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1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2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审题人:高二语文组 2023年10月
    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24小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实体。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美学要求,使译文读者能够享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美学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就是由众多的艺术形象组成的形象体系。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使人受到启迪,获得美的享受,不仅是它的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它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和恨,传达了作者的作品态度。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例。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而且基本上是用有格律的韵文行所组成,叫做戏剧诗,现今又叫诗剧。在翻译它们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节奏声调之美。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选词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原作者在英语原文中运用的语言形式,是为了让他的读者得到一种形式上的审美享受,而我们的译作则应通过译者让中国读者也享受到同样或相近的审美效果。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
    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思维风格不同,句子中心各异,会影响译文质量,破坏原文美感。英语习惯把要点在句首先说,而汉语习惯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又如思维侧重点不同,造成表达形式各异,进而影响译文的自然、流畅。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那么我们的译文会支离破碎,或会冗长板结。如果把“Mary didn'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就有悖于汉语表达法。
    (摘编自云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审美》)
    材料二
    杜甫被国人尊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杜诗的翻译历来受到国内外翻译家的重视,国内目前翻译杜诗最多的是许渊冲先生,而海外翻译最多的是宇文所安,他翻译了杜诗全集。
    对二人的杜诗译介也呈现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一种对宇文所安翻译杜诗全集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其翻译能较大程度地接近杜诗的原旨;另一种则称颂许渊冲先生翻译的都是杜诗的经典,译出了杜诗的神韵。宇文所安与许渊冲的杜诗翻译,哪一个更优美和准确,是否有高下之分?他们的杜诗译介是否存在误读?
    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都遵循各自的原则。许渊冲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原则。他认为翻译不仅要忠实于诗歌原意,体现出音美和形美,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他说:“多数情况下,我宁取表面笨拙的译文,以便让英文读者能看出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这种相对直译的译文自然僵硬有余,文雅不足。”实际上,直译和“三美”原则并不是完全冲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所融合,从而丰富译诗的形式。
    许渊冲曾说:“如果把作者比作父亲的话,那译者就可以比作母亲,那译诗就是父母结合的产儿。产儿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像父亲,也不会一点不留下母亲的胎记。译诗不可能百分百等于原诗,也不可能不留下作者再创造的痕迹。”与许渊冲不同,宇文所安以内容优先,希望能呈现杜诗多样的风格:“作为译者,我确信这些作品的‘中国性’会得以显现:我的任务是发现这个谱系差异的语言风格”。
    作为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极致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服务,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
    翻译并不是一项仅涉及语言能力再现的活动,而是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语言转换实践性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 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
    [注]①宇文所安,原名Stephen Owen, 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美国著名汉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摘编自梅启波《杜诗英译的原则、策略与跨文化传播的话语权——以许渊冲与宇文所安的杜诗英译为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学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用本族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B. 为了再现莎士比亚诗剧语言的艺术美,翻译者必须首先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C. 对于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杜诗译介,学界常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对其作出评价。
