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 构造地貌的形成-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02 构造地貌的形成-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5页。
专题13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02 构造地貌的形成
西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20′,东经142°11.5′,被称为“地球第四极”,这里的水下环境极其恶劣,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位置图。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
2.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关于深海环境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 B.寒冷、高压、缺氧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生物生存
C.水压高、完全黑暗、海水运动快 D.随水深增加,光照增加,压力增大,温度降低
【答案】1.D 2.A
【解析】1.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D正确,ABC错。故选D。
2.深海环境的特点: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变高;水越深,光照减弱,深海完全黑暗,温度低,有深海有生物,A正确,BD错。深海海水运动慢,C错。故选A。
河北省遵化市的汤泉地热久负盛名,其自然出露的温泉属于清东陵八景之一——“贪泉沐日”。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建设了温泉疗养院。该地温泉是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被地热流加热形成,下图示意汤泉地热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可能原因是( )
A.地下水溶蚀 B.岩浆侵入 C.褶皱弯曲 D.断裂错动
4.推测最适宜建温泉疗养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D 4.C
【解析】3.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地区为等温线向上弯曲处,根据地下水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地热最富集,地热的导体主要是水,可能因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受到围岩加热后的地下水顺着裂隙将热量向上传导,导致地下等温线发生弯曲,D正确。故选D。
4.建温泉疗养需要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①、④两处地下水气温较低,②地下水温度在25℃以下,③处地下水气温在35℃—45℃之间,水温较高,在③处打井最容易获得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故选C。
伟晶岩是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按矿物的组合可分为花岗伟晶岩、霞石正长伟晶岩和辉长伟晶岩。花岗伟晶岩是伟晶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富含锂、镀等多种稀有元素,下图示意我国东秦岭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东秦岭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可能分布于( )
A.地壳表层顶部 B.地壳较深层处 C.下地幔顶部 D.火山口外围
6.距今500百万一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有利于( )
A.缩小海陆间差异,抑制季风环流形成 B.发育地表河流,形成多种河流地貌
C.形成多种沉积岩,奠定植物生长基础 D.发育各类岩浆岩,促进地壳发育成熟
【答案】5.B 6.D
【解析】5.读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花岗伟晶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并且是“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由于是残浆上侵,故花岗伟晶岩形成的位置比较靠下,多分布在地下软流层以上的地壳深层,B正确,C错;地壳表层顶部、火山口外围都不是侵入型岩浆岩的形成环境,故排除AD。本题选B。
6.季风环流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距今500百万一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对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不大,A错误;读图可知,在距今500百万一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经历了数次的碰撞和俯冲,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说明东秦岭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频繁的岩浆作用,此阶段主要是内力作用,BC都是外力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BC;岩浆不断地侵入、凝结发育形成各类坚硬的花岗岩,且面积不断扩大,陆地面积也在发生变化,有利于促进地壳进一步发育成熟,D正确。故选D。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下图为汤加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汤加发生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8.下列有关此次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影响空中交通
②火山灰影响新西兰等国
③此次灾害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
④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7.B 8.C
【解析】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根据全球板块的相对位置,可知汤加火山爆发的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频繁,地质结构不稳定,岩浆活动频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火山灰...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可知此次火山灰已经进入平流层,会影响空中交通飞机的飞行,①正确;由图可看出,汤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受东南信风影响,火山灰会向西北方向飘散,新西兰位于汤加西南部,火山灰对新西兰等国影响小,②错误;此次灾害喷出大量火山灰等气体,会污染水资源,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③正确;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阶地形的等高线图。该地区河阶阶面之间的相对高度超过40米,是研究该地区地壳隆起速率的重要观察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地与该地区地势最高的河阶面的高差大约是( )
A.20~40米 B.100~120米 C.220~240米 D.340~360米
10.根据该地区河阶地形,可推测( )
A.该地地壳隆起速率变大 B.该地地壳隆起速率变小
C.该地地壳隆起速率不变 D.该地地壳基本没有隆起
11.图中最可能出现涌泉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A 10.B 11.C
【解析】9.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20米,在河川的右侧有两个较明显的河阶面,地势较低的河阶是乙、丙、丁所在的平面,地势较高的河阶是丙地右下方封闭等高线所在的平面,高度介于海拔340--360米之间,图中甲的海拔大约在380米左右,故甲地与该地区地势最高的河阶面的高差大约是20~40米,故A正确,BCD错。
10.据上题分析河阶地海拔最高为340--360米之间,乙、丙在200--220米之间,而丁在180-200米之间,说明阶地面的相对高度变低,该地地壳隆起速率变小,故B正确,ACD错。
11.地壳隆起会形成断层,出现涌泉,图中丙位于阶地的界线处后缘的位置,有断层,是最可能出现涌泉的地点,故C正确,而甲、乙、丁都不在断层线上,故ABD错。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沿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 )
