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 (含解析)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8.8 第1课时 4大策略找到解题突破口(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8.8 第1课时 4大策略找到解题突破口(含解析),共17页。
第八节 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的解题策略指导
第1课时 审题上——4大策略找到解题突破口
解析几何研究的问题是几何问题,研究的方法是代数法(坐标法).因此,求解解析几何问题最大的思维难点是转化,即几何条件代数化.如何在解析几何问题中实现代数式的转化,找到常见问题的求解途径,是突破解析几何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突破解析几何难题,先从找解题突破口入手.
策略一 垂直关系的转化
[典例] 如图所示,已知圆C:x2+y2-2x+4y-4=0,问: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使l与圆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观摩] 假设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使l与圆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设直线l的方程为y=x+b,点A(x1,y1),B(x2,y2).
联立
消去y并整理得2x2+2(b+1)x+b2+4b-4=0,
所以x1+x2=-(b+1),x1x2=.①
因为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所以⊥,
即x1x2+y1y2=0.又y1=x1+b,y2=x2+b,
则x1x2+y1y2=x1x2+(x1+b)(x2+b)=2x1x2+b(x1+x2)+b2=0.由①知,b2+4b-4-b(b+1)+b2=0,
即b2+3b-4=0,解得b=-4或b=1.
当b=-4或b=1时,均有Δ=4(b+1)2-8(b2+4b-4)=-4b2-24b+36>0,即直线l与圆C有两个交点.
所以存在直线l,其方程为x-y+1=0或x-y-4=0.
[名师微点]
(1)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等价于⊥,而⊥又可以“直译”为x1x2+y1y2=0,可以看出,解此类解析几何问题的总体思路为“直译”,然后对个别难以“直译”的条件先进行“转化”,将“困难、难翻译”的条件通过平面几何知识“转化”为“简单、易翻译”的条件后再进行“直译”,最后联立“直译”的结果解决问题.
(2)几何关系“直角”坐标化的转化方式
①点B在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上;
②·=0;
③kF1B·kF2B=-1;
④勾股定理.
以上关系可相互转化.
[针对训练]
1.已知椭圆C:+=1(a>b>0)过点,且其离心率为,过坐标原点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椭圆C分别相交于M,N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定圆与直线MN总相切?若存在,求定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椭圆C经过点,∴+=1,
又∵=,解得a2=4,b2=3.
∴椭圆C的方程为+=1.
(2)当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时,由对称性,
设M(x0,x0),N(x0,-x0).
∵M,N在椭圆C上,∴+=1,∴x=.
∴O到直线MN的距离为d=|x0|=,∴x2+y2=.
当直线MN的斜率存在时,
设MN的方程为y=kx+m,
由得(3+4k2)x2+8kmx+4m2-12=0.
设M(x1,y1),N(x2,y2),
则x1+x2=-,x1x2=.
∵OM⊥ON,∴x1x2+y1y2=0,
∴x1x2+(kx1+m)(kx2+m)
=(k2+1)x1x2+km(x1+x2)+m2=0.
∴(k2+1)·-+m2=0,
即7m2=12(k2+1).
∴O到直线MN的距离为d== =,
故存在定圆x2+y2=与直线MN总相切.
策略二 角平分线条件的转化
[典例] 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求证:直线l过定点.
[解题观摩] (1)设动圆圆心为点P(x,y),则由勾股定理得x2+42=(x-4)2+y2,化简即得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y2=8x.
(2)证明:法一: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联立得k2x2+2(kb-4)x+b2=0.
由Δ=4(kb-4)2-4k2b2>0,得kb<2.
设点P(x1,y1),Q(x2,y2),
则x1+x2=-,x1x2=.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所以kPB+kQB=0,
即kPB+kQB=+=
==0,
所以k+b=0,即b=-k,所以l的方程为y=k(x-1).
故直线l恒过定点(1,0).
法二:设直线PB的方程为x=my-1,它与抛物线C的另一个交点为Q′,设点P(x1,y1),Q′(x2,y2),由条件可得,Q与Q′关于x轴对称,故Q(x2,-y2).
联立消去x得y2-8my+8=0,
其中Δ=64m2-32>0,y1+y2=8m,y1y2=8.
所以kPQ==,
因而直线PQ的方程为y-y1=(x-x1).
