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1讲:巧切西瓜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2讲:年龄问题(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3讲:植树问题(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4讲:推理(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5讲:一题多解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展开( 三年级 ) 备课教员:××× | |||
第16讲 生活中的数学 | |||
一、教学目标: | 1. 了解数学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 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 4.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
二、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 ||
三、教学难点: | 将所学的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 | ||
四、教学准备: | PPT课件 |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 师:同学们,大家都住过宾馆吗? 生:住过。 师:是的,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经常需要去住宾馆,今天,博士带着卡尔和 欧拉也来住宾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无法释 怀。大家能帮忙想一想吗? 生:好。 (PPT课件出示问题)博士带着卡尔和欧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 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他们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第二天老板发现了服务生偷藏的钱,又还给了他们2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元,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 ×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师:他们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你知道吗? 生:……(思考,自由发言,都予以鼓励) 师:其实呀,他们并没有交30元,他们交的是27元,25元住宿费加上2元钱 被服务生拿走,27元中包括2元,所以用27+2根本没有逻辑,怎么可能得 出30元。问题很简单,利用的是人的惯性思维,让我们跳入了开始交了30 元的错误。所以应该想的是25+2+3=30(元)。大家以后也要多思考,及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要被题目误导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呀,我们就是来学习这些生活当中出现的这些看起来有点麻烦,但是 想明白了之后其实很简单的小问题。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1:(13分)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只有三根鱼杆,这是为什么呢?
师:大家看一下,这题看起来似乎告诉我们的是有几个人呢? 生: 4个,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 师:是的,看起来明明就有四个呀,可是回来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三根鱼杆呢? 生: ……(自由发言,都予以鼓励) 师:能不能说少了呢? 生: ……(可能答能或不能) 师: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可不是少了哦,实际上呀,是只有三个人呢!想想明明 就有四个人,怎么会变三个人呢? 生: ……(自由发言,都予以鼓励) 师:其实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身份。比如说你爸爸,对于你他是 爸爸,但是对于你爷爷呢,你爸爸就变成了什么身份了呀? 生: 是爷爷的儿子。 师:对了,爸爸,可以是爸爸,还可以是儿子,可以身兼两职。现在你知道题 目中是哪三个人了吗? 生: 是爷爷和爸爸和儿子。 师:为什么? 生: 因为:爸爸是儿子的爸爸,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有两个爸爸。儿子是爸 爸的儿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所以有两个儿子。 师:是的,太对了,现在我们知道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在家里可能会有几种身份。 你还能举些别的例子吗? 生: 我是爸爸的儿子,还是爷爷的孙子。(有理即可) 师:是的。以后我们可不要再被这些家庭关系中身份的问题误导了。大家能做 到吗? 生:能。 师:好了,那同学们来检验检验自己吧。 引出练习,学生上黑板,老师巡视课堂。
板书: 因为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爷爷,爸爸,儿子。所以只有三根鱼杆。 答:因为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爷爷,爸爸,儿子,所以只有三根鱼杆。
