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育才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1分)水螅往往生活在缓流、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下列关于水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外胚层中有刺细胞,内胚层围成了消化腔
B.内胚层细胞分泌消化液,不能消化的食物从肛门排出体外
C.身体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感知环境的刺激
D.体表有刺细胞及多条触手,与其捕食和防御功能相适应
2.(1分)海葵就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绽放”在浅海的礁石上(如图所示),它“花瓣”似的触手能捕捉猎物并送入口中。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 )
A.黏液 B.纤毛 C.刺细胞 D.鞭毛
3.(1分)不同类群的动物形态各异,结构也有所不同。其中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体表具有刺细胞 D.都有口无肛门
4.(1分)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B.海洋捕捞会对珊瑚礁产生影响
C.珊瑚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
5.(1分)蛔虫和蚯蚓长得很像,但它们却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下列关于蛔虫和蚯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分别属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C.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即可完成
D.蚯蚓身体分节,蛔虫身体不分节
6.(1分)“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 )
A.蝗虫 B.蚯蚓 C.螳螂 D.乌贼
7.(1分)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而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主要因为其体表具有( )
A.角质层 B.外胚层 C.外骨骼 D.消化管
8.(1分)环节动物体节出现的意义是( )
A.外形美观 B.使运动更灵活
C.为顺利繁殖后代 D.用于呼吸
9.(1分)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
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10.(1分)海边各种各样漂亮的贝壳来自( )
A.节肢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爬行动物
11.(1分)螠蛏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下列关于螠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器官是足
B.呼吸器官是鳃
C.贝壳可随身体生长而生长
D.有外套膜,仅起保护作用
12.(1分)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河蚌(珍珠粉),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以上提到的动物都属于(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13.(1分)鼠妇的体表有外骨骼,躯体能卷曲成球形,足和触角都分节( )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14.(1分)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秋天是吃螃蟹最好的季节,请问螃蟹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B.体表有贝壳
C.身体被毛
D.有刺细胞
15.(1分)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负责感觉和摄食的部位是( )
A.头部和胸部 B.腹部 C.胸部 D.头部
16.(1分)以下关于节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内骨骼
B.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而不属于昆虫
C.节肢动物因为生活在陆地所以用肺呼吸
D.沙蚕的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17.(1分)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具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足分节
18.(1分)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鲍鱼 B.甲鱼 C.鱿鱼 D.海马
19.(1分)“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倦了卧水槽,鱼能在水中可以穿越激流自由游行,主要是因为它身体上具有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 )
A.尾鳍 B.鳃 C.侧线 D.鱼鳞
20.(1分)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 )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能在水中呼吸
③体表覆盖鳞片
④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⑤体表有黏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21.(1分)鲫鱼在水中游泳主要靠下列哪项完成(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部的摆动和尾部的配合
C.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22.(1分)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从鱼口中进入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增加,氧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增加
C.二氧化碳和氧都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都不变
23.(1分)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蜥蜴 B.乌龟 C.蛇 D.娃娃鱼
24.(1分)青蛙幼体的呼吸的器官是( )
A.肺 B.鳃 C.肺和皮肤 D.鳃和肺
25.(1分)我国有一种珍稀大型的两栖动物﹣﹣大鲵,它之所以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 )
A.终生生活在水中,体温不恒定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既能够在水中游泳,又能够到陆地爬行
D.在水中生活但是到陆地产卵
26.(1分)饲养蟾蜍的时候,需要为它提供适宜的水环境,这是因为蟾蜍裸露的皮肤要时刻保持湿润(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C.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有利于躲避敌害
27.(1分)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这有利于( )
A.皮肤进行呼吸 B.灵活运动
C.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感受外界刺激
28.(1分)与青蛙相比,蜥蜴的头部能够灵活转动,是因为蜥蜴具有( )
A.颈 B.躯干 C.四肢 D.尾
29.(1分)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对人类有益。下列关于壁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体温恒定
30.(1分)电影《长津湖》中有一句台词:“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其中错误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两翼肌肉发达,有利于驱动双翼上下扇动
C.体表覆盖羽毛,正羽利于飞行
D.心跳频率快,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强
31.(1分)“金蝉脱壳”本意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
A.皮肤 B.甲 C.外骨骼 D.外套膜
32.(1分)家鸽的骨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其骨骼特点是( )
A.长骨的骨髓发达 B.骨厚而坚固
C.长骨中空,骨薄而轻 D.骨厚而轻
33.(1分)下列与鸟类飞行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
A.体表覆羽 B.前肢变成翼 C.胸肌发达 D.牙齿分化
34.(1分)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体内和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
A.肺、鳃 B.肺、肺
C.气囊、鳃 D.肺和气囊、鳃
