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11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一、情景默写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正如沈德潜所说: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            ,             4.在《拟行路难》(其四)中,            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            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5.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             6.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愁更愁,《拟行路难》(其四)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以表达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即            ,             二、课内古诗阅读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围绕诗眼谋篇布局的?      2.诗歌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诗人说人生亦有命,似乎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一现实,事实是否如此?      3.诗歌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拟行路难(其一)鲍 照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注]上,宁闻古时清吹音?柏梁: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建,在长安。铜雀:台名,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建,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凸显四件器物的精妙绝伦,五彩缤纷,先声夺人。B.五、六两句写出红颜难驻、岁月迟暮,这一人生的悲哀不为美酒、雕琴消解。C.“裁悲”“减思体现了诗人对人们的劝慰,即要懂得节制和排遣悲伤。D.本诗承接处自然妥帖、转折处突兀峭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2.请简述诗歌最后两句的作用。      客  至一、情景默写1.杜甫在《客至》中,描写所居草堂环境幽美、恬淡闲适中略显寂寞的句子是            ,             2.《客至》中,描写诗人迎接客人到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             3.《客至》中,写诗人盛情招待,终究因为远离街市和家贫的客观原因,致使酒菜欠丰而心怀歉疚的句子是            ,             4.《客至》中,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的句子是            ,             二、课内古诗阅读1.“舍南舍北皆春水中,字用得很妙,请赏析。  2.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诗人突然撇开客人不提,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燕子来舟中作杜 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流落湖南的境况,燕子两度筑巢,表明诗人在此漂泊时间之长。B.颔联通过对比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C.“可怜句写了燕子四处筑巢,居无定所,直接抒发了对燕子的飘零生活的感慨。D.“字将燕子人格化,燕子在船樯之上,与诗人谈话,流露了二者惜别之情。2.卢世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宾  至杜 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草堂地处偏僻,很少有人造访,而诗人自己也年老多病,来了贵客也难行再拜之礼,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不胜应酬之苦。B.颔联岂有”“漫劳,两个自谦之语,写自己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客人却车马劳顿前来拜访,让诗人感到受宠若惊。C.颈联中腐儒餐照应岂有文章惊海内,虽是自谦,也暗指自己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流露出身世坎坷的感伤。D.诗题虽然为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突出诗人自己流离与饥寒的境况,含蓄地表明诗人对来客并不欢迎,无诚心款待之意。4.《客至》与《宾至》虽同为待客诗,但诗中的待客方式和礼节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登 快 阁一、情景默写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两句是            ,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借用典故表达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两句是            ,             3.古代诗人多借山水意象状形色之美,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描绘了诗人登阁所览天地阔远、江水如练的胜景。 二、课内古诗阅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在完成工作之后才登阁赏景。B.首联倚晚晴写出诗人趁傍晚天晴登快阁欣赏美景的轻快心情。C.颈联以绝弦写自己缺少知音,而以青眼写自己青睐美酒。D.尾联写自己愿意与白鸥相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2.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诗人为什么自称痴儿?用字好还是用字好?    3.请从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登快阁》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登 快 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病后登快哉亭贺 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用白眼看世俗礼法之士,用青眼看他喜欢的人。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诗首联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B.黄诗尾联以眼前归船”“白鸥之景呼应首句,顺势作结,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C.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得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D.贺诗尾联秋风发上生意指鬓发斑白,把秋风与白色勾连,用语新奇,不落俗套。2.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一、情景默写1.《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浅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何要过这种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也与诗人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前后诗意浑然一体。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字品茗极其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伸的无限的感慨和愤懑。 4.《临安春雨初霁》中,引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淄的典故,表明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不如回乡的诗句是            ,             5.《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持守高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            ,             6.雨本寻常之物,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王维《山居秋暝》            ,            ,我们能感受到初秋傍晚的清新美好;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我们可触摸到初春细雨的润泽滑腻;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 二、课内古诗阅读1.“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2.“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   3.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二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4.《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登赏心亭陆 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瓜步: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一个,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D.本诗前四句由字点出,后四句为字包孕。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一、1.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2.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3.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4.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5.酌酒以自宽6.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二、1.诗眼是。一、二两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借平地上的水流向四面八方,抒写人的命运因门第不同分为高低贵贱;三、四两句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从反面可以窥探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不平之气;后四句写酌酒为消愁,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愁总是萦绕心间,不敢言则更添愁思。2.诗歌开头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由泻水置平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殊异,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引人感悟。乍读之下,诗人似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但实际上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3.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这两句构成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三、1.A 解析 A项,运用白描的手法错误。结合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可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的花纹。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这一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并非是白描手法。2.内容上,写出了当年歌舞胜地,汉武帝时的柏梁台、魏武帝时的铜雀台,而今没有了清音绕梁,凸显的歌声也是稍纵即逝的。情感上,表现出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感知与慰藉、想排解却又无法排解的心情。结构上,是对上句听我抵节行路吟的补充说明。形式上,宕开一笔,援引古人古事,更增添了诗歌摇曳不尽的韵味。客  至一、1.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2.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3.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4.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二、1.“全、都的意思,屋前屋后都是水,写出了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2.这样写没有离题。表面上看是把笔触从客人身上移开,实际上是在进一步描写客人。诗人是想利用这种民间常用的待客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邀请邻翁举杯共饮,席间主、客、邻同欢,更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以及诗人的欢畅之情。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三、1.B 解析 B项,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错误。颔联,诗人想象这燕子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还能认识旧主人,如今燕子远远而来,看望诗人。并非燕子对诗人态度今昔不同,也不能反映诗人不同的遭遇。2.诗人寓情于物,把身世无穷之感寄托于燕子,通过对燕子的描绘来抒发情感。诗中的燕子极富人情味,认得故园旧主,不嫌诗人零落漂泊远来相看,临别暂语,让诗人沾巾,诗歌借燕子对诗人的同情,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感伤。燕子处处巢居室,与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情形相似,诗歌通过写燕子居无定所反映诗人的身世飘零。3.B 解析 B项让诗人感到受宠若惊错误,诗人说自己没有文章惊海内,漫劳客人远来,其实是表达自己对来客不乐意接待。4.待客方式:《客至》中诗人开蓬门扫花径,准备简单菜肴,拿出旧醅招待客人,并邀邻翁同饮助兴。《宾至》中诗人老病迎客,人扶再拜难,准备粗粝腐儒餐待客。待客礼节:《客至》中宾主不拘礼节,随意自在,饮酒过程也是其乐融融。而《宾至》中看似循礼恭迎,尽礼招待,言辞客套,实则生分冷淡。登 快 阁一、1.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2.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3.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二、1.A 解析 首联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错误,痴儿是诗人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之气,并非写自己痴迷于公务,乐此不疲。2.首联写了诗人公务之暇登快阁眺望。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痴儿是诗人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字用得好,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字就显得呆板了。3.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4.首联前句运用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之典,后句运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颈联前句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引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5.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于仕途;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三、1.B 解析 B项,眼前‘归船’‘白鸥’之景错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归船”“白鸥不是眼前之景,而是诗人的想象、期待。2.解析 贺诗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意思是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诗句选取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黄诗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句选取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加以”“远大”“分明等修饰语,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暗含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参考答案 贺诗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黄诗颔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临安春雨初霁一、1.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4.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5.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6.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二、1.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赶在清明节前回家,表明他持守高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2.“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时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这一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3.“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4.恬淡静雅之中饱含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写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三、1.B 解析 B项,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错误。诗人确有稳下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以抒怀抱。2.解析 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字点出,后半为一字包孕。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可见,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的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2)不同点: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