练习1:(6分) 三个爸爸和三个儿子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为什么他们只需要买4张门票呢? 分析: 只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太爷,爷爷,爸爸,儿子。因为:太爷是爷爷的爸爸,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是儿子的爸爸,所以有三个爸爸。儿子是爸爸的儿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爷爷是太爷的儿子,所以有三个儿子。所以只需买4张门票。 板书: 只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太爷,爷爷,爸爸,儿子,所以只需买4张门票。 答:只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太爷,爷爷,爸爸,儿子,所以只需要买4张门票。 (二)例题2:(13分) 一根绳子有两个头,那两根半绳子有几个头呢? 师:我们都见过绳子吧? 生: 见过。 师:所有的绳子都有几个头? 生: 两个。 师:长绳子和短绳子都有两个头吗? 生: 是的。 师:好,那半根绳子是不是绳子呢?它有几个头? 生: 是的。也有两个头。 师:为什么? 生: 半根绳子就是短一点的绳子而已,只要是一根绳子都是两个头。 师:对,所以问题中的两根半绳子,实际上是几根绳子? 生: 三根。 师:对,所以一共有几个头? 生: 6个。 师:是的,我们要知道像绳子,棍子不管长短是多少,都只有两个头,一定要 认清楚其实一共是几根绳子。
板书: 4+2=6(个) 答:那两根半绳子有6个头。
练习2:(8分 一根绳子有两个头,那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呢? 分析: 一根绳子有2个头,三根绳子有6个头,半根绳子也是有2个头的,所以三根半绳子有6+2=8(个)头。
板书: 6+2=8(个) 答:三根半绳子有8个头。
三、小结:(5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也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常常需要开动我们的大脑,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 | |||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3分) 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活当中的哪两个有趣的问题? 生:家庭关系中的身份变化问题和绳子几个头的问题。 师:是的,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在家庭关系中可以有几个身份称呼。你能给大家 再举个例子吗? 生:……(有理即可) 师:是的,我们还学习了绳子问题,可不能被什么误导了呢? 生:半根绳子也是绳子,只是短了一点。 师:是的,像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是需要依靠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去 思考,可不能被题目误导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有趣 的问题出现吧。我们要做孙悟空,用好我们的火眼金睛! (出示PPT)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4天能长到16厘米。问长到4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师:大家都在生活中见过毛毛虫吧? 生: 见过。 师:毛毛虫长大了就是漂亮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今天这里也有一只毛毛虫, 它在快速的长大,它是怎么快速长大的呢? 生: 每天长大一倍。 师:是的,根据这速度来看第二天的身长是第一天身长的几倍呢? 生:2倍。 师:是的,也就是说如果今天是1厘米,明天就是几厘米呢? 生:1×2=2(厘米)。 师:照这样子我们能一步步地乘2后得出4厘米是第几天吗? 生: 不能。 师:为什么? 生: 没有告诉我们一开始的长度。 师:对,没有一开始的长度我们不能顺着得出答案来,那该怎么办呢? 生: 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 师:怎么思考呢? 生: 第二天的身长是第一天身长的2倍,反过来就是第一天的身长是第二天身 长的一半。 师:对。题目告诉我们14天长到16厘米,那么倒着推,13天呢? 生: 16÷2=8(厘米)。 师:接着倒退的算,12天呢? 生: 8÷2=4(厘米)。 师:好,答案出来了没?是第几天? 生:是第12天。 师:同学们像这种倍数问题,我们可以顺着想也可以倒着推。我们要会灵活的 选择方法。 板书: 16÷2=8(厘米) 8÷2=4(厘米) 14-2=12(天) 答:长到4厘米时要用12天。
练习3:(7分) 有一个池塘中的睡莲,每天长大一倍,经过16天可以把整个池塘全部铺满。问睡莲铺满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 分析: 睡莲每天长大一倍,说明第二天的面积是第一天面积的2倍。第16天时把整个池塘全部铺满就是1。那么在15天时,就是一半。
板书: 16-1=15(天) 答:睡莲铺满半个池塘需要15天。
(二)例题4:(13分) 猫妈妈要把12条鱼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然后分给猫宝宝们,问分到最多的猫宝宝可以分到几条鱼?
师:现在我们来帮猫妈妈分鱼。看一看猫妈妈分鱼有什么要求呢? 生:12条鱼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 师:是只要数量不相等的4堆就可以了吗? 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要求? 生:其中的一只猫宝宝要分得最多。 师:是的,不但要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还要一只最多。那怎么让一只最多 呢?(逆向思维) 生:一只要最多,其它三只就要最少。 师:是的,一只分得最多了,其他三只就只能分得最少,那么最少分别是多少 条呢?(还要不相等) 生:1条最少。 师:对了,1条最少,可是能不能三只猫宝宝都是1条呢? 生:不能,要不相等。 师:那除了1条,最少的就是几条了? 生:2条。 师:对,还有第三只猫宝宝最少呢? 生:3条。 师:所以三只猫宝宝最少分别是几条? 生:1条,2条,3条。 师:是的,知道了最少的三只分的鱼数,最多的那只是几条呢? 生:12-1-2-3=6(条)。 师:同学们,有些事都是相对的。一方最多,另一方就只能最少了。大家学会 了吗?
