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曲阅读课件PPT
展开1. 看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2. 看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诗人情感的流露,都和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在阅读鉴赏诗词时,应结合诗人的相关资料,如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作品的主要风格等。
3. 看注释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理解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等。
4. 看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同时这些意境也可以通过诗歌中的修辞、艺术手法等来展现,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5. 看典故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作者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
选择题——设错点分析(一)诗词曲句子理解(宜宾5年3考,眉山2021、2020)1. 曲解文意(宜宾2020.19B、眉山2021.11D):选项把原文表达的意思表述成另外一种。例(宜宾2020.19B):第一联“犬吠水声中”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分析:联系整首诗的内容,由“犬吠”“水声”“桃花”等意象可知首联重在写诗人“访”的所见所闻,展现出了犬吠声和流水声交错的桃源景象,为了衬托诗人的寻访对象“戴天山道士”的超尘拔俗,选项中的“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属于曲解文意。
2. 无中生有(宜宾2021.19D):原文中没有表达这个意思,但是选项中却涉及了。例(宜宾2021.19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分析:首先根据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最后两句,即“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的晚景美得就像画般,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可知该曲最后由景到人,写江面上渔翁只披着蓑衣归去,选项中的“急急忙忙”属于无中生有。
3. 情感主旨理解有误(宜宾2020.20C、眉山2020.11B):把原文中流露出的情感说成另外一种。例1(宜宾2020.20C):“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分析:联系整首诗歌,这首诗前六句重在写优美的景色,最后一联是说: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排遣愁思,与诗题“不遇”相照应,从侧面写出诗人“不遇”戴天山道士的惆怅,而选项中的“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属于对诗歌情感主旨理解有误。
4. 翻译(理解)错误:故意曲解词义,混淆视听。如“昏鸦”指的是“黄昏归巢的乌鸦”,可能在设错时设置为“昏昏沉沉的乌鸦”。5. 张冠李戴:原文中涉及多个人物或多种景物,选项设置“张冠李戴”,判断错误。如:眉山2021.11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在设题时也可能设为:“四千里”恨战乱绵延之广,“五六年”伤离家之久。
(二)整体把握(宜宾、眉山2021、2020)1. 古诗词曲常识混淆(宜宾2021.20A):根据对应古诗词曲设置常识辨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曲常识的掌握情况。例(宜宾2021.20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分析:这首元曲的题目是“江天暮雪”,“寿阳曲”是曲牌名,选项表述颠倒。
2. 内容颠倒:选项把上下句(片)或前后部分内容颠倒描述,或者部分内容描述错误。如:眉山2021.11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在设题时可能将颈联描述的内容设置为首联、颔联等,造成内容颠倒。3. 背景不符:选项故意说错朝代,把历史事件说错,把古诗集的编者当成作者等。如将唐代的诗人说成宋代的。
(三)景物、画面描绘(宜宾2021、2020,眉山2021)1. 细节偷换:将最容易迷惑人或容易忽略的细节偷换掉。如:宜宾2021.19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在设题中有可能会故意设为“有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造成细节偷换。2. 概括不当:将最容易理解错误,且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词语替换掉。如:眉山2021.11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在设题中,可能将“流落”一词换作“离开”,从而造成概括不当。
(四)写作手法(宜宾2021,眉山5年3考)1. 对表现手法分析不准确。如:宜宾2021.20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在设题时可能会将句中所运用的“虚实相生”描述为“借景抒情”等其他表现手法。2. 对表达方式分析失当:将诗(词曲)句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描述为另一种。如:眉山2020.11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在设题时有可能将所运用的“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设错为“间接抒情”。
(五)炼字(宜宾2021、2020,眉山2017)对该字体现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比如该字烘托了清幽静谧的意境,选项却说是热闹非凡的意境;该字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选项却说是对田园生活的厌倦等等。
(六)修辞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比如把诗词中运用的“比喻”说成“拟人”,或把“设问”说成“反问”,诗词中本没有使用某种修辞却说使用了。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在选项中比较常见,要注意区分。
常见的词语类别及表达效果举例如下:
设问方式举例及解题方法:1. 设问方式:[宜宾2019.13(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2. 解题方法:第一步: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词)句放入原句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展开联想描述句子所展现的景象;第三步:点出该(词)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规范 解释含义+分析或描述景象+表达效果(意境、感情)
简答题——分考点精析 诗(词曲)意理解与概括(眉山2020、2018)☞ 考向1 诗(词曲)意理解【方法指导】1. 阐明(词曲)诗句表明的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2. 联系标题、注释及整首诗(词曲)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 紧扣题目要求,形成答案,规范作答。
例(眉山2020.1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这句词的意思是:今日殷勤为你呈上离别的酒,望你能尽兴干杯。且这首词的题目是“送王缄”,可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词,再结合词中的“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可知表达了词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为下文抒发“何处是吾乡”的感慨做了铺垫。
☞ 考向2 内容概括【方法指导】解答此题,可采用如下解题方法:1. 审题,提取关键词作答。2. 从标题入手。标题往往是文本助读的切入点,古诗词的题目往往能揭示古诗词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信息。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对于熟悉的作者可以直接联系生平,对于不熟悉的可以看注释。通过注释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得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等,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例(眉山2018.23):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首先通读词句内容,可从该词上片提取出关键词“煮茧”;再联系词句中的“络丝”和注释“络丝娘:指缫丝女”可提炼出“缫丝”,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鉴赏诗(词曲)歌语言(眉山2017)☞ 考向1 诗(词曲)句子赏析【方法指导】赏析诗(词曲)中的关键句子,分析其在全诗(词曲)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答题规范: 句子意思+赏析角度(内容、修辞、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写出了……(内容)/描写了……(景色/情景)+表达了……的情感。
☞ 考向2 品味炼字之妙 常见设问方式: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比较这个字(词)与另外一个字(词),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这首诗(词/曲)的诗(词/曲)眼是什么?为什么?【方法指导】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句中描绘景象。3: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规范: 释含义、明手法+描景象+点作用+表情感
把握思想情感(眉山2021、2018)【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可采用如下解题方法:1.看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由题目中的“不遇”可以初步判断诗人未能见到友人,情感极有可能是“惆怅”“无奈”等。2.看注释。注释一般会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等,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思想感情。如《恨别》,注释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由此可知诗歌表达了诗人因战争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等。
3.析意象。某些意象表达的情感已趋于稳定,可先把握诗中意象的一般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中的意象包括“桃花”“野竹”“飞泉”“碧峰”等,可看出戴天山道士居住环境的优美,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戴天山道士的高洁志趣的赞美。4.找关键词。如曹操的《观沧海》,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抱负。
答题规范: 通过写…(内容)/描写…(景色/情景)+表达了……情感。
分析意象意境 【方法指导】“意象”中的“意”即诗人的情感或态度;“象”即诗歌中的景物或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意境”则是一组“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氛围。赏析诗歌意象意境一般要结合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审题,找出诗句中的典型意象。第二步:概括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专业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意象”的选用即是为了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因此要结合诗句内容和常见意象表达的一般情感具体分析。答题规范: 这首诗(词曲)中××意象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情感。
句子作用
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下文 2、点名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做铺垫 4、奠定情感基调 5、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 7、首句设问,则有引人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教学课件,共60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词群文阅读训练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外古诗词群文阅读训练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秋傍晚,悠然愉悦,搔头踌躇白发稀疏,全家流离失所,收河南河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课件】七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阅读:写景诗: 这是一份【专题课件】七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阅读:写景诗,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与侧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观察的角度,白描手法,六拟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