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第1页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地球上的水-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展开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修订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地球和经纬网☆经纬网的应用☆地理位置分析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等值线地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月相位置及形状☆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能的优缺点 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地层和化石的关系☆地球的演化☆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运动常考考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两个作用☆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形成☆风判断☆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狭管效应”与“焚风效应”☆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信风带移动与季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描述☆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天气特征描述冷锋与暖锋对比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气旋与反气旋对比☆锋面气旋☆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水循环的意义☆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样子☆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湖泊水文特征☆咸水湖成因☆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盐场区位条件☆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浪(波浪)的类型☆潮汐☆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特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渔场条件分析☆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石☆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板块运动与地貌(六大板块图)☆火山地貌☆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矿物富集原因☆外力作用☆常见风化作用常见的风化地貌☆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河流流向判定方法☆喀斯特地貌☆风沙(风成)地貌影响风沙活动的形成因素风沙活动的危害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地貌与方向冰川地貌☆海岸地貌☆海岸线后退原因☆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湖泊按成因分类☆岛屿按成因分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特征描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土壤及土壤剖面☆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土壤肥力分析☆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土壤的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自然带概念☆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气象灾害☆洪涝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海洋灾害类型☆台风☆寒潮☆干旱灾害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防避☆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防灾减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分析要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地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新农村的建设方向☆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商务区特征城镇化标志☆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逆城市化问题:☆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生态城市建设☆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劣势☆工业集聚的优势、劣势☆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服务业概念及分类☆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交通布局特征描述☆交通运输方式评价☆交通线区位的评价☆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概念类型表现☆石漠化概念分布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城市辐射功能☆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产业结构的描述☆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流域综合开发思路☆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黄河断流原因措施☆湖泊面积缩小原因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可行性☆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表现☆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产业转移☆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工业综合整治措施☆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中国能源供需特点☆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环境安全的措施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跨国污染物问题的应对措施☆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措施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分类☆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9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068--☆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环节:  降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069--☆影响降水的因素形成条件水汽、降温、凝结核)一、充足的水汽1.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沿海水汽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2.风向:从洋面或湖面吹来的风(如我国夏季风),水汽多。从陆地吹来的风(如我国冬季风),水汽少。3.地形类型、山脉走向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水汽越多。二、空气降温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1.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容易凝结          压带控制,空气下降升温,水汽易凝结2.天气系统:气旋、锋面空气上升湿反气旋空气下沉 3.风带西风带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水汽容易凝结    信风、极地东风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4.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5.下垫面状况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多雾)降水多。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地区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降水少。三、凝结核(人类活动、下垫面性质)070--☆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土壤前期含水量、土壤的质地、土壤孔隙度)2.降水特性(降水量大小降水持续时间降水强度)3.流域植被、地形坡度(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时间)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下垫面性质)5.温度(河流结冰、冻土层) 071--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大气温度越高、空气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则蒸发量越大。光照气温、风速、空气湿度天气状况、蒸发面积)(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强度、地膜覆盖等)07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河湖水灌溉、填河改陆、围湖造田2.影响地下径流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地表硬化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可以增加水汽供应量。5.影响下渗:植树造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07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1.沼泽地的形成降水多(或其他补给量大),来水多;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排水不畅;冻土,不易下渗。2.内流河断流降水少(或其他补给量少),来水少;气温高,蒸发强;人类大量引水灌溉;沙土,大量下渗。074--☆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能量交换)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物质迁移)。④塑造:地表形态。075--☆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主要有: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这种互补关系主要取决于水位的高低。076--☆河流的补给类型1.大气降水:河流流量峰值与雨季同时,如我国季风区              特点: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2.湖泊和沼泽水补给:削峰补枯,按照水位高补低的原则。3.冰川补给:河流流量峰值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主要存在于夏季,如我国西北地区。4.融雪补给:特点是河流在春季出现小峰值,比如我国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其中的春汛就是季节性融雪的补给形成。 5.