    D. 相比起许渊冲的翻译,宇文所安的翻译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这是他译作的优点所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说明思维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材料一以中英文的翻译进行了举例。
    B. 材料二引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话来说明二者翻译采取的不同策略,更具说服力。
    C. 对许渊冲的翻译和宇文所安的翻译,作者的态度是中立的,并没有做优劣区分。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及文学作品的翻译,但相较而言前者更具体,后者更抽象。
    3. 朱生豪与许渊冲在翻译上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相结合,力求用汉语来表达莎士比亚戏剧的诗意。《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最后一句话“For never was a story of more woe / Than this of Juliet and her Romeo”的四种翻译,最有可能属于朱生豪译本的一项是( )(3分)
    A. 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像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所受的灾难
    B. 没有故事能令人黯然伤神/像朱丽叶与罗密欧这样动人
    C. 古往今来多少离合悲欢/谁曾见这样的哀怨辛酸
    D. 人间的故事,哪儿有这般的哀伤/比起朱丽叶和她的罗密欧这一双
    4. 请概括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 翻译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许渊冲将“潜入”译为“steal”(意为“偷”),宇文所安将“潜入”译为“enter”(意为“进入”)。两者的翻译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可爱的家
    须一瓜
    我的家是乌合之众。四个人四个姓。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我的家,有我外公、我外婆,还有一个不叫小姨夫的人。
    我外公是个喜欢随手拿起东西变刀枪的人,粉笔用得最像小李飞刀。精准。没有退休的时候,他们学校的师生,每一天的日子都像恐怖片。我小姨姨说的。
    我的外婆是个骨灰级的小气鬼。听邻居说,原来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单独住在这个屋子里的时候,我们家总是灯火通明。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喜欢明亮。现在,我外婆到处关灯,除了不叫小姨夫的人的房间她关不到,其他每个房间都是黑摸摸的,只剩客厅一个八瓦节能灯,我的书桌上还有个作业台灯。因为黑,我们全家在晚上都摔倒磕碰过,医药费合计超过我们家一年水电费,但听说,幸好改革开放,我们家有医保卡。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黑黑的,是个瘸子。他的左腿被车祸废了。走路一瘸一拐。不过,他很帅。听说,他原来做什么高岭土生意,赚过很多钱。反正,这个房子是他买的。但我外公外婆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多年不上班了,不务正业。玩狗。玩电脑。看书。听音乐。要不就出去和朋友喝酒、看电影、吃深海鱼火锅。我小姨到广州交换岗位两年,就变成他一个人住。我们就是这时候过来鹊占鸠巢的。
    我外公外婆反对非法同居,但是没办法,一是我小姨赚很多很多钱,现在有钱就是老大,外公外婆怕了她。二是,我要紧急转学。我转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把张乾坤的大门牙打断了,其实,张乾坤的门牙谁都说偏大,打掉并没什么不好,但老师说,我的检讨书都可以出选集了,所以,我也万念俱灰,懒得在那个一般般的学校混下去了;第二,转学是为电脑派位做好准备。我现在转到这个学校,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电脑派到一中,到了一中,我就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上大学的机会。我外公说,转了我这辈子就有希望了。
    傲骨铮铮响的我外公外婆,原来不想寄人篱下,可是,他们那里忽然楼上和楼下,一起比赛装修,就像疯人院失火一样,炒得外公心脏病高血压锥间盘突出乱箭齐发,他只好陪我转学过来借住。不叫小姨夫的人,并不欢迎我们老少三口大举进犯,可是,他只能忍气吞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小姨姨比章子怡漂亮,所以,他基本很礼貌。
    我外公外婆看人脸色地过了一个月,马上就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趾高气扬起来。因为,不叫小姨夫的人根本没有人生理想。他既不上班,又肄业于一个什么名牌大学,就是说,他想不上班就不上班,想不念书就不念书了。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的一个货。有一天,在饭桌上,他和我外公辩论,说玛雅人造纸比蔡伦早,我外公怒斥他无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顺势批评他游手好闲、坐吃山空、胸无大志、思想颓废。他嬉皮笑脸地说,我挣的够我自己一辈子用了。外公说,你难道不要结婚?他说,结婚也还是原来的我啊,而且我结婚只会比以前饭量小。外婆说,养小孩不费钱呀!他说,我们说好不要孩子了。 那天,我看出我外公握筷子手上的老筋直抖,他当然打不过不叫小姨夫的人了。虽然他瘸了。
    所以,我外公外婆叫我不要叫他小姨夫,我就没有叫。
    外婆总是在厨房煮了好料,贼头贼脑地招呼我外公和我去吃。外婆一个眼色,我们就魑魅魍魉地溜进厨房。不要有声音,如果你不蹑手蹑脚地吃里扒外,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知道了,就会很不礼貌。这是他的家。我们要特别提防不叫小姨夫的那个人的两只狗,可是,小宝和小宝婆的鼻子超级灵,是我们人类的四十倍。所以,我们经常被它们捉奸在厨房。狗就大叫起来,有一次为了消灭证据,我外公毅然决然地吞下滚烫的燕丸,管道都烫伤了,很多天不能喝热茶。但是,不叫小姨夫的人,过来牵狗只是笑笑。
    有时候,我悲天悯人起来,就说,给他一小碗吧,这是他的家……外婆连忙嘘我噤声:他还不是用你小姨的钱!我外婆獐头鼠目时,总是显得义正辞严。
    还有,老师,你知道那次,周黛诗的长头发总是弄到后面我桌子上,我只好在她椅子上放青蛙提醒的那次。案发后,外公外婆都不肯代表家长来学校。我外公说,他血压高不便外事活动;我外婆说,她要带三副老花眼才能出访,而现在只剩下一副看远的,也不宜外出;不叫小姨夫的人就自告奋勇地说他来。外婆说,你不能说是他姨夫啊!他说,那我说我是孩子父亲。外公说,胡闹!结婚证在哪?! 不叫小姨夫的人说,我要说是路人甲,怕老师不跟我谈。
    外公外婆你看我我看你,如丧考妣。最后一个挥手一个跺脚,嚎叫说:你去!反正不能说是他小姨夫!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
    老师点评:乱用成语的毛病,怎么一直改不了?老师圈起来的成语,按词典解释,每个抄二十遍!