35.(1分)“笨鸟先飞”是指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才能与其他鸟同时到达目的地。那么“笨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的动力主要来自( )
A.四肢 B.两翼 C.胸肌 D.羽毛
36.(1分)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B.家鸽体表覆羽,有喙无齿
C.蛇是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
D.水蛭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37.(1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D.家鸽的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8.(1分)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有坚硬的角质喙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39.(1分)下列有关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C.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D.体温高而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40.(1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为熊猫,下列关于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胎生、哺乳 B.用肺呼吸 C.牙齿有分化 D.体温不恒定
41.(1分)蝙蝠和老鼠差别很大,但是他们却都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他们( )
A.都没有牙齿的分化
B.都用气囊进行辅助呼吸
C.都是变温动物
D.都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42.(1分)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胎生相对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在于( )
A.增加后代的数量 B.增强后代的体质
C.减轻母体的负担 D.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3.(1分)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哺乳动物一般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44.(1分)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B.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C.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D.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45.(1分)海豹、海豚、鲸等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气囊 D.皮肤
46.(1分)古语“飞禽走兽”中的禽类体表覆羽、前肢成翼,兽类全身被毛、具有四肢。禽类、兽类分别属于动物类群中的( )
A.鱼类、两栖类 B.鸟类、爬行类
C.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哺乳类
47.(1分)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吸虫——身体层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C.沙蚕——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
D.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48.(1分)青蛙和乌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但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的肺比龟的肺发达
B.青蛙的皮肤比乌龟的甲更容易保持水分
C.青蛙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D.青蛙的四肢发达而乌龟的四肢短小
49.(1分)关于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的实验结论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表覆盖羽毛 B.骨轻、薄、坚固
C.两翼肌肉最发达 D.身体呈流线型
50.(1分)动物的结构适应其生活的环境,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草鱼身体呈流线型——水中生活
B.青蛙的卵具有卵壳——水陆生活
C.白鹭的前肢变成翼——飞行生活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寄生生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51.(2分)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食物在 中被消化。
52.(1分)蚯蚓的身体分节,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 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53.(1分)牡蛎的贝壳是由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具有保护的作用。
54.(2分)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此类群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一类是 。
55.(1分)鸟类、哺乳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是 动物。
56.(1分)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 。
57.(2分)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三、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58.(5分)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的死亡掉落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大量厌氧细苗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资料二:2021年年初,巴基斯坦多省爆发蝗灾,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蝗灾的肆虐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危机。
资料三: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在陆地上活动。但是大鲵的产卵过程需要在水中进行,而鳄鱼可以在陆地上产卵。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资料一提到的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的是 。
(2)鱼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它们在游泳时 。
(3)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运动能力强,扩大了分布范围。
(4)分析资料三可知,大鲵属于 动物,鳄鱼属于 动物。
四、识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20分)
59.(5分)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我们实验中接触过的鼠妇,树枝上的蝉,房檐下的蜘蛛,以及蝗虫、虾、蟹、蚊、蝇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如图为蝗虫结构示意图
(1)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 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 ,其作用是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能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2)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题中涉及的节肢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有虾、蟹和 。(选填一种即可)
(3)蝗虫的身体分为[①]头部、[②] 、[③]腹部三部分,体表有[④] ,用于呼吸。
60.(5分)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小伙伴,它们的形象和原型名称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将上述动物①②③分为一类,④⑤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身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
(2)③体外具有保护内部柔软器官的结构是 。与③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 (填标号)。
(3)④用 呼吸,⑤在海洋里需要戴氧气罩的原因是它用 呼吸。
