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解决问题》教学素材4-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825259/0-16946074560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平均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平均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课标解读,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是八年级的重要内容,利用统计知识进行计算和应用也是一项重要的运算技能和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相关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如下: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4.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平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二、课标解读1.《数据的分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是在《统计的初步》之后出现的,是统计知识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判断和预测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应用意识.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是本章的重点.2.方差又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依据,在学生具有统计初步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和多媒体演示,形成理性数据,提升统计观念和数感,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实际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之获得内心的感受,形成与实际问题的连接,进一步培养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2.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2.在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2.参与小组数学活动,培养思考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的相关计算;2.对统计图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3.利用数据分析离散程度.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平均数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情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共4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二),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