    (选自《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原载《人民文学》2011 年第 3 期。“文档选”由 10 多个长短不一的片段构成,包括作文、日记、信件、检讨书、博客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个人四个姓”违背一般家庭的模式,也不都是亲属,与黄博浩算是“共同生活”的人,恰是“乌合之众”所表示的“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B.外公外婆瞒着“不叫小姨夫的人”在厨房做好料,照应了前面他们不愉快的谈话,说明他俩对这个“准女婿”坐吃山空的忧虑和“恨铁不成钢”。
    C.“那个不叫小姨夫的人”这一拗口称谓,反映儿童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成人世界复杂关系。“不叫”,是法律上“不能叫”,也是家长“不许叫”。
    D.把外公的暴力性格与武侠和恐怖片相提并论,用喜剧性情节和网络语言“骨灰级”突出了外婆的小气和吝啬,塑造了一个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文字有如脱缰野马,不加修饰,不但有许多信手拈来的成语和俗语,而且还夹杂了大量与其年龄和认知能力不符的成人语言。
    B.“鹊占鸠巢”和“大举进犯”听上去可笑,看似荒诞不经,但仔细回味,也不无道理,把家中的复杂关系和乱象,描述得淋漓尽致。
    C.小说采取欲扬先抑的写法,开篇交代自己的家是“乌合之众”,后文却将一个个家庭成员刻画得有趣有爱,家里洋溢着温馨与欢乐。
    D.小说用小学生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来表现成人世界的丰富多彩,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微笑之余严肃思考现实世界的深层问题。
    8.作为一篇“另类”的小说,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6分)


    9.有评论家认为,“作品很通俗,但其价值远远超过通俗文学;写的小学生题材,但不是儿童文学”。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作品内涵,请举例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6分)
    文本一: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①故也。”子墨子言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②之裘,韦③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文本二: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 ①于:为“迂”之假借字。②牂羊:母羊。③韦:熟牛皮。
    10.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11.依据句式特点下列各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此何难之有 ②何不白于君 ③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⑤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⑧当察乱何自起
    A. ①\②④⑤⑦⑧\③\⑥ B. ①\②⑧\③\④⑤⑦\⑥
    C.①⑧\②④⑤⑦\③\⑥ D.①⑧\②④⑤⑦\③⑥
    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与“恶施不孝”(《兼爱》)中的“恶”含义不同。
    B. “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与“ 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说”含义相同。
    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与“迩之事父”(《论语》十二章)中“之”的用法不同。
    D.“是汝明君之无惠”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中第二个“明”的含义和用法不同。
    13.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主张“尚贤”“无为”“节用”,《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B.晋文公,“文”为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与“文”同属于美谥的还有“庄”“景”“襄”等,“怀”“悼”等为平谥。
    C.穑人,即农夫,也叫穑夫。穑,本义为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由此而洐生出穑地、穑事等与耕作相关的词。
    D.由,即仲由,字子路。“由”为名,名一般用于自称,而“子路”为字,字一般用于他人称自己。
    14.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探讨的重心在于如何落实“兼爱”,墨子强调了君王的榜样作用。
    B.在墨子看来,臣子效仿君王源自君主的喜好,而臣子的不作为会令君王为所欲为。
    C.在墨子看来,君王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庶起来,治理有序,就应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
    D.子路在做蒲宰的时候,不仅率领民众提前修建沟渠,还主动给修建沟渠的百姓饭食、汤水,努力践行仁义之举。
    15.把两则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16. 孔子为什么“使子贡止之”?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C.“一朵芙蕖”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18.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3)在《将进酒》中,“ , ”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本题共4小题,12分)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 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文化气质,聆听 的历史跫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 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
    (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
