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称量物体的质量 D.倾倒液体
2.(2分)黄栌别名“红叶”。深秋北京香山红叶由绿变红,是细胞中存在叶绿素和花青素共同作用的缘故,叶绿素和花青素分别存在于( )
A.液泡、叶绿体 B.细胞核、液泡
C.叶绿体、液泡 D.叶绿体、细胞核
3.(2分)下列语句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适应性
B
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
新陈代谢
C
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
遗传变异
D
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生长发育
A.A B.B C.C D.D
4.(2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6×106cm2
C.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D.《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1mm
5.(2分)如图所示是人体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A.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①→②→③→④,不同的④组成人体
B.若①是受精卵,它通过不断分裂、分化形成③
C.皮肤、血液属于②结构层次,都是由不同的③按一定次序构成
D.③指四种基本类型,其中1具保护、分泌的功能,为保护组织
6.(2分)下列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从南极出发,分别向北、东、南各走1千米,最终会回到原地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除赤道外各地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C.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圈,每一条经线也是一个圈
D.某人从赤道沿120°E一直向北走,最终会回到原地
7.(2分)考古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块有植物化石的岩石,研究发现,该植物有根、茎、羽状复叶和孢子囊( )
A.沉积岩、蕨类植物 B.变质岩、蕨类植物
C.沉积岩、裸子植物 D.岩浆岩、裸子植物
8.(2分)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形状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②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2分)如果用表格中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纲
目
科
属
B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
牙齿
口腔
消化系统
人体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A.A B.B C.C D.D
10.(2分)下列选项中,都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 )
A.水杉、苏铁、郁金香 B.红松、苏铁、银杏、玉兰
C.郁金香、玉兰、睡莲 D.水杉、红松、苏铁、侧柏
11.(2分)关于地球表面板块的一些论述,正确的是( )
A.舌羊齿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
B.以距离大洋中脊远近的岩层年龄不同为证据建立起来的“海底扩张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推测地壳活动比较弱的地域是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所在地
12.(2分)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会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
A.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
B.乙: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C.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
13.(2分)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将水和酒精分别倒入量筒并反复摇晃
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分子间有间隙
C
铅笔笔尖朝下在篮球上由近及远移动
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体
D
点燃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14.(2分)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5.(2分)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科学家们这样做的理由最可能是因为它们( )
A.其特征能决定植物繁殖能力的强弱,从而决定着植物的进化
B.是被子植物比较重要的特征,对确定植物间亲缘关系比较可靠
C.其特征比较容易观察,分类便于操作,结果也易让人接受
D.存在的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形态结构特征稳定,对确定植物间亲缘关系比较可靠
16.(2分)有一支玻璃管总长40厘米但没有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则关于该水银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正常体温,L的长度为10.8厘米
C.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25厘米
D.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6厘米
17.(2分)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铝球和铁球,在它们空心部分注满水(ρ铝<ρ铁<ρ铜),则质量最大的球是(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8.(2分)根据下列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以确定共同特征最少的两种生物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甲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乙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丙………………………………………………………丙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戊 D.丙和丁
19.(2分)用天平测完物体质量后,发现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什么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出的质量小于物体的真实质量
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20.(2分)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则( )
A.甲烧杯中的水温度升的比较快,说明甲杯中的水的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比热容小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20分)
21.(4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因为它具有 (用图中数字作答)。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 中(用图中数字作答)。
(3)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 (用图中数字作答)。
22.(7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温度计的示数是 ;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如图2所示是 ,若消毒后没有甩过,又用它先后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乙 ;丙 。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填“A”或“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填“A”“B”),用图中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为 cm。
(3)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用同一把钢尺测量同一物体,夏天测得的数据比冬天偏 (填“大”或“小”)。
23.(3分)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 。(选填图中“a”、“b”、“c”或“d”)
24.(2分)生活中常见玻璃上出“汗”,有时附在玻璃的内侧,有时附在玻璃的外侧。下列现象中:
①深秋的早晨,窗玻璃上有“汗”;
②闷热的夏季房间里开着空调,窗玻璃上有“汗”;
③寒冬,生意兴隆超市的玻璃窗有“汗”;
④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
以上四种现象中,汗出在内侧一面的有 (填序号);汗出在外侧一面的有 。
25.(3分)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
