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
    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
    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十六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十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30分)
    1.(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s
    D.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6m
    2.(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误差越小
    B.只要测量的次数足够多,测量得足够仔细,误差是可以消失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时,我们可以避免错误
    3.(2分)今年“十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应当是(  )
    A.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B.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C.甲车可能向东运动
    D.乙车可能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静止
    4.(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2分)如图所示,这是把两种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后,所显示的波型(  )
    A.这两种声音的音调不同
    B.这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D.这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相同
    6.(2分)初二的某同学笔记本上自己总结的部分热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C.降温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D.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7.(2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束光束就是一条光线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8.(2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阻止噪声的传播
    B.乙图烛焰晃动说明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C.丙图的实验器材既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又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9.(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三点一线射击 B.小孔成像
    C.水中倒影 D.手影游戏
    10.(2分)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1.(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2.(2分)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速不同 D.响度不同
    13.(2分)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
    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14.(2分)有一根长20米的钢管,钢管内装满水,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  )(v气=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15.(2分)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15分)
    16.(4分)如图甲所示,该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s,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如图丙所示,测得该物体长为    cm,如图丁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

    17.(3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8.(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    (选填“甲”、“乙”或“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    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2分)寒冷的冬季,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冰花出现在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20.(4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和    ;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以上两空均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三、实验题(41分)
    21.(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数字分别是时:分:秒)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原理:   。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便于    。
    (4)实验过程中,测得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3的平均速度是    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下,则v上   v下(选填“>”、“<”或“=”)。
    (6)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   (选填“大”或“小”)。

    22.(16分)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单选);
    A.观察水沸腾后的体积变化
    B.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
    C.验证水只要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D.验证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4)小明通过这个实验,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5)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选填“A”或“B”或“C”)。
    A.
    B.
    C.
    23.(18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明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的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小明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4)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   ;
    (7)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四、作图题(4分)
    24.(2分)如图,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5.(2分)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处有一支激光笔。要使从激光笔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

    五、计算题(10分)
    26.(5分)假期,爸爸带小可从大田驾车到三明,然后从三明乘动车去福州。出发前,如表。开车途中,8:10时,得知距三明动车站还有40km,汽车速度仪显示的速度如图乙,则:
    车次
    三明开
    福州到
    运行距离
    D6321
    08:35
    09:49
    220km
    D3303
    09:33
    10:33
    220km

