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 (含解析)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厘清细胞周期的3个常见易错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定考向
(1)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5)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异同。
(6)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8)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建网络
判对错
(1)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无丝分裂。(×)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赤道板,进而扩展形成细胞壁。(×)
(3)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5)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相同,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
(6)一个精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有2n种,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
(7)等位基因分离是由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8)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9)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基因重组。(×)
回归教材
1. 原核生物主要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生物的主要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15页)
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进而扩展形成细胞壁。(113页)
3. 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的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13页)
4.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必修二18页)
5.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相同,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必修二20页)
6.一个精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有4n种,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必修二19页)
7.等位基因分离是由于减数分I后期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必修二20页)
8.受精卵中遗传物质除了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还包括卵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必修二22页)
9.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不是基因重组。(必修二27页)
明核心
微专题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厘清细胞周期的3个常见易错点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如洋葱表皮细胞、浆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2)秋水仙素和低温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抗癌药物一般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即作用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3)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和记忆细胞迅速增殖,细胞周期缩短。
2.抓住关键点,快速判断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方式
(4)“三看”染色体、核DNA数目变化曲线速判细胞分裂方式
提醒: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某些单倍体存在例外情况。
②着丝粒分裂并非纺锤丝牵拉的结果。着丝粒先分裂,之后纺锤丝牵拉。
③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不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
④染色体数目在细胞分裂中加倍或减半时与染色体组数目是同步变化的。
(5)减数分裂过程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3.解读细胞分裂中常考的三类特殊曲线图
(1)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2)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曲线
(3)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柱形图
考向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考查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1.(2021·济南市高三二模)某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
D.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
答案 A
解析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此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A正确;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1个A基因,B错误;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DNA只复制一次,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C错误;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D错误。
2.(2021·泰安高三模拟)人体内生殖细胞增殖的方式是减数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根据增殖状态可以分为3类细胞:
①暂不分裂(休眠期)的细胞,如淋巴细胞、肝细胞、肾细胞,这类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可重新进入分裂状态;
②永不分裂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
③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如干细胞。
如图表示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核DNA和RNA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曲线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b时期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酶的参与
B.B淋巴细胞只要受到抗原刺激,核DNA就会发生图示变化
C.c时期细胞中核DNA、染色体的数量均是a时期的2倍
D.在d时期一般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曲线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b时期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A错误;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同时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才能进行增殖,即核DNA才会发生图示变化,B错误;c时期DNA复制完成,但着丝粒未分裂,该时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核DNA数目是a时期细胞中的2倍,而染色体数目与a时期的细胞相同,C错误;该图像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显然在d时期一般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D正确。
考向2 借助细胞分裂模式图,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3.(2021·淄博市高三三模)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卵巢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图像,细胞的另一极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Xe,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局部图像中含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
B.该细胞的子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图中g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互换
D.该细胞最终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Xe
答案 B
解析 该细胞的局部图像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完整细胞内应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该图为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图像,该细胞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Xe,所以图中g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C错误;该动物体细胞的基因型为GGXEXe,该初级卵母细胞局部基因组成为GgXEXE,形成的是第一极体,则该细胞最终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GXe或GXE,D错误。
