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大石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大石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大石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千山的梨花堪称一绝,自汉唐以来就同奇峰、怪石、古松一起,被称作千山的四大景观。上面提到的“四大景观”中,属于生物的是:A.梨花 B.奇峰 C.怪石 D.古松2.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液泡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3.下图为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辽辽、宁宁、小鞍和大山四名同学按发生分裂的先后做了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A.辽辽:a→b→c→d B.宁宁:a→c→d→bC.小鞍:a→d→b→c D.大山:c→d→a→b4.下列关于动、植物的组织描述错误的是A.叶肉是营养组织 B.血液是结缔组织C.果皮是上皮组织 D.心肌是肌肉组织5.下列疾病与相关病因,对应正确的是( )A.夜盲症——缺维生素D B.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锌C.坏血病——缺维生素C D.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6.“挖鼻孔”会导致鼻黏膜损伤,鼻黏膜的作用是A.能形成“痰” B.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D.温暖、湿润、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7.我们在动物园游玩时,会发现一些动物的名称其实“名不符实”,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娃娃鱼、企鹅 、壁虎、蝙蝠分别属于A.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哺乳类、鸟类、两栖类C.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8.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9.科学家们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发酵技术10.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关节软骨在运动中能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图中所示结构为关节软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1.下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 B.②代表性状C.③是细胞质 D.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1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若想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13.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现代化农场、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生产效率较高。下图为某家庭农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此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2)此食物网中,一共有 条食物链,鸭与昆虫的关系是 。(3)此家庭农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 (选填“强”或“差”)。(4)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选育出高产的杂交稻,该育种方法利用了 多样性。14.为探究番茄颜色的遗传,某实验小组用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并作答:组别亲代子代/株红果黄果甲红果×黄果110106乙红果×红果?50丙黄果×黄果0205(1)在遗传学上,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 。在丙组实验中,亲代是黄果,后代也是黄果,这种现象称为 。(2)乙组子代中出现了黄果,可推测出黄果为 (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红果和黄果的数量比应为 (3)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甲组子代中红果的基因组成是 。15.下图一为水稻根尖结构图、图二为水稻植株、图三为水稻花的分解图、图四为显微视野下水稻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五为植物叶片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⑥~⑨代表物质,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分析并作答:(注:“[ ]”内填序号或字母,“ ”上填文字) (1)图一中,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 。(2)图三中,水稻花的雄蕊是由 构成的。(3)图四中,可以观察到[⑤]气孔,它是由一对 构成。(4)图五中,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⑥] ,还有[⑦] 。(5)图四中,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筛管进行自上而下的运输。(6)图五中,叶一直在进行 作用,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16.春末夏初是流行性感冒易发时期。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请分析并作答:(1)H1N1流感病毒,从病毒的分类上看属于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 。(2)预防甲型H1N1流感,提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4)疫苗可刺激人体内的 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17.“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下图为大山同学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表示生理过程。请联系所学分析并作答:(注:“[ ]”内填序号或字母,“ ”上填文字) (1)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大山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最终被分解为 ,再经过图中过程[ ] 进入血液。(2)青少年要经常喝水:经常喝适量的水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血液流经D系统的肾脏时,先后经过200多万个肾单位的 (填两大过程)形成尿液,最终通过过程[⑦]排出体外。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途径的除了过程[⑦]外,还包括的生理过程有[ ]。(3)青少年要勤于运动:运动时,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牵动骨绕着关节进行活动;进行生理过程②时,膈肌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膈顶部 (选填“回升”或“下降”)。(4)青少年要免于肥胖:B系统和C系统之间通过生理过程④完成了 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程[ ]后,组织细胞获得了养料和氧气。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三、实验探究题18.“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并作答: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以及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表所示。菜名 结果(cfu/g)餐前餐后使用公筷不使用公筷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盐水虾160150220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炒芦笋3030530咸菜八爪鱼60205000香辣牛蛙60150560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比“不使用公筷”组的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1.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梨树属于生物,梨花属于生物的一个器官,不属于生物;、古松具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奇峰、怪石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不属于生物。故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C【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详解】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具有液泡、细胞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3.B【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详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即a,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均等分成两个即c,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即d,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a→c→d→b,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4.C【分析】(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2)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详解】A. 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A正确; B.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B正确;C. 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体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果皮是保护组织.C错误; D.心脏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组成。D正确。故选C。【点睛】考查动、植物体的组织。5.C【分析】(1)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详解】A.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A错误。B.