板书: 12-1-2-3=6(条) 答:分到最多的猫宝宝可以分到6条鱼。
练习4:(7分) 米德要把他新买来的弹珠分给4个小伙伴,已知弹珠有20颗,每个小伙伴分到的颗数都不相同,问分到最多的小伙伴最多可分到几颗弹珠? 分析: 米德要把20颗弹珠分成数量各不相等的4份,要让最多的一个小朋友尽量多,那么其余三个小朋友就要尽量少。所以,米德可以给第一个小朋友1颗,给第二个小朋友2颗,给第三个小朋友3颗,这样第四个就可以分:20-1-2-3=14(颗)。即分到最多的小朋友可以分到14颗弹珠。
板书: 20-1-2-3=14(颗) 答:分到最多的小伙伴最多可分到14颗弹珠。
(三)例题5(选讲): 有八个外形一模一样的小球,其中有一个稍重一点点,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呢? 师:本题是要我们用天平找出那个稍重的小球,是可以随便慢慢地一边一个一 边一个的慢慢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题目说要至少。 师:是的,至少,就是要求我们用最少的步骤找出来,那该怎么称呢?要步骤 越少就要越快地确定这个稍重的小球在哪里。如果我们实在是不确定,那 该用什么数学方法呢? 生:列举法,我们可以一种情况一种情况的试,看看哪种最少。 师:对,那我们按顺序依次验证验证,看看哪个更合适吧。先分成4堆:2个,2 个,2个,2个。再一个一个地称是什么情况? 生:可能一下子两边不平就称出来,也可能第二、三次,最多是要四次。 师:那么这种方法按几次算才能保证称出来呢? 生:最多四次。 师:很好。那么分成2堆:4个,4个。先第一次左右两个两个称呢? 生:如果第一次不平衡,那两个中有一个重的,第二次就称出来了。如果重的 那个在第二回的四个里的两个,那就第三次左右各一个称出来。 师:很好,至少按几次算才能保证称出来呢? 生:三次。 师:很好。那么还是分成3堆:3个,3个和2个。先第一次3个3个称呢? 生1:把其中3个的两份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稍重的在未取 的2个中,把剩余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较高端的小球即为稍重的。 生2:第二次:从天平秤较高端的3个小球中,任取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 若平衡,则未取即为稍重的小球,若不平衡,较高端即为稍重的小球。 师:很好,至少按几次算才能保证称出来呢? 生:两次。 师:综上所述,至少几次? 生:两次。 师:怎么称? 生:把8个小球分成3个,3个,2个。 师:是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的方法就是第一次称的时候先把东西分 成尽量平均的三堆。 板书: 把8个小球分成3个,3个,2个。 第一次:把其中3个的两份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稍重的在未取的2个中,把剩余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较高端的小球即为稍重的。 第二次:从天平秤较高端的3个小球中,任取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平衡,则未取即为稍重的小球,若不平衡,较高端即为稍重的小球。
答:至少要称2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 练习5: 有16个外形一模一样的小球,其中有一个稍重一点点,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呢? 分析: 要想尽快的保证称出稍重的小球。那就在第一次称的时候可以分成5个,5个,6个。第一次称左右各5个,如果平衡,第二次称剩下的6个,分成左右各3个的称,称出稍重的3个,再第三次称,分成1个,1个,1个,左右各1个称,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稍重的小球,总共是3次;如果不平衡,把稍重的5个再分成2个,2个,1个,第二次就是左右各两个称,若不平衡,就把稍重的2个分成1个,1个,进行第三次称,左右两边各1个,即可找出稍重的小球。这样至少称3次。 (解法不唯一) 板书: 16个小球可以分成5个,5个,6个三堆。 第一次称5个,5个一组,左右各5个,如果平衡,第二次称剩下的6个,分成左右各3个称,称出稍重的3个,再第三次称,分成1个,1个,1个,左右各1个称,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稍重的小球,总共是3次; 如果不平衡,把稍重的5个再分成2个,2个,1个三份,第二次就是左右各两个称,若不平衡,就把稍重的2个分成1个,1个,进行第三次称,左右两边各1个,即可找出稍重的小球。这样至少称3次。
答:至少要称3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
三、总结:(5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带有智力测试性质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也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常常需要开动我们的大脑,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 对于这些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然后要经过充分地分析和思考,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四、随堂练习: 1. 一条船上坐着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却只有3个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是爷爷,爸爸和儿子。
2. 一根绳子有两个头,那半根绳子有几个头呢? 答:2个头。
9厘米时要用几天? 18÷2=9(厘米) 20-1=19(天) 答:长到9厘米时要用19天。
一队最多可排几人? 18-1-2-3-4=8(人) 答:最多的一队最多可排8人。
平,至少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呢? 答:九个小球分成3个,3个,3个。 至少要称2次,才能找出这个稍重的小球。(解法不唯一) | |||
家庭作业 |
| ||
主管评价 |
| ||
主管评分 |
| ||
课后反思 (不少于60字) | 整体效果 |
| |
设计不足之处 |
| ||
设计优秀之处 |
|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四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