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含解析),共13页。
第17讲 城市区位和城市化【基础知识梳理】城市是一个永久的、人口稠密的大型人类聚居地,具有行政界定的边界,其成员主要从事非农业任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一、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地形与城市区位①主要分布在平原 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②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分布在高原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气候较为凉爽③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实例:汾河、渭河谷地云贵高原城市分布间盆地、比较开阔的低地 原因:地表崎岖 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①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③美国东北部地区3.河流与城市区位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如四川宜宾②河流汇合处,人流物流量大,常作为货物集散地。如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流入海口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常与海运相连,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如上海、广州等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水资源:沿河沿湖分布,如包头、兰州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工业城市,如大庆、攀枝花、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大庆、玉门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5.交通与城市区位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宝鸡,株洲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①政治中心一般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②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如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如特区城市深圳③军事: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形成城市,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兴衰。如锦州、酒泉④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7.科技、旅游与城市区位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同区位因素的作用在变化:军事、宗教因素影响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技、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二、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分区1、城市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2、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3、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河流、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地域形态类型:类型影响因素特点举例集中式平原地带地形平坦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成都市的地域形态(位于成都平原上)组团式河流、山地、交通、资源等便于扩大规模,用地显得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上海市(如浦东新区)条带式沿主要交通干道、河流发展交通便利,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兰州(沿河谷和铁路伸展)放射状沿交通干道发展方便市区和郊区的联系延安(受地形和河流制约)4、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分区的原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2)住宅区: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3)商业区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中心商务区(CBD)——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CBD特点: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4)工业区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设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4)其他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三、城市化和其产生的问题1、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18世纪中叶趋缓70%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快速增长30%不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许多社会问题(4)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5)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张等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等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四、中国典型城市分析1、中国三大城市群①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中心城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③环渤海城市群: 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2、国家中心城市 3、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区位因素?(1) 武汉位于我国中部,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水运便利;(2) 连接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连接东西的沪蓉铁路在武汉交会,同全国铁路网接轨;(3) 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会;(4) 农业发达,有商品粮基地;(5) 位于长江沿江工业地带的中部和京广铁路沿线工业地带的中部;(6) 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有较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的优势?(1)上海位于长江口的入海口,又处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江海联运十分便利; 上海是我国的铁路枢纽;上海是航空运输枢纽;(2)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协作条件好等;(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稳定而丰富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补充:上海的城市区位优势?上海市发展的因素:(1)便捷的交通; ( 2)广阔的消费市场;(3)高素质的劳动力;(4)宽广的经济腹地;(5)充足的商品供应;(6)丰富的农副产品;(7)雄厚的技术力量【本节高考核心考点】1、 城市化进程四个阶段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中小城镇人口迁回城区 成因城市就业机会多,吸引力强。农村农业收入低,人地矛盾尖锐。市区人口增多,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中心地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2、 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1)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2) 建设现代化都是圈(3) 提升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功能(4) 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的功能(5)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同步经典练习题】1.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C.河流的汇合点 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答案】1. C【解析】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交汇处,因此选C。2.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C.罗马、华盛顿、雅典 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答案】2.B【解析】A中麦加是因为宗教.C中罗马和雅典都是文化中心,不仅仅是政治。D中纽约不是首都,没有政治中心的职能。因此选择B。3.关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不产生任何影响B.城市发展,更新改造需要保持旧城原貌 C.昔日的土地利用,不会随历史而改变 D.城市功能分区,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答案】3.D【解析】A中城市早期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对日后是有影响的,因此错误。B中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而不是保持原貌。C说法错误,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会发生改变,因此D正确。4.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 ②城市环境的优劣 ③距离市中心远近 ④交通便捷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4.D【解析】由图可知距离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对地租影响最大。因此选择D。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5~6题。5.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通达度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6.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5.B 6.A【解析】5.靠近交通主干道交通通达度高,因此地价会高,选择B6.大型仓储超市既要靠近交通交汇处,又要远离市中心地价较低因此选择1处合适。因此选择A读“沿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8.该城市规划建设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合理的选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7.B 8.A【解析】7.甲地位于市中心更靠近商业区,乙地占地规模最大紧邻商业区应该为住宅区,丙地位于郊区为工业区。因此选择B8.大型服装厂占地规模较大,因此适宜选择在郊区且交通通达度高的地方,所以选择A合适。9.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列对应措施中正确的是 ( )A.住房紧张——盖高层住宅楼,向城市中心发展 B.交通拥挤——建立交桥,发展小汽车C.社会秩序混乱——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D.环境污染严重——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答案】9.C【解析】9.A中住房紧张,因此应该向城市周边发展,而不是中心。B中交通拥堵应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私家车。D中不发展中工业不行,我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C正确,建设卫星城来缓解社会秩序混乱。10.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答案】10.D【解析】10.在城市化的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因此选择D。11、(20分)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多数农民工从民村到城市打工,形成“候鸟”经济,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流动规模统计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级行政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5分)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动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什么季节?为什么?(5分)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和云南,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5分)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级行政区,为什么?(5分) 答案:21、(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时间:秋季。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秋季。(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34讲 旅游地理(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8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