(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判断的依据是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2)把玻璃泡从开水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26.(1分)如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神经细胞和根毛细胞,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图中C区含有下列①~⑥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7.(1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min。
(2)在图甲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3)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物质处于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时的特点是 。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8.(12分)小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之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之判断 上。
(3)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下图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或目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之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5)小之在观察未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能清楚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楚液泡(透光性较强),为看清细胞质和液泡的分界面 。
(6)小之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9.(8分)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蒸发快慢的;
(2)通过图1中实验 (填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所示,两只相同的玻璃容器中盛有不同量的酒精,为比较两容器中酒精蒸发的快慢,20分钟内乙容器中酒精的蒸发量为b。小明根据b>a得出了“乙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得较快”的结论,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若两容器中酒精蒸发快慢相同,则 。(选填选项前字母)
A.a=b
B.2a=b
C.a=2b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0.(8分)如图所示,是我国C919大型客机,其质量参数如表。C919在使用材料上,如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全机结构质量的20%使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这样可以减小飞机机身的质量,现在已经进入首飞阶段。(已知航空燃油的密度为0.8×103kg/m3,ρ铝合金=2.5×103kg/m3,ρ铝锂=2.1×103kg/m3)
特征质量
C919(标准航程型)
最大起飞质量
72500kg
最大着陆质量
66600kg
最大燃油质量
19560kg
标准商载质量
15920kg
全机结构质量
42000kg
(1)C919需加多少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C919采用密度较小的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标准商载质量,若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多少?
(3)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航空燃油、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80元、120元和125元。”由此测算到航空燃油零售价格每升应降低多少元?
(4)C919的机翼由A、B两种密度不同的材料混合制成,混合后的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若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机翼中A、B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 (设混合前后机翼总体积不变)。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称量物体的质量 D.倾倒液体
【答案】D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液体的取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热液体时,且手不能碰到短柄;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将滴管伸入试管内;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这类题为常考题,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关键。
2.(2分)黄栌别名“红叶”。深秋北京香山红叶由绿变红,是细胞中存在叶绿素和花青素共同作用的缘故,叶绿素和花青素分别存在于( )
A.液泡、叶绿体 B.细胞核、液泡
C.叶绿体、液泡 D.叶绿体、细胞核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答】解: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色素等;因此黄栌叶中的花青素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
故选:C。
【点评】细胞的其它的结构和功能也是重点,也要注意掌握。
3.(2分)下列语句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适应性
B
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
新陈代谢
C
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
遗传变异
D
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生长发育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千里之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B、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即新陈代谢。
C、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不合题意。
D、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2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6×106cm2
C.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D.《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1mm
【答案】C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般情况下,宽8m2,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2kg/m3,人体的体积约为V==0.05m3=50dm5,故C正确;
D、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0.075mm;
故选:C。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5.(2分)如图所示是人体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A.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①→②→③→④,不同的④组成人体
B.若①是受精卵,它通过不断分裂、分化形成③
C.皮肤、血液属于②结构层次,都是由不同的③按一定次序构成
D.③指四种基本类型,其中1具保护、分泌的功能,为保护组织
【答案】B
【分析】(1)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图中①是细胞,②是器官,③是组织,④是系统,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4神经组织。
【解答】解:A、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错误。
B、①是受精卵、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C、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血液是结缔组织。
D、③是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四种组织构成,由上皮细胞构成的,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本题解题关键。
6.(2分)下列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从南极出发,分别向北、东、南各走1千米,最终会回到原地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除赤道外各地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C.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圈,每一条经线也是一个圈
