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05488/0-169746380564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05488/0-16974638057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05488/0-16974638057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唐本草》记载“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文中“绛矾”为( )
A.FeSO4·7H2O B.CuSO4·5H2O
C.Na2SO4·10H2O D.KAl(SO4)2·12H2O
2.(2023·南通模拟)下列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B.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消毒
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铁制容器贮运浓硝酸
D.Fe2O3能与铝粉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热,可用于焊接钢轨
3.(2023·盐城检测)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SO4易溶于水,可用于制造红色颜料
B.FeS是黑色粉末,可用于去除水体中Cu2+等重金属
C.Fe2(SO4)3水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H2S
D.Fe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可用于制造贮存浓硫酸的贮罐
4.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5.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6H2O是否被氧化
D.常温下,(NH4)2Fe(SO4)2·6H2O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6.(2023·青岛模拟)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
B.装置Ⅰ可制取FeSO4溶液并排尽装置内空气
C.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装置Ⅱ中溶液进入装置Ⅰ中
D.取下装置Ⅱ的橡皮塞可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7.(2022·湖南等级考)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O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8.黄色固体X,可能含有漂白粉、FeSO4、Fe2(SO4)3、CuCl2、KI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将X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和无色碱性溶液Z。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X中含KI,可能含有CuCl2
B.X中含有漂白粉和FeSO4
C.X中含有CuCl2,Y中含有Fe(OH)3
D.用H2SO4酸化溶液Z,若有黄绿色气体放出,说明X中含有CuCl2
9.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0.某实验小组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①
溶液变红,大约10 s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少许,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③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说明加H2O2溶液时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B.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C.①②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Fe2+和SCN-,且酸可抑制Fe3+水解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11.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其化学式为FeSO4·7H2O,绿矾可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医疗上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由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无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碎的目的是提高溶解速率并提高原料利用率
B.足量的酸为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固体1是SiO2,固体2是Al(OH)3
C.操作1是过滤,操作2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酒精洗涤、干燥
D.可向溶液2中加入适量铜粉防止Fe2+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二、非选择题
12.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
Ⅰ.实验室制备FeBr2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 ℃,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温度为100~120 ℃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
(1)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 mol·L-1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装置中的试剂: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__________的尾气吸收装置。
(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Br2的还原性
(3)实验需要90 mL 0.1 mol·L-1 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4)取10 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Br-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2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还原性。
Fe2+>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化学小组探究Cu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表所示: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ⅰ
振荡试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待反应充分后,试管底部有Cu粉剩余
实验ⅱ
取实验ⅰ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0.1 mol·L-1KSCN溶液
溶液局部变红,同时产生白色沉淀,振荡试管,红色消失
已知: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SCN。
(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检测到Fe3+,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ⅱ中Fe3+产生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假设1:Cu与Fe2(SO4)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假设2:溶液中的Fe2+被________氧化。
假设3:在实验ⅱ的条件下,Fe2+被Cu2+氧化。
①将假设2补充完整;
②通过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可定量判断Cu与Fe2(SO4)3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序号
实验ⅲ
实验ⅳ
方案
现象
放置较长时间,溶液颜色不变红
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不动,向右侧Cu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KSCN,指针向右大幅度偏转,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取出左侧溶液,滴加0.1 mol·L-1KSCN,溶液变红
①假设1不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a是__________。电极材料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合电极反应,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中Fe3+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处理。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还含少量Fe3O4、Al2O3、MgO等)和Cl2、NaOH溶液等为原料制备高铁酸钾的流程。已知:FeO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反应器Ⅰ”内的硫铁矿烧渣中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硝酸可以用______(填标号)代替。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
d.NaOH溶液
(2)“操作1”与“操作2”相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反应器Ⅱ”中加入NaOH溶液,通入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器Ⅲ”中生成FeO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器Ⅳ”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K2FeO4,则如图中属于K2FeO4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X”或“Y”)。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唐本草》记载“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文中“绛矾”为( )
