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但它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1-2题。1.太阳辐射( )①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②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③在地表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④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地热能②风能③天然气④沼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年11月30日媒体报道,“太阳活动极小期要到2021年才会到来”。据此完成3-4题。3.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此可推断上一轮太阳活动极小期为( )A.2008年 B.2010年 C.2012年 D.2014年4.强烈的太阳活动所产生的高能粒子扰动电离层,影响 ( )A.全球气候变化 B.手机通信 C.极光产生 D.磁针指向据国外媒体报道,某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到太阳表面发生较大规模的某类太阳活动事件。下图为该类太阳活动爆发高峰时的照片。读下图,完成5-6题。5.图示该类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A.色球层 B.日冕层 C.光球层 D.任意层6.下列关于该类太阳活动爆发高峰时,对“天宫二号”及宇航员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导致传输数据消失 B.可能引发短波通信中断C.宇航员绝不会受到威胁 D.危及“天宫二号”内仪器的安全稳定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据此完成7-8题。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 B.岩浆喷发 C.煤的形成 D.海水蒸发8.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近年来,江苏徐州市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进行鱼塘施工,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多用”),徐州市将综合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地1200余亩,为塌陷土地利用开辟出一条新路。据此完成9-10题。9.徐州“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利用的能源是( )A.水能 B.煤炭 C.太阳能 D.潮汐能10.“渔光互补”模式的优势不包括( )A.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B.降低建设成本 C.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D.减少环境污染2020年6月21日,一场日环食在非洲中部和东北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省份上演。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11.日环食期间,大部分被遮挡的太阳大气层和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B.色球太阳耀斑 C.光球太阳黑子 D.色球日珥12.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产生极光现象 B.扰乱卫星导航信号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流星现象突然增多如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13-14题。1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下图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据此完成15-16题。15.与亚寒带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平原面积大 B.水热组合好C.土壤更肥沃 D.蒸发量更大16.据图推测,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增加 B.从低纬向高纬先减少再增加C.从低纬向高纬减少 D.从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少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7-18题。17.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18.此图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树木生长2017年6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天文观测卫星“慧眼”,假设此卫星观测到一次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如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之一为耀斑,其位于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辐射区20.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B.许多地区的有线通讯中断C.西安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9年的太阳耀斑爆发是第一次记录的太阳活动现象,这次太阳活动能量巨大,造成全球电报业务中断等,但并没有对人类活动产生严重的危害。1989年3月13日,一次日冕物质抛射使得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电网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大范围的断电事故,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当天,澳大利亚输油管道受损,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底电缆受到冲击,美国四颗卫星受损。然而这次太阳活动的强度尚不及1859年的三分之一。(1)1859年的太阳耀斑爆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2)在两次太阳活动现象发生时,受损事物和设施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两次太阳活动现象受损的事物和设施共同特点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 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 (3)与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相比,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能量,但损失更严重。指出其损失严重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基于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 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对比材料二中,a、b两地太阳辐射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B2.D3 .B 4.B5.A 6.C7.B8.C9.C10.B 11.C12.D13.B14.D15.B16.C17.A18.B19.B 20.D 21.(1)色球日冕(2)1859年太阳耀斑爆发受损的事物和设施:电报业务等1989年3月13日日冕物质抛射受损的事物和设施:电网、输油管道、海底电缆、卫星等共同特点:以邮电通信为主;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等(3)少(弱)损失严重的具体表现:受损的事物和设施多;受损程度大,如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影响范围广(大);等。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地球磁场和太阳大气层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一旦太阳活动强烈,对人类活动的危害会很严重。(4)加强对太阳活动规律的研究,利用太阳活动规律,提高相关事物和设施的防灾减灾性能;建立空间天气系统,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和预报,帮助人类做好防护工作。22.(1)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高度(或者纬度因素)(2)a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区,b点为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区原因:a点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者用小;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晴天多或日照时间长;b点为盆地地形,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日照时间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3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超级地球”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能源安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