61.(5分)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以上动物中, 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呈 对称。
(2)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蛔虫体内有发达的 器官,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3)蚯蚓、水蛭是常见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环形 构成。
(4)以上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动物是 。
62.(5分)某探险队在一山洞里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们路,并将甲、乙两种动物的部分骨骼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动物牙齿的共同点是都有[①] 和[②] ,不同点是动物乙有[③] 这与其 (填“食肉“或“食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2)探险队员还发现这两种动物体内有脊柱,因此它们属于 动物。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63.(5分)蚯蚓在土培中穴居,能够疏松土壤,是人类的好朋友,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②是蚯蚓的 ,由此可推断③是蚯蚓身体的 。
(2)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腹面,有一种 (填“光滑”或“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的刚毛。
(3)在用蚯蚓做实验时,为保证它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氧气,必须保持体表 。
(4)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从保护动物的角度出发,你应该怎样处理蚯蚓? 。
64.(5分)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两位同学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你帮助完善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澳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1)实验前,两位同学仔细观察鱼在水中的自由活动。发现结构①的一张一合和结构②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 。
(2)在进行实验时,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放在图中的 点(填字母)。这样、水进入鱼体后,与[③]上密布的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就可以观察BTB的颜色变化。
(3)两位同学在进行实验前,先对实验结果做出了一种合理的预测,他们的预测可能是:滴加BTB之后颜色变 (填“蓝”或“黄”)。
65.(5分)生物科研小组为了探究鸟类形态结构适于飞行的特点,对家鸽活体、骨骼标本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家鸽具有如下特征:
(1)家鸽的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的内部 ,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3)鸟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上面着生着发达的 ,能够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前肢变成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飞行。
(5)鸟的身体内有发达的与肺相通的 ,满足飞行时的气体交换。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育才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1分)水螅往往生活在缓流、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下列关于水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外胚层中有刺细胞,内胚层围成了消化腔
B.内胚层细胞分泌消化液,不能消化的食物从肛门排出体外
C.身体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感知环境的刺激
D.体表有刺细胞及多条触手,与其捕食和防御功能相适应
【答案】B
【分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解答】解:A、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了消化腔。
B、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消化后的养料被内胚层细胞吸收。B错误。
C、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C正确。
D、水螅体表有刺细胞以及有多条触手。D正确。
故选:B。
2.(1分)海葵就像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绽放”在浅海的礁石上(如图所示),它“花瓣”似的触手能捕捉猎物并送入口中。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 )
A.黏液 B.纤毛 C.刺细胞 D.鞭毛
【答案】C
【分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触手上长有很多刺细胞。所以海葵触手上捕杀小动物的“秘密武器”是刺细胞。
故选:C。
3.(1分)不同类群的动物形态各异,结构也有所不同。其中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体表具有刺细胞 D.都有口无肛门
【答案】D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
【解答】解:AB、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AB错误。
C、腔肠动物的体表有刺细胞。C错误。
D、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是有口无肛门。
故选:D。
4.(1分)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B.海洋捕捞会对珊瑚礁产生影响
C.珊瑚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
【答案】C
【分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A、珊瑚虫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正确。
B、海洋捕捞会对珊瑚礁造成破坏。
C、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和含石灰质的藻类经过数亿年的积累,正确。
故选:C。
5.(1分)蛔虫和蚯蚓长得很像,但它们却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下列关于蛔虫和蚯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分别属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C.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即可完成
D.蚯蚓身体分节,蛔虫身体不分节
【答案】C
【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主要的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解答】解: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属于环节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与寄生相适应。
C、蚯蚓的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完成。
D、蚯蚓身体分节,正确。
故选:C。
6.(1分)“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 )
A.蝗虫 B.蚯蚓 C.螳螂 D.乌贼
【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解答】解:A、蝗虫是节肢动物里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中足和后足,后足发达;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狭长,后翅柔软宽大,A错误;
B、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靠刚毛辅助运动,B正确;
C、螳螂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D、乌贼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D错误。
故选:B。
7.(1分)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而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主要因为其体表具有( )
A.角质层 B.外胚层 C.外骨骼 D.消化管