4.(2021·山东济南模拟)(不定项)BrdU(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2n=20)放入含BrdU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可出现色差染色体。(已知双链DNA分子不掺或一条单链掺有BrdU时呈深蓝色,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呈浅蓝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BrdU可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且操作比15N同位素标记法简单
B.亲代染色体直接染色呈深蓝色,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也呈深蓝色
C.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彼此之间染色体相同,遗传性状与亲代一致
D.在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深蓝色染色体数范围为[0,20](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20),浅蓝色染色体数范围为[20,40](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40)
答案 ABD
解析 由题文“BrdU可与碱基A配对,双链DNA分子不掺或一条单链掺有BrdU时呈深蓝色,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呈浅蓝色。”可知,用BrdU可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且不需要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操作比15N同位素标记法简单,A正确;亲代染色体由于DNA的两条链都没有掺BrdU直接染色呈深蓝色,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由于是半保留复制,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染色也呈深蓝色,B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彼此之间染色体相同,但遗传性状也受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故不一定与亲代一致,C错误;在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在第二次有丝分裂时,进入两个新细胞的有1条DNA单链未掺入BrdU的DNA数目可能范围是0~20,故在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深蓝色染色体数范围为0~20,浅蓝色染色体数范围为20~40,D正确。
微专题2 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关系分析
1.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去向的分析方法
(1)若两次都是有丝分裂
(注:表示被3H标记的DNA链;表示没有被3H标记的DNA链)
(2)若两次分裂分别是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2.生物变异在不同分裂方式中发生的原因
提醒:①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不同字母”的基因如A与B(b),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等)。
②若发生互换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含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期都能发生。
3.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4.根据配子类型判断变异原因
假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不考虑基因突变或互换:
考向1 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载体推断变异类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21·山东烟台调研)如图为某果蝇(基因型为AaEe)同一生殖器官中的2个细胞分裂图像,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均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相同
B.乙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
C.基因A和a的分开既可以发生在甲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乙细胞中
D.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形成的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 C
解析 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A错误;乙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或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B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等位基因A、a的分开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依图甲可以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等位基因A、a的存在,形成的子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2.(2021·泰安市·高三三模)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并不是简单地平行靠拢,而是在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某些部位因交换形成清晰可见的交叉,右图为某细胞中交换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到
B.一般情况下,染色体越长可形成的交叉数目越多
C.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D.交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常见类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C
解析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染色体互换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正确;一般状况下,染色体越长,说明染色体上基因片段越长,可交叉的基因数目就越多,B正确;题图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片段在A和B,a和b之间,故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B的等位基因没有发生交换,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两种,C错误;交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常见类型,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考向2 结合减数分裂异常情况,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021·潍坊市高三三模)金鱼和锦鲤两种观赏鱼类都源自我国,其观赏价值体现在体形、体色及斑纹的艳丽程度上,雌性鱼类更具有性状优势。科学家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来提高鱼的观赏价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方法一)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方法二)下图所示精子需要用紫外线或X光照射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遗传能力(破坏染色体),但保留受精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X光照射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B.方法一通过低温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C.若方法二得到的是杂合子二倍体,一定是互换导致的
D.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则可能形成单倍体
答案 D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X光照射使其灭活,而非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方法一为卵裂阻止法,可以通过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实现,但纺锤体的形成时期是前期而非后期,B错误;据图可知,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而导致同一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可能会含有等位基因;或在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方法二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均可能会获得杂合二倍体,C错误;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不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能正常卵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则可能形成单倍体,D正确。
4.(2021·青岛高三一模)(不定项)纺锤丝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某纺锤丝被破坏,未能移向两极的整条染色体可形成微核,即没有进入子细胞核而残留在细胞核外的微小染色质块。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才能启动中—后期转换,转换过程的部分图解如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蛋白S与分离酶结合抑制分离酶的活性,有丝分裂中—后期转换是由活化APC启动的
B.活化的APC能够降解蛋白S使分离酶活化,进而粘连蛋白被切割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要观察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植物根尖细胞中的微核,最好选择处于中期的细胞观察
D.细胞质分裂时微核随机进入其中一个子细胞,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含量减少
答案 AB
