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47练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法(含解析)
展开专题16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47练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法
1.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 )
A.石油醚 B.丙酮 C.乙醇 D.乙醚
【答案】C
【解析】萃取剂必须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得多;题给四种物质中乙醇与水互溶,故不能用作萃取剂。
2.分离下列混合物,应选用蒸馏操作的是( )
A.汽油和柴油 B.溴水 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D.四氯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项,汽油和柴油互溶,但二者沸点不同,故用蒸馏操作分离;B项,用萃取、分液、蒸馏操作分离;C项,用结晶操作分离;D项,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用分液操作分离。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
A.乙醛和乙醇 B.苯和水 C.酒精和水 D.乙醛和水
【答案】B
【解析】A项,乙醛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A错误;B项,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B正确; C项,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C错误;D项,乙醛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错误。故选B。
4.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
A.贝采利乌斯 B.道尔顿 C.李比希 D.门捷列夫
【答案】C
【解析】李比希采用燃烧有机物的方法测定碳、氢元素质量分数。
5.能够快速、微量、精确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
A.质谱 B.红外光谱 C.紫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答案】A
【解析】红外光谱和紫我光谱可以判定有机物中基团种类,核磁共振谱可以用于测定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而质谱则可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6.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测试并记录,可以初步判断该有机物分子拥有的( )
A.同分异构体数 B.原子个数
C.基团种类 D.共价键种类
【答案】C
【解析】红外光谱的作用是初步判断该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有机物中的“基团”包含两类,一类是烃基,另一类是官能团。
7.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一组峰,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答案】C
【解析】10个碳原子以内的烷烃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一组峰的有CH4、CH3CH3、C(CH3)4、C(CH3)3C(CH3)3四种。对照此题,只有C选项符合。
8.欲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选用的方法是( )
A.加入无水CuSO4,再过滤 B.加入生石灰,再蒸馏
C.加入浓硫酸,再加热,蒸出乙醇 D.将96%的乙醇溶液直接加热蒸馏出来
【答案】B
【解析】水和乙醇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提纯乙醇;为了得到无水乙醇,应先加入生石灰吸水再进行蒸馏。
9.下列关于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四次用到玻璃棒
B.该实验中第二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该实验中结晶的温度越低越好
D.苯甲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因此可任意量添加
【答案】B
【解析】该实验中三次用到玻璃棒,即溶解时搅拌,过滤时引流(两次),A错误,B正确;结晶的温度太低,杂质也会结晶析出,纯度降低,C错误;食品防腐剂的添加量有一定要求,不能任意添加,D错误。
10.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
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生石灰,再蒸馏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NaOH溶液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
【答案】B
【解析】A项,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A错误;B项,用生石灰吸水,利用乙醇沸点低加热蒸出,B正确;C项,苯甲酸会与NaOH溶液反应,C错误;D项,要趁热过滤,D错误。
11.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答案】A
【解析】酒精易溶于水,与水不能分层,不能达到萃取的目的,A错误;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如仍从下口放出则上层液体会混有残留的下层液体,B正确;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故使用前应先检查活塞处是否漏水,由于萃取操作时,要将分液漏斗倒转振荡,故还应检验分液漏斗口部活塞是否漏水,C正确;放出下层液体时,先将漏斗上面的塞子打开使漏斗内与大气相通,这样下层液体才能顺利流出,D正确。
1.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盛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盛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答案】D
【解析】萃取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已知乙酸异戊酯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的操作是( )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解析】乙酸异戊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分液漏斗中乙酸异戊酯在上层,水在下层,分液时应先将水从下口放出,再把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B.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
C.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D.研究有机化合物可首先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再分离、提纯
【答案】D
【解析】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首先应该是分离、提纯然后再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所以D不正确。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
②用直接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无水乙醇
③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
④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由其作用决定,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是为了测量蒸气温度,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故其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瓶支管口处,①正确;制无水乙醇时应先加生石灰再进行蒸馏,②错误;在重结晶实验中,被提纯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为减少其损失,应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故③正确,④错误。