【答案】A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体壁有角质层,因此能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而不会被消化。
故选:A。
8.(1分)环节动物体节出现的意义是( )
A.外形美观 B.使运动更灵活
C.为顺利繁殖后代 D.用于呼吸
【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发生更加灵敏。
【解答】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是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可以增加它运动的灵活性。
故选:B。
9.(1分)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
A.有口无肛门 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 D.有肛门无口
【答案】C
【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绦虫属于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表现出比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有原体腔、出现了肛门。分析解答。
【解答】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梯状神经系统;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有假体腔,假体腔的出现。因此线形动物表现出比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有原体腔。
故选:C。
10.(1分)海边各种各样漂亮的贝壳来自( )
A.节肢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爬行动物
【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因此贝壳来自于软体动物。
故选:C。
11.(1分)螠蛏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下列关于螠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器官是足
B.呼吸器官是鳃
C.贝壳可随身体生长而生长
D.有外套膜,仅起保护作用
【答案】D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
【解答】解:螠蛏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运动器官是足,贝壳可随身体生长而生长,外套膜不仅起保护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2.(1分)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河蚌(珍珠粉),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以上提到的动物都属于(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鲍鱼、乌贼,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有的贝壳退化。
故选:B。
13.(1分)鼠妇的体表有外骨骼,躯体能卷曲成球形,足和触角都分节( )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据此答题。
【解答】解:鼠妇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故选:D。
14.(1分)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秋天是吃螃蟹最好的季节,请问螃蟹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B.体表有贝壳
C.身体被毛
D.有刺细胞
【答案】A
【分析】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故选:A。
15.(1分)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负责感觉和摄食的部位是( )
A.头部和胸部 B.腹部 C.胸部 D.头部
【答案】D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解答】解: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其中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蝗虫的腹部是呼吸。
故选:D。
16.(1分)以下关于节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内骨骼
B.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而不属于昆虫
C.节肢动物因为生活在陆地所以用肺呼吸
D.沙蚕的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据此答题。
【解答】解:A、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体表有外骨骼,A错误。
B、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而不属于昆虫,B正确。
C、节肢动物呼吸器官是气管,C错误。
D、沙蚕的身体分节,D错误。
故选:B。
17.(1分)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具有外骨骼 B.具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足分节
【答案】C
【分析】(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2)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解答】解: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共有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故选:C。
18.(1分)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鲍鱼 B.甲鱼 C.鱿鱼 D.海马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C、鲍鱼、有外套膜。
B、甲鱼体表有甲,陆上产卵。
D、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故选:D。
19.(1分)“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倦了卧水槽,鱼能在水中可以穿越激流自由游行,主要是因为它身体上具有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 )
A.尾鳍 B.鳃 C.侧线 D.鱼鳞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从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这些小孔称侧线管孔,小孔下面互相连通,叫做侧线管,外界水流的刺激经过鳞片上的侧线管孔传达到侧线管中的感觉细胞,兴奋经神经传递给脑。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速度,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0.(1分)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 )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能在水中呼吸
③体表覆盖鳞片
④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⑤体表有黏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鱼能在水中生活的特点:一是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这是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征。
故选:C。
21.(1分)鲫鱼在水中游泳主要靠下列哪项完成(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部的摆动和尾部的配合
C.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答案】D
【分析】鳍是鱼类游泳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解答】解: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鲫鱼在水中游泳主要是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故选:D。
22.(1分)从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从鱼口中进入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增加,氧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增加
C.二氧化碳和氧都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都不变
【答案】A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有许多鳃丝组成,吸收的是水中的溶解氧。
【解答】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当水流经鳃丝时,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口和鳃盖后缘不停的交替张合,因此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增多。
