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展开第8课时 乘法的估算
课题 | 乘法的估算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P70例7及做一做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学会利用已学的乘法口算进行估算,知道估算的思路。 2.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学会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和用估算结果作出决策的活动经验。 | ||
教学重点 | 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口算下面各题) 40×9= 700×3= 8000×5= 500×6= 50×2= 600×8= 7×300= 200×6= 4×200=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比一比,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汇报。 教师:像这样的口算题目是不是比三位数乘一位数简单多了?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新的内容。(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秋天到了,三(1)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植物园,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帮他们看看吧。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7。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 学生2:问题是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叙述一下这道题都已知了什么,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讨论解法。 教师:要解决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准确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呢?请你选择如何才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并说明原因。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看法。 课堂预设:用估算能更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 课堂小结: 教师:在生活中遇到这样“够不够”的问题时,一般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分析与解答。 教师:独立思考,想一想,应该怎样估算呢?(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我觉得29接近30,可以把29看成30,30乘8等于240,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为:29×8≈240(元)。把29看成30,30和8相乘等于240,那29和8相乘的结果就一定小于240,所以带250元够了。 教师:上面估算能确定带250元够吗? 引导学生发现把29估大了,积还比250小,即所需的钱一定少于250元,那么肯定够。 学生2:把8估成10,29×10得到290,比250大,所以250元不够。 教师:这种方法能确定带250元够吗? 引导学生发现把8估大了,把8估成10,相当于多算了2个人的票钱,与实际结果相差有点大,所以不能确定29×8是否比250大。 学生3:把29估成30,8估成10,30×10得到300,所以带250元不够。 教师:这种方法能确定带250元够吗? 引导学生发现把8和29都估大了,与实际结果相差更大,不能确定29×8是否比250大。 (4)对比选择。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得出的结论是够,有的得出的结论是不够。那到底够不够呢?(学生回答:够。) 教师:这几种估算方法哪个对呢? 有部分学生认为不能解决问题的估算就是错的。教师进行引导,仅就估算来说,这几种方法都是对的。 教师:估算方法都是对的,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几种估算方法。 教师:把29估成30,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学生汇报:估大了) 教师:29估成30,钱数也够了,那实际上呢? 课堂预设:估大了也够,实际上肯定够。 教师:那像预设3这样估有什么问题呢? 课堂预设:把8估成10,一下子多出了2个29,与准确值相差有点大。 课堂小结: 教师:那对于乘法的估算到底应该怎么估? 小组交流、探讨,师生小结: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具体分析,估算后还要确定是否能解决问题。 (5)规范解答。 教师:结合本题情境,我们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把估算结果求出来,大约等于240,用约等号表示。跟我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30×8=240,29×8<240,所以带250元够了。 (6)回顾与反思。 教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是“29人买门票,250元钱够”。这个结论还有待验证,谁能来验证一下我们这个结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呢?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再派代表来说说。 课堂预设: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7)拓展延伸。 教师:按照这样的思路,想一想: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小组相互交流,全班集体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课堂预设:92×8≈720(元),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只带700元肯定不够;92×8≈800(元),把92多估成100才需要800元,92人带800元肯定够了。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认为我们在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 课堂预设: 预设1:估算的策略要注意,结合题目具体情境选择估大还是估小。 预设2:多位数乘一位数要把多位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教师:“≈”表示估算近似的结果,“=”表示精确计算的结果。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0“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课堂预设:
一个箱子装32千克估成装30千克,估少了都够,现在每个箱子能装32千克就更够了。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3练习十五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课堂预设:把每辆车的座位数估大了都不够坐,实际座位肯定不够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估算的有关知识,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3页练习十五1题、3题、4题。 |
可先给出具体数据,先让学生求出这一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如果学生用精确计算,教师也要给与鼓励
如果计算过程中,学生没有其他估算方法,教师也要将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解释清楚
| |
板书 设计 | 乘法的估算
| |
教后 反思 |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节课通过一些估算策略的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策略,明确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往大估或往小估都是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少数学生会感觉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 |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3 估算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37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估算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求新知,巩固知新,达标反馈,课堂小结,整百或整千的数看作整十,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减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参考答案,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