    的卷帙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辈出。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举足轻重 薪火相传 浮光掠影 浩如烟海
    B. 举重若轻 薪火相传 浮光掠影 星罗棋布
    C. 举足轻重 弦歌不辍 走马观花 浩如烟海
    D. 举重若轻 弦歌不辍 走马观花 星罗棋布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
    B. 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C.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D. 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2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四、 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知,指智慧、才智;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勇,指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
    振华中学各班将举行以“知·仁·勇”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高二月考试题答案

    1. A 2. D 3. C
    4. ①首先介绍文学翻译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提出文学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②接着分而论之,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式,提出翻译要考虑从形象、情感、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来达成目标;
    ③然后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指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并举中英文的翻译实例来说明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
    5. (1)侧重点:许渊冲的翻译保留了拟人的修辞,遵从了“意美”,增加了生动活泼之感;宇文所安的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在表达上更忠实于原文。
    (2)原因:二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二人秉持的翻译原则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首先”表述错误。文中举了莎士比亚诗剧的翻译来强调“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但是并未提及先后。
    C.“从‘优美’和‘准确’两方面一一对其作出评价”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作为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虽然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但为了追求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极致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创造性翻译,有时为了传达杜诗的意境美,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具体词句的原意。相比之下,宇文所安的翻译策略是为呈现杜诗的完整性服务,在内容与韵律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可见并没有将这两个方面一一进行对应评价。
    D.“这是他译作的优点所在”错误,原文为“忠实于内容,叙述出一个个逻辑合理、字词对应、情节完整的故事,成为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显著特色”,并未说这是他的优点,而只是说是特色。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相较而言前者更具体,后者更抽象”错误,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能以“具体”和“抽象”简单论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题设置不辨翻译水平的高下,而辨翻译风格的不同。译作体现了翻译者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等,题干说朱生豪极善于将莎剧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相结合。
    A.改自曹禺的译本,原译本是“人间的故事不能比这个更悲惨/像幽丽叶和她的柔密欧所受的灾难”。
    B.为梁实秋的译本。
    C.“离合悲欢”和“哀怨辛酸”在内容和声韵上构成对应,“古往今来”和“谁曾见”也具备文言的典雅风格。
    D.为方平的译本。
    ABD中这三位翻译家的翻译虽然都在尾字押韵,但表述更为直接,着重形译。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首先介绍文学翻译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提出文学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
    第二段,“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拿莎剧的翻译为例。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接着分而论之,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式,提出翻译要考虑从形象、情感、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来达成目标;
    第三、四段,“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如果把……译成‘玛丽不记得她那在她两岁时死去的母亲了’,就有悖于汉语表达法”,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指出语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并举中英文的翻译实例来说明思维的差异会给文学翻译造成影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侧重点:
    杜诗写雨“潜入”,为拟人修辞,许渊冲翻译为“偷”,保留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他的“三美”原则,“他认为翻译……更重要的是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比如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也就是要注重‘意美,”,遵从了“意美”,增加了生动活泼之感;
    宇文所安把“嵌入”翻译为“进入”,采取“直译”的方式,取风随雨来之原意,在表达上更忠实于原文。
    原因:
    结合“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过滤。“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习惯等原因而造成接收者有意无意地对信息交流选择、变形、伪装、渗透、创新等作用,从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内在内容、形式发生变异”可概括出,二人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
    结合不同译者对诗歌翻译的韵律、节奏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都遵循各自的原则”“他在翻译诗歌时,采取‘三美’原则”“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流畅通顺,采取直译的方法”可概括出,二人秉持的翻译原则不同。
    6.B【解析】“说明外公外婆对这个‘准女婿’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的忧虑”理解有误。撇开“不叫小姨夫的人”吃“好料”反映了老人的为老不尊和狭隘自私,谈不上对“坐吃山空的忧虑”。
    7.C【解析】“欲扬先抑”的说法有误。“有趣有爱”的评价不准确,在“我”的幽默笔调下可以算是“有趣”的,但是并不都是“有爱”的。家里也谈不上“温馨和欢乐”。
    8. ①文体新颖,采用小学生命题作文式的幼稚文体,将小学生黄博浩的日常,以碎片方式展示出来。后面加上评语,让读者玩味。以最“蹩脚”的写作方式取得最佳叙事效果。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通过平凡的小人物视角,少年内心的天真澄明也与成人世界的暗淡复杂形成了对照,更加耐人寻味。
    ③用儿童口吻叙事,小说幽默生动,充满童趣。爱用成语,为练写作刻意增添文采造成的褒贬错位,造成似是而非的幽默效果。
    (每点3分,答好2点即可。如果答“散文化组织材料”等其他答案并能合理说明,也可酌情给分。如评价语言风格属于边缘答案。)
    9.①外公外婆的精明算计和“不叫小姨夫的人”大度包容形成对比,反映了对成人世界虚伪势利的批评,和对真诚友善的召唤。(在“我”被请家长这件事上外公外婆的躲闪逃避和“不叫小姨夫的人”的仗义担当形成了对比,外公外婆对“不叫小姨夫的人”义正辞严的教育和后文鬼鬼祟祟地偷吃行为作对比等)
    ②老师对“我”使用成语的严肃批评和文中众多成语富有新意、妙趣横生也形成了对比,说明成人世界的僵化规则和儿童世界的思维活泼感受丰富表达大胆。
    ③四个姓的“乌合之众”组成一个家,打成一片,和亲生父母缺位形成了对比,说明众多家庭普遍性存在的严肃问题,父母缺位对孩子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④在原来学校“万念俱灰”和转学后“我这辈子就有希望”对比,反映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不断犯错和渴望自强,需要大人激励引导的微妙状态。
    (每点3分,列举正确1分,能够指出其严肃的主题内涵所指2分。其他对比言之成理也可以。2点即可得6分。)
    10.C 解析:“好”的发出者为“楚灵王”,支配者为“士细要”,故在“士细要”后断开,排除A、B两项;“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句式一致,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
    11.C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
    12.B( A. 憎恶\相当于“何”,怎么 B.喜欢\同“悦”,取悦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 D. 表明、彰显\美好的)
    13.A 老聃是老子,“无为”是老子的主张。
    14..A 楚灵王的事例是反例,文本一强调的是君王主动“兼爱”的价值(影响)。
    15.(1)(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居于上位的人不把这事当作该办的政务来推行,士人不把它作为应做的事情来实行的缘故。
    (关键词:特,只、只是 以为,把 当作 故,缘故。)
    (2)你赶快停止还可以,不然你必定会被定罪。(关键词:已,停止 不,通“否” 见罪,被定罪。)
    16.(1)孔子认为子路的这种做法是向民众显示自己的德行之美,却让国君显得缺少恩惠。
    (2)墨子的“兼爱”不分亲疏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是一种无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是有亲疏之分的,爱人涉及家国、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差等的爱。
    【解析】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能够明确“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的意思,即可得出答案。对于第二问,要明确墨子的“兼爱”指的是什么,孔子的“仁爱”指的是什么。由文本一的“夫爱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老而无子者……有所放依而长”可知,墨子的“兼爱”是无差等的爱,他强调的爱不分亲疏厚薄,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人我彼此。由文本二“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可知,孔子强调的“仁爱”是有亲疏之分的,不能越过家国、上下、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差等的爱。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跟从他而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居于上位的人不把这事当作该办的政务来推行,士人不把它作为应做的事情来实行的缘故。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粗劣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熟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做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人,所以灵王的臣下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制,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后,朝廷之臣都(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
