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分层作业
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2023淮安期中]读“蘑菇沙漠”图,回答1~2题。
1. 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岩层挤压 D. 火山喷发
2. “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平原地区 D. 荒漠地区
[2023连云港期中]雅丹龙城(下图)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它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糟”构成。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地貌是( )
A. 风蚀地貌 B. 风积地貌 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堆积地貌
4. 图中“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是( )
A. 东北—西南 B. 西北—东南 C. 南—北 D. 东—西
[2023泰州中学期末]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回答5~6题。
5. 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 )
A. 沿海沙滩 B. 河流两岸 C. 绿洲边缘 D. 森林内部
6. 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023江都中学期末]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其以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据此回答7~8题。
7. 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8. “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 长江三角洲 B. 福建沿海(多岩石)
C. 海河入海口 D. 江苏沿海(多滩涂)
[2023盐城中学期末]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面两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回答9~10题。
9. 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0. 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沉积 C. 海浪侵蚀 D. 海浪沉积
关键能力提升练B级
[2023涟水中学期末]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回答11~12题。
11. 该沙丘位于( )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12.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3苏州期末]抛物线沙丘是一种平面形态呈“V”形或“U”形的典型固定、半固定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因平面图形像抛物线,故得名抛物线沙丘。植被的分布可控制抛物线形沙丘侵蚀和沉积,是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流域某研究区抛物线沙丘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观测和对研究区抛物线沙丘形态特征和沙丘上植被特征的分析,初步可以断定研究区抛物线沙丘起源于风蚀洼地。据此回答13~15题。
13. 风蚀洼地阶段风蚀洼地与弧形沙梁的相互关系是( )
A. 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全部沙源 B. 弧形沙梁减弱了吹蚀风蚀洼地的风力
C. 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 D. 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沿相同方向生长
14. 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 )
A. 减弱了风沙的沉积作用 B. 增加了风力的侵蚀作用
C. 转变了风沙运动的方向 D. 改变了风沙流空间分布
15. 野外要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可以通过( )
①沙粒物质组成 ②沙丘长宽之比 ③沙脊形态特征
④沙丘植被类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3武进高中期末]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回答16~18题。
16. “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
A. 逐渐变近 B. 逐渐变远 C. 先变远,后变近 D. 先变近,后变远
17. “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 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 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 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 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18. 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①常年风化 ②地壳运动 ③风雨侵袭 ④海水侵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 [2023沭阳高中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
(1) 据下面短文,续写被省略的后半段内容,回答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
(2) 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3) 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解析]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锥。
2. D
[解析]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
3. A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量较少,流水作用微弱,以风力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它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可知,图中地貌符合雅丹地貌的特征,故该地貌主要为风力侵蚀地貌。
4. A
[解析]该地冬季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南侧,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为东北—西南走向。
5.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风影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砾堆积在灌丛根部,便形成了风影沙丘。沿海沙滩灌丛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不易形成沙丘。森林内部植被茂密,风力作用小,沙砾少,不易形成风影沙丘。
6. D
[解析]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所以导致灌丛沙丘迎风的一侧较陡,背风的一侧较缓。图示西南方向较缓,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7. D
[解析]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位于海边,主要景观为海蚀柱、海蚀崖,属于海浪侵蚀地貌。
8. B
[解析]“象鼻海岸”的主要景观为海蚀柱、海蚀崖,其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为岩石。
9. A
[解析]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海蚀作用和重力作用,海蚀拱桥顶部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向陆、向海演化为①④;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
10. D
[解析]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坛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沉积;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挟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1. D
[解析]冲积扇一般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片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
12. C
[解析]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粒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③。
13. C
[解析]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故而可以判断风蚀洼地位于抛物线沙丘的上风向,为其提供了部分沙源;洼地主要沿顺风向向前延伸,所以图示中的弧形沙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作用于风蚀洼地的风力影响较小;风蚀洼地中的植被增加了地表粗糙程度,使风速降低,较细沙粒会发生沉降,故而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具有分选作用;初期阶段弧形沙梁主要沿两翼方向发展,洼地主要沿顺风向向前延伸,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发育方向不同。
14. D
[解析]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两臂的延长,这是由于植被对两臂部分的固定,增强了风沙的沉积作用,使得两臂部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洼地主要沿顺风向向前延伸,风沙运动的方向并未发生转变;中间迎风坡部分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作用强,故而向前推进,所以是植被分布特点改变了风沙流强度的空间分布。
15. C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的四个阶段沙丘的长宽比和沙脊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通过沙丘长宽比和沙脊形态来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②③正确;抛物线沙丘的沙粒物质组成都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带来的,组成性质相似,不能用来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①错误;沙丘植被类型没有发生变化,④错误。
16. B
[解析]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陆地推移,与“石老人”的距离逐渐变远。
17. C
[解析]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石老人”,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石老人”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18. B
[解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故①③④正确;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故②错。
19. (1) 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
(2) (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
(3) 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在我国较常见的地区是,该地貌的成因是,图示地貌的名称为,“女王头”未来可能,北海银滩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测试题,共7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复习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