A.FeSO4·7H2O B.CuSO4·5H2O
C.Na2SO4·10H2O D.KAl(SO4)2·12H2O
答案:A
2.(2023·南通模拟)下列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B.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消毒
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铁制容器贮运浓硝酸
D.Fe2O3能与铝粉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热,可用于焊接钢轨
答案:A
3.(2023·盐城检测)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SO4易溶于水,可用于制造红色颜料
B.FeS是黑色粉末,可用于去除水体中Cu2+等重金属
C.Fe2(SO4)3水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H2S
D.Fe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可用于制造贮存浓硫酸的贮罐
解析:选D 可用于制造红色颜料的是Fe2O3,故A错误;FeS可用于去除水体中Cu2+等重金属,是因为转化为更难溶的硫化物,与颜色无关,故B错误;Fe2(SO4)3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H2S,是因为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硫化氢中的硫元素,与其水溶液显酸性无关,故C错误;Fe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可用于制造贮存浓硫酸的贮罐,故D正确。
4.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解析:选B 因为a>c,说明b g铁完全反应,溶液中含Cu2+、Fe2+,不含Fe3+,B正确。
5.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6H2O是否被氧化
D.常温下,(NH4)2Fe(SO4)2·6H2O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解析:选D 碱式硫酸铁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A项正确;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B项正确;KSCN溶液遇Fe2+无明显现象,(NH4)2Fe(SO4)2·6H2O若被氧化,其中的Fe2+变成Fe3+,KSCN溶液遇Fe3+变红,C项正确;FeSO4与(NH4)2SO4溶液反应冷却时有(NH4)2Fe(SO4)2·6H2O析出,说明(NH4)2Fe(SO4)2·6H2O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D项错误。
6.(2023·青岛模拟)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
B.装置Ⅰ可制取FeSO4溶液并排尽装置内空气
C.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装置Ⅱ中溶液进入装置Ⅰ中
D.取下装置Ⅱ的橡皮塞可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答案:C
7.(2022·湖南等级考)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整个实验说明SO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解析:选D 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在5 m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故B正确;实验③中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根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8.黄色固体X,可能含有漂白粉、FeSO4、Fe2(SO4)3、CuCl2、KI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将X与足量的水作用,得到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和无色碱性溶液Z。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X中含KI,可能含有CuCl2
B.X中含有漂白粉和FeSO4
C.X中含有CuCl2,Y中含有Fe(OH)3
D.用H2SO4酸化溶液Z,若有黄绿色气体放出,说明X中含有CuCl2
解析:选C 根据深棕色固体混合物Y和无色碱性溶液Z可知,Y中可能含Fe(OH)3和Cu(OH)2混合物,同时确定X中含CuCl2、漂白粉,可能含FeSO4,不可能含KI,若含KI则被氧化为I2,溶液Z不可能无色,C正确。
9.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解析:选B 1.12 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25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为0.025 L×2 mol·L-1=0.05 mol;Fe和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根据比例关系可得,0.02 mol铁完全反应,消耗0.04 mol Fe3+,生成0.06 mol Fe2+,所以剩余的Fe3+0.01 mol,即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含有Fe2+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没有铁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A项错误;溶液中有剩余的Fe3+,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项正确;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6 mol∶0.01 mol=6∶1,C项错误;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项错误。
10.某实验小组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①
溶液变红,大约10 s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少许,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③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说明加H2O2溶液时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B.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C.①②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Fe2+和SCN-,且酸可抑制Fe3+水解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解析:选A 由实验①的实验现象可知,实验中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有2H++H2O2+2Fe2+===2Fe3++2H2O、2H2O22H2O+O2↑,还存在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SCN-生成SO的反应,A项错误;由实验②中产物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产生,说明弱酸性条件下H2O2将Fe2+氧化为Fe3+,Fe3+水解生成了Fe(OH)3胶体,B项正确;实验①即可证明H2O2可氧化Fe2+和SCN-,对比①②的实验条件及现象可知,①中没产生胶体,说明酸可抑制Fe3+水解,C项正确;由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知,酸性条件下,O2将Fe2+氧化为Fe3+,D项正确。
11.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其化学式为FeSO4·7H2O,绿矾可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医疗上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由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无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碎的目的是提高溶解速率并提高原料利用率
B.足量的酸为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固体1是SiO2,固体2是Al(OH)3
C.操作1是过滤,操作2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酒精洗涤、干燥
D.可向溶液2中加入适量铜粉防止Fe2+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解析:选D 溶液2中加入Cu,引入Cu2+杂质,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
Ⅰ.实验室制备FeBr2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 ℃,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温度为100~120 ℃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
(1)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 mol·L-1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装置中的试剂: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__________的尾气吸收装置。
(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Br2的还原性
