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28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29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29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300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304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307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310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06389/0-169396134312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尚未贫富分化,从部落到国家,“万邦”时代,何谓国家,禅让制,世袭制,商和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家国同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和动物最大区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马克思
人类最早制造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遗址数量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基础
(数百处)元谋人、北京人
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中国古人类分布在地域上有什么特点?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精美玉器、大规模祭坛和神庙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姜寨聚落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
陶寺遗址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
占有89%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8座大墓中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
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
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产生形成较大的部落、部落联盟联系趋于紧密
——具备了国家的初级形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内部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民主推举,首领让贤,“选贤任能”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你是怎样看待的?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
“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 ——刘周岩:《寻找夏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左传》
思考:商朝为什么要推行内外服制度?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接受商的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商王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史观念和方法。
按资料表现形式: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往往会受到作者立场、理解角度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不一定能够客观地反映历史。实物史料:各类遗物、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有口皆碑。口述史料作为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作为口述史料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按资料价值的不同:第一手史料:直接/原始史料,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价值更高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间接史料,文字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一般来说,史料所处时代离今天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可信度越高,但也不能绝对化
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较强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材料一: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成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
①巩固政权,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当然,分封制发展到后来,并不像原先构想的那样上下一体,由于诸侯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互不往来,各自为政,自由发展,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这样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割据局面。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诸侯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
含义: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如何称呼“死”:天子——驾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奴隶——去世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衣料。
①青铜铸造业,青铜文化
①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为主,青铜农具极少。
③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即方块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夏 商 西周
从部落到国家:早期国家建立、发展起来。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②过着群居的生活,③从事渔猎和采集,④已经学会使用火,①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②种植作物与饲养家畜,③大量使用陶器,④养蚕缫丝,⑤使用玉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铜器,种植业,宗教礼仪,约170万年,约1万年,约5000年,约前2070年,如何理解“一体”,华山花与燕山龙,一三皇五帝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大文明古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统治者,被统治者,征服者,被征服者,公共权力,古国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