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01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02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共7页。

    课后定时检测案3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

    考点一 物质循环(Ⅱ)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

    2.

    [2023·安徽安庆市怀宁二中高三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在食物链中甲是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猫竖尾巴向对手示威;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2023·武汉期末]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6.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

    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7.[202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三月考]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缸的稳定性越强

    B.需不断向生态缸内输入能量

    C要对生态缸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白天给予生态缸适宜的光照、晚上作保温处理

    8.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弃耕农田中,稳定性的变化是(  )

    [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

     

     

    9.

    [202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的CO2

    B.图中的a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C.图中d的粪便中的能量是由c同化的

    D.伴随着碳循环的进行,能量也是循环流动的

    10.[2023·福建省厦门市高三阶段性检测]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11.[2023·浙江省三校高三联考]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则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Ⅰ小于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12.

    (不定项)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13.(不定项)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某种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14.(不定项)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5.[2023·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二诊]蓝莓的果实营养丰富,被称为“水果皇后”,达州“秦巴蓝莓主题公园”是生产蓝莓的基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蓝莓和摄食蓝莓的昆虫之间的传递形式是    。蓝莓果实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非常高,为进一步提高蓝莓果实产量,要定期给蓝莓生态系统施氮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抑制昆虫采食蓝莓,研究人员适当引入昆虫的天敌。在昆虫及天敌的数量达到相对稳定后,对它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知,昆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cm-2·a-1),据此推测,昆虫    (填“是”或“不是”)昆虫天敌唯一的食物来源,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3·四川省德阳市高三模拟]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    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课后定时检测案36

    1解析:物质循环是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D正确。

    答案:A

    2.解析:甲是生产者,可以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即甲所在的营养级,B正确;分析可知,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C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甲、乙、丙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丁)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答案:B

    3.解析: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指通过生物的特殊行为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指通过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题中闪光为物理信号,竖尾巴为特殊行为,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合物为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故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答案:B

    4.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之间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D

    5.解析: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群体气味是由某种化学物质形成的,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榆树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C

    6.解析: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系扎得更深、分布更广,才能保持水分的正常吸收,抵抗外界恶劣的环境,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A

    7.解析:生态缸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以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生态缸中植物的数量越多,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大,而生物群落中返回的二氧化碳较少,会导致碳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故植物数量越多,生态缸不一定稳定性就越强,A错误;由于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再利用,故需不断向生态缸内输入光能,以此来保证生态缸中的能量输入,B正确;对生态缸中的土壤不能灭菌处理,灭菌后生态缸中的微生物会比较少,不符合生态缸的制作原理,C错误;白天给予生态缸适宜的光照、晚上不需要做保温处理,D错误。

    答案:B

    8.解析:弃耕农田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逐渐上升,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答案:C

    9.解析:分析可知,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的CO2库,A正确;图中的a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可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B正确;d是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c同化的能量,C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

    答案:D

    10.解析: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水稻生长期,有一部分碳合成有机物后被水稻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B正确;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C正确;e中不包括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

    答案:D

    11.解析:根据图示无法判断Ⅰ和Ⅱ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因此无法判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A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正确;与生态系统Ⅰ相比,生态系统Ⅱ的营养级较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也较多,因此,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C错误;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B

    12.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答案:BD

    13.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蝉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识别同伴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属于行为信息,杀死一只椿象,其他椿象逃跑属于化学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非生物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答案:AB

    14.解析: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正确;环境条件适宜时群落才可演替为森林,B错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大都来自其他生态系统的化学能(蔬菜、粮食等),C错误;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B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分,D正确。

    答案:AD

    15.解析:(1)碳元素在蓝莓(生产者)和摄食蓝莓的昆虫(消费者)之间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等物质的组成元素,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由于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还要定期给蓝莓生态系统施加氮肥。(2)昆虫同化的量=摄入量-粪便量=500-300=200kJ·cm-2·a-1,昆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200-120=80kJ·cm-2·a-1,此数值小于昆虫天敌摄入的能量,所以昆虫不是昆虫天敌的唯一食物来源,还有其他的来源。

    答案:(1)含碳有机物 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等物质的组成元素,蓝莓中的氮元素会随着产品大量被输出 (2)80 不是 天敌的摄入量远大于昆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6.解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鳙鱼的天敌。(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答案:(1)生产者 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4)比例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共9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共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