(3)实验需要90 mL 0.1 mol·L-1 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4)取10 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Br-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2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还原性。
Fe2+>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氯化氢易挥发,装置B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洗气,装置C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溴蒸气有毒,不能排到空气中,可被碱液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溴单质反应,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有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CO2,其主要作用: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将容器中的空气赶净,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还可以将Br2蒸气带入反应器D中,使溴能够与铁粉充分反应;(3)实验需要90 mL 0.1 mol·L-1 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100 mL容量瓶;(4)向黄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Fe2+被Cl2氧化成Fe3+;(5)还原性:Fe2+>Br-,可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为2Fe2++Br2===2Fe3++2Br-。
答案:(1)饱和NaHCO3溶液 浓H2SO4 NaOH溶液 (2)用CO2把反应器中空气赶尽 将Br2蒸气带入反应器中 (3)100 mL容量瓶 (4)向黄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
(5)2Fe2++Br2===2Fe3++2Br-
13.某化学小组探究Cu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表所示: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ⅰ
振荡试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待反应充分后,试管底部有Cu粉剩余
实验ⅱ
取实验ⅰ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0.1 mol·L-1KSCN溶液
溶液局部变红,同时产生白色沉淀,振荡试管,红色消失
已知: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SCN。
(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检测到Fe3+,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ⅱ中Fe3+产生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假设1:Cu与Fe2(SO4)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假设2:溶液中的Fe2+被________氧化。
假设3:在实验ⅱ的条件下,Fe2+被Cu2+氧化。
①将假设2补充完整;
②通过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可定量判断Cu与Fe2(SO4)3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序号
实验ⅲ
实验ⅳ
方案
现象
放置较长时间,溶液颜色不变红
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不动,向右侧Cu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KSCN,指针向右大幅度偏转,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取出左侧溶液,滴加0.1 mol·L-1KSCN,溶液变红
①假设1不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a是__________。电极材料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合电极反应,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中Fe3+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铜与硫酸铁溶液的反应,由探究实验所得实验现象可知,铜与硫酸铁溶液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1)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ⅰ中发生的反应为铜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2)由实验ⅱ的上层清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局部变红可知,溶液中存在铁离子。(3)①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使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则假设2为Fe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②若铜与硫酸铁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以通过资料查找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否大于105定量判断确定。(4)①由实验ⅳ中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不动可知,铜与硫酸铁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证明假设1不成立;②由实验ⅲ中放置较长时间,溶液颜色不变红,说明铁离子的存在与空气中氧气无关,证明假设2不成立,则实验ⅲ的目的是验证假设2是否成立;③铜与2 mL 0.05 mol·L-1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0.1 mol·L-1硫酸亚铁和0.05 mol·L-1硫酸铜,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溶液a应选择0.1 mol·L-1硫酸亚铁溶液;若验证在实验ⅱ的条件下,铜离子将亚铁离子氧化,实验ⅳ设计原电池时,应选择不参与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反应的惰性材料作电极,则b、c电极可以选择石墨电极;④由验证在实验ⅱ的条件下,铜离子将亚铁离子氧化可知,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铜离子,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u2++e-Cu+,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硫氰酸根离子与亚铜离子结合生成硫氰化亚铜沉淀,导致亚铜离子浓度降低,有利于电极反应正向移动,促使亚铁离子在负极被氧化。
答案:(1)2Fe3++Cu===2Fe2++Cu2+
(2)溶液局部变红
(3)①O2 ②化学平衡常数
(4)①电流计指针不动 ②验证假设2是否成立 ③0.1 mol·L-1 FeSO4 石墨 石墨 ④Cu2++e-Cu+,SCN-与Cu+结合生成CuSCN沉淀,导致c(Cu+)降低,有利于电极反应正向移动,Cu2+得电子能力增强(大于Fe3+),使得Fe2+被氧化
1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处理。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还含少量Fe3O4、Al2O3、MgO等)和Cl2、NaOH溶液等为原料制备高铁酸钾的流程。已知:FeO在强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反应器Ⅰ”内的硫铁矿烧渣中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硝酸可以用______(填标号)代替。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液
d.NaOH溶液
(2)“操作1”与“操作2”相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反应器Ⅱ”中加入NaOH溶液,通入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器Ⅲ”中生成FeO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器Ⅳ”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K2FeO4,则如图中属于K2FeO4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X”或“Y”)。
解析:(1)稀硝酸除溶解硫铁矿中的金属氧化物外,还有氧化剂的作用,可将+2价Fe转化为+3价Fe。c项中稀硫酸起到酸的作用,H2O2起到
氧化剂的作用,正确。(2)“操作1”和“操作2”均为过滤,需烧杯、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经“操作1”后的滤液中含Mg2+、Fe3+、Al3+,在“反应器Ⅲ”中+3价Fe转化为FeO,Al3+转化为AlO,则经“操作2”过滤后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g(OH)2。(3)“反应器Ⅱ”中通入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作为氧化剂,可将+3价Fe转化为+6价Fe以制备FeO。(4)碱性条件下,NaClO将Fe3+氧化为Fe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3ClO-+10OH-===2FeO+3Cl-+5H2O。(5)Na2FeO4能转化为K2FeO4,说明前者溶解度大,则题图中K2FeO4的溶解度曲线是Y。
答案:(1)使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阳离子,将+2价Fe转化为+3价Fe c (2)漏斗、玻璃棒 Mg(OH)2 (3)制备氧化剂NaClO
(4)2Fe3++3ClO-+10OH-===2FeO+3Cl-+5H2O (5)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电化学装置的解题模型建构(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一)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