份。 24 (6)=(4) (2) 一共有(6)个萝卜,平均分到2个筐里,每个筐分到(3)个。 (6) (2)=(3) | ||||||||
七、名师点睛。 | 在解答平均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谁是被分的数(被除数),谁是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按什么样的数量分(除数)。 | ||||||||
八、微课设计点。 | 教师可围绕“除法算式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微课。 |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1课时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1课时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_人教新课标,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3)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3)_人教新课标,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_人教新课标,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