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1金属材料 一、单选题1.(2023春·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制明矾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资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体现了铝能与碱溶液反应的性质B.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由④可推测,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和的溶解度D.均具有两性2.(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C铁粉铝粉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D在空气中灼烧 A.A B.B C.C D.D3.(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B.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C.向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铁粉防止其氧化:D.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4.(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 D.5.(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l,含少量Mg、Fe等)制明矾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铝箔甲溶液乙溶液明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操作a是过滤C.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D.由④可推测,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和的溶解度6.(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C. D.7.(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的硫酸与铁屑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产生的体积是(标准状况下)C.反应后溶液中的浓度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生成沉淀8.(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我国铝材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不活泼 B.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C.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 D.工业上可以用盐酸去除铝表面的氧化膜9.(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打磨过的铝片与溶液反应:B.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D.氯气与水反应:10.(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金属氧化物中,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A. B. C. D.11.(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当反应条件(温度、用量、浓度等)改变时,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A.Al和NaOH溶液 B.Na和 C.和盐酸 D.Fe和12.(2023秋·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取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放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相同状况下氢气的体积A.镁粉多 B.铝粉多 C.一样多 D.无法判断13.(2023秋·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金属铝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硬度高于硬铝 D.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4.(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八中校考期末)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制明矾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生成了:B.操作是过滤,以除去难溶于溶液的杂质C.②③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均是除去杂质D.由④可知,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和的溶解度15.(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Fe2O3固体中混有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D.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通入足量的Cl216.(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足量的铝粉投入到1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标准状况下H26.72L,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mol/L B.2mol/L C.3mol/L D.1.5mol/L17.(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清华附中校考期末)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二、实验题18.(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钠与水在不同实验装置中的反应情况。(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钠放入甲中水槽后的实验现象是 。(3)按图乙所示方法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定量计算。实验方法是:先在某金属箔纸上扎一些小孔,然后用此金属箔纸包住钠,将钠放入水中的同时用试管收集气体。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 (填“铜箔”或“铝箔”)。(4)向丙中试管放入一小块钠,开始钠沉入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而后又浮到煤油层,在煤油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持续进行直至钠消耗完全,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参考答案:1.D【分析】铝和过量氢氧化钠生成甲偏铝酸钠,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硫酸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乙硫酸铝溶液,加入硫酸钾饱和溶液结晶得到明矾;【详解】A.①铝和过量氢氧化钠生成甲偏铝酸钠,体现了铝能与碱溶液反应的性质,A正确;B.乙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铝、过量的硫酸,故离子有,B正确;C.由④生成明矾晶体可推测,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和的溶解度而首先结晶析出,C正确;D.均具有两性,而没有两性,D错误;故选D。2.D【详解】A.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C.NaOH溶液可溶解Al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而Fe不反应,则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可除去Fe中混有的Al,故C正确;D.在空气中灼烧氢氧化铁可分解,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②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3.C【详解】A.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正确;B.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B正确;C.硫酸亚铁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若Fe2+被氧化为Fe3+,铁粉能将Fe3+还原为Fe2+,从而防止其被氧化:,C不正确;D.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D正确;故选C。4.B【详解】A.,可以加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B.,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需要加入还原剂,B符合题意;C.,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D.,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需要加入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分析】Al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于水,而Mg、Fe不反应,以单质固体形式除去,则操作a是过滤,再加稀硫酸调节pH析出Al(OH)3沉淀,过滤固体,继续向纯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Al2(SO4)3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最后加饱和K2SO4溶液结晶得到溶解度更小的明矾。