    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像太阳、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土。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老弱孤苦之人,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居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得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得治的准则,不可不努力去做。
    文本二:
    子路在蒲地做县令时,为了防备大水,就率领蒲地的民众修建沟渠。因为百姓的劳动繁重而且辛苦,子路就发给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
    孔子听了这件事,就派子贡去阻止子路。子路很生气,不高兴,就去拜见孔子,说:“我因为暴雨将要来了,担心有大水灾,所以就率领民众修筑沟渠来防备。但民众却因缺少粮食忍受饥饿,所以就发给他们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老师您让子贡制止我,这是老师阻止我施行仁爱。老师用仁爱教育弟子而禁止弟子施行它,我没有办法接受。”
    孔子说:“如果民众饥饿,你为何不向国君报告,请求开放粮仓的粮食救济他们?而你私下里以你的食物救济民众,这是你在向民众表明国君没有恩惠,而显示自己的美德。你赶快停止还可以,不然你必定会被定罪。”
    17.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错误。“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而不是“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18.(1)直接描写,“哀筝”“苦含情”表现了音乐的悲愁凄苦的特点。(2)用典,借娥皇女英的典故写出筝乐的哀怨动人非人间所有,仿佛只有湘水女神才能奏出。(3)侧面衬托,“烟敛云收”“数峰青”,借环境描写衬托音乐的动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怨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烟敛云收”“数峰青”,借环境描写衬托音乐的动人。“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19名篇名句默写。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答案】20. C 21. C 22. A
    23.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举足轻重: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文中后面是“一席之地”,用“举足轻重”。薪火相传: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句中后面是“跫音”,用“歌弦不辍”。浮光掠影:比喻见识肤浅,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原意指春风得意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文中后面是“巡视”,用“走马观花”。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多用于形容房屋等密集。文中后面是“卷帙”,用“浩如烟海”。故选C。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联系上一段的开头,句式应该选用“走进书院”,本段内容主要在于谈论“文化自信”,故选C。
    【22题详解】
    .A(A 项,拟物;B项.借代和对比;C项,夸张;D项,借喻。)
    【23题详解】
    23.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划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结构混乱,状语“真正”错放在定语的位置,“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语序错误。
    审题立意
    分析一
    审题:
    材料中孔子说的是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有公心,去除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所以不会惧怕。《中庸》侧重强调的是智、仁、勇这三样品德,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品德。由此可见,儒家传统道德中非常看重智、仁、勇,并认为这是成为君子的重要前提。注意最后一句话,“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这就说明当代社会青年成长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考试可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进一步思考如何锤炼这三种品质,不断成长。
    试题要求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写作时,可以首先解释清楚仁、智、勇这三个词语各自的内涵。比如,可说“知者不惑”指的是“不断地求取知识,以减少自己对世界事物而产生的困惑”;“仁者不忧”即为“真诚地待人如己,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而这里尤其要注意对“勇”要有正确的理解,从心灵的角度而言,勇是一种高度凝炼、高度升华了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是理性化的,也是持久的,不是凭一时意气用事的匹夫之勇。之后,应对三者关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比如,可以说“智”是前提,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准确的辨识力,知道是非善恶,实现“仁”并不断追逐“勇”。也可说,“仁”是前提,可以从德与才的关系展开思辨分析,同时说明只有坚持“勇”才能在正确道路上不断提升“智”的水平。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考场快速审题】
    ①一定要写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前提、基础、进阶、原因、过程、递进、结果等等,不能分开写;
    ②发言稿格式不能错。
    ③一定要联系当代青年,联系自身。
    ④前两个分论点可以写关系,第三个分论点反向分论,思考:若不知、不仁、不勇会有什么后果?