    (1)从该标志牌到三明动车站需多长时间?父子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车次动车从三明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该列车途中以40m/s的速度通过长度为600m的隧道,如图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20s。该列车的车身长度是多少m?
    27.(5分)为探究机动车刑事冤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支援记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如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该志愿者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求: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经过的距离;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十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30分)
    1.(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s
    D.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6m
    【答案】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
    B、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在20cm左右;
    C、正常情况下,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D、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4m。
    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误差越小
    B.只要测量的次数足够多,测量得足够仔细,误差是可以消失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时,我们可以避免错误
    【答案】D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解答】解: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故A错误;
    B、只要测量的次数足够多,误差也不可以消失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3.(2分)今年“十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应当是(  )
    A.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B.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C.甲车可能向东运动
    D.乙车可能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静止
    【答案】A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C、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向西运动,C错误;
    BD、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此时乙车一定向西运动,故B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4.(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快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C
    【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2)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B、一般情况下,故B正确;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就听不到声音;
    D、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利用,以及超声波和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属于基础内容。
    5.(2分)如图所示,这是把两种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后,所显示的波型(  )
    A.这两种声音的音调不同
    B.这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D.这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相同
    【答案】C
    【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两种声音振动的快慢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6.(2分)初二的某同学笔记本上自己总结的部分热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C.降温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D.增大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答案】B
    【分析】(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35℃~42℃;
    (2)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能影响到蒸发的快慢。
    【解答】解: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后,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和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D.液体温度的高低;增大液体表面积,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意,是选说法不正确的而不是选说法正确的。
    7.(2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束光束就是一条光线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答案】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见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
    一束光束包含无数条光线;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A、一束光束里包含多条光线;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即5×105km/s,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
    8.(2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阻止噪声的传播
    B.乙图烛焰晃动说明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C.丙图的实验器材既可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又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答案】C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通过声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传递信息,通过声引起其它物体的运动,属于声传递能量;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
    【解答】解:A、甲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烛焰的晃动,故B错误;
    C、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改变音调高低。
    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大,故C正确;
    D、图丁中,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倒车雷达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并且能用实验探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9.(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三点一线射击 B.小孔成像
    C.水中倒影 D.手影游戏
    【答案】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三点一线射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C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身边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0.(2分)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答案】B
    【分析】(1)水面和地面都反射月光,水面对月光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地面对月光发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人看到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来决定的。
    【解答】解:(1)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
    (2)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
    故选:B。
    【点评】(1)此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看到物体的明亮程度是由进入人眼睛的光线的多少来决定的;
    (3)通过水面和地面两种反射面对月光的不同反射,确定进入眼睛光线的多少,即可得到此题的答案。
    11.(2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B
    【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
    故选:B。
    【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气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
    12.(2分)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速不同 D.响度不同
    【答案】A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13.(2分)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
    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分析】在位移﹣时间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像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A、x﹣t图像中,图中甲,且不断增加,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
    B、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则甲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
    C、由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
    D、在0~t4时间内,丁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位移﹣时间图像属于高中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像读出有用信息,关键要研究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注意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区别。
    14.(2分)有一根长20米的钢管,钢管内装满水,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  )(v气=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
    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答案】A
    【分析】先利用t=求出声音在钢管、水、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只有当两次响声传到乙同学的时间差大于0.1s,乙同学才能区分开这两次响声,据此确定乙同学能听到响声的次数。
    【解答】解:由v=可知,
    钢管传播声音所用的时间:t1==≈0.004s,
    水传播声音所用的时间:t2==≈0.013s,
    空气传播声音所用的时间:t3==≈6.059s,
    由此可知,从钢管,所以乙同学不能区分三次响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知道:只有当两次响声传到乙同学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乙同学才能听到两次响声。
    15.(2分)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答案】C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
    B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速度为v甲===5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如果两车同向运动。
    故B错误、C正确;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二、填空题(15分)
    16.(4分)如图甲所示,该机械停表的示数为  337.5 s,如图乙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6 ℃,如图丙所示,测得该物体长为  2.70 cm,如图丁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37.5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由图示求出物体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4)首先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再根据刻线位置读数。
    【解答】解: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8”和“6”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3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2s;
    图温度计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液面在零刻度的下方;
    由图知:A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右侧与3.70cm对齐;
    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5.1℃,此时的温度为37.5℃。
    故答案为:337.3;﹣6;3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读数以及两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17.(3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1531 m;利用此种方法  不能 (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音调;1531;不能。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粗细有关,改变了振动频率;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2s=1s,
    由v=可得;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有真空。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故答案为:音调;1531。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调、回声测距离、声音的传播条件等知识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8.(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  丙 (选填“甲”、“乙”或“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  升华 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丙;升华。
    【分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放热,所以丙为气态,则乙为固态;
    乙到丙是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所以是升华。
    故答案为:丙;升华。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2分)寒冷的冬季,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冰花出现在玻璃的  内 (选填“内”或“外”)表面。
    【答案】放热;内。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寒冷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户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在玻璃上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放热;内。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只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就行。
    20.(4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  甲 和  乙 ;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向西运动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静止 (以上两空均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答案】(1)甲;乙;(2)向西运动;静止
    【分析】(1)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甲读出甲的速度,根据图乙和图丙分别读出一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丙的速度以及10s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可得出速度相等的两辆小车;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1)甲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大小v甲=4m/s;
    乙图象是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由图乙知,当t乙=2s时,s乙=6m,则v乙===2m/s,
    由图丙知,当t丙=4s时,s丙=4m,则v丙===1m/s,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2)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以乙车为参照物;以甲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1)甲;乙;(2)向西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三、实验题(41分)
    21.(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数字分别是时:分:秒)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和秒表 。
    (2)实验原理:  。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使它保持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便于  测量时间 。
    (4)实验过程中,测得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3的平均速度是  0.5 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下,则v上 < v下(选填“>”、“<”或“=”)。
    (6)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1)刻度尺和秒表;(2);(3)较小;测量时间;(4)0.5;(5)<;(6)大。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根据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的测量工具;
    (2)根据测量原理分析;
    (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4)根据题意得出路程s3的大小和所用时间,利用求出小车通过s3的平均速度;
    (5)由题可知上半段路程s2的大小和所用时间,利用求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再与上述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即可;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3)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
    (4)路程s3=s1﹣s2=90cm﹣40cm=50cm=0.5m,所用时间t5=16:20:38﹣16:20:37=1s,
    则小车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为:;
    (5)由(4)知上半段路程s2=40cm=0.8m,所用时间t2=16:20:37﹣16:20:35=2s,
    则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即v上<v下;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和秒表;(2);测量时间;(5)<。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并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2.(16分)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A (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 水银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水蒸气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  98 ℃;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B (单选);
    A.观察水沸腾后的体积变化
    B.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
    C.验证水只要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D.验证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4)小明通过这个实验,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  调为小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5)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C (选填“A”或“B”或“C”)。
    A.
    B.
    C.
    【答案】(1)A;水银;(2)沸腾时;水蒸气;(3)98;B;(4)调为小火;C。
    【分析】(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将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酒精的沸点没有超过水的沸点;
    (2)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3(4))水在到达沸点后只要能继续吸收热量,就能保持沸腾,且温度不变;
    (5)小试管中的水要沸腾就需要达到沸点且吸收热量,C图中烧杯内的气压高于外界,所以沸点高于外界,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在组装实验器材时。
    由于水银的沸点为357℃,酒精的沸点为78℃,酒精会比水先沸腾。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气泡上升变大,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这是沸腾时的情形,水剧烈汽化成水蒸气。
    (3)根据图丙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可知,从第4分钟开始,则水的沸点为98℃。
    A.水沸腾时的气泡的体积变化已观察到了;
    B.本实验是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及现象,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故B符合题意;
    C.沸腾的条件:达到以沸点且继续吸热;
    D.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因沸腾是吸热过程,但温度却不再升高,在水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
    (5)小试管中的水要沸腾就需要达到沸点且吸收热量,AB中大小试管内的水的沸点相同,小试管内水达到沸点不能吸热;C图中大试管内的气压高于外界,所以当小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还能继续吸收热量而沸腾。
    故答案为:(1)A;水银;水蒸气;B;(4)调为小火;C。
    【点评】此题考查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温度计的选取、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区别、水的沸点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3.(18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明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的蜡烛B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小明应在  A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4)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6)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7)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A (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答案】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不需要;A;(4)不变;(5)不能;虚像;(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7)A。
    【分析】(1)根据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特点,所以使用玻璃板比用平面镜实验效果好;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
    (4)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现;
    (6)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7)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1)该实验之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小明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4)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5)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
    (7)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故选A。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A;(4)不变;虚像;(7)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四、作图题(4分)
    24.(2分)如图,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答案】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首先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5.(2分)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处有一支激光笔。要使从激光笔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A′B,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A的对称点A′,即为点光源A在平面镜中的像,即为入射点(反射点),OB为反射光线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来完成光路。一定要注意物与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五、计算题(10分)
    26.(5分)假期,爸爸带小可从大田驾车到三明,然后从三明乘动车去福州。出发前,如表。开车途中,8:10时,得知距三明动车站还有40km,汽车速度仪显示的速度如图乙,则:
    车次
    三明开
    福州到
    运行距离
    D6321
    08:35
    09:49
    220km
    D3303
    09:33
    10:33
    220km