【详解】A.Al能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A正确;B.Mg、Fe不与NaOH反应,则操作是过滤,以除去难溶于溶液的杂质,B正确;C.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H+、、,C错误;D.④是根据溶解度差异来制取明矾,即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和的溶解度,D正确;故选C。6.D【详解】A.Na2CO3与Ca(OH)2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NaOH,因此能够一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A不符合题意;B.锂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能够一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C.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能够一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C不符合题意;D.Fe2O3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产生Fe(OH)3,故不能一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D符合题意;故选D。7.C【详解】A.硫酸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 + 2H+ = Fe2+ + H2↑,A正确;B.的硫酸即0.5mol硫酸, 铁屑即1mol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关系Fe+H2SO4=FeSO4+H2↑,酸不足,故产生H2的体积由酸计算,,B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关系Fe+H2SO4=FeSO4+H2↑,酸不足,反应生成的Fe2+的,则,C错误;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生成BaSO4沉淀,,D正确;选A。8.A【详解】A.常温下,铝表面容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铝不被腐蚀,A错误;B.铝及其表面的氧化膜氧化铝均能与酸发生反应,所以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B正确;C.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C正确;D.铝表面的氧化膜成分为氧化铝,氧化铝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与水,D正确;选A。9.A【详解】A.打磨过的铝片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OH−+2H2O=2AlO+3H2↑,故A正确;B. 碳酸银不溶于水,写化学式,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Ag2CO3+2H+=CO2↑+H2O+2Ag+,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故C错误;D.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是弱酸,写成化学式,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选A。10.C【详解】A.氧化钠不和碱反应,故A错误;B.氧化镁和酸反应,不和碱反应,故B错误;C.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氧化铁和酸反应,不和碱反应,故D错误;故选C。11.A【详解】A.Al和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产物不随条件改变而改变,故选A;B.Na和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不选B;C.和盐酸,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过量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故不选C;D.Fe和反应,常温下生成Fe2O3,点燃条件下生成Fe3O4,故不选D;选A。12.B【详解】根据题意得到关系式Mg~H2,2Al~3H2,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设质量为mg,则产生氢气物质的量分别为、,则铝反应放出的氢气多,故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13.C【详解】A.金属铝也具有金属的通性,故金属铝有银白色金属光泽,A正确;B.金属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B正确;C.硬铝是合金,一般合金的硬度都大于纯金属,故硬铝硬度高于铝,C错误;D.铝单质非常活泼,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D正确; 故本题选C。14.C【分析】Al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于水,而Mg、Fe不反应,以单质固体形式除去,则操作a是过滤,再加稀硫酸调节pH析出Al(OH)3沉淀,过滤固体,继续向纯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Al2(SO4)3溶液,最后加饱和K2SO4溶液结晶得到溶解度更小的明矾。【详解】A.Al具有两性,能与强碱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Mg、Fe不与NaOH反应,则操作是过滤,以除去难溶于溶液的杂质,故B正确;C.②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调节pH使Al3+转为Al(OH)3沉淀,③中是为了溶解Al(OH)3沉淀同时引入硫酸根,两者作用不同,故C错误;D.④是根据溶解度差异来制取明矾,即室温下明矾的溶解度小于Al2(SO4)3和K2SO4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C。15.C【详解】A.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固体、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利用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A正确;B.铁粉能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因此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正确;C.Fe2O3和Al2O3都能溶于盐酸,因此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不能除去Fe2O3固体中混有的Al2O3,C错误;D.Cl2能将FeCl2氧化为FeCl3,因此可往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以除去溶液中混有的FeCl2,D正确。故答案是C。16.B【详解】铝与NaOH溶液反应,,,则n(NaOH)=0.2mol,;故答案为:B。17.B【分析】Fe比Cu活泼,所以先发生反应①:Fe+2FeCl3=3FeCl2;后发生反应②:Cu+2FeCl3=2FeCl2+CuCl2。【详解】A.反应①进行完全,反应②未开始或反应未完全,此时有铜无铁,A可能;B.在铁未完全反应前,铜不参与反应,故不可能出现有铁无铜,B错误;C.反应①反应未完全,反应②未开始,此时铁铜都有,C可能;D.反应①②都进行完全,此时铁铜全无,D可能;故选B。18.(1)2Na+2H2O=2NaOH+H2↑(2)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3)铜箔(4)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 【分析】钠的密度比水小,则钠块浮在水面上;由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所以钠块熔化成钠球;由于反应产生气体的推动作用,所以钠球在水面上游动;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嘶嘶的响声。【详解】(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答案为:2Na+2H2O=2NaOH+H2↑;(2)由分析可知,钠放入甲中水槽后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答案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3)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会影响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定量计算,所以不能使用铝箔,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铜箔。答案为:铜箔;(4)钠位于煤油与水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使钠球进入煤油层,氢气逸出后钠球重回煤油与水的界面上。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答案为: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在煤油中下沉,当接触到水面时与水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带动钠块在煤油中上浮,当脱离水面时钠停止反应,不再生成气体,钠块下沉至水面继续反应,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点睛】实验操作时,所取钠块应为绿豆大小,若钠块过大,与水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金属材料,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3乙醇与乙酸,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物质的量,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