解析 由图可知,有活性的APC能够分解蛋白S,从而使分离酶活化,进而粘连蛋白被切割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由中期向后期转换,A、B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某纺锤丝被破坏,未能移向两极的整条染色体可形成微核,即没有进入子细胞核而残留在细胞核外的微小染色质块”,由子细胞核可知,观察细胞中的微核最好选择处于末期的细胞观察,C错误;细胞质分裂时微核随机进入其中一个子细胞,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含量减少或增加,D错误。
微专题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细胞分化的机理和结果
2.细胞衰老的特征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提醒:注意区分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的细胞死亡的不同情况。若是被病原体感染而死亡,则属于细胞坏死;若感染后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则属于细胞凋亡。
4.把握细胞癌变的4个常考点
提醒:①除细胞癌变发生了遗传信息改变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未改变遗传信息。
②除细胞坏死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均与基因有关,即受基因控制。
③除细胞癌变与细胞坏死对生物体不利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均对生物体有积极意义。
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考向1 围绕细胞癌变与凋亡考查生命观念
1.(2021·烟台市高三三模)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微泡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使其向着肿瘤位置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症蛋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癌症蛋白”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C.该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增多
D.“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不是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致癌因子,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B错误;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减少,C错误;“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2.(2021·山东青岛调研)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动物组织损伤后的再生具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凋亡蛋白酶在动物组织的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凋亡蛋白酶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周围细胞再生
B.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外界某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
D.凋亡细胞与再生组织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通常相同
答案 A
解析 据图可知,凋亡蛋白酶可通过激活相关底物,刺激周围细胞增殖、分化,且能诱导抑制再生细胞凋亡,A错误;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都会受到细胞外因素的影响,如外界因素引起的相关底物激活,会刺激周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凋亡细胞和再生组织细胞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考向2 围绕细胞的生命历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21·济南高三模拟)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可能为癌细胞,畸形分化过程中发生了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
过程
B.卵裂过程中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
C.比较①过程产生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中RNA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不同
D.生物体内很多细胞会经历②④的过程,很少经历③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由于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A错误;卵裂过程中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发生联会,B错误;①过程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不同的细胞中有些基因(如呼吸酶基因)是都表达的,因此①过程产生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是有部分相同的mRNA的,C错误;衰老和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而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死亡,因此生物体内很多细胞会经历②④的过程,很少经历③的过程,D正确。
4.(2021·泰安高三模拟)(不定项)凋亡诱导因子(AIF)是一种具有凋亡诱导活性的蛋白质,该蛋白位于线粒体的膜间隙,其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当凋亡信号刺激线粒体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强,导致AIF分子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与染色体DNA结合,使染色体凝集和DNA断裂成片段,进而引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发生。AIF还可催化相关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体内产生自由基。如图为AIF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和线粒体中的基因均有关
B.AIF催化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细胞的衰老、凋亡
C.AIF与凋亡基因的mRNA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凋亡信号刺激时,AIF出线粒体膜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
答案 BD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AIF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细胞凋亡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与线粒体中的基因无关,A错误;AIF还可催化相关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体内产生自由基,说明AIF催化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细胞的衰老、凋亡,B正确;核孔具有选择性,AIF与凋亡基因的mRNA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C错误;AIF是一种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凋亡信号刺激时,AIF出线粒体膜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D正确。
5.(2021·济南高三二模)(不定项)为了探究某杀虫剂对小麦根尖生长的影响,实验小组使用不同浓度杀虫剂溶液处理一定时间以后,观察并测定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数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剪取小麦根尖2~3 cm的部位,因为此处细胞分裂旺盛
B.小麦根尖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清水漂洗解离后的根尖以便于染色
C.杀虫剂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为10%,说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随着浓度的增加,杀虫剂对小麦根尖细胞的分裂能力抑制作用减弱
答案 BC
解析 取小麦根尖2~3 mm的部位,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A错误;小麦根尖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清水漂洗解离后的根尖,洗去解离液,以便于染色,B正确;杀虫剂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C正确;题图显示,高浓度的杀虫剂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的抑制作用增强,D错误。
规范写
长难句规范答
1.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
提示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细胞有适度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2.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是
。
提示 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3.洋葱表皮细胞不能作为有丝分裂材料的原因是 。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染色体变异的材料的原因是 。
提示 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分裂期相对于其他植物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值大,同时染色体数量少易观察
4.细胞分化是指
。
提示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5.细胞分化能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效率的原因是
。
提示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6.什么是细胞自噬?对处于“饥饿”状态下的细胞有何意义?
