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填空练习(分课时编排)无答案
展开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放大镜
1.中国“天眼之父” ,天文学家,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 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所以,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 帮助观察。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 有关,和 无关。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中央 边缘 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 ,装有 的圆柱、圆球透明容器,玻璃球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2.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的,而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 ,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保持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在纸筒中。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 (上)和 (下)。
3.当放大倍数不同时,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下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而且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 ,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上小下大)
4.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所成的 进一步放大了。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倍。
5.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 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6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看看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偏左向光)、 (先低倍物镜、调反光镜出现亮光圈)、 、 (先眼看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下降、在看目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上升)、观察(左眼看右眼记录)
3.玻片移动方向和看到的像正好 。(偏哪边往哪边移动)
4.眼观察不到昆虫器官的细节,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昆虫器官的 ,但看的并不是很清楚,细节仍然看不清楚。用显微镜观察,看上去很大很清楚,能够看清楚细节,但是看不到昆虫器官的全部只能看见很小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像。
5.肉眼观察下的树叶,看到的范围最 ,但不清晰。放大镜下的树叶范围 ,但是看得比较清楚,可以看清楚部分叶脉。显微镜下的树叶范围最 ,看得最清楚,可以很清晰的看清楚每一根叶脉。
6.观察工具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图像越 ,但范围(视野)越 。
7. 昆虫头上的 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研制岀“ ”, 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在有空气泄漏时能立即发出警报。还可以安装在煤矿的矿井里,监视瓦斯的浓度,当瓦斯的浓度超标时,它就会报警,以便及时排除险情。
8.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称为 ,“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9 蝴蝶的彩色翅膀由许多 组成的,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 。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个大难题。
10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写出下面触角对应的昆虫的名字。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观察细胞需要使用 。
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3.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 的物体,所以观察洋葱需要做成 。
4.制作洋葱玻片的步骤: (1-2滴清水)、 (镊子“井”)、 、 (将一边慢慢放入水滴中,在水中放平,然后慢慢放下另外一边,避免出现气泡)、 (碘酒染色为更清楚)、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
5.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植物特有)、细胞膜、细胞质、 (小黑点)、 (形状不规则的大泡泡)几部分组成。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洋葱表皮是由 组成的,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生物系也是由 组成的。
2.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同一种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大小也有差异。
3.各种生物体的细胞是不一样的,首先是细胞 不一样,然后细胞的 也不一样,比如人的红细胞里特有血红蛋白,而其他的细胞则没有。
4.人体血液红细胞,是由科学家 发现的。专门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5.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了 之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 和 单位。
6.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 个。
7.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 。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8. 我们发现所观察的生物标本都具有 结构,但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或动物,其身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态结构也是 的,即便是同一种器官的细胞,不同的组织其形态功能也会不同,比如一片叶子上的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形状差别就很大。
9. 叶肉细胞内含 呈绿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
10.叶表皮细胞有形成 的保卫细胞, 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
2.荷兰的 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后来许多科学家发现,
在 中、 中、 中都生活着微生物,他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3.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不过 、 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4.水中微小的生物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 (池塘或鱼缸里的水)、 、 。
5.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跑来跑去不便于观察,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
也可以用 吸走多余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的运动速度。
6.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 。
7.提前一星期利用 培养微小的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人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就是微生物结集而成的。
8.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他们都是生物,因为生物体由 构成,具有新陈代谢特征,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一方面要适应环境,一方面还要影响环境,因此可以判断是生物。
7.微生物与健康
1. 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包括 、 、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 和 。
3. 也是一种微生物,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人类利用 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巨大的贡献。法国科学家 是第1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5.1928年 发明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6. 是指以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豆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1支疫苗。
7. 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向世界提出在手术中使用消毒法的约瑟夫·辛斯特便是受了巴斯德的影响。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发展了一项对人类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被视为细菌学之祖。他被称为“拯救人类最多的科学家”等,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
8. 1972年, 发明青蒿素,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
9.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例如 、 是真菌,可以直接食用。
10.有些微生物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酸奶添加 ,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
11.微生物会引发食物 。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期。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 可以防霉。
12.人们还利用一些 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13.人们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 有关,在此基础上,人类成功的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动植物新品种。克隆、杂交水稻( )。
14.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