D.某人从赤道沿120°E一直向北走,最终会回到原地
【答案】A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解:某人从南极出发,分别向北、东,最终会会回到原地;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除赤道外各地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圈,每一条经线是一个半圈;
某人从赤道沿120°E一直向北走,最终会到达北极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分析后解答即可。
7.(2分)考古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块有植物化石的岩石,研究发现,该植物有根、茎、羽状复叶和孢子囊( )
A.沉积岩、蕨类植物 B.变质岩、蕨类植物
C.沉积岩、裸子植物 D.岩浆岩、裸子植物
【答案】A
【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沉积。在地球地表。分析题意可知该岩石属于沉积岩、茎、羽状复叶和孢子囊。
故选:A。
【点评】掌握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2分)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形状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的是( )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②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地球是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很多;月食尤其是月环食时,月食就是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在外太空观察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等等。
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与球形无关。
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②正确。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③正确。
日食,又作日蚀,故排除④。
故选:C。
【点评】考查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属于基础题。
9.(2分)如果用表格中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纲
目
科
属
B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
牙齿
口腔
消化系统
人体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可以从分类单位的大小、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组成、动物的分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B、4细胞构成3组织,4器官构成1植物体。不符合题意。
C、4牙齿构成5口腔,消化系统是人的八大系统之一。不符合题意。
D、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
10.(2分)下列选项中,都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 )
A.水杉、苏铁、郁金香 B.红松、苏铁、银杏、玉兰
C.郁金香、玉兰、睡莲 D.水杉、红松、苏铁、侧柏
【答案】D
【分析】裸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解答】解:A、郁金香属于被子植物;
B、玉兰属于被子植物;
C、郁金香、睡莲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属于被子植物。
D、水杉、苏铁,裸露,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熟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11.(2分)关于地球表面板块的一些论述,正确的是( )
A.舌羊齿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
B.以距离大洋中脊远近的岩层年龄不同为证据建立起来的“海底扩张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推测地壳活动比较弱的地域是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所在地
【答案】A
【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 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解答】解:舌羊齿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
以距离大洋中脊远近的岩层年龄不同为证据建立起来的“海底扩张说”没有推翻“大陆漂移说”,故B错误。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地壳活动比较弱的地域是大洋中脊,不是海岭。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等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
12.(2分)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会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
A.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
B.乙: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C.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
【答案】D
【分析】A.铅笔沿木板运动、沿篮球运动时,采用的是模拟实验;
B.两本书向中间移动会造成中间部分变形弯曲,探究地球内部板块的挤压和碰撞,属于模拟实验;
C.芝麻和黄豆分别代表不同物质的分子,模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采用的是模拟实验;
D.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空气为无色;
【解答】A.铅笔长度一定,当铅笔沿木板运动时,但沿篮球运动时,从而说明地球是球状的,故A 错误;
B.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挤压会造成中间部分变形弯曲,以此可以说明地球内部板块的挤压和碰撞,故B错误;
C.芝麻和黄豆分别代表不同物质的分子,模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C错误;
D.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空气为无色,左侧瓶向红棕色,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这道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考查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3.(2分)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将水和酒精分别倒入量筒并反复摇晃
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分子间有间隙
C
铅笔笔尖朝下在篮球上由近及远移动
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体
D
点燃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间存在空隙进行分析;
C.根据地球是球体的依据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解答】解:A.放大镜看到的白色颗粒并不是分子,而是蔗糖颗粒,故A错误;
B.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进入彼此的空隙,故B正确;
C.用铅笔笔尖朝下在篮球上向远处移动,笔尖先消失,不能说明地球是圆的;
D.发光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通电发光发热,为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2分)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有生命的整体;(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命名,错误。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故选:A。
【点评】掌握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科学家们这样做的理由最可能是因为它们( )
A.其特征能决定植物繁殖能力的强弱,从而决定着植物的进化
B.是被子植物比较重要的特征,对确定植物间亲缘关系比较可靠
C.其特征比较容易观察,分类便于操作,结果也易让人接受
D.存在的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形态结构特征稳定,对确定植物间亲缘关系比较可靠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对其进行分类,如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这有其重要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故选:D。