5.现有一瓶由两种液态有机物乙二醇和丙三醇(甘油)组成的混和液,根据下表性质判定,要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物 质 | 分子式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乙二醇 | C2H6O2 | -11.5 | 198 | 1.11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丙三醇 | C3H8O3 | 17.9 | 290 | 1.26 |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 |
A.分液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
【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二者是互溶的,且沸点相差比较大,应选择蒸馏方法将二者分离,故选C。
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被提纯物质 | 乙醇(水) | 乙醇(乙酸) | 乙烷(乙烯) | 溴苯(溴) |
除杂试剂 | 生石灰 | 氢氧化钠溶液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KI溶液 |
分离方法 | 蒸馏 | 分液 | 洗气 | 分液 |
【答案】A
【解析】A项,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乙醇中混有的水,蒸馏可得到乙醇;A项正确;B项,乙醇易溶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乙醇与盐溶液分离开;B项错误;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C项错误;D项,溴可将KI氧化为碘单质,而碘易溶于溴苯,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错误;故选A。
7.乙醇和二甲醚属于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分别如下:
在下列哪种检测仪上显示出的信号是完全相同的( )
A. 李比希元素分析仪 B. 红外光谱仪 C. 核磁共振仪 D. 质谱仪
【答案】A
【解析】根据各选项检测仪的检测类型分析判断,李比希元素分析仪分析的是元素种类;红外光谱仪分析的是化学键和官能团;核磁共振仪分析的是氢原子种类;质谱仪分析的是相对分子质量。A项,二者均只含C、H、O元素,则元素分析仪显示出的信号是完全相同;B项,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红外光谱信号不同;C项,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核磁共振氢谱信号不同;D项,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质谱法测定的最大质荷比相同,但信号不完全相同;故选A。
8.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
A.只测定它的C、H原子个数比
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CO2
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水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D.只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水的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生成CO2和水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和氢元素质量。若试样质量 = 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则为烃;若试样质量>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则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9.某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中有C—H键、O—H键、C—O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A.CH3CH2OCH3 B.CH3CH2COOH C.CH3CH2CH2OH D.CH3CH2CHO
【答案】C
【解析】CH3CH2OCH3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含C-H键、C-O键,不含有O-H键,A错误;CH3CH2COOH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分子中含C-H键、O-H键、C=O键、C-O键,B错误;CH3CH2CH2OH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含有C-H键、O-H键、C-O键,C正确;CH3CH2CHO相对分子质量为58,分子中含有C-H键、C=O键、不含O-H键、C-O键,D错误;故选C。
10.下列关于物质研究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可推测有机物可能的结构
B.氢核磁共振谱能反映出未知有机物中不同环境氢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C.根据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
D.质谱法可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B
【解析】A项,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可推测有机物可能的结构,A正确;B项,氢核磁共振谱能反映出未知有机物中不同环境氢原子的种类,不能反映出个数,B错误;C项,分子中化学键或官能团对红外线发生振动吸收,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C正确;D项,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并记录其信息的分析方法,因此质谱法可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正确。
11.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
A.只测定它的C、H原子个数比
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CO2
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水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D.只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水的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生成CO2和水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和氢元素质量。若试样质量 = 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则为烃;若试样质量>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则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1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36 g水和44 gCO2,则该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分子式一定是CH4 B.分子式一定是CH4O
C.分子式可能是CH4或CH4O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根据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的质量,可以求出其中的n(c):n(H) = = 1:4,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含有氧元素,故最简式为CH4Ox,x可取0或1,C项正确。
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溶于水的碘 | 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 分液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 重结晶 |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
D |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 蒸馏 |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
【答案】D
【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A错误;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错误;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可利用二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大,使用重结晶法分离,C错误;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法,D正确。
