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8-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798074/0-16937840906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复习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8-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4798074/0-1693784090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复习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8-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复习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8-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5页。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2011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小结”。主要的内容是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回顾,复习整个一章的知识。内容解析:本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统计调查,已经对数据的处理经历的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调查问卷。也学习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且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通过绘制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体会了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本课是对这节内容的提高和升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要了解七年四班同学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统计调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处理数据的四个过程以及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 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目标解析:目标1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明确数据处理的过程要经过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目标2达成的标志是:学生参与并绘制完成条形图和扇形图,并且根据条形图和扇形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目标3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出求知的欲望、主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三)学情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并且初步掌握了三种统计图的画法,但并未对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对比,对各自的优缺点不是很清楚。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因此本节课的设置以教师提出大问题,学生交流讨论,然后组内设计方案,小组代表利用QQ群展示成果,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生动活泼的新鲜事物更容易让他们精神专注,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初一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三名同学提到“全面调查,调查问卷,提问,举手表决”时,教师引导学生三名同学的目的都是要做什么?在小组现场收集完数据之后,教师提出我们接下来还要做什么呢?在整理好表格,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后提出,为了更形象,直观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一步步引导,从而使学生感受数据的处理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绘制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数据。(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情,为了更直观形象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学生小组设计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电子白板、教学微视频、focusky软件,手机,QQ群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动手整理表格,绘制统计图,然后展示给同学们,体会小组合作的优势,感受学习的乐趣。(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问题导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新授内容,今天我们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它究竟占用了我们多少时间呢?因此,老师想要了解咱们班级的同学们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信息技术手段】幻灯片【师生活动】(1)教师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以肯定和鼓励。(3)学生代表将想法分享给班级的同学们.活动二:收集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手机,幻灯片,QQ群平台,电子白板【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以上三名同学提到的“全面调查”,“口头提问”以及“调查问卷”他们的目的都是要做什么? 学生指出是收集数据。(2)教师提出问题:收集数据的方式有哪些?学生代表回答口头提问,举手表决和调查问题的方式。教师板书。(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收集数据的方案。教师巡视,指导。设计好的小组利用手机拍照,上传到QQ群。小组代表打开QQ群,找到设计的方案,然后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并指出其方案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4)学生投票选择出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案——口头提问,举手表决。现场收集数据。(5)学生代表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利用电子白班记录人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学生代表在展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体会设置的问题以及选项时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在选择方案时,体会数学中的最优方案。现场收集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教师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也积极的表现,展示自我。活动二:整理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手机,QQ群平台,电子白板【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刚才小组同学已经为我们现场收集了数据,我们在收集完数据之后要做什么呢?要利用什么整理数据?学生发言:利用表格整理数据。(2)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整理好的小组,利用手机进行拍照,上传到QQ群。(3)自我感觉整理表格不错的小组为同学们展示。其他同学观察,总结该组同学表格整理的优势。教师给与肯定和表扬。(4)学生代表先对表格进行简单的分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整理表格,展示最优表格,让学生明确整理表格时要包含的内容具体有哪些。也让学生体会通过表格可以简单的分析数据。活动四 :描述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手机, 电子白板,Excel表格【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为了更加形象直观的看出表格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绘制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描述数据的方式进行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设计好的小组拍照上传到QQ群.(3)学生代表展示条形图,扇形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巩固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画法。通过展示不同的统计图,体会条形图的优势是能清楚的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图的优势是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活动五:分析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手机, 电子白板,Excel表格【师生活动】学生代表结合条形图和扇形图具体的分析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分析为班级的同学们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建议给与肯定和鼓励,强调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统计图所观察得出的不同方面的结论。让学生对同学们使用手机这一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手机上。最重要的让学生体会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了教师提出的实际生活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活动六:课堂小结【信息技术手段】focusky软件,微视频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给与肯定和表扬。教师展示微视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总结概括本节所学内容,明确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发的问题。更重要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