【点评】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
16.(2分)有一支玻璃管总长40厘米但没有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则关于该水银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正常体温,L的长度为10.8厘米
C.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25厘米
D.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6厘米
【答案】B
【分析】A.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设L=0,温度为to,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则有t=to+kL。
B.人体正常体温为37℃,代入
t=10℃+2.5(℃/cm)×L,可得L的长度为10.8厘米。
C.由k=2.5℃/cm,可得
==0.4cm/℃,就可以分析;
D.一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t=100C代入
t=10℃+2.5(℃/cm)×L,这样计算。
【解答】解:A.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设L=0o,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o+kL,当温度等于40℃o+k×12cm,同理当温度等于80℃
80℃=to+k×28cm,联立可得to=10℃,k=2.3℃/cm
t=10℃+2.5(℃/cm)×L;
温度计能测出最小温度为10℃,一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5℃,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为37℃,代入
t=10℃+2.5(℃/cm)×L,可得L的长度为10.8厘米;
C.由k=2.5℃/cm,可得
==0.4cm/℃,L升降4.4厘米;
D.一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t=100C代入
t=10℃+2.2(℃/cm)×L,
可得L=36cm,
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距离
40cm一36cm=4cm。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根据规定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2分)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铝球和铁球,在它们空心部分注满水(ρ铝<ρ铁<ρ铜),则质量最大的球是(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D
【分析】因为铜球、铝球和铁球三球都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无法知道,所以无法判断三球的体积大小。也就无法判断在它们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的质量大小。
【解答】解:因为铜球、铝球和铁球三球都是空心的,而球的体积关系不知道,也就无法判断注入水的质量大小关系。
故选:D。
【点评】“空心”问题,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题型,它与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知识点(如密度、重力、浮力等)都有联系,如果还知道三个球的体积相等,就能比较在它们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的质量大小了。
18.(2分)根据下列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以确定共同特征最少的两种生物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甲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乙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丙………………………………………………………丙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戊 D.丙和丁
【答案】C
【分析】(1)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知,1a体外长有毛皮,甲是哺乳动物;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
8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肺呼吸,丁是两栖动物,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无四肢,戊是鱼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故选:C。
【点评】明确了动物的分类及检索表的查阅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正确解题。
19.(2分)用天平测完物体质量后,发现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什么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出的质量小于物体的真实质量
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答案】B
【分析】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时,使天平两盘质量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橡皮泥在调节天平平衡后沾上,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等于橡皮泥和物体的质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解:
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左右两边平衡;故A错误。
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调节平衡螺母不能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可以在左盘或右盘中先放一个物体(该物体起到了平衡螺母的作用),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这样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20.(2分)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则( )
A.甲烧杯中的水温度升的比较快,说明甲杯中的水的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比热容小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D
【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无关;
(2)由图乙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烧杯内温度的变化量关系,根据Q吸=cmΔt可知它们吸收的热量关系;
(3)同种纯净水的比热容相同,根据Δt=判断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两烧杯内的水升变化关系;
(4)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根据Q吸=cmΔt可知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
【解答】解:
A.由题意可知,甲,它们的种类和状态相同,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甲、乙两烧杯内质量相等的纯净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吸=cmΔt可知,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由Q吸=cmΔt的变形式Δt=可知,甲、乙两烧杯内的水升温相同;
D.由图乙可知,水升高的温度相等吸=cmΔt可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和吸热公式的了解与掌握,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20分)
21.(4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甲 ,因为它具有 ①③⑤ (用图中数字作答)。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 ④ 中(用图中数字作答)。
(3)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 ② (用图中数字作答)。
【答案】(1)甲;①③⑤。
(2)④。
(3)②。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解:(1)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核是内含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番茄在生长过程中,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
故答案为:
(1)甲;①③⑤。
(2)④。