    (1)从该标志牌到三明动车站需多长时间?父子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车次动车从三明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该列车途中以40m/s的速度通过长度为600m的隧道,如图乙,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20s。该列车的车身长度是多少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三明动车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求到三明动车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三明动车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福州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动车的平均速度;
    (3)列车经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加上列车的长度,根据列车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总路程,再减去隧道的长度就是列车的长度。
    【解答】解:
    (1)由题意知,s=40km,
    由v=可得==0.5h,
    他们3:10开车出发,到达三明动车站的时间为8:40,爷孙俩只能赶上D3303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D3303到达福州所用时间t′=10:33﹣9:33=5h,
    总路程s′=220km,动车运行的平均速度:v′==,
    (3)列车的速度v2=40 m/s3=20s,
    由v=可得2=v2t5=40m/s×20s=800m;
    列车过隧道通过的总路程为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所以列车的长度:s车=s2﹣s隧道=800m﹣600m=200m。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3303车次;
    (2)该车次动车从三明到福州的平均速度为220km/h。
    (3)该列车的长度是2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7.(5分)为探究机动车刑事冤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支援记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如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该志愿者驾车以20m/s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求: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经过的距离;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答案】(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经过的距离是8m;
    (2)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0.7s.
    【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
    【解答】解:
    (1)由题知,反应时间为t=0.4s,
    由v=可得
    s=vt=20m/s×2.4s=8m,
    即:经过3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由题知,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
    结合(1)可知,汽车做减速运动时通过的距离s=33m﹣8m=25m,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汽车做减速运动时通过的距离仍然为25m,
    所以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刹车时运动的距离:s1=39m﹣25m=14m,
    由v=得,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6===0.6s。
    答:(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经过的距离是8m;
    (2)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0.3s.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及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