故选:A。
23.(1分)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蜥蜴 B.乌龟 C.蛇 D.娃娃鱼
【答案】D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ABD、蜥蜴、蛇属于爬行动物。
D、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为变态发育,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皮肤辅助呼吸,D符合题意。
故选:D。
24.(1分)青蛙幼体的呼吸的器官是( )
A.肺 B.鳃 C.肺和皮肤 D.鳃和肺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蝌蚪属于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
故选:B。
25.(1分)我国有一种珍稀大型的两栖动物﹣﹣大鲵,它之所以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 )
A.终生生活在水中,体温不恒定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既能够在水中游泳,又能够到陆地爬行
D.在水中生活但是到陆地产卵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解答】解:A、鱼类也终生生活在水中,错误;
B、大鲵的幼体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C、既能生活在水中,如爬行动物海龟;
D、两栖动物只能在水中产卵。
故选:B。
26.(1分)饲养蟾蜍的时候,需要为它提供适宜的水环境,这是因为蟾蜍裸露的皮肤要时刻保持湿润(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C.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有利于躲避敌害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解答】解:蟾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肺不发达。因此蟾蜍皮肤裸露。
故选:C。
27.(1分)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这有利于( )
A.皮肤进行呼吸 B.灵活运动
C.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D.感受外界刺激
【答案】C
【分析】(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解答】解:蜥蜴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故选:C。
28.(1分)与青蛙相比,蜥蜴的头部能够灵活转动,是因为蜥蜴具有( )
A.颈 B.躯干 C.四肢 D.尾
【答案】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解答】解: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头部后面有颈,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故选:A。
29.(1分)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对人类有益。下列关于壁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体温恒定
【答案】D
【分析】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细鳞或甲,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解答】解:壁虎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可见D错误。
故选:D。
30.(1分)电影《长津湖》中有一句台词:“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其中错误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两翼肌肉发达,有利于驱动双翼上下扇动
C.体表覆盖羽毛,正羽利于飞行
D.心跳频率快,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强
【答案】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解答】解:A、鸟类的食量大,A正确。
B、鸟类的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排成扇形,C正确。
D、鸟类心跳频率快,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
故选:B。
31.(1分)“金蝉脱壳”本意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 )
A.皮肤 B.甲 C.外骨骼 D.外套膜
【答案】C
【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解答】解:蝉属于昆虫,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蝉蜕”是蝉在发育过程中蜕掉的外骨骼。
故选:C。
32.(1分)家鸽的骨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其骨骼特点是( )
A.长骨的骨髓发达 B.骨厚而坚固
C.长骨中空,骨薄而轻 D.骨厚而轻
【答案】C
【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愈合,适于空中飞行。
故选:C。
33.(1分)下列与鸟类飞行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
A.体表覆羽 B.前肢变成翼 C.胸肌发达 D.牙齿分化
【答案】D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等。
【解答】解:AB、鸟类的体表覆羽,有大型的正羽,适于飞行;
C、鸟类的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D、鸟类有喙无齿。
故选:D。
34.(1分)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体内和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
A.肺、鳃 B.肺、肺
C.气囊、鳃 D.肺和气囊、鳃
【答案】A
【分析】鹬属于鸟类,用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蚌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
【解答】解:鹬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鹬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生活在水里,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都是鳃。
故选:A。
35.(1分)“笨鸟先飞”是指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才能与其他鸟同时到达目的地。那么“笨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的动力主要来自( )
A.四肢 B.两翼 C.胸肌 D.羽毛
【答案】C
【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这些特点都与飞行生活像适应。
【解答】解: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胸肌。
故选:C。
36.(1分)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B.家鸽体表覆羽,有喙无齿
C.蛇是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
D.水蛭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D
【分析】(1)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2)家鸽体表被覆羽毛,有喙无齿,用肺呼吸,前肢变成翼,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属于鸟类。
(3)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解答】解:A、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B、家鸽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B正确。
C、蛇是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D、水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D错误。
故选:D。
37.(1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D.家鸽的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答案】D
【分析】(1)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
(2)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4)肺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解答】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中;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适于陆地生活;
C、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鱼鳃内含有丰富的血管,C正确;