(3)②。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7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温度计的示数是 ﹣7℃ ;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如图2所示是 37.8℃ ,若消毒后没有甩过,又用它先后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乙 37.8℃ ;丙 38.5℃ 。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B (填“A”或“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不正确(填“A”“B”),用图中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为 3.7 cm。
(3)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用同一把钢尺测量同一物体,夏天测得的数据比冬天偏 小 (填“大”或“小”)。
【答案】(1)﹣7℃;37.8℃;37.8℃;38.5℃;(2)B;B;3.7;(3)小。
【分析】(1)温度计和体温计读数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使用过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2)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3)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夏天由于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解:(1)图1所示温度计,10℃被分为10个小格,即分度值是1℃,所以此温度计读数为﹣4℃,所以体温计的读数是37.8℃,用此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6.5℃的病人时,示数不会下降;用示数是37.7℃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8.5℃的病人时,使示数增加到38.5℃;
(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2.5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4cm;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如图所示,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
(3)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夏天温度升高,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尺子长度变小。因此对于同一物体的测量。
故答案为:(1)﹣7℃;37.8℃;38.4℃;B;3.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计的读数和使用、温度计的读数、刻度尺的读数和使用以及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有一定难度。
23.(3分)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c 、 b 、 d 。(选填图中“a”、“b”、“c”或“d”)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若仅增加水的质量,则水的沸点会不变,加热时间加长;
(2)若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的沸点升高,水的质量不变,比热容不变,所以水温度升高的快慢是相同的;
(3)若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液体温度升高得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
【解答】解: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所以应为c;
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但沸点升高;
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但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c;b;d。
【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考查了水温度升高快慢与水的质量的关系,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慢。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24.(2分)生活中常见玻璃上出“汗”,有时附在玻璃的内侧,有时附在玻璃的外侧。下列现象中:
①深秋的早晨,窗玻璃上有“汗”;
②闷热的夏季房间里开着空调,窗玻璃上有“汗”;
③寒冬,生意兴隆超市的玻璃窗有“汗”;
④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
以上四种现象中,汗出在内侧一面的有 ①③ (填序号);汗出在外侧一面的有 ②④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知道液化的定义,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即为液化,它需要放热。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故根据题目所给内容,利用液化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
①深秋的早晨,窗玻璃上有“汗”,所以里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②夏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的温度较低,所以外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③冬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温度较高,所以室内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④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剥去包装纸,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杯壁液化成小水珠;
以上四种现象中,汗出在内侧一面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②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液化现象,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知道液化的条件,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是解本题的关键。
25.(3分)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
(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小明的猜想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判断的依据是 温度没有达到碘的熔点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2)把玻璃泡从开水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1)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达不到熔点,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2)一段时间后,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发生了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错误;温度没有达到碘的熔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综合性较强,读懂题意,把握中心是解答的关键
26.(1分)如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神经细胞和根毛细胞,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图中C区含有下列①~⑥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 ①⑤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答案】①⑤
【分析】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解:甲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根毛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细胞质;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所以。
故答案为:①⑤。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7.(1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 4 min。
(2)在图甲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
(3)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时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1)4;(2)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3)晶体;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A。
【分析】(1)从图象中找出开始熔化和结束熔化的时间,可确定熔化的持续时间;