提示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7.老年人的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原因相同吗?
提示 不同。前者是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白化病患者是细胞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细胞中缺少酪氨酸酶所致
8.细胞凋亡是指 。
提示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9.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
。
提示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黏着性降低
综合训练
1.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
A.病毒和细胞一样,都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
B.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 DNA 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答案】B
【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如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详解】A、病毒根据遗传物质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离开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可以作为证据表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B正确;
C、虽然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但这不能作为证据表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C错误;
D、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 DNA 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只能表明它们可能有相同的起源,但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D错误。
故选B。
2.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可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细胞结构使流感病毒的增殖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D.流感病毒只有增殖这一生理活动依赖宿主细胞,其他生命活动可自主完成
【答案】A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说明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A正确;
B、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宿主细胞可以为其增殖提供原料、能量等基本条件,C错误;
D、病毒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宿主细胞,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有机物组成及功能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及食品添加剂
B.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
D.性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体现了蛋白质进行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D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根据能否水解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2、脂质可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可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有:结构成分、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
【详解】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及食品添加剂,A正确;
B、胆固醇属于固醇的一种,其功能为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具有免疫作用,C正确;
D、性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但性激素属于脂质,故不能体现蛋白质进行信息传递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4.T2噬菌体是一种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DNA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中含尿嘧啶
B.T2噬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核但有核糖体
D.可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答案】B
【分析】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外壳和DNA两部分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详解】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含有A、G、C、T四种碱基,不含尿嘧啶,A错误;
B、T2噬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A、G、C、U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B正确;
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C错误;
D、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生活,故不能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5.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是一条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肤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而形成,相对分子质最为16700。肌红蛋白属于较小分子的球蛋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肌红蛋白的过程中形成153个肤键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低
C.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仅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有关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此过程中形成152个肽键;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需要具有较强的储氧能力,故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
【详解】A、肽键个数等于氨基酸个数减去链数,故肽键数为152个,A错误;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才能储存更多的氧,供水下生存,B错误;
C、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C正确;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
故选C。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B.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C.草履虫、一棵树、一个西瓜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D.病毒能进行增殖,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形式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生命活动,A正确;
B、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由许多同种生物大肠杆菌组成,属于种群层次,B正确;
C、一个西瓜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层次,C错误;
D、病毒能进行增殖,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形式,D正确。
故选C。
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⑦在甲、乙细胞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D.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细胞核,⑤为线粒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叶绿体,⑨为液泡,⑩为细胞壁。
【详解】A、⑩为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②为核糖体,属于无膜细胞器,B错误;
C、⑦为高尔基体,在甲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乙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乙细胞含有叶绿体,有颜色干扰,因此不适宜作为鉴定还原糖的材料, D错误。
故选C。
8.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证明一切生物具有最本质的联系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认为生物界由植物界和动物界组成
D.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初步创立
【答案】D
【分析】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细胞学说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详解】A、细胞学说证明了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并未说明一切生物具有最本质的联系,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错误;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脂肪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含氢比例少于糖
B.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
C.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
D.糖尿病患者因脂肪分解增多导致体重减轻
【答案】A
【分析】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碳氢比例高于糖类,A错误;
B、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正确;
C、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C正确;
D、糖尿病患者不能利用糖类提供能量,所以脂肪分解增多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D正确。
故选A。
10.缬氨酸的R基是异丙基,其化学式为(CH3)2CH-,在这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H、O、N的原子数为( )
A.3、4、2、2 B.5、11、2、1
C.4、10、2 、1 D.4、11、3、1
【答案】B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分子简式是C2H4O2NR。