D、肺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38.(1分)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有坚硬的角质喙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答案】A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A、生有角质的喙与飞行无关;
B、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适于飞行;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故选:A。
39.(1分)下列有关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C.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D.体温高而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答案】C
【分析】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解答】解:A、鸟的身体呈流线型,正确;
B、鸟的体表覆羽,用于飞行;
C、鸟的体内有脊柱,错误;
D、鸟的体温恒定,正确。
故选:C。
40.(1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为熊猫,下列关于熊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胎生、哺乳 B.用肺呼吸 C.牙齿有分化 D.体温不恒定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解答】解:AB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分化、用肺呼吸。正确。
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故选:D。
41.(1分)蝙蝠和老鼠差别很大,但是他们却都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他们( )
A.都没有牙齿的分化
B.都用气囊进行辅助呼吸
C.都是变温动物
D.都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解:A、蝙蝠和老鼠都有牙齿的分化。
B、蝙蝠和老鼠都是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
C、蝙蝠和老鼠的体温都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蝙蝠和老鼠体表都被毛,故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42.(1分)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胎生相对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在于( )
A.增加后代的数量 B.增强后代的体质
C.减轻母体的负担 D.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除鸭嘴兽外一般为胎生,具有哺乳的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解:哺乳动物中,鸭嘴兽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和卵细胞结合,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生出来,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不能行走,叫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D。
43.(1分)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哺乳动物一般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D
【分析】(1)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4)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
【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利于空中飞行,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辅助呼吸。
B、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B正确。
C、鱼体内有脊柱。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D错误。
故选:D。
44.(1分)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B.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C.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D.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解答】解:A、有些哺乳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海豚等就是水生哺乳动物。
B、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喜马拉雅山顶。
C、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D、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
故选:B。
45.(1分)海豹、海豚、鲸等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气囊 D.皮肤
【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解:哺乳动物肺发达,完全用肺呼吸,虽然“海豹、鲸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
故选:A。
46.(1分)古语“飞禽走兽”中的禽类体表覆羽、前肢成翼,兽类全身被毛、具有四肢。禽类、兽类分别属于动物类群中的( )
A.鱼类、两栖类 B.鸟类、爬行类
C.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哺乳类
【答案】C
【分析】(1)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由分析知:禽类的体表覆羽、前肢成翼;兽类全身被毛,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C。
47.(1分)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吸虫——身体层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C.沙蚕——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
D.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C
【分析】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
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解答】解:A、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A正确。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B正确。
C、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C错误。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C。
48.(1分)青蛙和乌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但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的肺比龟的肺发达
B.青蛙的皮肤比乌龟的甲更容易保持水分
C.青蛙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D.青蛙的四肢发达而乌龟的四肢短小
【答案】C
【分析】(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青蛙的肺结构简单,A错误。
B、青蛙的皮肤裸露,而龟的体表覆盖角质的甲,B错误。
C、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可见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青蛙的后肢发达,但不比龟的后肢发达。
故选:C。
49.(1分)关于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的实验结论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表覆盖羽毛 B.骨轻、薄、坚固
C.两翼肌肉最发达 D.身体呈流线型
【答案】C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解答】解:A、鸟类的羽毛有正羽与绒羽之分,最大的正羽生在两翼和尾部;绒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A正确;
B、鸟的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能减轻体重;
C、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表面光滑。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
故选:C。