食物中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B错误。C.当体内缺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C正确。D.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时患侏儒症,D错误。故选C。6.D【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详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清洁、温暖和湿润。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A【分析】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详解】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企鹅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属于鸟类;壁虎营爬行生活,卵生,属于爬行动物;蝙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可见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考查动物的分类。8.B【分析】(1)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详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B.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D.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D错误。故选B。9.B【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详解】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故选B。10.B【分析】由图可知,各部分的名称是: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关节囊,⑤关节腔。【详解】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故图中代表关节软骨的是②。故选B。【点睛】考查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D【分析】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可见图中①性状,②DNA,③细胞核,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B【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物镜带螺纹,目镜不带螺纹,则可以看出图中的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则图中的③放大倍数最大;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②放大倍数最大。因此想让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该选择②③镜头组合,B正确。【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目镜和物镜的区别方法以及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的关系。13.(1)生产者/杂草和水稻(2) 七/7 捕食和竞争(3)差(4)基因 【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简图中的食物链有:杂草→鱼→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鱼→鸭,杂草→昆虫→鸭,水稻→鸭,水稻→昆虫→鸭。(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其中的能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此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杂草和水稻,因此有机物最终来源于水稻和杂草。(2)结合分析可知,此食物网中,一共有7条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做捕食,鸭以昆虫为食,因此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叫竞争,鸭和昆虫都以水稻和杂草为食,所以鸭和昆虫之间是竞争关系。(3)一般情况下,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此家庭农场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家庭农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营养结构要比此家庭农场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因此此家庭农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差。(4)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小麦和水稻)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物种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的基因有所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选育出高产的杂交稻,该育种方法利用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14.(1) 相对性状 遗传(2) 隐性 3:1(3)Rr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详解】(1)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番茄的红果和黄果称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在丙组实验中,亲代是黄果,后代也是黄果,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乙组亲代红果×红果,“乙组子代中出现了黄果”,可推测出黄果为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红果和黄果的数量比应为3:1。(3)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则红果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黄果的基因组成是rr。甲组亲代红果遗传给子代黄果(rr)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亲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Rr,遗传图解如图: 15.(1)B伸长区(2)花丝和花药(3)保卫细胞(4) 二氧化碳 水 (5)④叶脉(6)呼吸 【分析】观图可知:图乙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图四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下表皮、④是叶脉、⑤是气孔。【详解】(1)B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2)图三中,水稻花的雄蕊是由花药和花丝构成的。(3)图四中,可以观察到⑤气孔,它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4)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图五中,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⑥二氧化碳,还有⑦水。(5)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其中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水和无机盐,所以图四中,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中的筛管进行自上而下的运输。(6)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图五中,叶在黑暗中一直在进行呼吸作用,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16.(1) 动物病毒 病原体(2)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 (4)淋巴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H1N1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属于动物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看,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为了保护健康的人,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应属于抗原。(4)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17.(1) 氨基酸 ①吸收(2)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⑧(3) 收缩 收缩 下降(4) 肺泡与血液 ⑨ 【分析】图中①吸收,②为吸气过程,③为呼气过程,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⑦尿液的排出,⑧排汗,⑨⑩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⑪排遗。【详解】(1)牛奶中的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初步消化,最终在A消化系统的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再经过图中过程①吸收过程进入血液。(2)肾脏的组成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场所,尿液的形成要经过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形成后最终通过过程⑦排出体外。图中①~ ⑪表示的生理过程中,排泄途径有三条,除了过程⑦排尿外,还包括的生理过程有⑧排汗和排出③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二氧化碳等物质。(3)运动时,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进行活动;进行生理过程②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4)④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⑨⑩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经过⑨后,组织细胞获得了养料和氧气。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18.(1)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2)对照(3)未经过高温杀菌 (4) 少 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2)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中对所用的餐具等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如:干锅茶树菇中,用公筷组4600个菌落,不用公筷组79000个菌落),证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