【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缬氨酸的R基是异丙基,其化学式为(CH3)2CH-,因此缬氨酸的分子式是C5H11O2N,所以缬氨酸中C、H、O、N的原子数分别是5、11、2、1,B正确。
故选B。
11.蜜蜂将桃花的花粉带到梨花的柱头上后,不会出现桃花的精子与梨花的卵细胞融合的现象。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借助体液传递信息,相邻细胞直接接触,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详解】蜜蜂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桃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梨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即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都属于固醇,这些分子单位质量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
B.淀粉、半乳糖、核糖、脂肪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C.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主要是由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D.矿工容易患硅肺的原因是肺部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少分解硅尘的酶
【答案】D
【分析】1、糖类的元素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另外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和核酸相同。
2、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是“消化的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吞噬衰老、死亡的细胞和杀死侵入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详解】A、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磷脂不属于固醇,A错误;
B、淀粉、半乳糖、核糖、脂肪元素组成相同,均为CHO,其中的核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C、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的,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相同,C错误;
D、矿工容易患硅肺的原因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少分解硅尘的酶,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是
A.果糖 B.磷脂 C.结晶牛胰岛素 D.RNA
【答案】A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糖的组成元素:C、H、O。
【详解】A、果糖属于单糖,元素组成是C、H、O,A正确;
B、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C错误;
D、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故选A。
【点睛】
1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NA与DNA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组成元素为C、H、O、N、P
B.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3、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统称核苷酸,两者的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
B、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
C、胆固醇的作用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改变,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
15.下图所示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只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①
B.一条河流中全部的动物植物构成生命系统层次中的⑤
C.绿色开花植物无生命系统层次中的③
D.新冠病毒只具有个体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详解】A、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是①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A错误;
B、⑤是群落,一条河流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如细菌真菌,因此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
C、③是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无系统,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16.将酵母菌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结果见下图,分析其所含物质、结构及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含有线粒体的DNA
B.在②结构上可发生能量的转换
C.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过程发生在③中
D.④中的蛋白质种类与含量比②中多
【答案】B
【分析】据图示分析,①表示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膜间隙,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③表示线粒体基质,④表示线粒体外膜。
【详解】A、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隙,其中充满无定形的液体,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不含线粒体DNA,A错误;
B、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可发生能量的转换,B正确;
C、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面积远远大于外膜,为多种酶附着提供场所,这些酶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线粒体外膜蛋白质含量。D错误。
故选B。
17.如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一定含有d
B.颤蓝细菌细胞中含有d、e,其中d是光合作用场所
C.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因而所有生物一定含e
D.细胞器a、b、c、d都含磷脂分子,其中b、d含2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a、b、c、d、e分别是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核糖体。
【详解】A、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一定含有d叶绿体,A正确;
B、颤蓝细菌为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e核糖体,但病毒属于生物,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含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则含有4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
故选A。
【点睛】
18.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缺铁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①④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答案】C
【分析】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自由水与结合水能够相互转化,细胞代谢增强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2、无机盐是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Fe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缺钙会引起儿童患佝偻病。
【详解】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能够自由流动,属于自由水,①正确;
②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②正确;
③Mg2+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正确;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⑤错误;
⑥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钙会引起儿童患佝偻病,⑥错误。
故选C。
19.将蚕豆叶表皮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的尿素溶液中,表皮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
A.尿素溶液中的尿素分子不断进入细胞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发生改变
C.尿素分子不能被吸收 D.细胞壁被破坏
【答案】A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将蚕豆表皮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尿素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同时尿素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时,植物细胞吸水,因而蚕豆液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即A正确。
故选A。
【点睛】
20.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像应是“9<6”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16×”,则观察标本面积被放大80倍
D.若显微镜先用目镜10×和物镜40×进行观察,发现视野充满16个细胞,把目镜换为5×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是32个
【答案】A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9>6”,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9<6”,A正确;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需要升高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B错误;
C、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16×”,则观察标本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80倍,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视野中共有16个细胞,若目镜换为5×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缩小2倍,则实际上缩小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16×4=64个,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练(三):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十 生物工程(含解析),共3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