50.(1分)动物的结构适应其生活的环境,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草鱼身体呈流线型——水中生活
B.青蛙的卵具有卵壳——水陆生活
C.白鹭的前肢变成翼——飞行生活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寄生生活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于水中生活。
B、青蛙在水中产卵,卵不具有坚硬的卵壳。
C、白鹭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生活。
D、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寄生生活。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51.(2分) 刺细胞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食物在 消化腔 中被消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分析解答。
【解答】解:腔肠动物在口和触手的周围有刺细胞。刺细胞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能弹出刺死,麻痹或毒死敌害。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故答案为:刺细胞;消化腔。
52.(1分)蚯蚓的身体分节,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 刚毛 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答案】刚毛。
【分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用刚毛协助肌肉运动。
【解答】解: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体壁有发达的肌肉、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故答案为:刚毛。
53.(1分)牡蛎的贝壳是由 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具有保护的作用。
【答案】外套膜。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牡蛎属于软体动物,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故答案为:外套膜。
54.(2分)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节肢动物 ,此类群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一类是 昆虫 。
【答案】节肢动物;昆虫
【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解: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
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是由翅和足为运动中心,牵动这些运动器官、两对翅,运动能力比较强,如:蚊、蝇,如:臭虫,种数超过100万种。
故答案为:节肢动物;昆虫
55.(1分)鸟类、哺乳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是 恒温 动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两栖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恒温
56.(1分)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是 爬行动物 。
【答案】爬行动物
【分析】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
故选:爬行动物
57.(2分)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 肺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鳃;肺。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解答】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鳃;肺。
三、资料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58.(5分)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的死亡掉落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大量厌氧细苗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资料二:2021年年初,巴基斯坦多省爆发蝗灾,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蝗灾的肆虐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粮食危机。
资料三:大鲵和鳄鱼都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在陆地上活动。但是大鲵的产卵过程需要在水中进行,而鳄鱼可以在陆地上产卵。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资料一提到的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的是 鲨鱼 。
(2)鱼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它们在游泳时 减小阻力 。
(3)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足和翅 ,运动能力强,扩大了分布范围。
(4)分析资料三可知,大鲵属于 两栖 动物,鳄鱼属于 爬行 动物。
【答案】(1)鲨鱼。
(2)减小阻力。
(3)足和翅。
(4)两栖;爬行。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
(2)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解:(1)材料一中的鲸鱼、章鱼,只有鲨鱼用鳃呼吸,属于真正的鱼类,心脏四腔,生殖发育为胎生哺乳。
(2)鱼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这样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它们在游泳时减小阻力。
(3)蝗虫是节肢动物,胸部有着发达的运动器官﹣﹣三对足和两对翅,前足,翅为蝗虫的飞行器官,扩大了蝗虫的分布范围。
(4)分析资料三可知,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因此属于爬行动物。
故答案为:
(1)鲨鱼。
(2)减小阻力。
(3)足和翅。
(4)两栖;爬行。
四、识图分析题(每空1分,共20分)
59.(5分)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我们实验中接触过的鼠妇,树枝上的蝉,房檐下的蜘蛛,以及蝗虫、虾、蟹、蚊、蝇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如图为蝗虫结构示意图
(1)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 附肢 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其作用是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能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2)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题中涉及的节肢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有虾、蟹和 鼠妇(或蜘蛛) 。(选填一种即可)
(3)蝗虫的身体分为[①]头部、[②] 胸部 、[③]腹部三部分,体表有[④] 气门 ,用于呼吸。
【答案】(1)附肢;外骨骼
(2)鼠妇(或蜘蛛)
(3)胸部;气门
【分析】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2、题图中:①是头部,②是胸部,③是腹部,④是气门。
【解答】解:(1)结合分析可知,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外骨骼不仅可以保护自己。
(2)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甲壳纲、三对足。虾、蟹和鼠妇属于甲壳纲。可见、蟹和鼠妇(或蜘蛛)。
(3)蝗虫的身体分为①头部、②胸部。①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三个单眼、一个咀嚼式口器,口器用于摄食,生有三对足,后足发达,有翅。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
故答案为:
(1)附肢;外骨骼
(2)鼠妇(或蜘蛛)
(3)胸部;气门
60.(5分)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小伙伴,它们的形象和原型名称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将上述动物①②③分为一类,④⑤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身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 。
(2)③体外具有保护内部柔软器官的结构是 贝壳 。与③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 ② (填标号)。
(3)④用 鳃 呼吸,⑤在海洋里需要戴氧气罩的原因是它用 肺 呼吸。
【答案】(1)脊柱。
(2)贝壳;②。
(3)鳃;肺。
