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0-169719033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0-16971903356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0-16971903356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1-16971903374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1-1697190337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897781/1-16971903375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精练
展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2.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
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D.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3.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4.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6.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7~8题。
太阳
艾 青
①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③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④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7.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8.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9~12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妹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11.“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12.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分析。
三.语言表达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__________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__________地掏出他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__________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一饮——酒—一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注册课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__________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C.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D.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地像一位道士样走进教室里来。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乱七八糟 有条不紊 讳莫如深 意兴阑珊
B.手忙脚乱 慢条斯理 讳莫如深 意兴盎然
C.手忙脚乱 有条不紊 神秘莫测 意兴阑珊
D.乱七八糟 慢条斯理 神秘莫测 意兴盎然
15.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狭小世界,① 。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②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由此可见,优秀的诗歌作品,③ ,去表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生活。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出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明灯。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永恒的生机。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7.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红烛》回答问题,选择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