又y1y2=8,y=8x1,
将PQ的方程化简得(y1-y2)y=8(x-1),
故直线l过定点(1,0).
法三: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如果定点存在,
则它一定在x轴上,
所以设定点坐标为(a,0),直线PQ的方程为x=my+a.
联立消去x,整理得y2-8my-8a=0,Δ>0.
设点P(x1,y1),Q(x2,y2),则
由条件可知kPB+kQB=0,
即kPB+kQB=+
=
==0,
所以-8ma+8m=0.
由m的任意性可知a=1,所以直线l恒过定点(1,0).
法四:设P,Q,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所以kPB+kQB=+=0,
整理得(y1+y2)=0.
因为直线l不垂直于x轴,所以y1+y2≠0,可得y1y2=-8.因为kPQ==,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y-y1=,即y=(x-1).
故直线l恒过定点(1,0).
[名师微点]
本题前面的三种解法属于比较常规的解法,主要是设点,设直线方程,联立方程,并借助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解题,计算量较大.解法四巧妙地运用了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进行设点,避免了联立方程组,计算相对简单,但是解法二和解法四中含有两个参数y1,y2,因此判定直线过定点时,要注意将直线的方程变为特殊的形式.
[针对训练]
2.椭圆C:+=1(a>b>0)经过点(,0),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P点在椭圆上,且满足∠F1PF2=90°的P点只有两个.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F2且不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N(n,0),使得∠ANB的角平分线是x轴?若存在,求出n;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设知P点为椭圆的上下顶点,所以a=,
b=c,b2+c2=a2,故a=,b=1,故椭圆C方程为+y2=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m≠0),联立
消x得y2+2my-1=0.
设A,B坐标为A,B,
则有y1+y2=-,y1·y2=-,
又x1=my1+1,x2=my2+1,
假设在x轴上存在这样的点N(n,0),使得x轴是∠ANB的平分线,则有kAN+kBN=0,
而kAN+kBN=+=
=
==0.
将y1+y2=-,y1·y2=-代入2my1y2+(1-n)=0,
有2m+(1-n)==0,
即2m(n-2)=0.因为m≠0,故n=2.所以存在点N(2,0),使得∠ANB的平分线是x轴.
策略三 弦长条件的转化
[典例] 如图所示,已知椭圆G:+y2=1,与x轴不重合的直线l经过左焦点F1,且与椭圆G相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为M,直线OM与椭圆G相交于C,D两点.
(1)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直线OM的斜率;
(2)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AM|2=|CM||DM|成立?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观摩] (1)由题意可知点F1(-1,0),又直线l的斜率为1,
故直线l的方程为y=x+1.设点A(x1,y1),B(x2,y2),
由消去y并整理得3x2+4x=0,
则x1+x2=-,y1+y2=,
因此中点M的坐标为.
故直线OM的斜率为=-.
(2)假设存在直线l,使得|AM|2=|CM||DM|成立.
由题意,直线l不与x轴重合,
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
由消去x并整理得(m2+2)y2-2my-1=0.
设点A(x1,y1),B(x2,y2),则
可得|AB|=|y1-y2|
= =,
x1+x2=m(y1+y2)-2=-2=,
所以弦AB的中点M的坐标为,
故直线CD的方程为y=-x.
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x2=2,
解得x2==.
由对称性,设C(x0,y0),D(-x0,-y0),则x=,
可得|CD|=·|2x0|==2 .
因为|AM|2=|CM||DM|=(|OC|-|OM|)(|OD|+|OM|),且|OC|=|OD|,
所以|AM|2=|OC|2-|OM|2,
故=-|OM|2,
即|AB|2=|CD|2-4|OM|2,代入|AB|,|CD|和|OM|,
得=-4,
解得m2=2,故m=±.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y-1或x=-y-1.
[名师微点]
本题(2)的核心在于转化|AM|2=|CM||DM|中弦长的关系.由|CM|=|OC|-|OM|,|DM|=|OD|+|OM|,又|OC|=|OD|,则|AM|2=|OC|2-|OM|2.又|AM|=|AB|,|OC|=|CD|,因此|AB|2=|CD|2-4|OM|2,转化为弦长|AB|,|CD|和|OM|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易计算.
[针对训练]
3.(2021·福建宁德质量检查)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Q在抛物线C上,且|QF|=.