A. B.
C. D.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适宜开垦为梯田 B.甲地是好的储油构造
C.甲乙两地岩石成因不同 D.甲乙两地高差100米
【答案】1.B 2.B
【解析】1.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标出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算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各点的高度,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岩层的分布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倾斜方向绘制。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应该为山谷;甲处地质构造则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中老翼新,应该为背斜。甲处背斜成谷。乙处北部的地方为向斜成山。故选B。
2.乙地岩层倾角较大,不适宜开垦为梯田,A错误;甲地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正确; 甲乙两地岩石都是沉积岩,成因相同,C错误; 甲地50~100米,乙地100~150米,两地高差0~100米,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地形。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南侧岩层有明显沉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西北部岩层曾受到的主要水平挤压方向为( )
A.东北——西南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西
4.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
A.灰岩、砂页岩、页岩 B.砂页岩、页岩、灰岩
C.页岩、砂页岩、灰岩 D.页岩、灰岩、砂页岩
【答案】3.C 4.A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存在断层,且根据指向标判断,断层为西北—东南走向,断层两侧岩层在西北—东南方向有相对位移,可知西北部岩层曾受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灰岩位于中间,两侧分别为砂页岩,然后为页岩。由于断层南侧有明显沉降,结合图中灰岩断层南侧灰岩出露的面积比断层北侧大,可以判断灰岩所在位置为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为两翼老中间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为:灰岩、砂页岩、页岩,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四川省邛海-泸山地区位于西昌市中部,泸山主峰最高海拔约2320米,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下图为邛海-泸山地区地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邛海-泸山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山脉、水系呈东西向延伸 B.邛海形成原因与北美五大湖相似
C.邛海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 D.邛海由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
6.A-A’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B.
C.D.
【答案】5.D 6.C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邛海附近有断层分布,结合泸山成因,表明其是地质构造运动断裂下陷积水形成,D正确;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B错误;邛海-泸山地区山脉、水系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向,A错误;邛海位于四川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C错误;故选D。
6.结合图可知:A-A’两地之间经过了三个断层面,A、D错误;A-A’两地第1个断层面到第2个断层面之间,中间岩层为KE,两侧岩层为K2,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正确,B错误;故选C。
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下左图为“薄饼岩”景观图,下右图为新西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
A.生长边界 东北、西南 B.生长边界 西北、东南
C.消亡边界 东北、西南 D.消亡边界 西北、东南
8.“薄饼岩”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D.内力抬升―外力侵蚀―沉积作用
【答案】7.D 8.A
【解析】7.根据所学,新西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再由图中新西兰南岛上山脉走向,可以判断板块碰撞挤压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根据材料,“薄饼岩”,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的。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先经历沉积作用形成硬石灰岩和软砂岩,之后由于受到板块挤压,地壳产生抬升作用,沉积岩层出露地表,受到地表外力的侵蚀,才形成图示景观。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地质工作者对同一方向三个小山丘开展考察,并绘制出剖面示意图(下图),图中山丘的含矿地层是同时代形成的连续小褶皱,目前a处小褶皱直立,b处小褶皱倾斜,c处小褶皱倒转。完成下面小题。
9.考察发现图示区域仅有三个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推测山丘中小褶皱( )
A.岩性较硬,耐侵蚀 B.岩性较软,易风化
C.岩性较硬,易断裂 D.岩性较软,成土快
10.若发现山丘小褶皱中有重要矿藏,则下列地点开采条件较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A 10.B
【解析】9.由图可知,该地三个小山丘均存在褶皱,三个山丘的褶皱倾斜方向不一致,说明该地岩层之前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般来说经过构造运动凸起的区域,易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影响,但该地褶皱保存较为完好,说明岩性较为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A正确,B、D错误。图中未看到明显的断裂带,C错误。故选A。
10.据图可推断岩层的延伸方向,a处褶皱向下延伸,b处皱褶向左前斜,c处褶皱向下延伸,因此根据矿藏开采的条件,应选择埋藏较浅、工程量较小的地方向下开挖,甲地向下无法挖到矿藏,A错误。乙地开挖符合皱褶的延伸方向,开挖工程量最小,B正确。丙地向下没有矿藏埋藏,C错误。丙地向下开挖不符合褶皱延伸方向,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1.B 2.A
【解析】1.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
2.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C
【解析】3.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
4.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6.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 6.C
【分析】5.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ABC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D正确。故选D。
6.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②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下降岩块,之后在④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8.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答案】7.B 8.A
【解析】7.图中构造甲、乙、丙位于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受到拉张力,使得出现多个断层,乙地块出现了断裂陷落,因此形成这些构造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水平拉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读图可知,F1~F4断层中,中间两个断层延伸至含油层,两侧没有延伸至含油层,这些断层直接或间接导致油气分子散失,这是因此F1~F4等断层的疏导性能好,A符合题意,排除D;读图可知,F1~F4并没有都延伸到地表,B错误;如果上覆岩层疏导性不好,即使石油埋藏层位较浅,石油也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排除C。故选D。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0.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灰岩 D.安山岩、玄武岩
【答案】9.C 10.A
【解析】9.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岩层向下弯曲,故甲处是向斜,A错;向斜底部由于被挤压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B错;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D错误;背斜顶部受压力使得顶部岩石松散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C正确。故本题选C。
10.据图分析,“飞来峰”岩层⑤与左侧岩层⑤为同一岩层,⑤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为沉积岩,A正确;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以上岩石均不会呈现层理结构,故BCD均错误。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