(2)知道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其温度变化不同;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4)实验中需要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更普遍性规律。
【解答】解:(1)读图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8min﹣4min=8min;
(2)在图甲所示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其温度变化不同;
(3)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冰是晶体,BC段为熔化过程;
(4)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普遍的规律。
故答案为:(1)4;(2)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固液共存、温度保持不变;
(4)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热量公式的灵活运用等,难度不大。
28.(12分)小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
(2)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小之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污点仍在原处,请你帮小之判断 物镜 上。
(3)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下图①②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或目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位置,小之想要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 C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5)小之在观察未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能清楚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楚液泡(透光性较强),为看清细胞质和液泡的分界面 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
(6)小之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方移动 A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答案】(1)清水。
(2)物镜。
(3)C。
(4)C。
(5)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6)A。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玻片上,污点都没有随着动。
(3)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②为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C。
(4)图中①、②表示物镜,放大倍数越大、④表示目镜,目镜越短;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低倍镜与载玻片距离长,即选用最小放大倍数、④、⑥。
故选:C。
(5)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
(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如果要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物像才会下右下方移动出视野外。
故选:A。
故答案为:
(1)清水。
(2)物镜。
(3)C。
(4)C。
(5)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
(6)A。
【点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9.(8分)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蒸发相同的水所用时间的多少 来反映蒸发快慢的;
(2)通过图1中实验 A、C (填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所示,两只相同的玻璃容器中盛有不同量的酒精,为比较两容器中酒精蒸发的快慢,20分钟内乙容器中酒精的蒸发量为b。小明根据b>a得出了“乙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得较快”的结论,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若两容器中酒精蒸发快慢相同,则 B 。(选填选项前字母)
A.a=b
B.2a=b
C.a=2b
【答案】(1)蒸发相同的水所用时间的多少;(2)A、C;(3)不正确;B。
【分析】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解答】解:(1)根据测出A、B、C、D四次实验中的玻璃片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50s,可知;
(2)分析A、C实验可看出、表面积相同,只有水滴的温度不同,C变干所用的时间为50s,通过图1中实验AC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这种方法不正确,因为他没有控制时间相同,则2a=b,
故答案为:(1)蒸发相同的水所用时间的多少;(2)A、C;B。
【点评】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0.(8分)如图所示,是我国C919大型客机,其质量参数如表。C919在使用材料上,如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全机结构质量的20%使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这样可以减小飞机机身的质量,现在已经进入首飞阶段。(已知航空燃油的密度为0.8×103kg/m3,ρ铝合金=2.5×103kg/m3,ρ铝锂=2.1×103kg/m3)
特征质量
C919(标准航程型)
最大起飞质量
72500kg
最大着陆质量
66600kg
最大燃油质量
19560kg
标准商载质量
15920kg
全机结构质量
42000kg
(1)C919需加多少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C919采用密度较小的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标准商载质量,若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多少?
(3)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航空燃油、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80元、120元和125元。”由此测算到航空燃油零售价格每升应降低多少元?
(4)C919的机翼由A、B两种密度不同的材料混合制成,混合后的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若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机翼中A、B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 3:8 (设混合前后机翼总体积不变)。
【答案】(1)C919需加24450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1600kg;
(3)航空燃油零售价格每升应降低0.224元;
(4)3:8。
【分析】(1)已知燃油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的变形公式V=可求燃油的体积;
(2)根据全机结构质量的20%使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求出整机中铝锂合金的质量,利用m=ρV求出如果使用普通的铝合金时这部分体积的质量,两次求得的质量之差即为提高的标准商载量;
(3)利用密度公式ρ=的变形公式m=ρV可求每吨燃油的体积,每吨降低价格除以体积即每升应降低的价格;
(4)设A、B两种材料的密度分别为ρA、ρB,根据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1)由ρ=得燃油的体积为:
V===24.45m3=24450L;
(2)整机中铝锂合金的质量:
m铝锂=42000kg×20%=8400kg,
由ρ=得,铝锂合金的体积:
V铝锂===4m3,
如果使用普通的铝合金时这部分体积的质量:
m铝=ρ铝V铝锂=2.5×103kg/m3×4m2=10000kg,
提高的标准商载量为:
m′=m铝﹣m铝锂=10000kg﹣8400kg=1600kg;
(3)1吨航空燃油的体积为:
V燃油===1.25m7=1.25×103L,
航空燃油每升应降价:
=0.224元/L;
(4)设A、B两种材料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则A、B按质量比6:2混合后的密度为:ρAB===
A、B按体积比8:3混合后的密度为:ρAB===,
因为A、B按质量比8:2混合后的密度与A,则=,
解得:=或:=,舍去)。
答:(1)C919需加24450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1600kg;
(3)航空燃油零售价格每升应降低0.224元;
(4)2: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变形公式的灵活应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共9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之江实验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之江实验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