2.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如下:[来源:学科网ZXXK]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 ℃,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 ℃,沸点为249 ℃,溶解度为0.34 g;乙醚的沸点为34.8 ℃,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来源:学科网ZXXK]
试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Ⅰ是萃取分液
B.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C.操作Ⅱ蒸馏所得产品甲是苯甲醇
D.操作Ⅲ过滤得到产品乙是苯甲酸钾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白色糊状物为苯甲醇和苯甲酸钾,加入水和乙醚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中溶有苯甲醇,水中溶有苯甲酸钾,两种液体可用萃取分液法分离。溶解在乙醚中的苯甲醇沸点高于乙醚,可蒸馏分离。加入盐酸后生成的苯甲酸为微溶于水的晶体,可过滤分离。
3.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仅由A的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答案】D
【解析】红外光谱图中给出的化学键有C—H键、O—H键和C—O键三种,A项正确;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的个数即代表氢的种类,故B项正确;核磁共振氢谱峰的面积表示氢的数目比,在没有明确化学式的情况下,无法得知氢原子总数,C项正确;若A为CH3—O—CH3,则无O—H键,与所给红外光谱图不符,且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应只有1个峰,与核磁共振氢谱图不符,故D项不正确。
4.为验证某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验证其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H2O和CO2
B.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C.测定其完全燃烧时消耗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
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O2的质量
【答案】D
【解析】A项,烃的含氧衍生物或烃燃烧都生成H2O和CO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B项,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只能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C项,测定其完全燃烧时消耗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只能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D项,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O2的质量,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有机物中含有碳、氢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正确。
5.某化合物6.2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
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n(CO2) =0.2mol,n(C)=n(CO2)=0.2mol,m(C)=0.2mol×12g·mol-1=2.4g;n(H2O)=0.3mol,n(H)=2n(H2O)=0.6mol,m(H)=0.6g;n(C)∶n(H)=0.2mol∶0.6mol=1∶3;m(C)+m(H)=2.4g+0.6g=3.0g<6.2g,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6.2g-3.0g=3.2g,其物质的量n(O)==0.2mol。n(C)∶n(H)∶n(O)=N(C)∶N(H)∶N(O)=1∶3∶1,实验式为CH3O,无法确定其分子式。
6.某气态化合物X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X中C的质量分数;②X中H的质量分数;③X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的质量。欲确定化合物X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
【答案】A
【解析】要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可求出化合物X的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据①②可求出C、H、O的原子个数比,即X的最简式,再据④可求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
7.燃烧0.1 mol某有机物得0.2 mol CO2和0.3 mol H2O,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1∶3
C.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双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推出0.1mol有机物中含有0.2molC和0.6molH,即1mol该有机物中有2molC和6molH,因为题中无法确认有机物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无法确认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即无法确认有机物结构简式,故A错误;B项,根据A选项分析,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2:6=1:3,B正确;C项,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molC和6molH,该有机物分子式C2H6Ox,不饱和度为0,即不含碳碳双键,故C正确;D项,根据A选项分析,该有机物中可能存在氧元素,也可能不存在氧元素,故D正确。
8.有机物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 g,再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A.C4H10 B.C2H6O C.C3H8O D.C2H4O2
【答案】C
【解析】该有机物中n(C)=n(CO2)==0.6 mol,n(H)=2n(H2O)=2×=1.6 mol,n(O)==0.2 mol,所以该有机物中n(C)∶n(H)∶n(O)=0.6∶1.6∶0.2=3∶8∶1,得实验式为C3H8O,只有C符合。
9.某混合烃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 L混合气燃烧后,得3.36 L CO2和3.6 g水,则关于混合烃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 )
A.可能含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 D.可能是甲烷和丙炔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0.1 mol混合烃生成0.15 mol CO2和0.2 mol H2O,则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5H4。由C分析:其中必含碳原子小于1.5的烃,为甲烷,另一种烃的碳原子数大于1.5。由H分析: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数为4,则另一种烃H原子数也为4,可能为C2H4 、C3H4 、C4H4等。故选D。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8练 核酸(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8练 核酸(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下图表示一分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1练 卤代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51练 卤代烃(含解析),共15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48练 烷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48练 烷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命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