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整合+能力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整合+能力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整合+能力提升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共14页。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构建•知识体系明晰•主题整合目录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明晰•主题整合一、中华文化的四次转折1.春秋战国之际,群雄竞起,发生了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转折,导致殷商西周的官学下移,诗、书、礼、易等元典得以创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为政治体制、社会组织、观念意识树立了可供多元选择的范式。经两汉时期的整合,形成以儒学(兼纳道、法、阴阳)为基轴的大一统帝国文化。这一段落的中华文化,舞台限于东亚大陆之内,属于“中国之中国”阶段。2.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从彼此冲突演变为相互交融。至魏晋南北朝,易、老、庄三玄互摄,又有印度佛学与儒、道的互动,为中华文化带来第二次转折,其结果是汉胡互补,儒佛道三教共弘,自此进入“亚洲之中国”阶段。3.唐中叶以降,发生中华文化的第三次转折,形成两大文化果实:一为以华严宗、天台宗、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二为吸收了佛学思辨成果的新儒学——理学,它们与地主—自耕农经济、文官政治相匹配,构筑了渐趋成熟的近古文化定式。至近代,中国正是以此种文化形态迎受工业化西方的来袭。4.古今中西文化的互动,激发了中华文化的第四次转折。萌动于17世纪(明清之际),正式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文化转折,历经了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引动了巨大的变迁,至今我们仍然处在这一变迁之中。1.(2022北京卷,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精神土壤,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如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一致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论再塑(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存了适应现代化、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诸多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了进去。(2)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时代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征,不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2023河南三门峡高二期末)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解析 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内容,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C项正确;“照搬”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非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D两项。C三、中华文化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3.(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一位法国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儒家经典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经典引起了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D项正确。D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构建•知识体系明晰•主题整合目录索引 构建•知识体系明晰•主题整合一、中华文化的四次转折1.春秋战国之际,群雄竞起,发生了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转折,导致殷商西周的官学下移,诗、书、礼、易等元典得以创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为政治体制、社会组织、观念意识树立了可供多元选择的范式。经两汉时期的整合,形成以儒学(兼纳道、法、阴阳)为基轴的大一统帝国文化。这一段落的中华文化,舞台限于东亚大陆之内,属于“中国之中国”阶段。2.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从彼此冲突演变为相互交融。至魏晋南北朝,易、老、庄三玄互摄,又有印度佛学与儒、道的互动,为中华文化带来第二次转折,其结果是汉胡互补,儒佛道三教共弘,自此进入“亚洲之中国”阶段。3.唐中叶以降,发生中华文化的第三次转折,形成两大文化果实:一为以华严宗、天台宗、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二为吸收了佛学思辨成果的新儒学——理学,它们与地主—自耕农经济、文官政治相匹配,构筑了渐趋成熟的近古文化定式。至近代,中国正是以此种文化形态迎受工业化西方的来袭。4.古今中西文化的互动,激发了中华文化的第四次转折。萌动于17世纪(明清之际),正式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文化转折,历经了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引动了巨大的变迁,至今我们仍然处在这一变迁之中。1.(2022北京卷,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精神土壤,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如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一致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论再塑(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存了适应现代化、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诸多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了进去。(2)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创新性、先进性、时代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征,不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2023河南三门峡高二期末)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解析 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内容,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C项正确;“照搬”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非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D两项。C三、中华文化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3.(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一位法国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儒家经典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经典引起了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D项正确。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