    参考立意:
    1.在追逐仁智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2.仁是追求智的底线,勇是追求智的方式。
    3.知、仁、勇,成长三部曲。
    优秀作文
    知成才,仁处世,勇立身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树木从细枝嫩芽生长到葱郁如盖,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人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知、仁、勇的共同作用。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慧、友爱、无畏是对知、仁、勇的普遍诠释,这些历来为人推崇的精神品质无疑促进人的进步。同时,得知在不同的条件与情境下,将知、仁、勇相互融合贯通,更能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于是我们要思考三者的联系,以追求臻于至境的人生发展高度。
    知者胸有博识,“知”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仁者友善于人也需运用智慧,勇者直面挑战更不应鲁莽行事。
    “知”,浅层意义上指知识、才干,缺少知识积淀的人即使短期内小有成就,注定难以无期辉煌。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一些著名互联网企业家,丰富的求学经历是他们人生履历的浓厚底色。更深层地讲,“知”是人生智慧。人的成长发展犹如船行水中,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可能暗礁丛生。对待自我要有智慧,勇取无畏地前行而不是缺少方向的横冲直撞;对待他人要有智慧,助人为乐时把握关键,掌握交往限度,而不是手忙脚乱地添麻烦。
    仁者心怀众生,“仁”是发展进步的必经环节,仁”的培养在运用智慧之前,更有赖于“勇”的发挥。
    当代国际社会中常用的论断是,“没有一个国家是一个孤岛”,这一观点的前提是它的一个小尺度意义上的现实状况,“没有一个人不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因此对我们提出了相互支爱的要求,付出爱方能收获爱,像冯小兰为乡村留守儿童的音乐课堂倾注心血,去世后化作人们感念她的点点泪光;像 奥黛丽 赫本亲赴非洲,怀抱饥饿儿童,无数人为她扶棺送行。付出就总想有所收获,当人们为自身付出后仍所得微渺时,不禁要怀疑对他人付出的意义,在这一想法的基础上,“勇”就成了“仁”的先决条件之一。
    所以“勇”究竟为何成为《中庸》中“天下之达德”之一?
    勇者眼望远方,“勇”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求知要大胆果决、取于创新,行仁要无畏无惧,但求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勇气是一把利剑,挥开人类头上的阴霾。”以勇为弓,仁为弦,知传力,我们便做那迅疾的箭。承彼三者直向远方。
    谢谢大家!
    点评:
    基本是递进写法,元与元之间的关系相对清晰,用了过渡的方式展开论点,赋予条件和意义,是聪明的写法。
    考场上能在较短篇幅把三者关系讲清楚已经了不起,且文字温润不张扬。
    结构上也比较清晰,整体性也基本合格。
    演讲稿、发言稿要多排比,气势足,观点突出,这点需要加强。
    仁知傍身,勇毅前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岁月流转,时节蹁跹,我们听到了历史的跫音,带来了“知、仁、勇”的朗朗书声。我听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也悟出了《中庸》的千年警醒。作为时代青年,我对“知、仁、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我们当以“知、仁”傍身,在实现自身理想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知者不惑,沉淀学识。如此,青年学子就会博闻强识,仁勇兼备,不忧不惧。
    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命有度,学海无涯。王阳明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曾放弃读书思索;苏轼被贬黄州,住在当地的寺庙里,认认真真研读《易经》。自身的遭遇与书本应和,他们才获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智识与超脱。如果你心中茫然没有方向,不妨静下心来,努力去读书,去思考。努力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升级自己的认知,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坚定方向,不再困惑。在此基础上,以“仁”处事,勇敢无畏走四方!
    仁者不忧,心怀良善。如此,时代青年则会德和天下,知明无过,勇毅前行。
    山花烂漫,杨柳依依,歌起太行。退休后又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的邓小岚,用她的一片“仁”心教授音乐,募集乐器,组建合唱团。十几年的用心筑梦,邓小岚带领马兰村的“天籁之音”,从大山唱到了鸟巢,深山小花绽放在奥林匹克舞台!“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秉持仁义,是良善,是正道,更是心中怀有不惧物质得失的气魄和胸襟。仁者大智,无愧于心。心怀仁义如邓小岚,不仅心胸宽广,无惧世事变迁,而且身心舒畅,更能体会到世间的幸福感。
    勇者不惧,行胜于言。吾辈青年定能以知为基,以仁傍身,笑傲苍穹。
    在荷马史诗里,勇敢高于其他品质。柏拉图的四大美德“勇敢、节制、正义、智慧”,勇敢也排在第一位。但是,人生的所有难题与困境,都来自智识的不足、心灵的干涸、行动的畏缩。行胜于言,做勇敢的人,就要守好一颗勇敢的心。遇事只有先战胜内心的恐惧,才能扫除内心的阴霾,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所以,勇敢不是无所畏惧、不计后果地盲目逞强,而是源于那一腔使命感与对正义和尊严的守护,源于“仁”与“知”的积累。
    以“知”充盈自己,以“仁”团结互助,以“勇”无畏前行。吾辈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河,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风华正茂,指点江山;传承薪火,初露锋芒!
    谢谢大家!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