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体的营养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809011/0-16940101104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体的营养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809011/0-16940101105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体的营养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809011/0-16940101105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生活中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会不会担心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但是你会发现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
学会讨论。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用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1)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观看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视频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出示下列情境:
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1)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
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
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二、食物的消
1、口腔的消化
2、胃的消化
3、小肠的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
大肠的吸收
(三)、巩固练习(见教材课后作业)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的全过程,描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出的每一结论对学生解决困惑都有帮助,而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健康的情感、科学的态度以及现代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在教学方式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通过大屏幕寻找有疑惑、有创意、值得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建构新知的能力;在观察小肠结构的实验中,没有先看书,而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后自己主动翻书获取新知,形成探究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在动手制作小肠壁结构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人小肠壁的结构。这样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与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本节课成功地解决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首先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生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诱导和灌输,而是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启示,课堂中每一个结论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与此同时,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全"放散羊",而是有效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地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点拨与指导,使课堂教学科学而有序地进行,真正地变"讲堂"为"学堂"。同时又能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系的限制,成功地引导学生探究超越教材之外的新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2讲+人体的营养+讲义+2022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总结,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