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1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2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3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1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2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03
    还剩7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第二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二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意大利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B.《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周亚夫军细柳》选自这部作品。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一间装的是爱和恨,第二间装的是我们自身,第三间装的是我们的事业。
    【答案】C
    【详解】
    A.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B.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不是东汉;
    D.第二间装的是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的是我们自身;
    故选C。
    2.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答案】B
    【详解】
    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故选B。
    3.下面这份请柬中加点的词语,敬辞与谦辞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请柬
    兹定于四月二十三日在寒舍举办寿宴,庆贺家父七十大寿,恭候令尊、小女光临。幸勿推却。
    ××顿首
    二○一九年四月五日

    A.寒舍 B.家父 C.令尊 D.小女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敬辞、谦辞的用法。
    D.小女是指自己的女儿,是谦辞,这里指的是对方的女儿,应该用敬辞“令爱”;
    故选D。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答案】C
    【详解】
    C.缺少宾语,改成“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的民族”。故选C。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答案】D
    【解析】
    D项,“不”读音应为“fǒu”。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答案】B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B项正确。A项语言生硬,C项不够和气,D项不符合当时的环境。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答案】B
    【详解】
    A项,“散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起提示作用。C项,引用的部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做了前面词语的句子成分了,“乐”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历史再现”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前后为并列关系。
    8.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答案】D
    【详解】
    A.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恰当;
    B.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恰当;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使用恰当;
    D.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使用不恰当。
    故选D。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9.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 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答案】A
    【详解】
    A.“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符合语意;
    B.“喜出望外”是指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高兴,小刚实力雄厚,在学校勇夺冠军是意料中的事,不能说喜出望外;
    C.“咄咄逼人”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不能用来指口才;
    D.“姹紫嫣红”是用来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只有一种花怒放,不能用“姹紫嫣红”来形容;
    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答案】B
    【详解】
    A.家严是谦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不是别人的父亲;
    C.寒舍是谦称自己的家,不能说对方的家是“寒舍”;
    D.愚兄是谦称自己,不能说对方是“愚兄”;
    故选B。
    二、字词书写
    1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____________)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dàn yǎ(__________),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__________),pō pō sǎ sǎ(___________),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___________)。
    【答案】(1)分歧水波粼粼(2)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歧”不能写成“岐”;“粼”不能写成“鳞”;“洒”不能写成“酒”。
    1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________)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________)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________)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________)
    【答案】(1)焦—憔(2)顷—倾(3)抉—决(4)酒酒—洒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都是形近字错误。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三、情景默写
    13.古诗文默写。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能引起文人的感触。曹操登高望海心中升起“(1)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李白借杨花、子规诉说着“我寄愁心与明月,(2)________”的忧思愁绪;马致远以极富有神韵的笔触勾勒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原黄昏行图低唱着心中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4)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征人”的思乡之情;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表达思想之情“(5)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4)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5)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详解】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语文试卷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要注意“夜郎、藤、鸦、芦管、尽望、雁”等字的书写。
    四、语言表达
    14.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中选择一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互敬互爱 课文题目:《散步》
    理由:《散步》一文,以自然清新的文字描写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成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详解】
    开放类试题,按题目的要求,选择一个关键词和一篇指定散文,然后围绕内容和主旨拟写理由即可。如:关键词“温馨”。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本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五、综合性学习
    15.综合性学习。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朋友是遇到困难时,真心帮助你的人;真正的朋友,即使是在天涯海角,仍然会彼此挂念。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结交朋友,又怎样与朋友相处?为此,七年级1班为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活动中,老师首先要求同学们弄清“朋友”的本义,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在下面的横线中写出“朋”和“友”的本义
    (2)小周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名叫“善良帅哥”的朋友,一天,“善良帅哥”突然给她发过来一则短信:“我们虽然认识不久,但彼此都喜欢对方,这就是有缘。“国庆假”期间,我想请你吃顿饭,不知道你可否赏光?”对此,如果你是小周,你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怎样用短信回复他?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答案。
    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的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志同道合;②情趣相投。
    (2)处理方法:示例一:明确拒绝(或宛转拒绝);示例二:告诉学校老师来共同处理;示例三:告诉父母来共同处理。回复的短信:示例一:我们认识还不久,还没有到见面的程度,请见谅,我不能答应你!示例二:算了吧,我看你没安好心!饭,你就一个人吃吧。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对汉字的理解。根据“朋”的小篆字形“像并列的两串贝壳”,它本是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朋”即志同道合;根据友的字形“像两只相握的手”,意思是两个人的手协调工作,由此产生相好、朋友的含义,所以我们可理解为“情趣相投”。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看出对方的邀请是不理智的,或是有目的的,所以我们的处理方式从自己来说,可以直接拒绝他;当然也可以借助老师或家长的帮助来解决,例如我们可以跟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出面帮助解决。至于回复短信,我们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来拒绝,例如可以以了解还不深入,还没有达到见面的程度等理由来推托。也可以跟对方表示见面是不可能的,让对方打消这个念头。据此理解作答。