地下水补给: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和河流水水位关系。077--☆河流的水文特征(量、位、冰、沙)--水的性质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有无断流(取决于河流补给方式、流域面积、水系特征)2.含沙量:河段流速及流域的植被(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最冷月平均是否<0℃,流速)4.水位:高低、季节变化特征、汛期长短(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取决于流量和落差(地形,流速快慢)6.有无凌汛(措施:分段拦冰,拓宽河道,炸开冰坝)(发生凌汛条件: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秋末初春污染情况(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自净能力大小)078--☆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1.来水量①河流补给量(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雨水)支流补给③调入水源④流域面积⑤植被涵养水源,“削峰补枯”2.去水量①蒸发(光照强,气温高、风力强、气候干旱、液体表面积大,蒸发较旺盛)②下渗(土质疏松,无地下冻土,下渗较快)③径流(地形平坦,径流排水较慢;地形起伏大,径流排水较快)④人为引水(生活、生产用水)079--☆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雨水冲刷地表严重  ②地形: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作用弱    ④土壤: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土壤易被侵蚀⑤支流众多,来沙量大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工程建设、开矿活动等080--☆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1.自然条件①水量大,水位高且季节变化小 ②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  ③含沙量小  ④流速慢  ⑤流程长⑥流域面积宽阔,支流众多  ⑦河面宽阔,河道平直2.社会经济条件①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②河流流向与人口、资源流向一致③支流与人工运河交织成网081--☆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样子1.发源地、注入地   2.流向流程   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6.有无湖泊、运河沟通7.支流多少和支流形状(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082--☆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①海陆位置:离海远,河流无法入海;陆地面积广阔②地形:受地形阻挡,河流无法入海    ③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少④土壤:土质疏松,河流下渗量大      ⑤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用水)083--☆湖泊水文特征1.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4.补给水源→取决于地的气候、地形、水文、人类活动。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6.含沙量大小→取决于植被覆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7.风浪大小→盛行风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8.水质优劣→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自净能力大小等。084--☆咸水湖成因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1.内陆河流的终点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缺少河流流出,排盐能力弱,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2.海水倒灌或者是海迹湖古代海洋的遗迹08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从垂直分布看:随深度增加降低1000米以下变化小。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根本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热量收入:太阳辐射;热量支出:海水蒸发。主要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1.太阳辐射强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海水深度:深海水温度低,深层海水上泛导致水温降低3.洋流: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高;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4.海陆:夏季冬季海水温度低于高于同纬度陆地5.盛行风由低纬高纬吹来,海水温度升高降低)。086--☆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1.调节大气温度: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小。2.影响海洋生物: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性游动。3.影响人类活动海洋运输结冰期)渔业活动等。087--☆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海水平均盐度约为35‰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1.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2.入海径流: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3.洋流: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蒸发减弱,使盐度降低4.海域封闭:与其它海域交换少,保持较低盐度5.海冰融冻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088--☆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海水中含有许多有价值的化学物质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3.影响海水养殖。盐度的稳定性影响鱼类的生存繁殖。4.补充淡水资源。缓解当地的缺水状况(海水淡化)。089--☆滨海盐场区位条件1.降水量小。(如:地处背风坡,降水量少2.温度高,光照强,蒸发旺盛3.风力大,加速蒸发4.地势低平,多淤泥质海滩090--☆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从水平分布看,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附近向两极地区递增。1.海水温度: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2.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3.海水深度:海水密度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在中低纬度海区,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有时候,该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091--☆海浪(波浪)的类型1.风浪最常见的海浪(波浪)是由风力形成的。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巨浪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092--☆潮汐受太阳和月球引潮力的影响,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大潮和小潮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海水面凸出更高,形成大潮。每逢农历初八、二十二前后,太阳、月球和地球形成直角时,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水面凸起较小,形成小潮。093--☆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1.潮汐能发电:堤坝两侧潮汐涨落的水位差发电。2.潮间带采集:利用潮落,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3.潮间带养殖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旅游航运盐场军事活动海水制盐、塑造海岸地貌等094--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1.洋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2.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3.洋流的分布(洋流模式图)及名称。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夏季索马里寒流)  5.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095--☆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季风洋流)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096--☆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所在半球、流向、性质及名称1.判断所在半球: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为北半球。2.判断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确定性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4.确定名称:根据经纬度位置、温度、海陆轮廓确定名称。09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水热平衡输送和交换(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热带沙漠沿岸寒流形成雾)(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4.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098--☆海洋渔场条件分析另外还有水质)1.靠近大陆架:水域面积广阔,水光照充足。              岛屿众多:提供大量栖息地2.水温:①热带地区水温高,鱼类生长快        ②温带地区水温变化大,海水搅动,饵料丰富        ③高纬度地区水温低,鱼类生长慢3.结冰期:海水结冰导致水体含氧量下降,鱼类易死亡4.河流入海口: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丰富5.洋流影响:①寒暖流(冷暖海水)交汇形成渔场            ②上升补偿流带来底层营养物质注:世界四大渔场除秘鲁渔场外均为寒暖流交汇形成099--☆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水分交换:海洋对大气通过蒸发,提供水分。大气对海洋水汽凝结,形成降水。2.热量交换海洋对大气通过潜热、长波辐射调节气温大气对海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传导、蒸发)、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低纬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中高纬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实现中高纬之间的热量平衡100--☆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该环流称沃克环流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