(1)求抛物线C的方程及t的值;
(2)若过点M(0,t)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N为AB的中点,O是坐标原点,且S△AOB=S△MON,求直线l的方程.
解:(1)∵|QF|=,∴+=,
解得p=2,
∴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将Q的坐标代入y2=4x,得t=2.
(2)设A(x1,y1),B(x2,y2),N(x0,y0),由(1)知M(0,2).
显然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y=kx+2(k≠0),
联立
消去y得k2x2-4(1-k)x+4=0.
∵Δ=16(1-k)2-16k2>0,得kb>0)右焦点F(1,0),离心率为,过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得c=1,=,∴a=,则b=c=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
(2)①当两直线一条斜率不存在一条斜率为0时,
S=|AB|·|CD|=×2×=2.
②当两直线斜率存在且都不为0时,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
将其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1+2k2)x2-4k2x+2k2-2=0,
则x1+x2=,x1x2=,
则|AB|=|x1-x2|=.
同理,|CD|=,
则S=|AB|·|CD|=··===2-∈,
当k=±1时,S=.
综上所述,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总结规律·快速转化]
做数学,就是要学会翻译,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格语言相互转换,我们要学会对解析几何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对象逐个理解、表示、整理,在理解题意的同时,牢记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牢固树立“转化”意识,那么就能顺利破解解析几何的有关问题.附几种常见几何条件的转化,以供参考:
1.平行四边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对边平行
斜率相等,或向量平行
(2)对边相等
长度相等,横(纵)坐标差相等
(3)对角线互相平分
中点重合
2.直角三角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两边垂直
斜率乘积为-1,或向量数量积为0
(2)勾股定理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斜边中线性质(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等腰三角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两边相等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两角相等
底边水平或竖直时,两腰斜率相反
(3)三线合一(垂直且平分)
垂直:斜率或向量
平分:中点坐标公式
4.菱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对边平行
斜率相等,或向量平行
(2)对边相等
长度相等,横(纵)坐标差相等
(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垂直:斜率或向量
平分:中点坐标公式、中点重合
5.圆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点在圆上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零
(2)点在圆外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正数
(3)点在圆内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负数
6.角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代数实现
(1)锐角、直角、钝角
角的余弦(向量数量积)的符号
(2)倍角、半角、平分角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夹角、到角公式)
(3)等角(相等或相似)
比例线段或斜率
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x2=6y与直线l:y=kx+3交于M,N两点.
(1)设M,N到y轴的距离分别为d1,d2,证明:d1与d2的乘积为定值;
(2)y轴上是否存在点P,当k变化时,总有∠OPM=∠OPN?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将y=kx+3代入x2=6y,得x2-6kx-18=0.
设M(x1,y1),N(x2,y2),则x1x2=-18,
从而d1d2=|x1|·|x2|=|x1x2|=18为定值.
(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证明如下:
设P(0,b)为符合题意的点,直线PM,PN的斜率分别为k1,k2.
从而k1+k2=+==.
当b=-3时,有k1+k2=0对任意k恒成立,则直线PM的倾斜角与直线PN的倾斜角互补,故∠OPM=∠OPN,所以点P(0,-3)符合题意.
2.已知椭圆C:+=1(a>b>0)的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点A(3,0),P是C上的动点,F为C的左焦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点P在y轴的右侧,以AP为底边的等腰△ABP的顶点B在y轴上,求四边形FPAB面积的最小值.
解:(1)依题意得解得
∴椭圆C的方程是+=1.
(2)设P(x0,y0)(-<y0<,y0≠0,x0>0),
设线段AP中点为M,又A(3,0),
∴AP中点M,直线AP的斜率为,
由△ABP是以A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可得BM⊥AP,
∴直线AP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
令x=0得B,
∵+=1,∴B,
由F(-2,0),∴四边形FPAB的面积S=(|y0|+)=≥5,
当且仅当2|y0|=,即y0=±时等号成立,
四边形FPAB面积的最小值为5.
3.(2021年1月新高考八省联考卷)双曲线C:-=1(a>0,b>0)的左顶点为A,右焦点为F,动点B在C上.当BF⊥AF时,|AF|=|BF|.
(1)求C的离心率;
(2)若B在第一象限,证明:∠BFA=2∠BAF.
