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D.“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错误。从原文尾段“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来看,“强调对精神的追求”是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但是否为“主要原因”,从原文看不出来。故选D。
2.A A.“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第二段,“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节约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原因。故选A。
3.C C.孔子强调了如何对待德义和富贵。生活清贫,但能精神富足,乐在其中;对于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来的富贵,则视若浮云。这和文章尾段所阐述的“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等观点一致,因而能够作为论据。其他三项都和“修身”无关。故选C。
4.①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
②中国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
5.①节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
②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天地人和”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
③强调“修身”,重视心灵的陶养和塑造。
6.C C.“争论主要集中在搬迁西康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错,由原文“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只是搬迁的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可知,“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只是担心的一个方面,并非“主要集中”在此。
7.D D.“梁明时胆怯懦弱”错,由原文“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可见,这是梁明时的愤激之语,而不是“胆怯懦弱”。故选D。
8.①卒章显志,(与标题“我们决不投降”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皆可)“我们决不投降”不仅是秦巽衡个人的爱国宣言,也是全文主旨的凝聚点,表达了明仑大学师生上下一心,绝不屈服日寇的爱国情怀。
②比拟,“滚动”,“撞”等动词的使用,使话语更显力量,凸显了“我们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和中华儿女临难不移、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
③语意双关,“刚劲”看似形容秋风的猛烈,实则暗示中华民族誓与日寇抵抗到底的决心。
9.①战争观之深刻:孟弗之“将‘人’还原为人”的论断,深远地看到了战后对人思想改造、弥补战争伤痕的重任。
②战争带来的苦难之深重:翠湖边难民的悲惨境遇,虽没有直接写战事,却折射出百姓在日寇蹂躏下的艰难不幸。
③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高贵:拒服军役者不予毕业的处罚,众教授俱无异议,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大义上立场坚定,临难不惧的崇高精神。
④对现实揭露之深刻:孟弗之微笑评价“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动声色间犀利地批评抗战后方不顾前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
10.B 句意: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人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五万人”是“师”的后置定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陈臣思”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都是“讨伐,征伐”。句意: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B.错误。均为“吉庆、美好、美善”。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善。C.正确。D.正确。危险;高。句意:面临危险的国家。/多么高峻伟岸!
12.C.“为此替齐王担忧”错误,结合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以及“‘不敢欺大国……以待命。’齐王乃止”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而是为了保卫本国的利益。通过陈述运鼎难题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让齐王主动放弃“求九鼎”。
13.(1)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
(2)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
【解析】(1)“疾”,快,尽快;“所从出”,迁出的道路;“弊邑”,我国。
(2) “危国”,面临危险的国家;“厚实”,实在的利益;“图”,考虑;判断句式
14.①国家的强盛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
②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王室)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国家的强盛)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将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像(献给夏朝),将金作为贡品交给九州的长官,(夏朝)将远方所画的奇异之物铸在鼎上,百物因此都具备了,使人民(通过铸在鼎上的图像)知道神异妖怪。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祥的东西。魑魅魍魉,这类鬼怪都不会遇到。因而能与天地和协,以接受上天的保佑。桀德行昏聩惑乱,于是鼎迁到商朝,持续了六百年。商纣王残暴肆虐,鼎迁移到周。(如果君王)德行美好光明,鼎虽小,分量很重;如果德行奸邪昏乱,鼎虽大,分量很轻。上天赐福给明德的君王,不会变动。成王把鼎安顿在郏鄢,占卜的预言说可传三十代,享年七百年,这是天意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文本二:
秦国发兵逼近周境索取周的九鼎,周君为此忧惧不安,将此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我愿东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不讲道义,想发兵夺取周的九鼎。我东周君臣内部谋划对策,认为与其将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贵国。保存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在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人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军因此退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取九鼎时,周君又一次忧虑不安。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到东方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周国上下得以保全,因此甘愿将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从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行。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脚下,沙海边上反复策划,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时间也很长了。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周王室也正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九鼎,并不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瞬息就可到达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而辅助的兵卒和器具,数量与此略等。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但)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把鼎给与齐国罢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请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国将把鼎迁出,随时待命运走。”齐王只好作罢。
15.B B.“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错,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表明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故选B。
16.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
②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
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写于壁上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17、(1)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18.①大浪淘沙 ②脱颖而出 ③过眼云烟
19.电视剧收官时,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目前已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
【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创下”的语序不当,应放在“央视”前面;二是语义重复,“超……多”语义重复,去掉“多”。
20.D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表述的逻辑顺序,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介绍到观众感受。所以“令观众不断从中收获感动、震撼,收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应放在后面;而其余部分中“呈现了充满着人间烟火、喜怒哀乐的生活”应在“展现着普通生活中的情义和正直”前。据此判断,只有D项正确。故选D。
21.C 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
A.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B. 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
C. 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
D. 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
22.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23.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是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意思是: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材料二,展现中国航天人的风采,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能力超群,飞行本领保持青春。
孔夫子之所以对颜回有如此高的评价,源于颜回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不汲汲于名利,有定力。对于“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来说,“定力”是难得的能力。而费俊龙的话说明能力、活力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进,就能一直保持青春的活力和魅力。
写作任务是以“定力•活力•魅力”为主题,辩驳“当今社会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这一观点。“定力•活力•魅力”这三个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有定力和活力,才能彰显魅力。定力与活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二元对立且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定力侧重于处变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的静态沉淀,活力侧重于充满青春、旺盛的生命力的积极行动,定力和活力并存也指向了实力,写作时当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展开论述,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当今社会不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而是一个凭定力、靠实力、才能有魅力的时代。
行文构思: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筑定力,扬活力,青春才能有魅力。接下来结合时代中“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现象进行批驳,指出“拼颜值”“吃青春饭”扭曲了对个人魅力与个人价值的定义。牢筑定力,发扬活力,不论天资与岁月,才能成就人生的魅力。接下来再分别论述定力和活力之于青春魅力的重要意义。如:坚韧恒久之定力升华了人格,为提高个人魅力提供条件;活力是追求人生魅力路途上的动力源泉,为发展个人魅力提供保障。最后总结,兼顾定力与活力,吾辈青年方能在实现社会价值之际彰显魅力!表现本题之于当代青年学子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立意:
1.以定力活力,点燃青春之魅力。
2.筑定力,显活力,尽展“青春”魅力。
3.坚守定力,彰显活力,发扬中华之魅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