【分析】图中①是螃蟹属于节肢动物,②是章鱼属于软体动物,③是蜗牛属于软体动物,④是鱼属于鱼类,⑤是松鼠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解:(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①②③体内都没有脊柱;④⑤体内有脊柱。
(2)③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贝壳,与③共同特征最多。
(3)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⑤松鼠属于哺乳动物,在海洋中需要佩戴氧气罩。
故答案为:
(1)脊柱。
(2)贝壳;②。
(3)鳃;肺。
61.(5分)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以上动物中, 水螅 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呈 两侧(或左右) 对称。
(2)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蛔虫体内有发达的 生殖 器官,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3)蚯蚓、水蛭是常见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环形 体节 构成。
(4)以上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动物是 苍蝇 。
【答案】(1)水螅;两侧(或左右)
(2)生殖
(3)体节
(4)苍蝇
【分析】题图中,水螅是腔肠动物,涡虫是扁形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蜗牛是软体动物,苍蝇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解答】解:(1)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从体形来看,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能更好地捕食与御敌,题图动物中;涡虫的身体呈两侧(或左右)对称。
(2)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
(3)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等。
(4)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以上动物中。
故答案为:
(1)水螅;两侧(或左右)
(2)生殖
(3)体节
(4)苍蝇
62.(5分)某探险队在一山洞里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们路,并将甲、乙两种动物的部分骨骼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动物牙齿的共同点是都有[①] 门齿 和[②] 臼齿 ,不同点是动物乙有[③] 犬齿 这与其 食肉 (填“食肉“或“食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2)探险队员还发现这两种动物体内有脊柱,因此它们属于 脊椎 动物。
【答案】(1)门齿;臼齿;犬齿;肉食。
(2)脊椎。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图中A是植食性动物的牙齿、B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解答】解:(1)哺乳动物的牙齿都有①门齿和②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肉食性动物还有③犬齿。动物乙牙齿有犬齿。
(2)甲是植食性动物的牙齿、乙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
(1)门齿;臼齿;肉食。
(2)脊椎。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63.(5分)蚯蚓在土培中穴居,能够疏松土壤,是人类的好朋友,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②是蚯蚓的 环带 ,由此可推断③是蚯蚓身体的 前端 。
(2)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腹面,有一种 粗糙 (填“光滑”或“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的刚毛。
(3)在用蚯蚓做实验时,为保证它能从空气中得到充足的氧气,必须保持体表 湿润 。
(4)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从保护动物的角度出发,你应该怎样处理蚯蚓? 放回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 。
【答案】(1)环带;前端
(2)粗糙
(3)湿润
(4)放回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
【分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图中:①后端、②环带、③前端。
【解答】解:(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颜色较浅的②环带,前,图中③所示是的蚯蚓身体的前端。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叫刚毛。
(3)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在观察中,是为了保持体表湿润。
(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
故答案为:
(1)环带;前端
(2)粗糙
(3)湿润
(4)放回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
64.(5分)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两位同学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你帮助完善该实验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澳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1)实验前,两位同学仔细观察鱼在水中的自由活动。发现结构①的一张一合和结构②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 交替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 呼吸 。
(2)在进行实验时,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放在图中的 A 点(填字母)。这样、水进入鱼体后,与[③]上密布的 毛细血管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就可以观察BTB的颜色变化。
(3)两位同学在进行实验前,先对实验结果做出了一种合理的预测,他们的预测可能是:滴加BTB之后颜色变 黄 (填“蓝”或“黄”)。
【答案】(1)交替;呼吸。
(2)A;毛细血管。
(3)黄。
【分析】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图中①是口,②是鳃盖,③是鳃丝。
【解答】解:(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鳃丝时,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水中。因此,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2)吸有BTB的胶头滴管,应该放在A点,再由鳃盖的后缘流出,水与3鳃丝上的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滴加BTB之后,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颜色变黄。
故答案为:(1)交替;呼吸。
(2)A;毛细血管。
(3)黄。
65.(5分)生物科研小组为了探究鸟类形态结构适于飞行的特点,对家鸽活体、骨骼标本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家鸽具有如下特征:
(1)家鸽的身体呈 流线 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的内部 中空 ,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3)鸟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上面着生着发达的 胸肌 ,能够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前肢变成 翼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飞行。
(5)鸟的身体内有发达的与肺相通的 气囊 ,满足飞行时的气体交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据此作答.
【解答】解:(1)观察家鸽的体形,身体呈流线型.
(2)鸟的骨骼轻、薄、坚固,减轻体重。
(3)鸟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上面着生着发达的胸肌。
(4)家鸽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发现它的翅膀展开呈扇形,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扇动空气.
(5)鸟的呼吸器官是肺,鸟类在飞行时,鸟类有气囊,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释放出较多的能量.
故答案为:(1)流线;
(2)中空;
(3)胸肌;
(4)翼;
(5)气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实验中学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