解:(1)当|BF|=|AF|,且BF⊥AF时,
有c+a==,所以a=c-a,解得e=2.
(2)证明:由(1)知双曲线方程为-=1,
设B(x,y)(x>0,y>0)易知渐近线方程为y=±x,
所以∠BAF∈,∠BFA∈,当x>a,x≠2a时,则kAB=,kBF=.
设∠BAF=θ,则tan θ=,tan 2θ========-kBF=tan∠BFA.
因为2∠BAF∈,所以∠BFA=2∠BAF.
当x=2a时,由(1)可得∠BFA=,∠BAF=,
故∠BFA=2∠BAF.综上,∠BFA=2∠BAF.
4.已知椭圆W: +=1的长轴长为4,左、右顶点分别为A,B,经过点P(n,0)的直线与椭圆W相交于不同的两点C,D(不与点A,B重合).
(1)当n=0,且直线CD⊥x轴时, 求四边形ACBD的面积;
(2)设n=1,直线CB与直线x=4相交于点M,求证:A,D,M三点共线.
解:(1)由题意,得a2=4m=4, 解得m=1.
所以椭圆W方程为+y2=1.
当n=0及直线CD⊥ x轴时,易得C(0,1),D(0,-1).
且A(-2,0),B(2,0).
所以|AB|=4,|CD|=2,显然此时四边形ACBD为菱形,
所以四边形ACBD的面积为×4×2=4.
(2)证明:当直线CD的斜率k不存在时,由题意,得CD的方程为x=1,
代入椭圆W的方程,得C,D,
易得CB的方程为y=-(x-2).
则M(4,-),=(6,-),=,
所以=2,即A,D,M三点共线.
当直线CD的斜率k存在时,设CD的方程为y=k(x-1)(k≠0),C(x1,y1),D(x2,y2),
联立方程 消去y,
得(4k2+1)x2-8k2x+4k2-4=0.
由题意,得Δ>0恒成立,
故x1+x2=,x1x2=.
直线CB的方程为y=(x-2).
令x=4,得M.
又因为A(-2,0),D(x2,y2),
则直线AD,AM的斜率分别为kAD=,
kAM=,所以kAD-kAM=-=.
上式中的分子 3y2(x1-2)-y1(x2+2)=3k(x2-1)(x1-2)-k(x1-1)(x2+2)=2kx1x2-5k(x1+x2)+8k=2k×-5k×+8k=0,
所以kAD-kAM=0.所以A,D,M三点共线.
5.(2021·福州一模)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1,0),过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3.
(1)求椭圆C的方程;
(2)已知点M(-4,0),过F作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证明:∠FMA=∠FMB.
解:(1)由题意可知c=1,把x=-1代入椭圆方程可得+=1,解得y=±,
∴=,又a2=b2+1,可得a=2,b=,
∴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由对称性可知:∠FMA=∠FMB.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3+4k2)x2+8k2x+4k2-12=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kAM+kBM=+
=
=.
∵2x1x2+5(x1+x2)+8=-+8=0,
∴kAM+kBM=0,∴∠FMA=∠FMB.
综上,∠FMA=∠FMB.
6.(2021·青岛质检)已知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A,B是椭圆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个动点,当点A的坐标为时,△ABF的周长恰为7.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F作直线l交椭圆于C,D两点,且=λ(λ∈R),求△ACD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当点A的坐标为时,= =,所以=3.
由对称性,得+=2a,
所以2a=7-3=4,得a=2.
将点代入椭圆方程中,解得b2=4,
所以椭圆方程为+=1.
(2)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2,
此时S△ACD=×2×2=2.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CD的方程为y=k(x+2)(k≠0).
由消去y整理得(1+2k2)x2+8k2x+8k2-8=0.显然Δ>0,设C(x1,y1),D(x2,y2),
则
故=·=
·=
·=.
因为=λ (λ∈R),所以CD∥AB,
所以点A到直线CD的距离即为点O到直线CD的距离d=,
所以S△ACD=××d =×
==4
=2 =2 ,
因为1+2k2>1,所以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培优教案8.8《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的解题策略指导》 (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3-2024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培优教案88《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的解题策略指导》教师版doc、2023-2024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培优教案88《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的解题策略指导》原卷版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8.8 第2课时 5大技法破解“计算繁而杂”这一难题(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7.5 第1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