    类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16.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小题。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 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 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 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
    (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
    (5)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忙碌包饺子一夜未眠。
    (2)①文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4)①为父母默默付出,无私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③为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5)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经历,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中得知。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2)本文的标题“韭菜饺子”的作用是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从文中父母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而包饺子一夜未眠的这个事情,足够可以证明文中描写的这一对父母是一对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的一对父母。
    (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5)答题要点只要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最好是能围绕父母(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亲人)来谈感受。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用心感受生活,懂得感恩,那么考试时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都有话有谈,有理可说。
    故答案为:⑴ 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忙碌包饺子一夜未眠。
    ⑵ ①文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⑶ 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⑷ ①为父母默默付出,无私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③为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⑸ 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经历,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小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答题模式可以为:本文记叙了一件……事。
    ⑵本小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有很多,考生只要大概理解记忆,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去分析即可。标题的作用大致有: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时令等;线索;提示文章的主旨;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等。
    ⑶本小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品的形象,要从文中具体的事例,或者具体的话语中找出,再用概括性的词语对形象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小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做这类题型,考生要在仔细阅读本文之后,认真分析中心主旨,然后再根据文中的内容,去回答问题,这样便可以避免失分。
    ⑸本小题考查对作品的个性化约等于的能力。根据故事谈自己感受的题型,是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不脱离本文的主旨,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感受,思想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各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后打枣。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②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
    (1)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2)①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②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
    (4)内容:相同点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筛选和概括能力。文章的⑥~⑪段主要叙写了三次打枣的往事。其中第9段写的是第二次打枣,原因是“我”在学校受了同学的委屈,内心感到憋屈。第11段写的是第三次打枣,原因是“我”高考落榜,内心绝望。依据题目要求,打枣的原因可分别概括为:蒙冤憋屈和高考落榜。(2)①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本题连用三个“终于”来分别写了“我”对“芽”“花”“枣”的企盼,使之成为排比句,强烈地表达了“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②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本题把“母亲”比作“老枣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忍和慈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3)本题考查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线索:文章线索的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情感等。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本文通过“老枣树”将文章的故事串编在一起,叙写了“我”的成长历程和“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由此可见,文章有多条线索:事物线——老枣树;情感线——我对母亲的怀念;人物线——“我”的成长历程。据此理解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文第⑨段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写了“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秋天的怀念》中写了“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相同点:内容上都写了母亲在“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想尽办法来劝慰;写法上,都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劝慰的原因不同,劝导的方法也不相同。写法上,《秋天的怀念》还运用了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⑴ 1、蒙冤憋屈 2、高考落榜 ⑵ ①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②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⑶ 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 ⑷ 内容:相同点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在绝望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清层次,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准答题区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注意对示例的把握和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线索的理解。文章的线索是多样的,考生要熟读文本,找出贯穿全文的内容,注意层次的分析,结合文本的内容、主题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结合题干的要求,分析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阐述。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如此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心里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散文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以________为线索行文。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笑着离开的母亲,内心有几分喜悦。
    B.十七岁时夏末秋初的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我”虽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C.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方,“我”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
    D.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离世,“我”的内心痛苦沉重。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5)本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
    【答案】
    (1) 时间 目送
    (2)A
    (3)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夏末秋初清晨的凉风、小站、铁轨,点明了目送的地点及环境,渲染了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我”既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的心情。
    (4)①不能删去。“无限”强调了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的时间之长,突出了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目送父亲离世时的悲痛之情。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详解】
    ⑴文中有多个词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那年我六岁——十七岁——发生在六年后——发生在去年;而“目送”一词贯穿全文。
    ⑵A“内心有几分喜悦”对本文的分析有误。“我”内心感到无奈,原文的表述是“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
    ⑶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夏末秋初的凉风中,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又延伸到远方去”明显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答作用要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角度分析。
    ⑷赏析语句。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句子中“父亲的目光”“孤单”“拉长”等词语,再联系前文“我要嫁到远方去”来分析“无限地”体现出了父亲当时怎样的状态和心理。②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从“痛苦像铅海”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然后联系本句的“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以及前文的“父亲躺在玻璃棺里”来分析作用,要回答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我”悲痛的心情。
    ⑸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故答案为:⑴1、时间2、目送
    ⑵A
    ⑶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夏末秋初清晨的凉风、小站、铁轨,点明了目送的地点及环境,渲染了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我”既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的心情。
    ⑷ ①不能删去。“无限”强调了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的时间之长,突出了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目送父亲离世时的悲痛之情。
    ⑸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顺序和线索。要通读全文,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⑵本小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需要仔细通读全文,紧扣题干要求找出相关的段落进行分析,要注意题干设置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这些逻辑陷阱。
    ⑶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⑷阅读中的句子赏析,一般选取或人物形象塑造出彩、或凸显文章语言风格的句子,考查对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把握。本小题的关键在于抓准题干的要求,通过分析加点词、修辞手法推测人物的心理状态。答题格式一般为关键词释义+具体人物分析。
    ⑸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可以从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语言方面是否有特色,能否揭示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来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②难③之。朗曰:“幸尚④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⑤所以疑⑥”,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⑦,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⑧。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依附:跟从。②辄(zhé):当即。③难:作动词,拒绝。④尚:还。⑤本:当初。⑥疑:迟疑不决。⑦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⑧邪:同“耶”,呢。⑧携拯如初: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
    (2)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
    (4)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幸尚宽,何为不可?
    21.有人说,友人已经认错了,而元方却置之不顾,也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你如何看?
    22.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华歆和王朗的人品?

    【答案】
    19. (1)同“否” (2)一起,一同 (3)才 (4)舍弃
    20.(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21.示例1: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元方当时只有7岁,还只是个孩子,用“入门不顾”,义正辞严地对待存在缺点的人,可见他是个个性率真、方正的人。
    示例2: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人。
    22.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情重义,危难中救人能就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分析】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2)句意: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俱:一起,一同;
    (3)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4)句意:王朗想舍弃刚才搭船的人。舍:舍弃。
    20.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日中(正午时分)”“至(到)”“信(信用)”“礼(礼貌)”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幸(幸好)”“尚(还)”“宽(宽敞)”“何(什么)”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1.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认识,无论认为元方失礼或者不失礼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认为元方失礼,可从友人已经知错道歉,就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并且对方还是父亲的朋友,自己的长辈;如果认为元方不失礼,可从人应该讲诚信的角度分析作答,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是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2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需要联系文章情节及人物描写,从多角度作答。从“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可以看出,华歆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他是一个守信用、讲道义的人。从“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可以看出,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样的人不值得信赖。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十分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舍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二)阅读古文《世说新语》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③曰:“阿兄,老翁可念④,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剡(shàn):地名。 ②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③醇酒:高度酒。④谏:规劝。⑤念:怜悯;同情。⑥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⑦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_______)
    (2)差可拟(_______)
    (3)而犹未已(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
    24.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一处)
    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5.翻译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
    26.从甲乙两文,我们能看出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23. 不久 大体 仍然 离开
    24.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5.(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2)有一个老年男子触犯法令,谢奕就用高度数的酒罚他喝。
    26.从甲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重视家庭教育,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乙文可以看出谢太傅善良、富有同情心。
    【分析】
    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不久,雪下得急(大)了。俄而,不久。
    (2)句意: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3)句意:却还不肯罢手。犹,仍然,还。
    (4)句意:你要把他放走吗?去,离开。
    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语句等断句。句意为:甚至到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罢手。“而”表转折,引出下文,前面应停顿。故断句为: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未,不。若,如,比得上。因,乘,趁着。
    (2)老翁,老头。以,用。醇酒,高度数的酒。罚,惩罚。之,代词,他。
    2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结合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知,谢太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召集家里的子侄辈在一起,谈论文章义理,看的出谢太傅重视家庭教育;并且侄子和侄女的文采卓著,长辈晚辈在一起非常和乐,看得出谢太傅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氛围。
    (2)结合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知,谢太傅看到哥哥用喝酒惩罚犯法的老人家,非常不忍心,小小年纪就知道替老人家求情,可以看出谢太傅善良、富有同情心。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烈性酒罚他喝,甚至到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罢手。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相关试卷

    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 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 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第六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六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五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 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 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文件包含第四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原卷版docx、第四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知识清单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二单元 基础巩固+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上语文同步必背知识清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